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青藏高原 溫度 降水量 風速
摘要:利用1961-2010年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158個氣象站溫度(包括平均溫度、最低和最高溫度)、降水和風速資料,對青藏高原的氣候變化特征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1)1961-2010年青藏高原主體正在變暖變濕,但是高原東側部分地區正在變暖變干,同時高原整體風速都在減小。(2)升溫主要是夜間的最低溫度貢獻的。不同地區升溫速率有差異,中部地區高于東部地區;平均溫度和最高溫度分別在1994年和1997年發生突變,突變后升溫速率明顯加快;三種溫度都存在準8年周期震蕩,其他短周期及更長周期震蕩表現不一致。(3)降水量空間分布上表現為從東南向西北逐級減少,并且出現過多次突變,突變時間分別為1965年、1977年和1995年,突變前后降水的變化速率明顯不同,降水存在準4年和準10年周期震蕩。風速存在18~20年周期震蕩。(4)青藏高原平均溫度、最低溫度及最高溫度EOF分解的第一載荷向量均表現出全區一致的正值,中心區位于94°E97°E一帶,說明青藏高原腹地是平均溫度、最低溫度及最高溫度變化最敏感的地區。(5)平均溫度、最低溫度及最高溫度EOF分解的第二載荷向量大體表現出高原主體與東部以及北部邊緣地帶變化趨勢相反,即高原主體升溫(降溫)時,東部及北部邊緣地帶是降溫(升溫)的。
高原氣象雜志要求:
{1}標題,序數后用實心黑點,如“1.”“2.”“3.”,左側空二字符。
{2}來稿不得涉及國家機密,涉及者應有單位證明。來稿一式兩份,請自留底稿,文稿不論錄用與否一律不退稿。
{3}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論證嚴謹,文字簡煉,標點準確。
{4}本刊對作者項(包含作者名、單位、省市、郵編)中文和英文不做修改,印刷后出現錯誤,后果自負。
{5}參考文獻:論文中直接或間接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均需標注參考文獻。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