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針刺 腦卒中 偏癱 穴位配伍 關聯規則
摘要:目的: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分析針刺治療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障礙的配穴規律。方法:檢索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維普全文數據庫(VIP)、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數據庫中關于針刺治療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障礙的臨床文獻,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軟件對針灸處方中的腧穴進行頻率分析、關聯分析,總結配穴規律。結果:①共納入63篇文獻,關聯規則結果以支持度和置信度闡釋。②弛緩期:穴位出現頻次由高到低依次為曲池、合谷、外關、肩髃、手三里等穴,以手陽明大腸經穴位為主;關聯度較高的配穴有'曲池→合谷''曲池→肩髃''曲池→手三里'等。③痙攣期:穴位出現頻次由高到低依次為尺澤、曲池、外關、合谷、肩髃、內關等穴,陰經穴位使用頻次增多;關聯度較高的配穴有'極泉→內關''尺澤→內關''極泉→內關+尺澤'等。結論:針刺治療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應依據不同臨床分期取穴配伍,通過數據挖掘方法得到的配穴規律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雜志要求:
{1}基金項目:如為基金項目,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
{2}來稿應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正文和參考文獻,正文標題和序號可分若干層(一、??(一)??1.??(1)??)。參考文獻著錄采用“順序編碼”制。
{3}各類表、圖等,均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后加空格并注明圖、表名稱;圖編號及名稱置于圖下端,表編號及名稱置于表上端。
{4}附注請一律使用當頁腳注的形式,以帶圈①……⑩的方式編號,使用每頁重新編號的方式。
{5}正文內容應簡潔明了,層級不宜過多,層級序號為一、(一)、1、(1)、①。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