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0 06:39: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歐亨利麥琪的禮物,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麥琪的禮物》作為一部有著深厚影響力的作品,將生活中的感悟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藝術表達出來,尤其是歐?亨利式的創作風格,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的表達方式更成為了整個作品的亮點,這種將愛情表達得更為完美的語言藝術風格,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一、有關作家歐?亨利的文學創作魅力的總體概述
(一)有關作者歐?亨利的相關概述
歐?亨利是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他的一生有著很多不尋常的經歷。從兩端婚姻生活以及苦難、幸福等不同的生活嘗試來看,這位小說家的生活充滿了戲劇性,尤其是悲歡離合的體驗更加為歐?亨利的創作提供原動力和生活來源,其中監獄生活、創作動力、情感經歷等都為歐?亨利的小說創作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素材。并通過描寫尋常百姓人物的生活情節等深入分析,突出一種幽默風趣的寫作氛圍,能深深地將人物形象進行全面分析,達到更好的效果。從這些經歷來說,正好成就了歐?亨利一生所創作出來的300多篇的小說,更好地推動了歐?亨利的名氣,成為當時具有轟動效應的著名小說家。可以說,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更好地成為了歐?亨利小說創作的風格獨異,也是讀者正想看到的。
(二)作家歐?亨利窘態寫作下的動力
在不同的時期下,歐?亨利創作的小說具有不同的題材風格,這些都與其不同生活狀態的寫作風格分不開的,尤其是歐?亨利思想在小說創作中也會呈現出一定的矛盾和作品的弱點,這些都與其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從他的一生來看,一直是處于窮苦的狀態下,所以說,歐?亨利的小說也是在相對貧乏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其中小說的大部分主人公都是一些貧苦的勞動人民,因此,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即使在他的小說作品受到一定程度的歡迎,歐?亨利還是過著相對拮據的生活,能給人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和力量支持,無論是小說的整體個性還是不同的藝術風格,這種狀態的小說能體現出更為豐富的時代內容和主題思想。
(三)歐?亨利文學作品主題思想表達的豐富性
歐?亨利創作小說具有不同的主題風格,這位美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等榮譽稱號的小說家,無論是從小說集《白菜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等,還是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贊美詩》、《帶家具出租的房間》、《麥琪的禮物》等都詮釋了其不同的主題風格,在總體主題的表達中,主要有兩類主題表達,一是對美國大都市生活細膩的描寫,另一個是將拉丁美洲的生活勾畫出來,這些不同的主題表達,更多地融入了對城市生活的無奈與掙扎,體現出一種激昂奮進的生活狀態,通過更多的角色表現,將生活百態下的人物一一串聯起來,通過語言的巧妙組織,尤其是幽默詼諧的表達方式,更多地將一些悲慘的故事在小說的光環中綻放出更多的亮色,在結尾處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這種微笑中的辛酸,藝術表達中的完美,既有無可奈何,又有生活原型的表達,很有藝術魅力。尤其是在《麥琪的禮物》中,這種個性化的語言表達,融入整個作品之中,給人一種樂觀中的辛酸,激起更多的心靈共鳴。
二、有關《麥琪的禮物》的藝術魅力解讀
(一)有關小說《麥琪的禮物》的總體概述
小說《麥琪的禮物》講述的是一對貧苦夫妻的生活細節,從整個故事來看,丈夫有一個金表卻沒有相對稱的表鏈,妻子有美麗的秀發,卻沒有相配套的發梳,在這種情況下,妻子將自己的秀發賣掉換來了一個金表鏈,同樣,丈夫為妻子買來了發梳。在這種各自為對方著想的大背景下,這些驚心動魄的舉措,給小說的情節發展注入了全新的力量,尤其又是在情理之中,這種突出主人公個性思維的寫作方式,無論是哪一種付出,都能給人一種更大的力量,能從多方面詮釋出這對夫妻的深厚情感,這種真摯、誠篤的愛情,能給人一種深深的震撼。
(二)有關小說《麥琪的禮物》的藝術魅力分析
《麥琪的禮物》是一部有著強烈創作目的的小說,在當時有著深厚的影響力,尤其是這種歐?亨利式的小說結尾方式,能給人一種出乎意料又是在情理中的感受,尤其是這種獨特的“禮物”能從多方面詮釋出整個作品的藝術魅力,在小說的語言魅力上,通過幽默清新的語言表達,將這種愛情的偉大更好地表達出來,讓讀者感受到愛的力量,常常峰回路轉,出乎人的想象,大反常規的突破式結尾,更大地增加了小說的整體吸引力,尤其是將這份獨有的情感魅力展示出來,給人一種催人奮進的感覺。
三、從語言分析角度看《麥琪的禮物》及歐?亨利的寫作風格
(一)小說《麥琪的禮物》中不同詞性刻畫的語言特色
在《麥琪的禮物》中,其語言表達將語詞作為最小的語言單位,并通過一些不同詞性的表達,將小說中主人公的個性意識、行為故事、心理想法等細膩地刻畫出來,尤其是將不同詞性的語詞進行全面整合,將形容詞、動詞、副詞等運用在小說主人公的心理刻畫之中,通過在不同語境下的表達,更好地將整體概念表達出來,形成一種別具風格的語言寫作方式,這也是歐?亨利寫作風格中的一個表現,通過不同語詞的應用,可以將生活狀態下的心理進行詳實的分析,形成個性鮮明的整體風格。譬如,在《麥琪的禮物》中,詞匯有很多的詞性,在句子中能整體地表達出來。其中如:突然她從窗口轉過身來,站在鏡子面前。她兩眼晶瑩透亮,但她的臉失去了它的顏色在20秒。她很快地把頭發披了下來,使之完全潑散開來。其中,有“轉過身”、“晶瑩透亮”、“披了下來”等連續性的動詞運用,更加將主人公一連貫的動作進行完美表達,更好地形成主體的表達,形成個性鮮明的藝術魅力。還譬如:“所以現在德拉的美麗的頭發披散在身上,閃閃發光,像褐色的小瀑布。它長到膝蓋以下,幾乎成了一件衣服對她來說。”其中形態詞性“美麗的頭發”、“褐色的小瀑布”等將女主人公的頭發進行了描述,為下文中麥琪的禮物打下埋伏,更好地激活丈夫送禮物的心理,也呈現出這對夫妻的小生活中充滿的無奈情緒等,將這些復雜的心態更加清晰地表達出來,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二)小說《麥琪的禮物》中長短句式的配合使用
在《麥琪的禮物》這部小說中,語言風格表現得相當明顯,尤其是長短句的運用,通過復雜語言結構的表達方式,更多地詮釋出相對豐富的情節故事內容,其中,倒裝句、對等句子等的融入,為小說的整體創作提供了良好的動力,從整個作品的表達來看,這些不同句子的使用,通盤考慮到主人公與故事情節的整體發揮,圍繞整體這個故事的發生,更多地添加了一些主觀方面的情感因素。譬如,在小說中有這樣的句子:如果希巴女皇住在氣窗對面的公寓,德拉總會讓她的頭發掛窗外一些天來晾干,只是為了使皇后的珠寶和首飾相形見絀。所羅門王是一個看門人,把他所有的財寶都堆積在地下室。這些長句的整體運用,更多地展示出小說主人公的生活狀態,尤其是對女主人發的細致描寫,更多地融入一些豐富的情感態度等,更好地形成整個語言表達的藝術魅力,將小說的主題更加鮮明地詮釋出來,并為歐?亨利式的小說結尾提供更好的幫助。
(三)小說《麥琪的禮物》中對話式的語言氛圍表達。
在《麥琪的禮物》這部小說中,簡短方式的對話語言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有情感的融合,更多地將這種語言組織的方式以對白方式進行交流,其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愛情態度,更多地將這些主流元素融入進來,成為了一種相對全面、價值性較強的表達,小說在對話方式中加強男女主人公的交流,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語言環境。譬如,在小說中有這樣的一些對話:“你要買我的頭發嗎?”“我買頭發”“揭掉帽子,讓我看看它的外貌。”等,通過小說中這些對話的整體表達,能更加清晰地將整體情感表達聯系起來,形成個性鮮明的寫作特色。尤其是在語言表達中還形成一種寬松幽默的語言環境,形成整部作品的風格特色。
四、結語
《麥琪的禮物》作為一部有著重大影響力的文學作品,與歐?亨利的創作風格是聯系在一起的,通過對整部作品的語言進行分析,并結合歐?亨利的生活環境和不同主題的表達,能更加鮮活地掌握這個小說的整體特征,形成語言風格表達中的完美性,增添了小說主題表達與語言融合的整體效能。
參考文獻:
[1]何兆華.從語言分析角度看《麥琪的禮物》及歐?亨利的寫作風格.文學界(理論版),2011(01) .
[2]張貞梅.從《愛的犧牲》和《麥琪的禮物》評歐?亨利的藝術手法[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1).
[3]劉洋.人性向善再解讀――歐?亨利小說語言特征及藝術特色解析[J].名作欣賞,2011(24).
他們用自己美麗的心靈贈給對方的是一件無價之寶。而這件無價之寶,確實世間任何自認聰明或富有的人永遠不會,也不能給予的禮物。 圣誕節是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每年的12月25日,人們都會在歡樂的氣氛中互贈禮物以表祝福。那些各種各樣的禮物把寒冷的平安夜變成溫暖的天堂。但是,怎樣的禮物才是最珍貴的呢?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普通卻內意深刻的故事——《麥琪的禮物》。耶酥誕生之日,三位麥琪贈送給他三樣禮物,那些禮物預示著耶酥的一生。而歐。亨利《麥琪的禮物》中所講述的故事,是一個圣誕節里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荒唐卻感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祖傳的一塊金表就算“地下室堆滿金銀財寶、所羅門王又是守門人的話,每當吉姆路過那兒,準會摸出金表,好讓那所羅門王忌妒得吹胡子瞪眼睛”;德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發則可以“使那巴示女王的珍珠寶貝黔然失色”。為了能在圣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表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發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表鏈。他們都為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
圣誕節是西方非常重要的節日之一。每年的12月25日,人們都會在歡樂的氣氛中互贈禮物以表祝福。那些各種各樣的禮物把寒冷的平安夜變成溫暖的天堂。但是,怎樣的禮物才是最珍貴的呢?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普通卻內意深刻的故事——《麥琪的禮物》。耶酥誕生之日,三位麥琪贈送給他三樣禮物,那些禮物預示著耶酥的一生。而歐•亨利《麥琪的禮物》中所講述的故事,是一個圣誕節里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荒唐卻感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祖傳的一塊金表就算“地下室堆滿金銀財寶、所羅門王又是守門人的話,每當吉姆路過那兒,準會摸出金表,好讓那所羅門王忌妒得吹胡子瞪眼睛”;德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發則可以“使那巴示女王的珍珠寶貝黔然失色”。為了能在圣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表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發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表鏈。他們都為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
也許有人會認為,吉姆和德拉都很“傻”,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最最寶貴的東西,歐亨利的小說似乎顯得荒誕無意義。其實不然,故事里出現的有些夸張的偶然,讓兩位生活在困窘中的主人公顯得有些捉襟見肘,而通過這個帶著些悲劇情調的故事,我們從一個角度感受到歐亨利為我們傳達的從蒼涼中透出的溫暖——關于“禮物”的價值。
吉姆和德拉,即使只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卻擁有著對生活的熱情和對對方的深愛,在這些溫暖的感情面前,貧困可以變得微不足道。在圣誕節前夕,兩個人還想著要為對方買一件禮物互贈,多么浪漫多么溫馨。即使這一份禮物似乎失去了使用的價值,它們卻成了世間最珍貴的禮物,變成一份真摯的愛贈給了對方。
麥琪是聰明人,聰明絕頂的人,由于他們是聰明人,毫無疑問,他們的禮物也是聰明的禮物。而我們的吉姆和德拉,雖然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最最寶貴的東西。不過,讓我們對現今的聰明人說最后一句話,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饋贈又接收禮品的人當中,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任何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人。他們用自己美麗的心靈贈給對方的是一件無價之寶。而這件無價之寶,確實世間任何自認聰明或富有的人永遠不會,也不能給予的禮物。
一、《麥琪的禮物》及歐?亨利的創作風格
(一)《麥琪的禮物》簡介
《麥琪的禮物》是通過圣誕節的前夕一對夫妻給對方互贈禮物而引出來的一個故事,這對夫妻在當時美國社會中是生活在中下層人群中的一部分,一對生活很普通的夫妻為了給對方買一件禮物,將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用來換錢,而買來的東西對對方而言,都已經毫無用處了。德拉有一頭美麗的長發,但是為了換錢給吉姆買一條白金表鏈,她將自己的長發賣掉了。吉姆一直珍藏的東西是幾代相傳的金表,但是為了給德拉買她心儀許久的發梳,他將自己的金表賣掉。在最后互相贈送禮物的時候,德拉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發梳,但是發現已經毫無用處,而吉姆得到了白金表鏈,卻已經沒有了手表。但是通過這一次經歷之后,兩個人更加珍惜對方,發現了對方對自己的感情,于是也加深了對彼此之間的愛,加深了對愛的理解和認識。這部小說表達的主旨摒棄了傳統的物質觀念,在物質層面之上,還有很多值得人們去關注和珍惜的東西,比如愛情、精神生活等。
(二)歐?亨利的創作風格
“歐?亨利”式的寫作風格,在美國文壇上一度受到人們的喜愛以及追捧。因為他善于利用適度地幽默與夸張,在作品中表達出自己的思想,也可以給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他的文學作品中大都將思想與藝術進行結合,通過虛與實的雙重結合,烘托文章的主旨。歐?亨利用文學的方式描繪了很多種類型的人物,這些人物是生活的,是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因此他的作品還被認為是美國生活中幽默的百科全書。在歐?亨利十幾年的創作時間中,他的作品一共達到三百多篇,比如《麥琪的禮物》《警察和贊美詩》《最后的藤葉》等。詼諧幽默、寓悲于喜是他在小說創作中形成的獨特的風格特征,情節上的巧妙構思以及出人意料的結局是他的作品吸引人的地方。《麥琪的禮物》可以說是歐?亨利短篇小說中最優秀、最典型,也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作品,他利用詼諧、幽默、風趣的筆調將這個故事中的人物進行適度地描繪,從而引出了文章的主題。
二、《麥琪的禮物》文學語言藝術的解讀
(一)采用虛實結合、詳略結合的表現手法
“一塊八毛七分錢。全在這兒了。其中六毛錢還是銅子兒湊起來的……德拉數了三遍。數來數去還是一塊八毛七分錢,而第二天就是圣誕節了。”在這部作品中,開篇的時候就為后文埋下了伏筆,開篇中德拉對所有的錢數來數去這一動作,很簡潔干脆地表現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在現在的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很多人在感情以及生活中抉擇。“其中六毛錢還是銅子兒湊起來的”這句輕描淡寫地描述,說明了德拉與吉姆生活上的艱辛與困難。正是因為這種艱辛才導致兩個人最終要賣掉自己最心愛的東西為對方換來一件禮物,因為兩個人對彼此都是真愛,即使生活貧困,也要向對方表示自己的愛。在對德拉賣頭發買表鏈的描述中,作者用大量的文墨來對德拉的內心世界進行描述,從她沒有賣頭發之前內心的沮喪和焦慮,到賣頭發時內心的不忍與難過,到拿到了錢去給吉姆選禮物時內心的興奮與激動,再到后來害怕吉姆看見自己把頭發賣掉時內心的忐忑不安,這些內心世界的刻畫是作者表達思想的一種方式。我們在讀這部小說的時候,也可以想象吉姆的形象,盡管文中對吉姆賣掉金表為德拉買發梳這一過程中吉姆的心理變化沒有詳細的描述,但我們通過故事情節的展開也可以想象吉姆在賣掉手表為德拉選擇發梳的過程中,他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在整部小說中,作者對德拉的行為以及心理進行了詳細的描繪,對吉姆則進行了略寫,同時在描寫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夸張和虛寫的成分,比如“搜索了所有的鋪子”“把所有的商店都攪翻了一遍”,目的是要突出德拉在為吉姆選擇禮物的過程中的那份心情,雖然采用了夸張的表現手法,但是讀者讀起來并不覺得夸張。在整部小說中,歐?亨利特有的那種漫不經心的創作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時而描寫得很細致,時而又說得比較簡略,時而虛時而實,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具體刻畫,來揭示文章的本質。
(二)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描繪
語言是一部小說中最重要的部分,無論是人物心理,還是故事情節,都是通過語言描述出來的。通過語言可以將人物形象的心理特征、情感等方面展示出來。個性化的語言是歐?亨利在創作過程中的一個標志,這部小說體現了歐?亨利幽默風趣的藝術造詣,將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展現出來。吉姆在看到白金表鏈時眼里都閃著光,但是惱于囊中羞澀,他最終沒能買成表鏈,在這種背景下整個主題的表達更加明確。在個性化語言中,歐?亨利的創作風格可以概括成“含淚的微笑”,即是用一種含蓄但是又十分深刻的表達方式,對主題進行分析和掌握。整個故事情節本來并不復雜,文章通過語言之間的交織,將德拉以及吉姆在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他們在生活中是樸實、艱辛的。金表和那頭漂亮的頭發是他們的最愛,但是由于現實生活的無奈,他們別無選擇,在賣掉頭發和手表的時候,德拉與吉姆也是矛盾的,作者通過深厚的文學功底將那種矛盾的心理體現出來,引起讀者的共鳴,與此同時,也引出了一種更為珍貴的東西,那就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兩個人相濡以沫的感情,雖然德拉以及吉姆都只是在社會底層生活的人,但是他們兩個人都沒有失去對生活的熱情,還有對對方深沉的愛,正是這種感情基礎,使得兩個人能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文章的最后寫道:“德拉,”他說,“我們把圣誕節禮物擱在一邊,暫且保存起來。它們實在太好啦,現在用了未免可惜。我是賣掉了金表,換了錢去買你的發梳的。現在請你煎肉排吧。”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吉姆沒有了金表,雖然德拉沒有了靚麗的長發,但是他們得到了彼此的愛,白金表鏈是德拉頭發的延續,發梳也是吉姆的金表的延續,他們的生活還在繼續,他們其實并沒有失去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只不過將這種珍貴換成另外一種形式,幻化成為真摯的感情。德拉和吉姆之間的感情對于讀者而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引導力量。
(三)長短句式的搭配
·TheCharacteristicofRealisminOHenry"sWorks
姜佳美JiangJiamei
(牡丹江師范學院,牡丹江157000)
(MudanjiangTeachersCollege,Mudanjiang157000,China)
摘要:歐·亨利是二十世紀初崛起于美國文壇的著名短篇小說作家,其作品構思布局巧妙,語言幽默風趣,尤其是出乎意料的結尾更是別具
一格,膾炙人口。19世紀到二十世紀,現實主義思想和自然主義理論的表現方式走到美國的文學里。歐亨利作為美國的短片小說之父,在他的作
品中既體現了現實主義的殘酷與無奈,同時又表現出自然主義的本質。
本文就通過歐亨利的作品來剖析自然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相通之處,通過麥琪的禮物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自然主義的流露,文章通過描寫兩對年輕的愛人,在圣誕節互送禮物,結果賣掉了自己彼此最為珍貴的東西,來反映當時社會資本家的貪婪與罪惡,貧苦大眾生活的無奈。
Abstract:O.HenryisafamousshortstorywriterrisinginAmericanliteratureintheearly20thcentury.Theingeniousideaoflayout,humorouslanguages,especiallythesurprisingendmakehisworksuniqueandpopular.Fromthe18thcenturytothe19thcentury,theexpressionofrealisticthinkingandnaturalismfusedintotheAmericanliterature.AsthefatherofAmericanshortstory,O.Henryembodiestheputalrealismandhelplessnessinhisworks,whileshowingthenatureofnaturalism.
ThepaperanalyzedtheinterlinkbetweennaturalismandrealismthroughtheworksofO·Henry.Byexampleof"TheGiftoftheMagi",wecouldseetherevealofnaturalism.Thearticledescribestheyoungcouples"givingofgiftsonChristmasbysellingtheeach"smostpreciousthing.Thearticlereflectsthegreedandsinofthesocialcapitalistsandthehelplessnessofthepoor.
關鍵詞:歐亨利;自然主義;現實主義;相通性Keywords:O·Henry;naturalism;realism;interlink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3-0328-01
·1IntroductionofOHenryO·Henry"sthreeshortstoriesasexamples,theauthorfindsthatbyemployingdifferentfocalizationsandrelevantnarrativediscoursesto
Henryprovidesthereaderswithawholepictureofdifferentstories,O·
thelifeofhistime.O·Henry"sthreetypicalshortstories.TheFurnishedRoom(1906),TheGiftoftheMagi(1906)andAServiceofLove(1906).Throughmakingphysicaltimeservepsychologicaltime
Henryorganicallyunitesphysicalandselectingepisodesoflife,O·
timewithpsychologicaltimeandrevealsthetruemeaningoflife;throughaccelerationanddeceleration,headjuststhenarrativespeedproperly;andbyemployingdifferentfrequenciesandsuspense,heachievestensenarrativeimpetus.
2TheDefinitionofRealism
Realismwasamovementthatencompassedtheentirecountry,oratleasttheMidwestandSouth,althoughmanyofthewritersandcriticsassociatedwithrealism(notablyW·D·Howells)werebasedinNewEngland.AmongtheMidwesternwritersconsideredrealistswouldbeJosephKirkland,E·W·Howe,andHamlinGarland;theSouthernwriterJohnW·DeForest"sMissRavenal"sConversionfromSecessiontoLoyaltyisoftenconsideredarealistnovel,too.
Thehistoryofrealismfindsitsoriginssomewherearoundthesecondhalfofthe19thcentury,mainlyfrom1830to1870.Amongitsmainprinciplesrealismestablishesitselfasawayofthoughtmorethanamovementwithinaspecificgenre.Itseekstoexpressanobject,sceneorevenasubjectthroughthatwhichisperceivable,negatingallromanticismandsubjectivismoranyotherelementswhichmaydistortsomethingasitreallyexists.Theserealists,alsoknownaspositivists,foundtheirfaithinthefactthatallknowledgeobtainedfromscienceanditsobjectiveswould,inessence,solveallhumanproblems.
Realisticpresenttheideaaboutthetruelifeofthesociety."Realismsetsitselfatworktoconsidercharactersandeventswhichareapparentlythemostordinaryanduninteresting,inordertoextractfromthesetheirfullvalueandtruemeaning.Itwouldapprehendinallparticularstheconnectionbetweenthefamiliarandtheextraordinary,andtheseenandunseenofhumannature.Beneaththedeceptivecloakofoutwardlyuneventfuldays,itdetectsandendeavorstotracetheoutlinesofthespiritsthatarehiddenthere;thomeasurethechangesintheirgrowth,towatchthesymptomsofmoraldecayorregeneration,tofathomtheirhistoriesofpassionateorintellectualproblems.Inshort,realismreveals.Wherewethoughtnothingworthofnotice,itshowseverythingtoberifewithsignificance."
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與國王》《四百萬》《西部之心》《市聲》《滾石》等集子,其中以描寫紐約曼哈頓市民生活的作品為最著名。他把那里的街道、小飯館、破舊的公寓的氣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頓的桂冠詩人”之稱。
他曾以騙子的生活為題材,寫了不少短篇小說。作者企圖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級的騙子,成功的騙子。歐·亨利對社會與人生的觀察和分析并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較淺薄,但他一生困頓,常與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別出心裁的藝術手法表現他們復雜的感情。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說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贊美詩》《帶家具出租的房間》《麥琪的禮物》《最后一片藤葉》等都可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之中。
(來源:文章屋網 )
今天讀了《歐 亨利短篇小說選》中的《麥琪的禮物》,這個故事看上去很平凡,也許還會覺得兩個主人公很“傻”。但就是這么一個普普通通的故事,蘊藏了一個。。。。。。
在圣誕節的前一天,主人公德拉想給丈夫吉姆一個圣誕節驚喜,送給丈夫一個配金表的金鏈,可是自己只有一元五角七分,錢根本不夠,但德拉為了給吉姆買他夢寐以求的金表表鏈,德拉把自己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發賣了,買了給吉姆的禮物。而吉姆也想在圣誕節給德拉一個驚喜,看中了一個可以配德拉美麗瀑布般的秀發的梳子,但他沒有錢去買這件禮物,他做出的決定和德拉一樣,犧牲自己賣掉自己珍貴的金表,去換那個梳子。但最后配梳子的頭發沒有了,陪金鏈的金表沒有了。他們都為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
有人會認為他們很傻,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最最寶貴的東西。麥琪是聰明人,聰明絕頂的人,由于他是聰明人,他的禮物也是聰明的禮物。而故事的主人公吉姆和德拉,雖然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最最寶貴的東西,但是他們無論在任何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人。
世界需要愛,需要奉獻。愛是美麗的,每一個人心中都因該充滿了愛,對父母,對生活的愛,這種是來自人與人之間的真摯的愛!因為有愛,人類的生存才有了價值,有了光輝和溫暖!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
作者歐·亨利是美國現代短篇小說的創始人,與莫泊桑、契訶夫一起被譽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他雖然一生坎坷,曾擁有不幸的遭遇、流浪的歲月和監獄的禁閉,但他的作品幽默風趣,詼諧機智,文筆簡練,描寫生動,他是一位風格獨特的作家。
他的作品幽默而富含哲理。他善于從平常的生活中捕捉令人啼笑皆非的戲劇性場景,而后賦予其哲理。《幽默家自白》便是如此。正如作者所描繪的那樣,生活中確實有許多的幽默家,他們善于發現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幽默并加以記錄。作者正是抓住這一現象,塑造了一個貪婪的幽默家的形象。他宛如一個吸血鬼,結果同事、朋友、親人一個個地遠離他。這使他心力交瘁,最終徹悟“平淡便是最好的幽默”。我想,我們平時的習作也不能去刻意地編造什么,只要我們能從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現象中,挖掘一定的內涵,我們寫作的價值便得以體現。
他善于用漫畫的筆觸勾勒人物。《虎口拔牙》中,寥寥幾筆,就使安岱這一富于心計、十分狡猾的騙子形象躍然紙上。他從細微之處去開掘,再用形象的語言去描繪,似左右逢源,信手拈來,實則經過深思熟慮,手法高明。可見,學會描寫,用描寫來塑造形象、抒感、凸顯主題是多么重要。
最讓我贊嘆的,莫過于那負有盛名的“歐·亨利式結尾”了。這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尾在多篇文章中都可以體現出來。如《麥琪的禮物》中,夫妻雙方都舍棄自己最珍貴的物品去為對方買禮物,想使對方最珍貴的物品更顯珍貴,孰料到頭來卻事與愿違,它們為彼此買來的禮物都沒有了價值。可就是這樣的結尾,讓人在唏噓中體悟到那份真摯的情感。《警察和贊美詩》則更勝一籌。一個原想到監獄去過冬的人無論怎樣使壞,總不能如愿,而當他被教堂的贊美詩感化并決定重新做人時,卻出乎意料地被關進監獄三個月。像這樣引著讀者先順著邏輯思索,結尾的情節卻突然一轉,無疑會使文章大放異彩。
我坐在窗前一邊細細地品味著故事里的感人情節,一邊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自己:愛同樣也滲透在我的生活中,但似乎又缺少了什么……慢慢地,我明白了,我們生活在一個愛的世界,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循循善誘的嚴格師愛,同學們的友愛……我們得到的太多,回報卻是少之又少。
歐亨利,二十世紀美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1862年出生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普通的醫生家庭。從1899年起,他開始以歐亨利為筆名發表小說,直到去世為止,他一生共寫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其作品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期的美國社會生活,他和他的短篇小說也被贊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書”和“曼哈頓的桂冠詩人”。[1]
有人評論,“歐亨利之所以是歐亨利,完全在于他是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手法來進行創作的。”[2]歐氏所描寫的故事往往極其平凡,大多是美國底層社會,尤其是紐約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語言風趣幽默,情節曲折生動,表現了小人物的悲哀,現實生活的無奈,幽默中有苦澀,無奈中有笑容,使人發笑,又讓人流淚,被人稱之為“含淚的微笑”。這是歐亨利式的幽默,是讓人深思的幽默,這種幽默也被稱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現的新的小說流派,對現代世界文學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它是小說藝術形式的一種新突破,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強調世界的荒謬和社會的瘋狂,其中悲劇內容和喜劇形式交織,表現了現實世界的荒誕、社會對人的異化、理性原則破滅后的惶惑和自我掙扎的徒勞。通過文學作品的幽默表現,讀者可以感受到笑聲中所隱藏著的悲涼淚水和其中所蘊含的人生真諦,世人看得見是笑料,看不見的有淚水,此種表現手法很容易引起閱讀者感情上的共鳴,并達到思想上的共識。在歐亨利的作品中,幽默貫穿于整個故事之中,不僅是他表現故事的藝術形式,也是作者呈現其思想意識的主要方法。
一、“歐亨利式結尾”
截取社會生活的橫斷面來開展故事,是短篇小說的重要藝術特色。因為篇幅短小,只有構思巧妙、情節曲折,才能抓住讀者眼球,直擊讀者心靈。歐亨利對于這點運用得十分嫻熟和精妙。他的作品往往構思極其奇特,讀者在看似平淡如水卻又幽默詼諧的描述中,慢慢地走入作者講述的故事之中,直至最后出人意料卻又合乎情理的結局,給人無盡的回味。曲折的故事情節加上出人意料的結局,也被稱為“歐亨利式結尾”。在歐氏作品中幾乎每篇都可以找到兩條甚至是多條敘述線索,歐亨利總是對故事的明線處盡情描寫,勾勒矛盾,埋下伏筆,做好鋪墊;暗線處則不動聲色,明暗兩條線索或者多條線索在故事中同時發展,在文章的結尾處聚合在一起,至此,作者常常筆鋒一轉,讓故事情節忽然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兩難或尷尬,失望或希望,產生了強烈的戲劇沖突。然而,這種變化又不是空穴來風,總是蘊藏在前文的故事情節之中,有一定的線索可循,“出人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給讀者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持久的藝術審美,因此,也達到了非常好的藝術效果,引起讀者長時間的思考和無窮的回味。比如《最后一片藤葉》,故事雖然短小精悍,結尾卻發人深思,寓意無窮。瓊西與蘇萍水相逢,困居陋室,艱難度日。瓊西病危,蘇盡心盡力救護,這些筆墨都是明線,點睛之筆卻是在最后,老畫家在風雨之夜于墻上所畫的“最后一片藤葉”,這是小說的暗線。整個故事是通過明暗兩條線索的交織與碰撞來達到故事的――老藝術家貝爾曼在墻上畫的那最后一片常青藤葉子,使瓊西起死回生。歐亨利在兩條線索交匯點處突出了這片葉子是老藝術家一生的杰作,也凸顯了貧窮藝術家們相濡以沫的真誠友誼,在一個高樓林立、人情淡漠的社會里,人們之間的互相關心愛護,為冰冷的世界增添了一些溫暖,增加了人性的光芒。“藝術的成功永遠是一場騙局。”[3]《麥琪的禮物》是歐氏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這篇文章中精心設置了伏筆和懸念,講述了一個充滿曲折而又頗具巧合的故事,尤其是在結尾時的獨到處理,好像在讀者面前進行了一幕魔術表演,突發性的逆轉結尾,同時也打破了讀者的思維定勢,使讀者的期待完全落空,因此也起到了強烈的審美效果。正如作者在小說結尾所說的:“在所有贈送與接受禮物的人里,夫妻倆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什么地方,夫妻倆是最聰明的,夫妻倆就是絕頂聰明的‘星占家’。”歐亨利這一小說結尾雖然簡短,只有幾句話,但這樣戛然而止的、讓讀者啼笑皆非的結尾,并不有違于常理,反倒耐人尋味,引人思考,也因此使得作品的思想境界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關于這一點,一位批評家有一段精辟的論述:“歐亨利把全篇的重心和靈魂都安排在結尾部分。當我們讀到這篇文章的前面一大半篇幅的時候,幾乎漫不經心……可是,等讀完結尾部分,感受就完全不同了,好像眼前突然閃起一道電光,先前隱藏的那些東西洞悉無遺,整個畫面也非常清晰起來,人物的性格特征原來是那么鮮明,作品的社會意義原來是那么尖銳。”[4]可見,歐亨利是把作品的靈魂全都凝結到了結尾,是一種“含淚的微笑”。
二、語言的魅力
歐亨利作品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他幽默的天性,更來自于他出眾的語言才能,他可謂是一位天才的語言大師。歐氏的文風詼諧幽默,文字生動簡潔,細節描繪真實準確,在文章中,他善于運用比喻、夸張、諷刺、擬人、對比、諧音、議論、雙關、諺語等等多種修辭方法,通過看似風趣幽默的文筆,輕松生動的語調來描寫人物、拓展情節,并服務于作品中的喜劇形象,烘托喜劇里的悲劇情調,渲染悲劇中的喜劇氛圍,讓讀者從夸張可笑的描寫中領悟內在的莊嚴,從生動活潑的文字中啟迪人們思考。在歐亨利的作品中,妙趣橫生的語言片斷筆筆皆是,他的妙筆生花自然形成了濃郁的幽默氛圍,然而在貌似輕松俏皮的文字背后,卻有著發人深省的沉重,這也是他獨特的幽默語言風格。歐氏在諷刺挖苦中從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他的描繪盡量真實、客觀而且冷靜,幽默的語言,曲折故事替作者說明了一切,作者不是沒有感情,而是將感情隱藏于作品之中,透過這笑聲,讓讀者去感受,去思考。比如短篇小說《警察與贊美詩》中,在寒冷的冬天,主人公蘇比想找一個地方過冬,他一心盼望的是到島上去住三個月。三個月不愁吃住,既能擺脫警察的打擾,又有意氣相投的朋友朝夕相處。而所謂“到島上去住三個月”,其實也就是三個月的牢獄生活,而這卻是蘇比夢寐以求的,語言的風趣和反諷給我們帶來深深的思考。然后,他為自己如何能在島上度過三個月做了計劃。接下來,計劃一一實施,然而卻無一成功。他首先打算在一豪華餐館美美地大快朵頤,然后就可以因無錢付賬被送進監獄,但是,當他剛一邁進飯店的門口,侍者的眼睛便落在了他那雙“傷風敗俗的皮鞋上”,在這里,作者把那雙皮鞋之破夸張到一個可笑的程度,也起到了幽默的效果。后來,當蘇比又選擇了一個小飯店打算大吃一頓時,那雙“傷風敗俗的皮鞋”雖然沒有阻止他的用餐計劃,可是當他向侍者坦白“錢大爺與他素昧平生”,并叫侍者去請警察老爺時,侍者卻說“用不著驚動警察老爺”,并找人“干凈利落地讓蘇比左耳貼地,摔在鐵硬的人行道上。”在這些故作輕描淡寫的文字下面,荒誕可笑的行為背后,帶給我們的是真實的“含淚的微笑”。文章的本意是要描寫蘇比作為小人物的悲慘命運,但歐亨利卻使用幽默的語言和調侃的語氣,使故事幽默之極而又凄涼之至。[5]在此篇文章中,歐氏通過對詞匯的夸張和誤用,不但賦予了主人公鮮活的形象,而且也取得了強烈的幽默效果,是其歐亨利式幽默創作手法的具體體現。他的小說之所以能打動讀者,與他的語言魅力是離不開的,比如在《最后一片藤葉》中,歐亨利細致地刻畫了貝爾曼的形象,描寫充滿了幽默與諷刺。他的絡腮胡子一直蓄到了胸膛,這馬上會讓我們聯系到風度翩翩、極具氣質的藝術家,加之他已六十多歲,讀者也會馬上聯想到這個人肯定是極富有藝術造詣的。然而,作者接下來的一句話立刻把讀者從想象中拉到了現實:他只是長得像真正的藝術家而已,事實上,他在藝術上一事無成。四十多年了,卻沒有一幅像樣的畫。他僅靠給年輕畫家當模特維持生計。除此之外,他還是個脾氣暴躁、愛酗酒的老頭,還愛攻擊別人的痛處。[6]語言幽默風趣是歐亨利小說顯著的藝術特點之一,這種特點與他的小說題材、刻畫人物的社會地位、創作的思想有直接關系,歐氏小說多描寫的是社會下層人物的日常生活,關心的是在不幸中掙扎的小人物,作者同情他們,卻又無力改變這些,因而以無奈而又帶有幽默的文筆來描寫他們,為他們訴說,也為他們苦笑,因此,增強歐氏作品的社會意義,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
歐亨利的作品雖然大多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從表現形式來看具有喜劇效果,但仔細分析故事,卻又有淡淡的悲哀,使人心情沉重,這也是歐亨利式讓人思索的幽默。出人意料的“歐亨利結尾”和“含淚的微笑”式的幽默是歐氏的經典表現手法,在批判社會現實的同時,也表現了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因此,使得他的作品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留給讀者更大的思考空間。
參考文獻
[1]秦牧.揭開“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歐亨利短篇小說新讀[J].外國文學評論,1980(1).
[2]世界經典名著文庫編委.麥琪的禮物──歐亨利短篇小說選[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0.
[3][俄]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