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射電輻射
摘要:脈沖星輻射理論認為,當中子星旋轉磁場產生的感應電場及電壓降低,以致不能產生足夠多的正負電子對時,其射電輻射將消失,即'死亡'.統計分析了34顆'死亡線'以下源,即低能損率射電脈沖星的空間分布及自轉周期等物理性質.首先,這類脈沖星都是場星,與特殊種類脈沖星和高能輻射脈沖星沒有明顯的相關性;其次,這類脈沖星大多分布在低銀緯和距離太陽系較近的區域;再次,這類脈沖星具有較大的特征年齡和較長的自旋周期;最后,這類脈沖星1400 MHz射電光度L1400和自轉能損率˙E弱相關.低能損率射電脈沖星可能是由于星體通過輻射損失能量,導致自轉減慢,自轉能損率降低至'死亡線'以下.建議對于低能損率射電脈沖星的搜尋,應針對銀河系場中年老的、長周期的射電源,而無需針對特殊種類的脈沖星,也無需針對特殊的空間位置.目前我國正在運行的500 m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有望觀測到更多低能損率射電脈沖星.
天文學報雜志要求:
{1}題目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稿的特定內容,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一般宜20個字左右。
{2}本刊所刊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并不完全代表編委及編輯部的觀點,歡迎讀者對刊載內容展開學術批評和討論。
{3}正文文本,5號宋體,單倍行距,頁邊距上下限、左右邊距均采用Office 軟件的默認設置。
{4}文稿須附中文摘要,中文須內容一致。中文摘要字數控制在100~150字,英文摘要字數少于100字。摘要中不得引用參考文獻。
{5}作者應在文中相應內容處標注閱讀過的文獻資料。參考文獻的引用,應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文獻。參考文獻的標注采用順序編碼制,按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依次編號,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如[1],[1-2],[3-6]。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