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湯一介 解釋學 中國詮釋學
摘要:中國自近代以來的歷史,多半都在一邊以西方為參照想要迎頭趕上,一邊努力掙扎出西方話語體系以展現出固有自我的“上下求索”的過程中行進。中國近代以來的學術和思想的表達與突破,依循的大致也是這樣的道路。面對西方“詮釋學”理論、方法在中國的大行其道,湯一介先生提出建立“中國解釋學”的構想,不僅是想要對西方的詮釋學對于中國的沖擊作出必要的回應,也是試圖借此對中國傳統的內在思想資源,以創造性整合的方式,實施重新發掘和利用。
零陵學院學報雜志要求:
{1}附頁。內容依次為:中文標題、中文摘要、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詳細通信地址、郵編、手機號、電子郵箱。
{2}注釋一律采用腳注。腳注用小五宋體,包括文獻作者、文獻題名、出版社及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起止頁碼,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序號標注,每頁單獨編號。
{3}所有來稿請遵守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請勿一稿兩投。所有來稿均不退稿,請自留底稿。來稿若一個月未接到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
{4}題名應易于認讀,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縮略詞、其他語言、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等。
{5}文章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內容一般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及主要結果與結論,應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字數100-200字;提供3個以上關鍵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