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北宋 洛學 理學 洛陽
摘要:不管是"北宋五子",還是"道學六先生",就學術而言,稱之為"洛學六先生"更為妥帖。南宋時期,洛學的代表人物是朱熹和陸九淵。元朝時期,姚樞在蘇門山講學,成為一位著名的承前啟后的洛學家。明朝時期,在中州地區,洛學的主要人物有薛瑄、曹端、劉健等人。清朝時期,研究、傳播洛學的代表人物有孫奇逢、湯斌、張伯行、曹肅孫等人。民國時期,與鎮嵩軍關系密切的楊源懋、劉純仁、石言、劉鎮華、蔣峨、邢德榮、武庭麟等人,可謂是洛學于中原地區的最后踐行者。
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要求:
{1}本刊注釋均采用腳注形式,文末不列參考文獻。注釋序號采用1,2,3……;同一文獻被反復引用者,從第二次引注開始可標為“同注某某”。
{2}嚴禁一稿多投,作者投稿滿3個月未收到通知,可將稿件另行處理。
{3}摘要是一個獨立的短文,即不閱讀稿件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4}如是基金項目,請在首頁以腳注方式注明項目來源和批準號,標注項目不超過3個。
{5}引言切忌與摘要雷同,也不是摘要的注釋;應與結語呼應,引言中提出的問題,結語中應有回答,但不能雷同。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