關鍵詞:二氧化鈦 晶面 羥聯 降解
摘要:利用簡單水熱反應,通過在弱酸性條件下引入氟離子,促使晶體的生長方式發生改變,使得其形貌由十面體轉化為塊狀立方體,主要暴露晶面由常規的(101)晶面轉變為(001)晶面,最終形成兩種尺寸均一,但形貌不同的銳鈦礦相二氧化鈦晶體顆粒.通過兩者羅丹明B光降解實驗比較可以發現主暴露面為(001)面的非常規塊狀立方體二氧化鈦晶粒的光催化性能要高于主暴露面為(101)的十面體結構晶粒.這被歸因于(001)晶面具有的較高表面能及其可能存在的缺陷結構和氧空位密度.
電子顯微學報雜志要求:
{1}借喻詞一般需用“”號;課題名用“”號,不用“《》”。
{2}本刊編輯部對來稿有編輯修改權,如不同意,請特別聲明。
{3}來稿是否刊登,由本刊編委會最后審定。來稿“文責”由作者自負,但本刊編委會有權修改。不愿改動者請事先聲明。
{4}注釋一律采用腳注,注碼用“①②③……”,“每頁重新編號”方式。注釋碼置于句 號、逗號、引號之后,不出現在頓號后,句中不出注。
{5}插圖都要命名,應有中英文對照,如“圖1.……(Figure1.……)”,圖的名稱標在圖的下方,與插圖形成統一的整體。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