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青稞 干旱脅迫 全基因組 可變剪切分析
摘要:為闡明青稞在旱脅迫下基因發生可變剪切的規律,本研究以抗旱的“喜拉16號”和旱敏感的“迪慶黑元桂”為試驗材料,分別對對照和21%PEG濃度下處理的樣本進行多時間點的全轉錄組測序。結果表明,利用LeafCutter軟件在所有的樣品中共檢測到了22181個可變剪切事件;通過PCA分析發現,可變剪切具有明顯的品種間特異性;另外,通過與抗旱基因數據庫比對分析發現,在干旱脅迫處理下2個類型品種間有多個抗旱相關的基因發生了顯著的差異可變剪切,分別是HVUL1H16429(AtrbohF)、HVUL1H12808(HAB1)、HVUL4H58649(ABF4)、HVUL4H35985(AtrbohD)、HVUL7H07799(LOS5)、HVUL3H43774(CLCc)、HVUL3H23631(ABCG40)、HVUL1H16840(MYB60)和HVUL6H08236(AREB1);對2個品種各自在對照與旱脅迫條件下的差異可變剪切基因進行pathway分析,發現了抗旱品種的差異可變剪切基因參與了更多的pathway,并且鑒別出Fatty acid degradation、Inositol phosphate metabolism、alpha-Linolenic acid metabolism和Fatty acid metabolism這4條通路顯著富集。為解析青稞抗旱分子機理與培育青稞抗旱新品種奠定了理論基礎。
西藏農業科技雜志要求:
{1}一般注釋采用附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釋處的右上方按順序加注數碼l、2、3、……,在正文之后寫明“附注”或“注釋”字樣,然后依次寫出對應數碼l、2、3、……和注文,回行時與上一行注文對齊。
{2}請勿一稿多投或抄襲別人稿件。作者在3個月內如未收到編輯部對來稿處理函,稿件可自行處理。本刊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3}參考文獻:列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公開發表的文獻。
{4}摘要應有中英文摘要,中文字數控制在300-400字之間。
{5}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學歷,工作單位,職務,職稱。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