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耳石δ^13C和δ^18O的黃、渤海秋季小黃魚補充群體的種群劃分

袁威; 王玉堃; 張廷廷; 金顯仕; 孫耀 南京農業大學無錫漁業學院; 無錫214081;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 青島266071;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農業農村部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 青島266071

關鍵詞:耳石 小黃魚 種群劃分 

摘要:關于小黃魚的種群劃分問題,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一直存在爭議。以往研究海洋魚類種群劃分的方法主要有標記重捕法、漁獲量分析法、寄生蟲標記法、形態表型量度特征法、分子生物學法和鈣質結構元素指紋法等,而這些方法在細節的表述方面有各自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穩定同位素質譜分析技術,分析了黃、渤海漁業資源調查中92尾小黃魚(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左矢耳石樣品中δ^13C和δ^18O的值,并對每尾小黃魚耳石δ^13C和δ^18O的值進行聚類分析。結果顯示,我國黃、渤海秋季小黃魚早期補充群體可劃分為4個種群,即渤海黃海北部種群、黃海中部種群、黃海南部離岸種群和黃海南部沿岸種群。其中,黃海南部離岸種群和其他3個種群沒有站位交叉現象。對聚類分析的結果進行判別分析,得出渤海黃海北部種群的判別成功率為75.9%,黃海中部種群的判別成功率為80.0%,黃海南部離岸種群判別成功率為81.0%,黃海南部沿岸種群判別成功率為95.5%,總體判別成功率為82.6%。首次將黃海南部種群細分為了黃海南部離岸種群和黃海南部沿岸種群,且2種群之間很少有站位的交叉現象。

漁業科學進展雜志要求:

{1}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應盡量使用敘詞,無法用敘詞的則應根據文章內容合理提取反映主題的自由詞。

{2}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必須健康守法,積極向上。

{3}文中圖表要精選,具有自明性且隨文出現,統一連續編號。圖形中文字、符號和數字應與文中表述一致。

{4}稿件的注釋是作者對標題和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須放置在當頁地腳注釋序號與文中標注序號相一致(文中標注序號用上標),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加圓圈標注:②……

{5}屬于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應注明項目名稱和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漁業科學進展

北大期刊
1-3個月下單

關注 8人評論|0人關注
相關期刊
服務與支付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在线观看免费的a级 |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 伊人婷婷涩六月丁香七月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午夜成本人动漫在线观看 | 综合久久免费视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