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用交流材料模板(10篇)

時間:2022-07-31 21:12:1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學以致用交流材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學以致用交流材料

篇1

引言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點,考試大綱要求學生掌握3500個詞匯,詞匯記憶成為學生的難點。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詞匯教學方法單一、孤立講解詞義的現象頻繁,缺少規律性,系統性的指導。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校經過數年深入的研究,推出“學引用清”的高效教學模式。“學引用清”教學的基本含義為:學:學生依據“獨立自學”進行課前預習,課堂自學,探究重、難點。引:教師針對共性問題及時、高效引導,師生共同完成課堂主要任務,豐富知識的內涵和外延。用: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和技能完成“清學稿”或“診學稿”,實現提升。清:檢測學習目標實現程度,包括:當堂清,日清,周清,月清,不把學習任務向課前或課后延伸。下面是本人結合我校“學引用清”教學模式設計的利用構詞法擴大學生詞匯的教學課。

【教學過程】

一、展示[學習目標]

Hav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three basic word-formation methods (derivation, compounding and conversion)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to enlarge vocabulary.(學生齊讀,確保所有學生知道本節課學習目標。)

二、展示[獨立自學一]

請使用able的正確形式填空。

1. Computers _____ people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more quickly.

2. He is _____ to discriminate colors. He is color-blind.

3. Her lack of experience is a severe _____.

4. An accident _____ him from playing football.

展示[獨立自學二]

請使用like的正確形式填空

1. I have taken a strong ____ of him.

2. She is not ___ to come next month.

3._____ the rest of her family, she is outgoing and easy to get along with.

提示:學生小組討論,五分鐘后期待你們的精彩展示與回答。(教師巡視觀學,與個別學生交流。)學生出示答案,教師點撥評價。師生一起總結構詞的主要方式:派生derivation(prefix/ suffix)合成compounding轉化conversion 簡單的舉例呈現三種常見構詞方式。

三、出示[引導探究1]

prefix:happy ___happy

suffix:develop develop___

prefix & suffix:employ ___ employ___

(學生總結派生詞類別,老師進行概念闡述)

展示[自學材料1]常見的表示純否定意義的前綴。(學生齊讀)

出示[學以致用](學生做題討論回答)寫出下列單詞的否定形式及中文意思:

responsible/ selfish/ honest/ ability/ employment/ approval/ important/ moral(學生觀察總結,小組討論)

展示[自學材料2]其他意義的前綴。(學生齊讀)

出示[學以致用](提問學困生)(Match the prefix with its meaning)

展示[自學材料3]常見名詞,形容詞,副詞及動詞后綴。(學生齊讀)

出示[學以致用](提問學困生)每小題有一個構詞法錯誤,請找出并更正。

1. We must strength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2. The company is investing plenty of money to modern its factories.

出示[引導探究2]總結合成法的概念。

1復合名詞的主要構成方式:

(1)名詞+名詞;

(2)形容詞+名詞;

(3)副詞+名詞;

(4)名詞+介詞短語。

2.復合動詞的主要構成方式:

(1)副詞+動詞;

(2)名詞+動詞。

出示[學以致用](小組討論)

1.根據生詞表合成下列單詞tax __ team__ text__ tooth___ type ___ thunder___ time___ through____

2. Who can create more new words?

Iron,faced,two,willed,one,ill,side,educated,treated,head,first,down,killer,mosquito(蚊子), load。

出示[引導探究3]讀下面兩句話,總結record的詞性及含義:

1. He broke the record.

2. He lies to record something while reading a book.

點撥總結轉化法的概念。

四、[課堂小結]單詞構詞法(派生、合成、轉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成果,完成學習目標,鞏固學習內容,建構知識體系。)

篇2

現代英語教學很重視課本知識的學習,但如果完全被課本所束縛,教法就會凝滯,教學就會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達不到交際的目的。所以,在教學中要增加語言材料的輸入,如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輸入與課本水平相近的語言材料,以突破單一的課本中心的局限,更新教學內容,用活的材料,說活的語言。

這樣,學生在學到課本知識的同時,又可以在鮮活的語言材料中將所學詞匯、語法及語音知識加以鞏固,在生活情景的反復呈現中學以致用。同時,學生也可跟著材料的設計自覺參與練習,在互動交流中吸收新的知識。學生很快就能體會到,真正有意義的語言在生活中,學習語言的意義在于用其來表達、接收、傳遞信息,學習知識和技能,享受生活。

二、跳出課堂中心,拓展新的空間

課堂是當今中小學英語教學與交際的主要場合。光靠課堂上的幾十分鐘來培養交際能力,試圖把英語學好,只不過是一種美好愿望而已。無論教師怎樣精心設計,學生怎樣努力配合,沒有課前課后的密切配合,都很難實現英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英語語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僅僅把它當成一門課,或一類知識來學,就會離交際的目標越來越遠。要學好并用好英語,必須從課堂中心跳出來,不斷走向,走向社會生活,走出一條課內與課外結合、新課與舊課結合、復習與講新結合、游戲與講練結合的新路,把傳統的復習、預習、講授、練習等,都納入以學生為主體的生動有趣的言語活動中去。不論聽錄音、看錄像、講故事、學歌曲,還是角色扮演或對話,都是在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課堂上的教授和練習,課外的活動和拓展,如若都能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學生不但能學好英語,還能用它來交流、思考、做事,真正享受英語學習帶來的樂趣。

三、跳出教師中心,拿走指揮棒

身為通往知識之路的引路人,教師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依賴教師。教師要把精力放在培養學生“愛學、肯學、會學”的良好習慣上,而不是灌桶裝水似的閉著眼睛倒知識給學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道理古人早就言明。教師的功用不是拿著指揮棒喊口號,不是握著遙控器輸指令,而是教學――教會學生如何學!他要讓學生理解語言源于生活,又應用于、融合于生活,應引領他們感受語言的自然美、生活美,授之以方法,培養其興趣。教師僅僅是燈塔而已,不是永不變更的航路。

篇3

二、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自主學習,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高效課堂教學,落實新課改理念

小學英語課程聯系生活實際很多,從知識點、練習題的設置上都能體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在組織英語課堂教學時,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提倡運用生活課程資源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對生活課程資源的體驗,感知英語基礎知識,提高理解和應用水平,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比如,在進行“Mybody”的教學時,教師課前利用數碼相機拍攝學生的“head,foot,finger,arm,leg”的照片,利用計算機制作PPT課件,在學生的相應圖片的旁邊標注英文名稱。上課時,學生看著自己的頭像或各個部位的圖片,很是興奮,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主動跟著教學節奏,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節。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單詞的拓展學習,如dentist,keephealthy,bother等,有效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What’sthematter?I’msorrytohearthat.Let’sgotothedoctor.”句型,讓學生結成小組進行對話訓練。這些生活中的語言素材,有效刺激了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高效教學。

篇4

初中是一個重要的打基礎的階段,這個時期學生的對新事物比較好奇,為了避免讓學生感覺英語枯燥的情況,教師應該對英語教學的方案進行合理的設計,多注重英語口語的訓練,通過創設英語情境教學等方法,促進英語口語教學的開展,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學好英語為的就是更好地與國際之間進行交流,因此,英語口語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做好英語口語教學的開展,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了更好地保證英語口語教學的質量,應該對英語口語的教學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采取積極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性

(一)口語能力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口語表達的能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口語表達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人的知識含量等,為了更好地促進英語教學的開展,應該對英語口語的教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現如今講求的素質對英語口語的教學有著一定的要求,但是在農村或者許多中小城市,對英語口語的教學仍然不重視,這樣不僅不利于實現培養英語交際能力的最終目的,影響了英語教學實踐的步伐;還在很大程度上阻滯了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利于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更好的保證英語教學的質量,應該明確口語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采取積極的措施,讓學生更好地學好英語。

(二)社會對交際型英語人才的需要

現如今為了更好地促進自身企業的健康發展,人們對員工英語水平也有了較高的要求,學好英語不僅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還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更好的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越來越多,為了增進雙方的溝通,學好英語是十分必要的,不僅為自己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了我國人民的整體素質,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只有具備良好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到與國際其他國家的交流,從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問題,很多的出租車司機都可以進行一些基本的英語交流,可以把國外的游客順利地送到想去的目的地,這是社會的發展的需要,如果沒有一定的英語常識,很可能會耽誤國外游客的時間,還給外國游客留下不好的影響。因此,英語口語教學的開展是必需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滿足社會的需求,促進我國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策略

(一)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我們可能會聽過這樣一句話“身教重于言教”,而且初中生的模仿力能比較強,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了發揮示范作用,初中英語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初中英語教師都經過專業的英語課程的學習,但是對英語口語的了解也不完全,教師應該盡可能的接觸一些純正的英語口語,如多看一些英語電影或者科教類的英語材料,這樣教師才能讓學生切實的接觸到比較地道的英語口語,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才能更好地做到對英語口語的學習,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如果可以講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口語,學生也會比較感興趣,認可這個教師的教學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的興趣,保證英語口語教學的質量。

(二)注重朗讀與背誦英語課文

朗讀與背誦英語課文不僅是考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手段,也是鍛煉學生英語口語的一個重要途徑。朗讀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單詞的發音及運用,教師在安排朗讀或背誦課文時不應該過度關心結果怎么樣,應該盡可能地幫助學生解決朗讀上的錯誤并糾正,讓學生可以做到正確進行英語課文的朗讀或者背誦。朗讀與背誦英語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讓學生完成教學的進度,還對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進行培養,促進英語口語教學水平的提高,讓學生英語口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創設英語課堂情境,增強說英語的氛圍

教師在進行英語口語教學時,應該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創設英語課堂情境,這樣可以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說英語的氛圍。創設英語課堂情境,可以讓學生比較真切地了解到英語發生的環境以及英語語法的運用等,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盡可能的都用英語口語進行教學,避免過多地用漢語解釋或者講課,這樣可以更好的鍛煉學生英語的聽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在課下對英語的學習,如果課上的問題沒學會或者擔心下節課講的內容聽不明白,學生就在課下進行一定的預習,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初中英語口語的教學可以多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借助多媒體可以讓學生比較真實的了解英語口語,學生可以發現自己英語口語存在的錯誤,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保證英語口語教學的質量。

(四)多對學生進行鼓勵,打破學習英語的心理圍墻

初中生在學習英語口語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害怕自己說錯導致其他同學的嘲笑或者批評,教師應該有充足的耐心,犯錯并不要緊多鼓勵學生進行英語口語的練習,提倡學生多說英語,這樣才能很好的打破學生的心理障礙,促進英語口語教學的開展。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英語應用的能力放在第一位,不應該盲目的求追分數的提高,這樣對學生以后的極其不利,教師應該對學生多了解,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幫助學生勇敢的多進行英語口語的練習,切實做到英語口語水平的提高。

(五)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增加學生演練的機會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過度重視英語語法的教學,在課堂上通常都是教師進行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做好筆記,這樣雖然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理論知識,但是學生的英語口語都很差,做不到正常的英語交流。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教師應該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進行英語演練的機會,多讓學生開口說話,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英語演講比賽或者辯論,這樣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英語口語知識的掌握,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初中生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性及策略進行探析,是我們明白到了英語口語的重要性,只有積極的進行英語口語教學的開展,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的水平,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滿足社會發展對交際型英語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鄭輝.新課改下英語教學中對“新”的一點體會[J].學苑教育,2010(1).

[2] 陳榮華.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2).

篇5

一、引語

隨著世界的全球化,不同文化之間交流和國際貿易更加頻繁,具備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人才成為社會的迫切需要。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規定,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聽力是語言交際過程中最重要的方面,但是聽力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外語教學的薄弱環節。傳統的聽力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控制課堂、師生缺乏交流、學生缺乏興趣的乏味枯燥的聽力課堂,提高學生英語聽力就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多元互動式教學模式為聽力課堂提供了新的思路,從交際互動的角度來提高聽力,營造真實的場景聽說結合,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二、多元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含義

多元互動式英語教學模式就是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師生真誠和諧的溝通,形成多元互動的教學局面,提高教學效果,推動完善教學進程。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放在首要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真正體現。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觀念。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設計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英語語言學習的規律、學習的具體內容和教學環境來組織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利用高效活躍的課堂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節,共同參與教學,從而有效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并努力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形成良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習內容、學習個體與教學環境間多元互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三、“多元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聽力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聽力雖然是一種接受性技能,但是如果讓學生長時間被動地聽和接受,學生會感到枯操厭倦,喪失上課的積極性,這與現實生活中言語交際活動也相差甚遠。為了使學生在被動的接受之后能夠能動的創造,聽力課堂應該采用多元互動式教學模式,營造真實的場景,選取生活化的材料,從日常交際的角度來,聽說結合,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1.選擇生活化的材料,有效地實現多元互動

多元互動英語聽力教學要選擇好合適的聽力材料,這樣才能順利、有效地實現教學的互動。

適合于互動英語聽力教學的材料應該是真實的語言情景,形式豐富多彩,能夠滿足學生用于小組趣味活動中角色扮演、游戲、辯論等的需要。采用的材料可以是文字的音頻資料,如報紙、雜志、廣告、地圖等;也可以是聲像資料,如電影、電視、錄像、影碟等。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優先考慮語言難度適中、內容新穎、對學生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材料。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動機。

2.情景化聽力教學,聽說結合,學以致用

多元互動式英語聽力教學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習內容、學習個體與教學環境間多元互動,聽說有機結合,從交際互動的角度來提高聽力,營造真實的場景聽說結合,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進行情景化的聽力教學是成功開展互動式英語聽力學習的關鍵。如英文電影融合了字幕、語音、圖像、文化背景等多種介質,為英語互動式聽力教學提供了非常難得的“情境”。教學過程中,可具體采用正常視聽、隨機練習、分組討論、人物配音以及電影復述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純正的英語環境中愉快地練習聽說能力,充分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除此之外,在英語教學課堂上還可以選擇一些日常生活場景,讓學生先聽懂,然后扮演情景中的角色。

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學會“進入”各自的角色去同別人交談,去理解對方的談話。情景化聽力教學可以使學生邊聽邊練,聽說結合,學以致用。

3.營造寬松愉悅的互動氛圍,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絕大多數學生對真實語境中英語運用感到很吃力,聽不懂,也說不出。主要原因在于對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語音、語速、慣用語等的不熟悉,而且在英語聽說方面,學生中存在缺乏自信心、害怕出錯等心理障礙。這些問題,有些直接與基礎知識有關,有些則屬于心理障礙。

教師在聽力課上,應該向學生講解聽力學習的特點和方法,讓學生認識到聽力學習的長期性和漸進性,不要急于求成。教師應該態度和藹可親、語言幽默風趣,教態大方自然,發音純正地道。教師模擬語言到位,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形成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課堂設置問題靈活,努力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選擇一些簡易的幽默故事或笑話,穿插一些英文演講、英文歌曲,緩解聽課壓力,調節學生的情緒,營造寬松愉悅的互動氛圍。

4.以課后作業為橋梁,實踐為導向,生活中再現英語

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一個漸進的過程。優秀的英語教師要了解自己的學生,注意發現和收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材料,作為設計聽力作業的素材。如:把課堂上的聽力材料改編成對話,課下讓學生一起練習表演;還可以讓學生收聽英語新聞和廣播,評選出最佳播報員;鼓勵學生模擬英語配音,觀看經典英語影片,欣賞英語歌曲,評選每課的英語才藝之星。除此之外,利用英語實踐鞏固加強英語聽說能力,在生活中再現英語。如開展英語主題活動、舉辦各種英語比賽、參觀外資企業、采訪外籍教師等,來幫助學生拓寬英語使用的環境,讓學生的英語真正走進社會,走向生活。

四、結語

多元互動式英語教學模式新型實用,有助于為學生營造英語交際的多維互動的環境,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英語聽力課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從交際互動的角度來提高聽力,營造真實的場景聽說結合,改變了學生學習的被動局面,調動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對于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中選擇生活化的材料,營造寬松愉悅的互動氛圍,情景化聽力教學,使學生能聽說結合,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程亞麗.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新思路.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5,(5).

篇6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事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立足于課程理念的要求,教師要優化數學教學活動策略,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數學思維,培養和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完善數學知識模型的建構。

一、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參與活動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每份情感,對每個學生多些鼓勵,少些指責,對待學生要多些交流和探討,少些命令與灌輸,讓學生把數學學習活動當做是一種樂趣,由被動的接受式數學學習方式變為主動求知的學習方式,引發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交流、探究數學問題,促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共同促進,通過數學活動解決問題,并有效地建構數學知識體系。

例如,教學“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豎式”例2時,多媒體屏幕出示學生布置聯歡會會場的畫面,在學生觀察畫面后,我提出:“同學們能從畫面中發現什么?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學生提出:“一個小朋友先搬15盆花,另一個小朋友每組擺了5盆,到底擺了幾組花?”我及時運用激勵性評價方式肯定學生的細致觀察,表揚學生能準確地提出數學問題。我沒有停留在此,而是繼續要求學生尋找問題,經過觀察、討論和探究,學生提煉出數學問題:“這里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了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我列舉問題并在屏幕上展示,提出:“同學們從生活實際中尋找到數學問題,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怎樣列出算式?并思考一下,為什么要這樣列?”在愉悅的數學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列出數學算式:23÷4=?我提出挑戰性問題:“這個算式怎樣計算呢?”“這個算式與以前學過的算式一樣嗎?有什么區別?誰能說一說?”學生通過交流、操作,發現最后還有三盆花不能再分,由此引出余數。教師營造寬松的數學活動氛圍,促使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數學能力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生成,同時也體驗到數學知識形成的樂趣。

二、經歷活動過程,建構數學模型

“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去做了,就理解了”。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之間的矛盾,加大學生接受知識的信息量,讓學生通過動手畫畫、擺擺、拼拼等操作形式,開發學生的探究潛能,有利于學生的動作和思維的有機結合,以活動促進思考,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使學生對未知世界有所發現、尋找規律,對數學知識體驗、感悟,完成探究數學任務,有效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親身經歷數學知識建構過程。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多媒體屏幕出示教材第80頁方格圖,學生仔細觀察方格圖,用數方格的方法分別算出圖中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再算一算格子,掌握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底與長、高與寬及面積分別相等,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我提出:“是否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可以運用這個方法計算?能否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進行計算呢?”接著,我要求學生利用平行四邊形的硬紙板、剪刀等工具,動手進行實踐操作,經過動手剪拼,剪拼出各種的長方形。展示作品時,我要求學生觀察剪拼成的長方形,帶著問題:“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面積是否有變化?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學生在合作小組中交流探究,經過實踐操作發現: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它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學生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創造數學實踐操作活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具體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手腦并用,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既獲得數學知識又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開發學生探究數學新知識的潛能,引發認知順應,建立數學認知結構。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效地建構了數學知識模型。

三、實現學以致用,發展創造能力

篇7

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語言表達能力,和說話能力有所不同,它立足于口語,重在交際。可以說這種能力是一個人適應社會的能力,是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這么重要的一種能力,在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中卻沒有得到高度的重視,在教師的潛意識里閱讀和習作才是重中之重。所以,雖然教材中安排了口語交際的練習,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依然很弱。那么,如何落實課標的要求,利用語文課堂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一、在專題訓練中掌握方法

小學語文課本的每個單元的練習中,都設計了一項專門的口語交際訓練題。每個練習題從主題到方法、要求,都很具體、清晰。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年級段的特點,是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很好材料。對于這類練習,某些老師不重視,教學中一帶而過,僅僅把它作為一次說話訓練而已。所以,專題練習并沒有達成目的。如何有效利用好專題練習呢?

1.激發興趣,敢于表達。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存在不想說和不敢說的問題,不想說說明口語交際沒有誘發學生參與的興趣,不敢說,說明學生得到的鍛煉少,或者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也就是方法的問題。如果口語交際訓練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兩個問題,那么一切都是空談。所以,首要的任務是通過一定的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并樹立學生進行交際的信心,樂于表達,敢于表達。

如教學《小小讀書交流會》時,結合學校最近開展的“閱讀周冠軍”的評比活動,我先布置學生自由閱讀一本書,然后在班里開展:讀書交流,評選周冠軍的活動。學生聽說要評選周冠軍,閱讀的積極性很高。活動開始時,我先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的小組若干個,每個學生先在小組中匯報交流,然后小組推選一人參加班級交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為了活躍活動氛圍,我在活動中設立了一個互動的環節,即以下面的學生對發言的學生現場提問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交際得到較好的落實。

2.充分準備,有話可說。學生有了說的欲望,并不意味著能說好,很多時候,學生不知道說些什么,表達很簡單,也就是說學生無話可說。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要結合相關專題,提前做準備工作,只有準備充分了,學生才會滔滔不絕,口語交際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訓練。

如教學《學會求救》時,對于生活中會發生哪些意外,面對這些意外該如何求救,學生如果沒有事先的了解,僅靠在課堂上思考,是不會表達出豐富的內容的。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我在教學這個專題時,先布置學生通過網絡或者調查等途徑進行資料的搜集,比如:你了解了哪些意外的事故發生,是怎么發生的,如果是你會怎么做,你有哪些感觸等。學生通過搜集資料,對交際內容有了充分的把握。課堂中會充分利用這些材料,現身說法。交際內容的豐富性,讓口語交際有了依托。

3.結合生活,學以致用。學生從課堂中習得的口語交際的方法,最終是為生活服務的。因此,口語交際教學要把課堂和學生的生活及時結合起來,學以致用。當學生在生活交際中,感受到課堂上學習的方法很有用時,就會對口語交際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比如學了《小小展銷會》,學生知道了如何推銷自己的東西,怎樣讓自己的產品賣個好價錢。這只是停留在口頭層面。接著我利用學校舉行的“跳蚤書市”,把從口語交際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的賣書實踐中,學生有了方法的指引,很容易知道怎樣推銷自己的書籍。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到口語交際的價值。

二、在閱讀教學中隨機練習

我們可以利用閱讀教學,設計一些有價值的口語練習,讓閱讀和口語交際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

1.利用插圖,想象交際。課文中有些插圖展現了一些人物或者生活的場景,如果讓學生通過觀察,并展開想象,把自己當成是插圖中的人物或者事物,創設一種交際的情境,就能很好地利用插圖,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比如《蝸牛的獎杯》一文中的插圖,畫了一大一小兩只蝸牛,坐在一起面對面,畫面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兩只蝸牛在干什么呢?大蝸牛會對小蝸牛說些什么呢?小蝸牛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把自己當成是兩只蝸牛,結合課文,想象他們的對話。然后分角色演一演兩只蝸牛。這樣的訓練,有情境,有角色,有內容,學生在互動的交際中,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想象力、語言表達力都得到了較好的訓練。

2.利用課文的交際情境,進行訓練。小學語文教學才中很多課文,都是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好材料,這些課文有角色,有生動的交際情境,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置身其中,進行角色體驗,通過讀一讀、演一演,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篇8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46

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是當前國際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發展趨勢。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讓數學教學“回歸生活”,已經滲透到世界各國的數學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之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運用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然性

(一)生活化教學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人類所需掌握的知識在快速的更新,促使人們也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持續競爭,不被淘汰,因此對于教育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教給人們具體的某個知識,而是培養人的學習意識。學習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都是人能夠持續發展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和教學著眼于發展,著力提高學習意R、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生活化教學是數學自身發展的要求

數學產生于生活,最終又要服務于生活。數學教育必須適應數學自身發展的需求,緊密結合人們生活的實際,對教育要素實時的進行生活化整合,才能培養出人們與社會和數學發展相適應的數學素質,從而更好的運用數學,享受數學。

(三)生活化教學是教學理論發展的要求

“多元智力理論”強調學生必須具有理解數學內涵、運用數學推理溝通、運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三種能力。正如與當前我們素質教育觀念所強調的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一樣,這些教學理論的發展,都要求必須實施和發展生活化的教學,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四)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的要求

新編制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我從教學生活化的內容、手段和目的三方面進行了歸納。

1.內容的要求:教材提供的素材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題材應豐富多樣,呈現方式應豐富多彩。教材的編寫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

2.手段的要求:“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己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目的的要求:“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正確理解數學教學生活化

陶行知主張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社會即學校。但是,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于局限于教室和書本,教學形式單一,與兒童的生活相脫節,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和數學素養的形成。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滲透數學生活化的理念,從生活中尋找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同時,使課堂教學從單純的傳授理論知識轉變為理論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的教學。數學教師要時刻留心生活、思考生活,從生活中發現數學,保持創作的激情。

(二)挖掘數學生活化素材

人教版數學教材在新課導入、例題和練習題設置等方面都體現了生活化。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章節大都以學生熟悉的場景導入,如“位置與方向”中例1,以學校操場學生這一熟悉的場景導入。“筆算除法”中以學生植樹的場景導入。“平均數”中以班級學生的身高導入。三年級上冊“年、月、日”一節,教材首先給學生呈現了四幅有趣的主題圖,展示了許多十分有意義的日子,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日、北京申奧成功的日子、神州六號升空、植樹節、兒童節等,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判斷,說明閏年的判斷方法。人教版數學教材練習題的設置體現動手操作、實踐、驗證的特點。如二年級上冊“長度單位”后的練習題,讓學生測量自己的手掌、身高等,體現了讓學生自己操作。

(三)注重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關系到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非常重視課堂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就是要貼近生活,力求再現生活畫面,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索研究,課堂教學活動要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合作交流的機會。例如教師在執教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中《認識人民幣》一節時,可以在課堂導入時呈現三名孩子在商店買文具的情境,這種購物真實生活場景的呈現是非常吸引學生的,自然也就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聯想到買東西需要使用人民幣,由此開始認識人民幣的新課教學。

篇9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6—0031—01

語文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重要的課程之一,它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自主、獨立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小學生正處在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將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時,首先要讓學生立足文本,學會閱讀,其次要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最后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立足文本,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

“在小學的閱讀教學中,對于景美、情深的課文,教師要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學生只有立足文本,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快速提高閱讀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有語調、有感情地置身于“讀”的世界中,體驗文本的情感、形象和語言。語文不是無情物,它本身棲息著浪漫和詩意,作者情誼的表達就隱匿于語言文字的深處,語文教學就是要讓情感流淌出來,讓課堂充溢濃濃的人文情懷。

二、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

應試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學以致用也不容忽視。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引導學生收看演講比賽、央視新聞聯播等節目,閱讀《語言報》《讀者》等刊物,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和獨立閱讀的習慣,使學生具備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漸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由他人要求學習到自己想要學習。

三、注重創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而這一切都緣于學生能否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點,教師只有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1.思考鑒賞,提升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過程也是對讀物的鑒賞和評價的過程,學生只有認真閱讀、理解和感受讀物后,才能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由此可見,高水平的閱讀能力往往體現在它的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所以教師只有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學識和理解能力,探究文章的內涵,并將鑒賞評價的結果與大家分享,共同探討,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讀寫結合,發展創新思維。閱讀是發展創新思維的基礎,寫作是發展創新思維的目的所在。學生閱讀大量的文章,不僅能夠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而且能夠引發聯想。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包括召開讀書報告會、編寫閱讀小報和寫讀書筆記等,使學生享受到閱讀的快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篇10

引言

金屬高分子材料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領域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發展前景非常好,為了我國高分子化學領域走在世界的前列,作為培養未來研發人才的高校在相關教學過程中需要開拓思路,積極調整課程方案,通過最有效果的教學讓學生成為我國高分子化學領域將來最得力的研發生產人員。

一、理論聯系實際,讓教學貼近科研,靠近生產

學習不是為了學習本身,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在目前的很多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案或者授課方法方式上,我們看到的不是學以致用,而是學以致學,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學分而學,為了簡單的成績和通過畢業而學。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每節課都要提前備課,充分準備,把該節課所講內容在目前高分子化學科研、生產領域的應用情況對學生進行詳細的介紹,提高他們對本節課的重視程度。在上課的時候,為了加深他們的印象,會在課文理論知識之外為他們充分準備課堂理論內容相關的科研成果和高分子化學實際生產領域的應用現狀及前景。在可能的情況下,帶領他們參觀科研單位,參觀生產基地,切身感受體會自己所學課程的巨大應用潛力和前景。讓他們不只是理解理論知識,還要緊密的聯系實際的科研和生產,為將來的職業規劃做鋪墊。

二、參與式教學強調學生的參與性與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倡參與式的互動式教學。從形式上對以往的授課進行改變,這就需要老師和同學都必須對課本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僅僅預習是不夠的。所謂參與式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并不是以前老師在講臺上說同學在講臺下聽這種完全沒有交流沒有互動的授課模式。同學要經過對授課內容的了解,經過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則通過解答這些問題來有針對性的解決每個同學遇到的問題,讓課堂變得有活力。除此之外課堂還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的視角為主,從學生的問題出發,讓學生主導課堂,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間,這就需要老師發掘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發揮出參與式教學的特色,否則課堂會陷入一種混亂的狀態,老師既不能主導課堂,學生也沒有學習和思考的動力,那樣不是參與式教學的目標。

三、通過實驗讓理論聯系科研,聯系生產

實驗在高分子化學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通過實驗讓學生對生澀難懂的理論知識有直觀的了解,對于已經學到的理論知識有驗證的過程,也可應通過實驗的動手操作過程增加同學對高分子化學的興趣。除此之外,也能通過復雜的高分子化學實驗來讓學生觀察高分子材料的外觀特征,以及各種物理和化學變化在高分子材料上的感官表現,增加同學對高分子材料的熟悉程度。也可以安排同學進行獨立的實驗設計、實驗實施和實驗總結,提高他們的獨立操作能力,也能最大限度的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教學實驗不應當停留在實驗室,當有些非常復雜的實驗或者對操作技術和實驗設施設備要求比較高,在教學過程中無法進行實際操作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教學。不管是圖片、動畫還是視頻資料,都可以作為多媒體實驗教學的教學工具,這樣不僅可以立體的展現教學內容,還能通過多媒體的表現形式吸引同學的注意力,抓住同學的注意力,為實際的教學工作提供服務。這就需要老師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實際操作技術,最好的情況是老師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學需求編制自己的多媒體實驗教學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工作。 作為實驗教學,可以適當安排一些開放式實驗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查閱相關資料自行設計實驗主題,在老師的協助下完善實驗方案,同學之間按照興趣和能力自由分組、自主選擇實驗設備和實驗儀器,在老師的指導下,按照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并書寫實驗報告,這樣可以通過獨立操作實驗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實驗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結束語

在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高分子化學教學改革中,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對高分子化學課程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通過參與式教學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程度并豐富參與方式,還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同學對待科學嚴謹的態度和操作實驗的能力,為我國將來的高分子化學的科研和實際生產培養扎實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傳祥.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高分子化學教學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7.(2).

[2]莊啟昕,鄭安吶,李欣欣,錢 軍,李 慧,韓哲文.體現工科特色的高分子化學教學探索與實踐.高分子通報,2008(11).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三区二区 | 在线观看日本a视频 | 亚洲i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 婷婷丁香五月深爱憿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