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區域集合預報 側邊界擾動 動力降尺度 尺度化滯后平均法
摘要: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自2014年建立了區域集合預報業務系統,其使用的側邊界擾動由全球集合預報系統動力降尺度得到。為深入了解側邊界擾動對區域集合預報的影響,基于15 km水平分辨率的區域集合預報模式,使用動力降尺度方法和尺度化滯后平均法(scaled lagged average forecasting,SLAF)設計構造了兩種側邊界擾動方案,并開展了2015年7月共6天的集合預報試驗,利用集合均方根誤差、集合離散度、連續分級概率評分、離群值、Brier Score及相對作用特征曲線面積等概率預報檢驗方法進行了多方面檢驗,分析了兩種側邊界擾動方案對區域集合預報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動力降尺度側邊界擾動方案(DOWN)的擾動總能量在各垂直層次均大于SLAF方案,使得邊界上前者的離散度大于后者,集合擾動增長更為合理;對于等壓面要素和地面要素,DOWN方案的離散度、Outlier、CRPS等評分優于SLAF方案,反映了DOWN方案構造的側邊界擾動更加合理;在降水概率預報技巧方面,SLAF方案在評分上具有一定優勢,但評分的提高沒有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因此認為兩種方案對降水預報的改進基本相當。
氣象雜志要求:
{1}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順序排列,作者單位及郵政編碼腳注在同頁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簡介(含最高學歷、職務、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及E-mail)。
{2}來稿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句通順、文字精練、標點符號正確、數據可靠。
{3}文章題目要求簡明、確切,一般不超過22個漢字。
{4}參考文獻須選用公開發表的文獻,不得引用內部資料、待發文獻。須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列于文后,并在文中相應位置加注序號。
{5}摘要往往是評稿、審稿的第一篩,內容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個欄目,規定300字左右。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