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盆地北緣的早期原互棱齒象和皇冠鹿的化石記錄及其對中國山旺階的地層學意義

王世騏; 李春曉; 張曉曉; 江左其杲; 葉捷; 李錄; 李福昌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 北京100044; 中國科學院生物演化與環境卓越創新中心; 北京100044;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北京100101;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100049; 天津自然博物館; 天津300074; 山東臨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臨朐262600

關鍵詞:準噶爾盆地 早中新世 山旺階 索索泉組 原互棱齒象 

摘要:中國新近紀哺乳動物年代序列的研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然而,山旺期早期(20~18Ma)的哺乳動物化石記錄卻非常缺乏。報道了新疆準噶爾盆地北緣吃巴爾我義東地點索索泉組上部山旺期早期(18.6 Ma)的化石,包括早期歐亞大陸象類和早期鹿科動物。其中,嵌齒象的M2第二脊具有發育良好的副齒柱三葉,因此可以鑒定為原互棱齒象未定種(Protanancus sp.),屬于鏟齒象科(Amebelodontidae),形態上比山旺期晚期的短吻原互棱齒象(P. brevirostris)和托氏原互棱齒象(P. tobieni)原始。而鹿科的鹿角化石具有比較小但高的掌狀部分,因此被鑒定為皇冠鹿未定種(Stephanocemas sp.),屬于柄杯鹿亞科(Lagomerycinae)。通過形態學對比認為,該鹿角在系統演化上非常接近皇冠鹿和柄杯鹿(Lagomeryx)的分化位置,并與原始的盧瓦鹿(Ligeromeryx)相去不遠。以往的研究證明,長鼻類和鹿科動物在中國出現在謝家期和山旺期之交,因此,巴爾我義東地點原互棱齒象和皇冠鹿的發現首次提供了在這一地區尋找長鼻類和鹿類的重要線索,并且有可能建立山旺階的下界層型。新材料的層位過去在中國境內很少發現化石,因此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國山旺期早期的哺乳動物面貌。

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要求:

{1}文章一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凡書籍、報刊、文章篇名等,均用書名號《》書名與篇名連用時,中間加間隔號。

{2}切勿一稿多投。三個月內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理。限于人手,恕不退稿,請諒解并自留底稿。

{3}基本要求。論文尚未公開發表,作品要求原創,嚴禁抄襲,文責自負,并附有作者簡介及詳細聯系方式。

{4}本刊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請作者按要求將作者姓名、所在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E-mail等個人信息全部放在與正文內容相獨立的首頁,其它頁中不應出現這些信息。

{5}參考文獻采取腳注形式,具體規范按照2015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實施。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古脊椎動物學報

北大期刊
1-3個月下單

關注 8人評論|0人關注
服務與支付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亚洲免费无l码中文在线 | 亚洲日韩性爱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 一道本国产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