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暴雨 中亞低渦 地形 數值模擬 輻合線
摘要:為了加強對新疆暴雨過程的中尺度系統發展機理的認識,利用美國環境預測中心的FNL、歐洲中期數值預報中心的全球再分析資料、中國氣象局提供的地面自動氣象站觀測資料、中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提供的衛星輻射亮溫(TBB)資料及WRF高分辨率數值模擬對2013年6月17-18日發生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的一次暴雨天氣過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此次降水過程是發生在中高緯度"兩脊一槽"的環流形勢下,中亞低渦為這次暴雨的發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氣尺度動力及水汽條件;中亞低渦環流與天山南脈特殊地形造成的氣流繞流疊加生成的中尺度輻合線是此次強降水的重要中尺度影響系統,山谷地形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下坡風推動輻合線移動,輻合線上發展的強對流引發了阿克蘇地區的強降水。WRF模擬結果能夠基本再現本次天氣過程的降水落區、強度以及風場演變等。結合觀測以及模擬資料進行的初步分析顯示,西天山的阻擋導致偏南風在西天山南坡山谷附近產生堆積和輻合,山谷附近有局地的地形輻合線形成。同時,隨著大尺度環流形勢的調整,中亞低渦移動至阿克蘇地區附近后,低渦南部的偏西氣流一部分直接越過西天山變為西北風,另一部分穿過伊犁河谷轉為東北風,這兩支氣流共同加劇了天山南脈阿克蘇地區的偏北氣流,促進了西天山南坡山谷附近中尺度輻合線的加強。輻合線以東的偏東氣流帶來的水汽在天山南脈前堆積,隨著夜間山谷下坡風的增強作用,中尺度輻合線在向東南方向推進過程中不斷發展加強,配合山腳堆積的水汽和輻合抬升,不穩定能量釋放,對流發展,為阿克蘇地區帶來強降水天氣。
氣象學報雜志要求:
{1}注釋時,必須將其作者姓名、文獻名、出版社、出版時間、所屬頁碼一并注出。
{2}來稿要求論點明確、重點突出、文字精練、數據可靠。
{3}中文文題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文題應與中文文題含義一致,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文題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主題,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
{4}注釋與參考文獻:注釋是對論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用帶圈數字注于當頁頁腳;參考文獻是論文中引用的觀點、數據和材料等內容的出處,用帶方括號的數字(如[])按順序編碼標明,并與文末編碼對應。
{5}文中圖要有圖名,圖、表、文字切忌相互重復。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