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廠實習報告模板(10篇)

時間:2023-02-08 15:36: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自來水廠實習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我國的凈水廠污泥處理和處置工作起步較晚,由于凈水廠的排泥,在過去一般均認為其組成與水體的原有固體組分相當,只增加了處理過程中的一些絮凝劑,對環境害影響甚微,因而,目前為止絕大數凈水廠的排泥還是直接排入水體,但隨著我國政府對水資源保護工作的日益重視,特別是城市規模的不斷的擴大,凈水廠的排泥逐漸突出,據粗略統計,我國最大城市,上海市各凈水廠每年能過排泥進入水體的懸浮就達30萬tds(噸干固體),有機物按10%含量,可達3萬tds以上。凈水廠的排泥正受到有關部門的密切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水資源保護法律法規的頒布實行,我國在八十年代凈水廠排泥被提上議事日程,對水廠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已成為目前國內城市供水行業的重要任務。

篇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2-0154-04

水環境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焦點問題,因此當今社會對給排水工程專業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對人才的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多學科知識體系綜合學科,實踐教學對整體教學效果影響甚大,實踐教學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和操作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北京林業大學“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包括實驗、實習和設計三大部分,涉及課程實驗、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七個實踐性教學環節,共計32學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的綜合水平,提高實踐教學考核的公平公正性,促進教學效果,是本研究的核心任務。筆者對北京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近幾年的實踐教學模式及考核方法的實踐嘗試進行了綜合分析,對問題和經驗進行了研究總結。

一、課程定位

給排水工程專業實踐課程是一門應用型的專業課程,不僅涵蓋生物、力學、物理和化學的知識,而且與電子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是一門涉及多學科知識的綜合學科,是介于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1]。專業實踐課程是在學習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背景下,通過實驗、實習和設計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同時也是獲取新知識、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新能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實踐方法。實踐課程的定位是通過實踐課程實訓,具備一定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了解給排水科學技術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初步具備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因此確定了整個實踐課程的設置、重點內容和教學考核方式,體現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的緊密結合,更好地促進實踐教學效果。

二、實驗教學:學院統一設計實驗,自編實驗講義,擴展考核方式

(一)實驗課程

給排水工程專業的實驗課程分為專業基礎課實驗和專業課實驗[2],專業基礎課實驗包括水分析化學實驗、水力學實驗和水處理微生物實驗三類,專業課實驗包括給水處理技術實驗、供排水管網實驗和污水處理技術實驗。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學院通過對目前國內的核心水處理企業如北京排水集團、北京自來水集團、北控水務集團、碧水源公司等企業,進行技術需求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全院老師編制了6門實驗課程的講義,并要求實驗課帶班老師提前親自做好每一次實驗,把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編寫在實驗注意事項中,并根據實驗原理和設計提出思考題,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效果和思考能力。如根據目前飲用水中出現的內分泌干擾物,設計了臭氧活性炭處理飲用水中內分泌干擾物的實驗課程,同時在分析手段上設計了利用UPLC-MS-MS分析內分泌干擾物的中間代謝產物,畢業生受到自來水集團的青睞。

每門實驗課程都由專業任課的老師親自帶班,實驗課的安排保證與理論教學同步。實驗課的分組合理,微生物實驗2人一組,水處理實驗4人一組,化學實驗每人單獨進行,既保證了有效的利用資源,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求學生課前準備預習報告,課后提交實驗報告,并要求學生實驗報告工整清晰,數據測定真實、數據處理規范,實驗教師對測定數據進行檢查和簽字后方可生效,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為學生適應現實工作崗位的需要提供了良好的素質訓練。

(二)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

北京林業大學設置了3類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包括國家級、北京市級和校級。專業教師可結合科研實際,提出相應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題目,由感興趣的學生組成團隊進行申報,與學生一起從事科研活動。其中三類項目有嚴格的驗收標準,國家級項目須有SCI文章、市級項目須有核心期刊文章,而校級項目也必須有公開發表的文章。該實驗實踐課程的參與,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科研實踐能力,每年由于發表SCI文章而被清華、北大等知名院校錄取為直博的學生大有人在,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學院開展了豐富的環保社團活動,其中“綠手指”社團的地溝油制肥皂項目獲得了國家20萬元的經費支持,提高了學生素質和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逐步實現第一課堂的有效延伸。

(三)實驗考核

給排水工程專業實驗課程是單獨的課程,因此執行嚴格的考核制度,采用實際考操作和筆試相結合的形式,其中平時實驗占50%,實操和筆試各占30%和20%。主考教師準備不同濃度的樣品,考核時學生隨機抽簽,進行濃度的測定,在測定的基礎上根據平時實驗積累的經驗,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污染物去除,并分析取出后的污染物濃度,監考教師根據統一制定的評分標準,對實驗結果進行打分;筆試主要反應對實驗原理、注意事項和問題思考的把握程度。通過考核不僅檢查了學生的操作水平,而且更深刻領會了每次實驗的內涵,避免了平時實驗中分組實驗中個別同學依賴其他同學操作的不良習慣,調動了每位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習上了一個新臺階。以上筆試和實際操作的考核形式,經過實踐檢驗,是切實可行的考核方法。

三、實習教學:與生產實際結合,影像與現場相結合

認識實習、金工實習額、生產實習和畢業綜合實習是給排水專業本科階段非常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實習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發展,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重要途徑[3]。北京林業大學長期以來與北京排水集團、北京自來水集團、北京翠湖濕地公園等單位達成了長期的實訓校外合作基地,還與校內的污水處理站等基地簽訂實習協議,進一步拓寬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渠道。

(一)認識實習

認識實習主要是學生到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和高層建筑供排水及消防系統進行參觀[4],加深學生對給排水工程的認識和了解,初步建立起對本專業的總體工作任務印象。

在認識實習前,帶隊教師召開實習布置大會,具體明確的提出實習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并針對實習內容播放各個實習機構拍攝的供排水流程或水處理工藝技術流程,并利用計算機仿真技術模擬生產過程環境中,如北京市水源九廠對褐煤和石英砂雙層濾料的過濾和反沖洗過程中各個閥門、開關、設備的操作;吳家村污水處理廠的全流程和各工藝參數的調節和控制界面,可以模擬各種事故現象及處理方式,在進入現場前對城市水處理系統的復雜性和突發事件形成深刻的感性認識。在現場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帶著問題有針對性認識實習,大大提高效果。在認識實習工程中,以工藝為主線,以單體構筑物為副線,通過先大體了解流程再具體認識單體構筑物,最后了解具體涉及的設備及選型方法,一步一步將學生從宏觀的認知引導到專業知識的細節上。

(二)金工實習

北京林業大學給排水專業的金工實習是集設計制作與實際加工于一體的實習教學方式,將創新工程能力的培養與傳統的機械加工技能操作訓練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實習的基本要求是給用戶安裝洗浴系統及衛生潔具,因此首先要設計各個器具的具置,然后設計管路系統,最后進行管理和潔具的安裝。因此突破了一般金工實習車削、銑削、刨削、磨削、鑄造、鍛造、焊接等基本機械加工工藝知識[5],更加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和設計創新能力的結合。最后的考核為系統穩定運行不漏水。開放式的金工實習模式成為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一個基礎平臺,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同時著重培養工程動手能力,使學生發展成為一個適應現代化企業需求的合格工程師。

(三)生產實習

生產實習是學生結合已學習的水質工程學[6]、建筑給排水、水處理工藝設備及儀表等專業課程的基礎上,與工程實際聯系起來,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北京林業大學建立了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資料庫,其中包括:實綱、影音資料、實習圖紙、實習思考題等。通過學生進駐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建筑公司及高層建筑現場,參觀并跟班運行等手段了解工藝及運行情況、污染物處理過程、建筑施工場景等,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也為學生今后選擇職業打下基礎。

生產實習之前指導教師召開實習動員大會,講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項、實綱,播放實習影音資料和PPT課件,閱覽設計圖紙,讓同學初步了解主要處理構筑物的平剖面圖、動畫、建筑給排水三維系統圖等,并結合實驗室的模型演示,讓學生對各構筑物內部構造、運行機理有初步的了解。實習期間嚴格按照實習場地分班組實習,同時學生需要記錄實習工況,編制實習報告。在生產實習的過程中針對實習中的共性問題和難點問題,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擴展實習空間的同時也延伸了實習的時間。

1.畢業綜合實習。畢業實習是學生結合自己的畢設選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實際工程參觀實習,為順利進行畢設打下基礎。北京林業大學的畢業設計全部來自于實際課題,因此每名畢業生根據自己的選題,選擇到類似工藝的水廠或高層建筑的場所進行為期一周的實地考察,包括核心工藝流程,各個工藝構筑物的形式和用途,主要設備及選型,同時對自動化控制環節進行學習。對于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地表IV水體出水標準要求的選題,不僅需要去污水廠和再生水廠進行實習,同時去設計院進行學習,以達到工藝符合實際設計的要求。通過綜合實現的訓練,為畢業設計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實習考核。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提交實習記錄和實習報告,并由教研室組成專業團隊對其實習內容進行現場答辯,最后根據實習報告及實習答辯記錄評定學生的生產實習成績。金工實習的考核為供排水系統穩定運行不漏水。對不及格的學生要求再重新實習,直至達到實習要求為止。因此,大大提高了實習的效果。

四、設計教學:命題全部源自實際項目,每個學生單獨選題

(一)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作為給排水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環節,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深度理解和獨立的工作能力。給排水專業課程設計包括泵站設計、給水排水管網設計、給水廠設計、污水處理廠設計和建筑給排水設計。設計題目盡量選用目前國內外的主流工藝,且難易適中,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為目的。指導教師在授課之前將設計任務書下達給學生,將課程設計的知識貫穿于授課過程,使學生掌握設計計算的方法。在課程結束后,統一進行設計任務布置和任務解答。

設計過程中,在核心設計參數的設定上,采取統分相結合的方式。每種方案由5~6人組成,同一組里的每個學生在處理規模和進水水質等方面略有不同,這樣的參數率定有助于同組學生間的討論,同時又能發揮學生獨特的設計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對工藝的獨特見解,反應對基礎知識的領悟能力和拓展水平。

(二)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選題百分之百是指導教師正在設計與研究的現實課題,80%以上的選題體現了水環境污染控制與水處理新工藝。如在水環境方面:更側重于目前水體污染控制要求的緩流水體水生態和水質保持工程設計、初期雨水的收集凈化與利用工程設計、面源污染控制工程設計、多自然型河流生態凈化工程設計。在污水處理方面:更注重與我國污水排放新標準結合,新建污水處理廠設計全部實現一級A的排放要求,核心工藝包括MBR工藝、生化+濾布過濾工藝、生化+微濾等;同時更加注重污泥處理工藝的體現,在傳統污泥脫水的工程設計的基礎上,增加污泥消化、污泥堆肥及生態利用、污泥鈣化及建筑材料回用等污泥綜合處理及資源化工程設計;重視污水廠臭氣對環境的影響,增加了污水廠的臭氣收集和處理方面的工程設計;在部分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如活性污泥法、A2/O、SBR和氧化溝[7]的選題也結合目前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實現一級A達標排放的新標準要求,體現深度脫氮除磷工藝,同時將除磷精確控制及磷回收的工程設計納入新的設計體系;同時結合北方缺水地區水環境對污水排放的達地表IV水體的高標準出水要求,更多的在組合工藝和新工藝的應用方面進行設計嘗試;在飲用水處理方面:注重新型污染物的處理工藝及消毒副產物控制技術,并結合北京市面臨的南水北調與海水淡化進京的多水源優化調度的管網分配,核心工藝包括多層濾料過濾、膜過濾及臭氧消毒、紫外消毒等新工藝設計。因此,學生經過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教學環節能夠適應當前用人單位的技術需求,保持了較好的本專業就業率。

(三)設計考核

由教研室主任為答辯考核組長,全體教研室老師為組員組成考核團隊,對同學設計中的三個環節“開題、中期和最后的設計成果”進行統一考核,成績的核定按照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后取平均分,3次答辯取10%、20%和70%作為最終的成績,保證了考核的公平和公正性。由于選題來自實際的課題,且每人一個選題,因此不僅避免了設計雷同,設計成果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在工作面試中的競爭能力。

畢業設計限定了學生的基本合格線,最少8張圖紙,其中2張手繪,且設計沒有工藝失誤和圖紙基本沒有錯誤,答辯過程對設計工藝介紹清楚,關鍵環節提問回答無誤;對于不達標的同學,限期整改后進行二次答辯,二次答辯不合格者,不授予學士學位。嚴格的設計考核制度和設計規范,確保了設計質量,使得每年都有數名同學考入設計院工作。

五、結束語

實踐教學是給排水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質量、高素質、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基礎。整個實踐教學,從實驗、實習和設計三個教學和考核環節進行全方位的改革,為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通過實驗的統一編排、實習的與生產實際結合、影像與現場的雙結合及設計的單獨選題及實際命題的實踐教學路線設計,結合水處理全流程實驗設計及盲樣考核、管網制作及壓力實驗考核、實際水廠設計及設計運行核心參數考核的多途徑教學模式及公平考核渠道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能動性,整體有效地推進實踐性教學改革,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滿足了當前給排水工程領域對創新性實踐人才的培養要求。

參考文獻:

[1]田葳,楊素芬.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培養模式及教改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20).

[2]李紅艷.高等院校給水工程課程的教改探討[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5).

[3]馮景偉,陳慧,嚴燕,等.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水質工程學教學改革初探[J].宿州學院學報,2010,25(8).

[4]李芳,齊晗兵,崔紅梅,等.給排水專業認識實習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2).

[5]朱玉英,殷艷樹.現代工程教育下的金工實習改革[J].教學研究,2009,32(2).

[6]李圭白,張杰.水質工程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篇3

目前城市凈水廠污泥處理處置發展概況如下:在過去的城市凈水廠建設中,污泥處理一直被忽視的一個環節,人們更多的關注于工業生產的排污治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各國建設的凈水廠排泥水處理設施,多是沿用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和污泥處理方法進行設計和應用,主要采用污泥塘與干化場處理和污泥。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六十年代開始,研究人員工著手認真研究凈水廠排泥水處理和污泥處置工作,調查了凈水廠的排泥與凈水廠凈水工藝間的關系,探討了凈水廠排泥與污水廠排泥的異同,七十年代,美國聯邦政府頒布布《水污染控制法》,要求各州制定標準,水廠污泥必須經處理再行排放;并且擬定了一個污泥處理發展草案。其發展目標是:到七十年代末,應用可實行技術合理進行污泥處理,并要求各類水廠排除污水的pH值及總懸浮物達標。到八十年代初,必須考慮污泥處理工藝的經濟性,要求對污泥處理后的析出液或濾液回用;到八十年代中期,在全國范圍內消除污泥排放造成環境污染。日本于1975年也頒布布了《水質污濁防止法》,規定沒有沉淀池和濾池的凈水廠,其排出水必須經處理至符合水質排放標準。近年來,美、俄、日、英、法等發達國家的各大、中城市新建的凈水廠中均設置了較為完善、自動化程度高的污水和污泥的處理設施。離心脫水、加壓脫水等機械脫水方法應用普遍。歐洲有些凈水廠,由于原水中的懸浮物含量低,濁度小,水廠排水中泥含量少,往往將排泥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理,輸送到就近的污水廠統一進行污泥處理,據有關資料,歐洲許多國家凈水廠經過濃縮和脫水處理的污泥量,占全部凈水廠污泥量的70%。污泥脫采用的具體技術,因各國的自然條件和習慣,有明顯差異。然而近年來的總體趨勢是,干化聲和干化塘的使用減少,離心與壓濾脫水逐漸占統治地位。

我國的凈水廠污泥處理和處置工作起步較晚,由于凈水廠的排泥,在過去一般均認為其組成與水體的原有固體組分相當,只增加了處理過程中的一些絮凝劑,對環境害影響甚微,因而,目前為止絕大數凈水廠的排泥還是直接排入水體,但隨著我國政府對水資源保護工作的日益重視,特別是城市規模的不斷的擴大,凈水廠的排泥逐漸突出,據粗略統計,我國最大城市,上海市各凈水廠每年能過排泥進入水體的懸浮就達30萬tds(噸干固體),有機物按10%含量,可達3萬tds以上。凈水廠的排泥正受到有關部門的密切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水資源保護法律法規的頒布實行,我國在八十年代凈水廠排泥被提上議事日程,對水廠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已成為目前國內城市供水行業的重要任務。

凈水廠是水源污染的直接受害者,由于原水污染給凈水工藝在技術上帶來許多困難造成凈水成本的不斷上升,保護水源,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凈水廠的排泥要首先做到達標排放是責無旁代的。

離開了污泥處理廠,我們的下一站就是福州市豐泉環保集團。

到了這里,我們第一步是先參觀固廢熱處理和尾氣處理裝置垃圾焚燒尾氣凈化裝置,在這里我們所參觀的是醫療垃圾熱解爐,它主要是對醫療垃圾進行熱解焚燒。首先,垃圾先進入熱解爐,在熱解爐里有1200攝氏度的高溫對垃圾進行缺氧燃燒,這樣會產生大量的有機氣體,其尾氣中主要含有HF、HCL、二厄英、和一些有機氣體。在此之后,這些氣體從熱解爐中進入到二燃室和三燃室中,這些氣體進入二燃室后會被加料助燃,然后再進入三燃室進行進一步的燃燒,在這一系列的燃燒后,氣體中的有機成分就被徹底燃燒了,剩下的就是一些酸性氣體和二厄英。而后這些氣體將進入急冷塔,在急冷塔中,這些氣體的溫度將急劇降低,從750攝氏度以上被冷卻至200攝氏度左右,其中有氣液兩向噴嘴可除去HCL并避免二厄英的再生成。接下來,從急冷塔出來的氣體將進入半干法除酸塔,在這里,酸性氣體將被NaOH、Na2CO3或Ca(OH)2中和而被去除,而且在這個半干法除酸塔中的所有水分會被煙氣的溫度蒸發,從而是進入的液體只剩下固態,這就避免了廢液的處理,在其中還設有旋轉噴霧裝置,轉速達到了16000轉/分,這又使得尾氣的處理更加完全。接下來尾氣進入的是布袋除塵器,此時的尾氣的成分主要是粉塵、二厄英和少量有機氣體,在布袋除塵器中有活性炭噴粉裝置,它用活性炭層處理凈化氣體污染物和粉塵,這就使得尾氣中的有害物質進一步減少。從布袋除塵器中排出的尾氣,下一步就會進入活性炭吸附房,在這個活性炭吸附房中有大量的活性炭纖維,它可以進一步將沒有被處理轉化的有害氣體凈化吸收,以達到尾氣排放標準。在此之后,尾氣就可以進入排放系統,這個排放系統應根據尾氣的溫度、特性來設計排放裝置,并排入到外部環境之中。此外,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氣體所經的管道都是繞彎的,這是為了延長氣體停留的時間,這就是工程設計過程中所要考慮的細節了。以上就是醫療垃圾熱解爐的工藝流程原理了,它的圖示如下:

熱解爐

二燃室

三燃室

急冷塔

半干法除酸塔

布袋除塵器

活性炭吸附房

排放系統

在這里我們還看到了另一套裝置,這是一套用于處理生活垃圾的這也是一個焚燒爐,它主要包括旋轉爐窯、旋風除塵器、吸收塔,其中旋轉爐窯是用于燃燒垃圾,而旋風除塵器則是用于除粉塵,最后的吸收塔是用于除酸的。這就是生活垃圾焚燒爐的大致工藝流程。從這里,我們看得出來,醫療垃圾的處理工藝相對于生活垃圾的處理工藝復雜一些,這是由于醫療垃圾的有害成分較多而且成分也較復雜。

篇4

這篇實習報告是我感覺最滿意的一份作業,當我打印出來捧在手中的時候,心里不知有多自豪~

砂巖、夾粉砂巖;在西江南岸侵蝕低山、侵蝕臺地和沖積平原上也有部分出露。在斷層線附近還有老虎坳組(D2l)的砂礫巖、石英砂巖夾砂質頁巖、泥質頁巖,估計是上覆新地層被侵蝕掉而出露表層的。

另有兩組為晚泥盆世地層,分別為帽子峰組(D3m)的頁巖、粉砂巖、砂巖互層、夾灰巖和天子嶺組(D3t)的灰巖和泥質灰巖、夾鎢質頁巖。

4. 石炭系(C)

石炭系的地層廣泛出露于西江北面的沖積平原上,由西江北岸出發,向北嶺方向分別從巖關階(孟公坳組)(C1y)砂頁巖過渡到測水段(C1dc)石英砂巖、泥質頁巖夾煤層。

七星巖地區也主要為石炭系的地層,石牌附近為石磴子段(C1ds)微粒灰巖夾泥質頁巖,阿波巖為壺天群(C2+3ht)白云石化灰巖、微粒灰巖、夾角礫狀灰巖。

5. 二疊系(P)

龍潭組上部(P2lb)石英砂巖、頁巖與粉砂質頁巖互層、夾煤層只在圖中西江東南的沖積平原上找到一處,位于高要市東北部。

6. 三疊系(T)

這一時代的巖石出露得不多,可以看到只在高要市西北的山地有分布。為礫巖、砂礫巖、石英砂巖、粉砂巖與泥質頁巖互層、夾灰質頁巖及煤層(T3r-J1a)

三疊紀時期比較重要的地層是晚侏羅世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崗巖(〥32(3)),這是在發生在三疊紀的燕山運動中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西江南岸,形成黑云母花崗巖群;另外在羚羊峽附近的西江沿岸和鼎湖山區也有較多出露。

7. 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西江沿岸的沖積平原上,為現代河床沉積。其中南岸主要是礫石、砂夾紅黃色粘性土,北岸主要為砂、砂礫、夾粉砂質粘土;另外在市區北部公路附近還有砂、砂礫、砂質粘土、夾泥炭及淤泥層的第四系地層。

(二)構造

1. 褶皺

肇慶地區的褶皺是在構造運動中巖層受力彎曲變形所形成的,幾乎整個肇慶地區都處于這一大型褶皺構造之上。北嶺、欄柯山是桂頭群為主的背斜山,中部平原是石炭系灰巖為主的復式向斜谷。

肇慶平原的沉積主要來自西江對凸岸的沉積,大約距今三至四億年前,在肇慶地區首先沉積了砂巖和頁巖,后來又沉積了一層厚達百多米深的石灰巖。由于地殼運動的影響,形成向上彎曲突起的構造,即“背斜構造”,原來水平排列的底層變成了向側斜傾的地層,兩側巖層傾向相反,分別形成南北兩翼。

2. 斷層

從地質圖上看到,在北嶺山有一段連續的正斷層,還有一些性質不明的斷層和巖層不整合面。

我們知道,北嶺山地層巖性主要為泥盆系的砂頁巖,七星巖為石炭系的石灰巖,按照地層時代來看,年代老的泥盆系地層應該在較新的石炭系地層之下,但是北嶺比七星巖高出許多,原因就在于地殼發生過斷裂,上升一側突起成山,低降一側形成低地。北嶺斷裂時上升成山,露出了古老地層;肇慶平原就斷陷成為西江谷地。北嶺山腳就是一條斷裂帶。

我們在七星巖公園能夠看到明顯的大型斷層崖和斷層三角面。北嶺南坡和雞籠山北坡的“斷層崖”實際上是由抗蝕強巖石形成的斷層線崖。北嶺南坡的“斷層三角面”實際上是該背斜山的向南傾斜的蝕余層面;該斷層在北嶺林場場部、西江大學的北面洪沖積地形基底通過,并無錯斷這類地貌。④

這一斷層屬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北西向斷層,它的形成定型于喜山期末期,即新構造運動的主要活動時期。

三、肇慶地區主要地貌類型

(一)侵蝕低山

由于肇慶地區的巖石多為石灰巖、煤系砂頁巖、紅色巖系以及風化強的花崗巖。由于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這些巖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形成當地低矮的地形。在這一地區內,相對高度大于200米的由侵蝕作用形成的山都看作是侵蝕低山,最高的是雞籠山(海拔高度1000.3m),在正斷層下降盤,由桂頭群(D2g)組成,這是由于巖性抗蝕性差異形成的。在地貌類型圖上,我們把北嶺山(從西郊三榕峽以東直至鼎湖山的一段大山)都劃分為侵蝕低山。

(二)侵蝕丘陵

在西江南岸高要市地區,多為坡度較高的侵蝕丘陵,甚至有些陡崖。與侵蝕低山相比,相對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也有個別超過200米的。在這里一般發育有較厚的紅色風化殼。

(三)侵蝕臺地

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肇慶地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零星分布于西江北岸的沖積平原上,高度在十米上下,坡度一般小于15度。許多村莊和城市建筑就位于侵蝕臺地上,在洪水時期,它們不會被淹沒。這也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一個典型示范。

(四)河流階地

篇5

一、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

選擇工藝先進的污水處理廠和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是做好生產實習的前提與保障。我院環境工程專業已經連續數年在鄭州市五龍口污水處理廠進行生產實習。五龍口污水處理廠2005年1月開始試運行,一期工程設計水處理規模10萬噸/日,產生回用水5萬噸/日。回用水一部分供給附近電廠、化肥廠作為工業用水,一部分作為景觀用水排入金水河。2009年進行二期工程升級,水處理規模和產生回用水量均增加10萬噸/日。五龍口污水處理廠采用改良氧化溝工藝,即A2/O法(厭氧段+缺氧段+好氧段),采用氧化溝和厭氧段、缺氧段相結合,去除生活污水中有機物的同時,獲得了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工藝正常啟動后有很強的耐沖擊負荷的能力,出水指標保持穩定,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五龍口污水處理廠生產工藝先進,曾獲得“全國十佳污水處理廠”、“河南省環境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處理工藝包括污水處理工段和回用水生產工段,具有一般污水處理廠和自來水廠兩套工藝流程和設備,廠內可同時完成污水處理和自來水生產等兩種工藝的生產實習。

二、創新實習方式

(一)帶著問題實習,實習目的更明確

為了避免學生實習的盲目性,指導老師和廠方技術人員協商,為每個環節羅列出大量技術問題。實習開始時,學生就帶著問題實習,以激發實習興趣。實習中期,指導老師對每個學生進行現場提問,督促不懂的同學通過現場觀察及時解決問題。實習后期,廠方技術人員對前期羅列的技術問題統一解答,加深學生的實習印象,提高實習效果。

(二)明確實習內容,分組輪換實習

生產實習采取分組輪換實習方式,學生每組5~6人,實行輪換頂崗實習,有利于實習效果的提高。五龍口污水處理廠各工藝分段組合,分組情況見表1。污水處理廠在每個班組都安排了崗位負責人,負責具體講解每個班組工藝路線和有關設備工作原理,以及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易發生的問題。學生在參觀、互相提問、動手操作過程中進行實習,與理論課堂有著明顯的區別。

(三)做好實結,繪制工藝圖紙

實習過程中,學生需撰寫實習日志,記錄每天的實習內容和實習心得。實習結束后,學生需撰寫實習報告,并手工繪制工藝流程圖、總平面布置圖及主構筑物平立剖圖。實習使得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充分的鍛煉,對實習工藝進一步掌握,同時也掌握了圖紙設計標準,進一步提高了繪制圖紙的能力,為畢業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取得良好的實習效果

(一)理論與實際結合,加深理論知識理解

學生現場參觀、動手操作工藝設施,對工程實際及工藝理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書本上參數的理解就變得具體化、形象化了。比如,學生現場參觀曝氣沉砂池,對池內旋轉水流有了感性的認識,再溫習書本知識,對曝氣沉砂池的原理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二)學生掌握了污水處理的生產實際

通過生產實習,學生熟悉了污水處理廠的工作崗位職責、工作內容、設備運行參數,掌握了進出水水質、污染物的去除率,了解了一些異常情況及處理辦法,對水處理行業及環保行業有了初步的認識,增強了專業興趣和專業信心,同時也培養了嚴謹的工程態度。

(三)實習過程中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對創新的工藝流程有了更加深刻認識。比如,五龍口污水處理工藝采用抗沖擊負荷較強的氧化溝工藝,在氧化溝前端設置缺氧段和厭氧段,缺氧段和厭氧段同時進水,水量可以調節,為回流污泥反硝化提供充足的碳源,保證厭氧池的碳源,從而提高整個生物處理工藝的脫氮除磷效果。[4]再如污水處理廠二期二沉池采用周邊進水周邊出水工藝,增加了二沉池的水力負荷,從而減少了二沉池的體積,減少占地面積,這種方式在廠區二期建設中有極大的使用價值,學生從中真切了解了創新的意義和價值。

四、對今后改革的思考

(一)搭建校內實習基地,提供方便的實習場所

發揮環境工程專業特長,在校內建立一些水處理、大氣處理工程設施,為實習教學提供便利,既可以滿足部分實習要求,又可以節約實習經費。例如,2010年學校科研立項的《河南工業大學污水處理及回用情況調查與處理方案研究》,收集學校洗浴、生活廢水,處理并再生利用為綠地用水、道路澆灑和景觀用水。項目設計、建設、調試及運營都可以有高年級學生參與,項目建成運營后還可以安排四年級學生到基地進行生產實習。

(二)加強產學研相結合

目前,高等學校環境工程教育中實踐教育弱化趨勢明顯,“工程性”缺失和“創新性”不足的問題突出。[5]學院應當通過多種途徑加強環境工程專業教育與產業的結合,將實際的工程設計與工程施工引入教學環節,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參與工程實踐,鍛煉實踐能力。我們河南工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一直和鄭州市五龍口污水處理廠開展著回用水生產技術及污泥資源化技術的科研合作,如河南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研究”、“污水污泥處理工藝與資源化利用”、“超聲溶胞技術在污泥減量中的應用研究”,[6]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攻關項目“新型陶粒濾料制備技術研究”等。但由于經費有限,技術的實際應用受到限制。因此,產學研合作急需更加深入地進行下去,以解決再生水回用途徑單一,污泥缺乏有效的資源化技術等污水處理廠實際遇到的難題。#p#分頁標題#e#

(三)加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篇6

關鍵詞: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實踐教學;實驗課程

我校自從1999年lO月成立環境學院以來,環境本科專業建設得到快速發展。2001年我院招收第一屆本科生,一個班,共25人,此后,每年招生人數穩定在2個班的規模。2004年,經過教育部批準,環境專業由“環境工程”改設為以一級學科命名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計劃更加明確了寬口徑辦學思想,在加強學生基礎的同時,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同步得到重視,結合學校實踐教學資源,逐步形成了環境專業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即以實習、科研和課外綜合的實踐教學環節。實驗課程建設完成了與環境科學與工程培養計劃對應的結構體系,調整了環境基礎綜合實驗的結構,完善了環境科學方向的實驗內容,加強環境工程實驗課的過程管理,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

一、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

1.以寶鋼為中心的生產實習基地的創建

2002年底,在教務處和學院領導的支持下,開始著手開辟寶鋼生產實習基地。寶鋼作為一個世界500強大型企業,擁有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固體廢棄物處理和噪聲污染控制等全方位環境工程治理設施。其先進的環境治理效應堪稱全國典范,并且不收取實習費用,因而每年吸引眾多學校學生前往實習。我院經過積極努力和洽談,終于在2002年底獲得了2003年暑期學生實習的機會。在上海的院校中,我校環境專業是惟一一所以寶鋼為生產實習基地的學校。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院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畢業生按照培養計劃還未進入實習時期,但此時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最后一屆環境專業本科生正面臨實習時期,且該專業本科生的部分專業課程也是由我院老師授課。為了使該年級學生有更好的實習基地,同時也為我院的實習積累經驗,學院決定將第一次赴寶鋼實習的機會提供給了該學院的本科生,由我院老師帶領,圓滿完成了實習任務,并得到機動學院的肯定和好評。此后,我院2001級和2002級學生的生產實習均得以順利進行。在實習基地創建的過程中,從寶鋼收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并編寫了“寶鋼生產實習指導書”,在實習前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安全教育,在實習過程中,要求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實習后組織學生進行總結,以便于更好地完成生產實習報告。2006年,在面臨寶鋼只能接納30人規模的實習任務時,我院為了更好的保證學生的實習質量,決定不以學生個人聯系進行實習,而是多方位開辟實習基地,并形成了以水、氣、固廢為目標的新的實習點,包括:白龍港污水廠、竹園污水處理廠,閔行污水處理廠、閔行自來水廠、楊樹浦水廠、寶鋼電廠和吳涇電廠大氣污染治理、老港垃圾填埋場等分散實習場所。

2.環境監測實習基地的創建

2004年,我院著手創建環境監測實習基地,這是我院實踐教學的又一次飛躍。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了環境監測課程后,非常有必要進行相關的實習,這也是環境專業必須建設的任務。因此我院確立了以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為主、閔行區環境監測中心作為輔的實習基地。上海環境監測中心擁有一流的環境監測水平和設施,每年承擔的檢測任務非常之多,接納大量高校學生,我院經過努力,上海市監測中心在安排實習名額緊張的情況下,于2005年同意分兩批安排實習名額我院2003級2/3的學生(40人)。經過2周的實習,我院學生得到該中心極高的評價,在2006年的計劃中將我院學生增至50人。其余學生聯系到閔行區環境監測中心進行實習,和上海市監測中心相比,盡管監測任務相對少,但完全滿足20人的實習任務,實習效果反映很好。監測實習與生產實習略有不同,學生以參與監測部門的實際工作為主,并能夠充分發揮所學知識。監測實習在安排中同樣需要對學生進行實習前的動員工作,明確任務,進行安全教育,并要求學生注重交大形象。在實習中及時向學生了解存在的問題,并在實習結束的當天進行實結。

3.PRP項目成為培養計劃必修內容

在新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計劃中,一方面加強了基礎課程的學時,同時將完成PRP項目作為一項必修的實踐環節,這對于增強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這方面,我院具有較好的條件,體現在,一方面我院師生比例較高,專任教師40人,每屆本科生60人,同時,教師積極申報PRP項目,保證學生能夠得到機會。從2003級學生開始,我院學生100%參加PRP論文,學生因此受益匪淺,在外推直升研究生的時候以及參加就業中,由于該項目而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這也是我院對學校實踐平臺的成功應用。

4.積極組織參加“拜耳青年特使”活動,并連創佳績

“成為拜耳青年環保特使”活動是由德國拜耳公司贊助,由上海市教委組織的一項由大學生參加的國際性環境保護論壇,從2003年起在我國總共舉辦過三屆活動,參加區域由華東地區發展到全國重點省市大學,該項活動得到我校教務處的重視,并積極支持我院組織該項活動,我院也因此每年都對該項活動積極組織參與,并連續三屆取得出色成績,成為我院環境實踐活動的特色項目,為學校贏得了榮譽。2003年我院2001級兩名學生榮獲第一屆評選的第一和第四名,其中1名學生還代表中國赴澳大利亞參極了國際青年環境論壇。2004年,我院2002級1名學生當選特使,并參加了在北京、杭州等地舉行的各項活動。2005年,我院2002級1名學生再次當選拜爾特使,并作為中國5人代表之一赴德國參加國際青年環境論壇。2006年,我院2003級兩名學生再次當選特使,參加了青島的環境夏令營活動。其中1名同學由于該項活動中的出色表現,被我校破格直升研究生。

我院在環境本科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中,充分結合研究型大學辦學思想,在注重基礎的同時,加強學生實踐環節,在教學實習普遍困難的情況下,不僅創建了以寶鋼為中心的實習基地,還增設了環境監測教學實習環節,將PRP項目作為培養計劃必修環節,并將拜耳青年特使活動發展成為實踐教學的有益補充,取得了優異成績,整個實踐教學環節全面、系統,在學生的培養中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二、實驗教學的建設

實驗是本科教學的基本平臺之一,是培養環境專業人才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環境學院開展正常教學活動的必備條件。按照我院以一級學科發展本科專業的思路,結合教學投資狀況,分階段建設。從最先的環境工程專業實驗課程體系發展到新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課程體系,取得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1.實驗課程結構的調整和完善

新的培養計劃開設環境基礎綜合實驗1和2、環境科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學綜合實驗和環境工程綜合實驗。其中,環境基礎綜合實驗1包括:環境監測實驗和生物技術理論基礎實驗,環境基礎綜合實驗2包括:環境生物實驗(植物和微生物)和環境化工原理實驗。環境科學綜合實驗包括環境化學實驗、分子毒理實驗和土壤環境實驗。環境工程綜合實驗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噪聲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固體廢棄物處置工程實驗。和過去環境工程專業培養計劃相比,有以下特點:

(1)明確了環境科學綜合實驗,建立了以環境化學、分子毒理學、土壤環境學為主體的實驗內容體系,其中,分子毒理學、土壤環境學是新增設的內容,使環境科學實驗內容更加完善。

(2)將環境監測實驗由過去獨立開設的實驗課改為和生物技術理論基礎實驗共同構成基礎綜合實驗1。將環境化工實驗從過去的環境工程綜合實驗調整為環境基礎實驗,與環境生物實驗共同構成環境基礎綜合實驗2的內容。環境生物實驗在過去單純的環境微生物的基礎上,增設了植物方面的實驗,調整后的結構更加科學合理。

(3)環境工程綜合實驗則加強了過程管理,由于實驗套件數的限制,因此采用分組輪回實驗的辦法,由主講教師和3名助教各自指導1~2個試驗。實驗進行過程中,對學生的各個環節進行打分,分為考勤(10分)、預習(10分)、實驗操作(40分)、實驗報告(40分)。主講教師注重巡回檢查,并及時解答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每次實驗之前發放上一次實驗的報告,并收集鄰近一次的實驗報告。對于存在的公共問題集中講解。

2.特點和效果

環境綜合實驗的建設注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體現基礎性、先進性和開放性。基礎性表現在每門實驗課程根據教學基本理論知識開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實驗,通過實驗來達到對理論知識的深刻認識。先進性表現兩方面,一方面,在每門實驗課程中都有經過最新科研實踐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意義,并且區別其他高校相關專業實驗設置的獨創性實驗,如水污染控制中的恒壓膜過濾實驗,大氣污染控制中的活性炭纖維吸附氣體中的氮氧化物實驗,環境化學中的染料在水溶液中的光催化氧化實驗、動物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測定實驗,生物技術理論基礎中的核酸濃度測定實驗,環境監測中的總磷測定實驗,環境化工原理中的仿真實驗等。另一方面,每門實驗中都含有先進的儀器使用,如環境化學實驗中的原子熒光、測汞儀,環境監測中的儀器分析實驗,固體廢棄物中的毛細吸水時間測定儀等。

篇7

Preliminary 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speciality

Huang Xiangyang, Zhang Qing, Kang Qiongxian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

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about 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ng is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 and practice alternately, which is a training mode that combine theory of learning and enterprise practice. Introduc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on ou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objectively analysised our college’s achievements since practice 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ng, and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deficiencies o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employer's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s in the future, proposed reasonable improvement measures 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about 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ng.

Key word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ng; training mode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在我國有著5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由于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社會對飲用水的質量和地表水體污染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水排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式也順應社會和經濟發展要求,至2010年,全國已有114所高等院校開設了給水排水工程專業,該專業重心開始從建筑給水排水向水處理方向發展[1,2]。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類型也相應分為“研究型”和“應用型”,兩種類型有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3-5]。

我校給水排水專業人才培養類型定位是應用型。在培養模式上做了很多新的嘗試和探索,特別是在工學交替合作教育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會反響較好。

1 我校工學交替合作教育的特點

工學交替合作教育是本校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一個特色培養模式,分為三步,即工學交替Ⅰ,Ⅱ,Ⅲ,分別安排在大學一、二、三年級的暑假進行。工學交替Ⅰ建立在學生尚未接觸專業課程的條件下,為期2周,由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到專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參觀和接受短期培訓。所選單位一般是一個自來水廠、兩個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一個建筑施工工地。參觀主要是以感性認識和聽取工程師講解為主。培訓的內容包括安全教育、工程背景、廠區工藝或建筑概況等。工學交替Ⅰ主要是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以及對未來工作單位的初步了解。工學交替Ⅱ是在學生學完了專業基礎課,還沒有學專業核心課程的時候,采取分散的形式,即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行聯系與專業相關的單位進行1個月以上的實習。工學交替Ⅱ主要培養學生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讓學生在實習單位體驗未來的工作環境,為自己將來就業方向作出合理選擇。工學交替Ⅲ是在學生學完專業核心課程以后,以分散實習的方式,自行聯系水處理廠、設計院、市政、建筑工程施工單位進行1個月以上的工作實習。要求盡量根據畢業后可能的就業方向來選擇實習單位,實習時必須參與單位的生產和管理。工學交替Ⅲ主要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把所學專業知識用于工作實踐。三個工學交替都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參與,必須做好相關的實習日志、實習報告。對于分散實習,責任教師要通過電話定期檢查學生的實習情況,并且隨時解答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問題。

為了讓更多學生到優秀企業單位實習,我校和地方一些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逐漸形成了多個固定實習基地。為我校工學交替合作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礎。

2 工學交替合作教育培養模式的優勢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點是要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我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從2006年開始實施工學交替合作教育,具有以下優勢:

2.1 提高學生的溝通和交際能力

大學和高中教學模式不一樣,主要依靠學生自學,學生在進入大學1年后,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溝通、交流、做事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暑期工學交替這一“強制”的實踐活動將不愿意出去交際、怕交際、不能獨立處理事情的學生“逼”到社會上完成相應任務。通過答辯時的數據統計,我校給水排水專業85%的學生認為這些實踐活動讓他們的交際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一些學生表示這是他們“走出去”的轉折點。學生在工學交替合作中有更多的機會和有經驗的工程師交流,自身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2 提高學生課堂理解能力

大部分學生表示工學交替對課堂學習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給水排水工程的教學過程中涉及較多的材料、工藝、構筑物、施工方法、設備原理構造及運行等,課本上僅有的圖形比較抽象,與實際工程有一定的差別,通過工學交替,學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專業知識,近距離觀察設備、構筑物等形象和運行過程,更有利于學生在日后的課堂學習中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2.3 提高學生動手及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工學交替中能發現問題,通過查閱資料、咨詢請教等方式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這個過程的訓練,學生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有些學生在實習工地中發現問題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議,被施工人員采納,得到實習單位的好評。

3 工學交替實施過程中發現的不足

3.1 學生對找實習單位缺乏自信

工學交替在暑期,天氣炎熱,加之很多學生對獨立出去找實習單位有一定的畏難心理。通過學生找實習單位的過程,發現學生的整體社會適應能力不夠強,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教師推薦、親戚朋友幫忙或通過其他“關系”才找到實習單位的,主要是因為自身的信心不足,溝通交流等綜合素質欠缺。

3.2 部分學生難以承擔實習費用

部分學生要到外地聯系實習單位,坐車、住宿和吃飯都花費不少,加重了一些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而實習單位一般都不給補貼,盡管學校會給學生一些補貼,但是與實習花費相比遠遠不夠。這就導致一些學生沒能在實習單位堅持1個月就中途退出。

3.3 學生所學知識不夠廣、不夠新

通過與我校給水排水專業學生的交流,很多學生表達出了一致的觀點:專業知識面不夠廣、不夠新。一些設計院在工程不大的情況下一般水、電圖紙由一個人設計,在工地則將水、電劃到一起為水電組,有時還包含暖通,還有一些單位要求懂水、電的預算。而我專業電氣、暖通、設備預算的教學僅有32學時,因此對相關專業的知識還應當加強。

3.4 很多單位不愿接收短期實習生

因當前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企業轉型重點為提高企業生產效益,給水排水工程是土建類專業,學生到相關單位實習,單位要承擔一定的安全風險,特別是在施工現場。同時學生工學交替時間不長,不太可能為單位帶來效益,因此對學生工學交替實習普遍不太支持。調查顯示,我專業有85%的學生表示聯系實習單位時曾經被拒絕過。

4 后期改進思路和措施

根據我校工學交替合作教育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對以后工作開展提出以下改進措施。

4.1 對人才培養計劃作適當調整

在專業選修課程設置上,適當增加建筑電氣、暖通、設備預算等方面的課程。一般本科院校給水排水專業對于學生的就業相當重視。而根據對近幾年畢業生的調查,大部分畢業生都在中小型設計院或施工單位工作,這些崗位大都要求畢業生對其他專業有一定了解,甚至有些設計院要求水、暖、電設計由一個人來做。

4.2 設立工學交替優秀基金

為了鼓勵學生走出去,到一些大城市的大企業進行工學交替實習,學校應設立獎勵基金。主要獎勵工學交替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占實習學生10%的比例。這個基金主要來源于學校實習經費。該項措施2011年已經開始在工學交替Ⅲ試行,并且得到學生的支持。2012年將在3個工學交替中全面實施。

4.3 與更多行業相關單位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

目前我們只與兩家本地市政和建筑施工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今后要多聯系外地企業,尤其是大型建筑設計、施工企業。大部分單位之所以不愿意接收短期實習生,一方面是怕承擔安全責任,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學校可以跟單位簽訂合作協議,為合作單位員工提供技術培訓,推薦優秀畢業生到單位就業等。校企互惠,才能共同承擔起培養人才的責任。

4.4 構建專業校友錄和網絡交流平臺,增加交流機會

本專業辦學多年,已培養出眾多優秀畢業生,學生所在單位一般也與給水排水專業對口或相關,且分布在全國各地,這些可為在校學生聯系實習單位提供比較好的資源。可以構建一個網絡平臺,讓每一屆本校給水排水專業畢業生成為該平臺會員,多屆學生能較好地聯系、交流,學校也可以對畢業生做長期的跟蹤調查,此項措施可以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提高學生就業水平。

參考文獻

[1] 武曉剛,張奎.給水排水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6:79-80.

[2] 高玉蘭,柴陸修,汪萬芬.給水排水專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研究初探[J].皖西學院學報,2010,2:74-76.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亚洲狠狠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 五月天综合网在线欧美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网址 | 在线看黄Ⅴ免费网站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