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裝潢設計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3-01-05 02:41: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室內裝潢設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室內裝潢設計論文

篇1

1.1體現傳統文化理念,提高其影響力

設計中,通過結合室內具體情況,對各種因素進行全面考慮,用傳統文化理念指導設計工作。并合理融入傳統文化理念,展示和諧、自然、相宜的理念,促進室內設計與周圍環境協調,有利于展示傳統文化理念,提高傳統文化影響力。

1.2提高裝潢設計水平,創設舒適氛圍

傳統文化自然、和諧、相宜等理念對室內裝潢設計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將這些理念合理融入設計工作中,并與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不僅能提高裝潢設計水平,還能展示傳統文化魅力,營造良好的室內裝潢設計氛圍,提高設計水平。

2.室內裝潢設計融入傳統文化的對策

正因為傳統文化在室內設計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日常工中作,我們應該認識傳統文化重要魅力,并結合設計工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將傳統文化合理融入室內裝潢設計中。

2.1書畫裝飾融入對策

中國歷代文人墨客都喜愛書畫,有著眾多經典作品,并且很多作品為當代人所喜愛,室內裝飾設計中也應該注重對書畫的應用。一般而言,客廳、臥室裝飾中合理利用書畫作品,能營造高雅、舒適的氛圍。不僅能渲染周圍氣氛,還能陶冶主人情操。另外,書畫作品還能增加室內空間美感,主人和客人經過觀賞之后,會得到視覺上的享受,產生身心愉悅感,并展示主人藝術品位,在室內裝潢設計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例如,墻壁上懸掛“梅、蘭、足、菊”、“歲寒三友”等山水花鳥圖,表達主人高尚的性格操作,人品高潔不俗。懸掛水墨山水畫體現主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生活情趣。懸掛“狀元及第”、“指日高升”等書畫,表明主人志向遠大,意在施展自己的抱負。懸掛“松鶴延年”等作品,表明主人希望自己安享晚年,益壽延年。總之,根據實際需要,合理融入這些書畫作品,不僅營造良好室內氛圍,還展示主人志向,表達主人情操,對提高室內裝潢設計水平具有積極作用。

2.2雕刻裝飾融入對策

傳統雕刻裝飾具有多種不同類型,例如木雕、石雕、磚雕、竹雕等,都是雕刻中的重要類型,室內裝潢設計中通過合理引入這些元素,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石雕主要作品為動物、植物,將其放在客廳明顯位置,或室內寬敞位置,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面積較小的客廳或臥室,可采用鹿、仙鶴、猴子等雕刻,或設計梅蘭竹菊、牡丹等作品,從而為室內營造良好氛圍。木雕也是不能忽視的重要類型,采用鏤雕木窗、屏風等,既能增加室內美感,還能提高實用性,對室內裝飾具有積極作用。又如,樓梯欄桿、窗簾盒、壁掛等,都可用木雕裝飾,通過采用這種設計理念,能營造典雅、清凈氛圍,提高室內環境舒適度。總之,將雕刻裝飾合理融入室內裝飾,并與現代裝飾結合,不僅展示傳統文化底蘊,還能為人們日常生活增添光彩,創造更為舒適的環境,促進人們生活品味提高。

2.3傳統圖案融入對策

很多傳統圖案是富貴、吉祥、生命的象征,合理應用這些作品進行室內裝潢設計,不僅傳承傳統文化,還增加文化底蘊,提高設計水平。例如,屏風上設計鴛鴦圖案、龍鳳呈祥圖,不僅展示傳統文化底蘊,還表達主人美化愿望。又如,圖案的“鹿”與“祿”諧音、“瓶”與“平”諧音,“魚”與“余”諧音,室內裝潢設計中合理應用這些圖案,不僅體現裝潢設計魅力,還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

篇2

1 儒家理想的君子人格――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儒家創始人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道德思想,表述了他向往的理想君子人格,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格修養方法。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這句話道明了孔子所向往的君子人格形象,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國學大師錢穆在《論語新解》中說:“質:樸也。文:華飾也。野:鄙野義。史:宗廟之祝史,及凡在官府掌文書者。彬彬:猶班班,物相雜而適均之義。”從前人的古典思想來看一個品格高尚,禮儀修養高雅的人必須具備兩種素質:文與質。質是指東西本身的質地,文是用來形容人外在的儀表、語言的修飾,孔子認為,質如果勝過文,就過于樸素;文如果勝過質,就顯得浮華不實。并不是說只要具備這兩種素質就可以了,而是要使這兩種素質達到恰當的配合,一定比例的協調,才能使人成為君子。

2 “文”與“質”在裝飾裝潢設計中的調和

裝飾和裝潢意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飾,是著重從外表的,視覺藝術的角度來探討和研究問題,主要指對室內環境以及陳設物進行設計和加工、強化。裝潢設計藝術不僅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還與室內的空間組織、能否創造高水準的美好環境有密切關聯。現代室內陳設在滿足人們生活需求、休息等基本要求的同時,還必須符合審美的原則,形成一定的氣氛和意境,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文”“質”是古代的一對審美范疇,傳統的儒家認為:性偽為美,即客觀的質只有經過加工改造,經過文飾才能達到美的境界。因此,通過對建筑“質”的把握,用“偽”的途徑進行“文”飾加工,才能創造出真正美的境界。傳統儒家思想“文質相輔”認為凡是美的東西一定是文質的協調統一。在古代的帝王宮殿、壇廟、陵墓建筑的壯麗裝飾上,極盡奢華的紋飾、最精良的工藝、最昂貴的材料,用最宏大的尺度對建筑進行最為講究的裝飾,建筑裝飾所體現的“文”,與建筑物主人的身份地位的“質”相符,鮮明地體現了建筑裝飾“文”與“質”的和諧匹配,以“文”來說明“質”,體現了古典建筑獨特的審美要素,古人這種對文質的把握在客觀意義上符合中國古典建筑裝飾的要求,并使建筑裝飾具有了明確的社會政治功能。

古代建筑物本身通常具有階級色彩,人的社會地位影響其享有的建筑物并影響其建筑物中的內部裝飾,現代建筑物經過了工業設計之后被渲染為大批量的“方盒子”,現代建筑雖然與古代建筑對裝飾的要求大不相同,階級色彩消失了,人們追求的建筑物的內部裝飾更為自由,然而隨著時代的車輪,文與質的君子之說這一古典文化思想依然影響著現代裝飾藝術。比如室內裝潢設計,既要考慮室內空間的分隔結構、外部自然條件、地域性的生活習性,又要通過元素、色彩、主題等設計語言來修飾室內空間,質勝文,室內環境就不夠渲染居住者的心靈;文勝質,只見華美的裝飾物和夸張的裝飾手法,不夠滿足居住者的生活需要,這叫華而不實。又比如,裝飾物的設計,既要考慮本身存在的情理及意義,又要從外表上與環境相融合,要從“文”與“質”兩種重要因素中做到情表于里,形表于外。

3 現代裝飾裝潢設計中的“野”與“史”

“文質彬彬”是兩千多年前孔子的向往,也是我們現代每個設計師的追求。遺憾的是我們不是“質勝文則野”,就是“文勝質則史”,“文”與“質”兩個因素在古代各家文化中都有不同的見地,儒家學認為“文質相輔”,道家學認為“重質輕文”,禪宗思想認為“文質不二”,然而無論哪一種學說都體現了事物外因與內因應由設計師主觀理性的調和。設計是一個設計師物化了自身主觀意識的過程,所以主觀感性的設計通常會趨向“野”或者“史”的結果,我認為這些結果通常是兩種主觀感性的觀念導致的,一種是過度的去繁求簡,這種觀念不同于道家的“重質輕文”,“重質輕文”是一種文質相宜的美學思想,而過度的去繁求簡則會使設計作品極端的突出被裝飾物的本質特征。另一種是天馬行空的裝飾思想,室內空間本身是一種私密空間,天馬行空的裝飾手法不僅會掩蓋被裝飾物的本質特征,表現出一種浮華的設計情感,而且這種裝飾手法并不適用于私密空間,強行賦予建筑物某種情感會使人形成壓迫感。

因此,裝飾設計講求的是一個“宜”字,因人而異、因質而宜。“宜”代表著一種最根本的尺度,設計師通過造景而造境,通過適宜的生活場景,環境的構建,將自己的人格與精神追求物化于裝飾的設計之中,將“文”與“質”恰當的配合,相宜的搭配。室內空間的裝飾要符合人的正常感知能力,恰到好處,裝飾造型在追求室內設計師自身思想的同時,更多的要關照到為空間使用者所帶來陶冶的作用。

4 結語

中國儒家傳統文化思想是中國現代室內設計的重要源泉,我們應正視先民為我們存留的不可再生的、博大的傳統文化寶庫。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將裝飾裝潢設計在“質”的基礎上用符合中國人需求的“文”飾。在裝飾裝潢設計中吸收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在新興的科技時代,不以拋棄中國傳統的結構方法和材料為代價,這樣有益于外來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相融合,才能創造出符合本民族現代人們審美要求的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篇3

引 言:人類物種自從誕生到今天,進化的每一個軌跡都有光的存在。人類的生活、生長、繁衍、進化與光是密不可分的,離開光的照射和溫暖,人類的世界將不復存在。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被陽光籠罩的世界,因為光的存在,我們的世界變得五彩奪目、充滿魅力。在人類進步、發展的軌道上,光發揮了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在歲月輪轉、季節更替中,光通過亮度、強弱、色彩的變化為我們制造了一個五彩斑斕、奇妙魔幻的世界。并且在現代高水平、高質量的生活中,光憑借它獨有的藝術魔力,得到了家居室內裝潢設計的青睞與關注,越來越多的家居設計選擇光這種特殊的語言符號,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追求和向往。

因此,運用光學原理和人的視覺心理,開拓具有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的家居空間,提升家居的文化含蘊,創建綠色、環保、溫馨、高雅的家居環境,彰顯居住者的文化底蘊和生活性情成為越來越多家居使用者和設計者孜孜追求的目標之一。??

一、認識、分析室內設計中光的重要功能????

1、光是室內設計的感知語言

任何一個建筑、任何一種空間必然是充滿光照的,沒有光照的空間,好比是沒有五臟六腑的軀體,只剩下空洞、冰冷的圍墻和擺設。所以說,室內空間中形態美、色彩美的存在都要以光的存在為大前提。一旦沒有光照,世界陷入黑暗與沉默之中,所有的美便不復存在,人們的心理陷入空洞、絕望、孤獨的漩渦之中,產生極度的不安與壓抑。可以說,光是室內設計的感知語言,我們之所以能看見室內美麗的植物、乳白色的墻壁、豪華的吊燈都是因為借助了光的能量,實現了與光的交流和感應。

2、 光是襯托室內氛圍、彰顯家居品位的元素符號

家居使用者的品味性情不同,對室內設計的要求也就千差萬別。有的人喜歡肅穆莊嚴、有的人偏愛浪漫溫馨、有的人生性活潑樂觀、有的人氣質抑郁內向,所以,不同的室內空間具有的室內氛圍和家居品味都是不一樣的。家居空間這一固定的物體之所以能夠滿足不同的品味需求,就是因為借助了光的裝飾和美化。 紅色、金色、黃色等高強度、暖色系的光帶給人積極向上、充滿熱情與激情的感覺;藍色、綠色等強度中等、處在冷暖色之間的光讓人的心靈變得寧靜、平穩、緩和、淡泊;褐色、黑色、灰色等亮度低、色調低的光則給人帶來一種莫名的壓抑與呼吸的困難,甚至能夸大人悲傷消極的情緒。作為襯托室內氛圍、彰顯家居品位的元素符號,光憑借其獨到的藝術魔力顯示出了強大的美化與調節功能。通過自然光(如太陽光、月光、星光)與人工光的完美結合,不同強度、色調的光開辟了室內設計的新空間,滿足了更多使用者的居住要求和情感慰藉。

二、室內設計中光的應用原則和視覺體驗????

1、光的實用性

光的首要功能和作用是照明,也就是說在室內設計中,光照的強度、光的色彩、光的亮度都必須以滿足人正常的視覺為前提,不能過于炫亮,以免強光刺眼,給使用者的視覺帶來強烈的刺激和負擔。所以,在室內設計中布置燈光時,必須充分考慮光的實用性,保證光照的穩定、可靠與適度,保護眼睛不受強光傷害,確保人的視覺體驗。????

2、 光的審美性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室內設計將光學應用原理和人的視覺心理應用到家居設計中去,就是因為光的色彩、光的強度、光的照射方向、光的照射角度、光的排列位置和順序對室內空間的改變和調整、室內形象的打造、室內氛圍的烘托和人心理態度的調節具有重要作用,簡而言之,室內燈光設計和家居空間裝潢已經不再局限于單純的使用功能和實用功能上,光的審美性能逐漸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映入室內設計者的眼簾中去。??

3、 光的節能性

在家居室內設計中,進行燈光安排與設置時,必須要貫徹綠色、環保、持續、節能、節約的原則,盡量將設備投資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圍內,盡量減少燈光設備的維修養護費用。優質高端的家居設計不在于花錢多少,奢侈豪華的裝潢未必符合設計者和使用者的習慣品味。節能、耐用的燈具更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理論要求,更符合現代循環經濟的發展大勢。一個裝修精致、品味高雅、格調清新的家居環境必須是實用性、審美性與節能性等各種要素的完美結合,不同功能的室內環境需要不同的光照設計。比如,辦公用地的采光需要更加重視光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咖啡店、花店等休閑娛樂場所的采光則要將重點放在美觀大方等審美性上;普通家庭的采光安排則需要將實用性與節能性相結合,兼顧光的審美性。?

三、室內設計中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結合運用?

1、自然光的啟迪和運用

太陽光、月光、星光等自然光經過歲月輪轉、時代變遷和晝夜交替,帶給人類及所有物種以不同的感覺與體驗,讓人們生存、生長的世界充滿了自然的情趣與意境。光照大地的早上帶給人溫暖向上的感覺,星光璀璨的夜晚帶給人無限的憧憬與向往,皎潔的白月光則帶給人帶來寧靜、淡雅的情懷。

自然光在對物體進行照射后會產生投影現象,被照射的物體經過光的投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明滅、虛實、強弱、粗細變化。在這種自然光的變化啟迪下,我國很多建筑物都巧妙地運用了窗臺、格子、回廊等創造了光照若有若無、明滅恍惚的美妙意境。同時,也對現代家居裝潢設計產生了重大的啟迪作用。

2、 人工光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光的存在是難以捕捉的,光的價值確實永恒不變的。自然光是任何環境中必充分考慮的前提條件,從大的方向上來說,家居設計必須要求具備開闊的采光條件,保證充分的采光,擴大使用者的視覺空間。

但是,自然光是自然界賦予我們的瑰寶,不能輕易被人們所掌控,只能在大自然允許的范圍內對其進行利用。在室內設計中,自然光無法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和居住要求時,就需要借助人工光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

人工光的一大特點是色調、強弱、粗細以及燈具設備等都能被人們所掌控,可以被自由自在的利用。燈具本身也是家居裝潢中常用的裝飾品之一,對美化室內環境具有很大的功效和價值。經過設計者的巧妙設計和燈光處理,可以形成多種多樣、色彩斑駁、瑰麗萬千的燈光效果和別具一格、匠心獨運的美麗圖案。

結束語:

現代高質量、高水平的生活狀態下,室內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和關注。更多優秀的家居設計師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將使用者的心理特點、生活習性、周邊空間環境結合起來,在重視設計實驗的同時,更加強化科學的設計理論的指導。運用光學原理和人的視覺心理,開拓具有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的家居空間,提升家居的文化含蘊,創建綠色、環保、溫馨、高雅的家居環境,彰顯居住者的文化底蘊和生活性情成為越來越多家居使用者和設計者孜孜追求的目標之一。今天,身為家居室內設計者,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堅持可續發展觀的指導和綠色、環保、經濟的基本設計原則,探索創新出一條充滿人文關懷與自然情趣的現代化設計新思路、新模式。

參考文獻:

[1]成曉鵬.室內設計中的秩序感[D].東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篇4

目前,我們環藝專業課題組承接了20多項縱橫向課題,主要涉及室內裝潢設計、景觀設計、雕塑小品創作、綠化設計、現代生態農業規劃等。我們采用課題引導形式,即環藝實訓室在每周開學第一周公布本學期的課題項目,引導大二、大三年級學生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這樣既讓學生熟悉了環藝行業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掌握從繪圖員到設計師的各個崗位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又能減輕教師科研的負擔。

2學生設計創作基地型

實訓室作為我院大學生設計創作活動基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設計競賽、設計匯報交流、設計模型制作、設計論文競賽、設計作品布展等。

3對外服務型

目前,環藝實訓室利用實訓室的設備和技術,開展了一系列對外社會服務,主要包括:1)電腦繪圖與設計(CAD,Photoshop,Sketchup,3Dmax,Vray)技術服務;2)手繪表現(馬克筆、彩鉛)技術服務;3)助理景觀設計師培訓;4)室內設計員培訓;5)模型制作培訓。

二、開放式實訓教學的管理與建設

1開放式實訓室項目實訓教學組織

在開放式實訓式教學組織過程中,通過咨詢、計劃、實施、檢查、評價5個過程來組織實訓教學。學生在實訓中充分利用所學的理論和技能完成項目實訓,包括項目的前期調查、分析、設計、匯報、布展、總結等,教師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做好指導工作,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實訓的總體情況。

2加強開放實訓室設備管理

我院十分重視本專業的實訓室建設,于2009年~2010年花費400萬元資金用于購置實訓設備、實訓材料以及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實訓室通過建立電子門禁系統和攝像監控,實現實訓室的合理開放。目前,環藝專業的4個實訓室各自承擔著不同的實訓課程教學,其實訓室設備和材料各不相同,在使用中,需要根據各自的課程情況建立設備運行維修、維護記錄檔案,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2]。

3加強實訓教學管理,完善實訓教學文件和管理制度建設

具體管理制度有:《實訓室負責人職責》《實訓室固定人員職責》《實訓室客座人員職責》《實訓室學生守則》《實訓室儀器設備管理條例》《實訓項目工作流程》《實訓室檔案管理制度》等。

4加強實訓教師隊伍的建設管理

實訓教師是進行高職院校實訓教學的基礎,實訓教師的技術水平直接關系到教學的實施、學生的技術水平。所以要培養合格的能很快融入企業工作的學生,首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加強實訓教師的政治學習和專業技術的培訓,優化實訓教師隊伍。因此,培養出一批知識結構合理、敬業愛崗的優秀實訓師資隊伍是刻不容緩的。

5建立科學規范標準的考核體系

完善的成績評價體系管理是保證實訓教學質量的關鍵。實訓成績要有一定的量化標準,如以景觀植物設計實訓課程為例,采取實訓教師評價與團隊小組成員評價和學員自評相結合的方式。在評價體系中,除了知識和技能的考核外,實訓教師還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吃苦耐勞精神和合作意識的評價。在進行考核評定中,從知識點的應用(20%)、技能點的應用(20%)、設計成果(30%)、設計思想與方法(20%)、工作態度與實訓紀律(10%)五方面進行多元過程考核評價,并對有創新的設計、承擔組長工作的學生有鼓勵加分。

三、開放式實訓室教學效果

1)學生熟練基本繪圖技能,提高綜合設計能力,培養設計創新意識。環藝專業開設的課程如手繪效果圖、室內設計、家具設計、景觀設計、植物設計與應用、景觀建筑設計、公共藝術設計、設計課題、環境藝術綜合設計等課程都包括實訓部分,這些實訓課的內容與理論教學內容聯系緊密。通過開放式實訓教學,學生可以自己的特長或者興趣選擇實訓項目,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中。譬如,由老師擔任設計總監角色,同學們做設計師,根據課題的內容、設計任務、學生興趣特點、認知和技能基礎、性別和性格差異等情況,將學生組合成5人~6人的合作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做設計室主任,每組同學要分工明確,依據設計工作流程和工作職責來參加項目的設計與實施,課題任務布置后,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共同利用實訓室資源。

2)師資隊伍年齡結構合理,教學成果顯著,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目前,環藝專業課題組教學團隊中包括16名教師、3位教授、6位副教授;15位具有碩士學位;50歲以上3人,40歲~49歲5人,30歲~39歲7人,30歲以下1人。團隊中有獲校級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5人,優秀先進個人4人。累計50余篇,累計科研30余項。團隊中白艷萍老師主持的景觀設計項目于2012年入圍中國建筑藝術“青年設計師獎”,王偉、蔣哲萌、周曉老師指導學生設計作品獲中國建筑藝術“最佳指導教師獎”。

3)增強環藝專業自身建設。環藝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實訓教學中采取開放式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我院環藝專業的課程建設、專業發展、對外的社會影響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目前,我院環藝專業已于2012年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專業(蘇教高[2012]23號)。

篇5

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而根據國家教育改革政策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高等職業院校成為高等教育的新力軍,加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等諸多因素,就業趨勢也呈現了多元化、全面化。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校畢業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藝術類”畢業生,其專業的特點決定了所面臨的就業形勢將會比普通類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問題更加復雜。面對著嚴峻的就業壓力,很多藝術類學生產生了自卑、焦慮、偏執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解決這些嚴峻的問題已成為高等職業院校心理工作的一個新方向。

一、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就業中出現的主要心理問題

藝術類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所學專業的特點容易使得他們在就業問題上凸顯出比普通大學生更明顯的心理問題。

1.對擇業定向性的偏執心理。

相較于普通大學生而言,藝術類學生個性較強,在考上大學前就開始了數年的專業基礎學習,加之大學時期的專業課程學習,他們非常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可以學以致用的專業職位。但理想與現實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大量的儲備人員接受小需求的市場挑選時,必然面對的是激烈的競爭。初次踏入社會應聘,頻頻的碰壁很容易對細膩化、感性化的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造成消極影響。面對著就業面的狹窄,有的學生不能及時認清形勢,調整就業目標,降低就業期望值,甚至寧愿不就業也不改變,不能干本專業就不簽約。長時間地執著于擇業的定向性問題,會引起不良的情緒負性情緒反應,進而引發一定程度的偏執心理。

2.自我價值無法實現的抑郁心理。

藝術類專業學習過程中的高投入使得他們希望畢業后同樣有一個高回報。但受整個社會用人成本大環境的影響,這種希望往往是很難實現的,當他們因為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頻頻碰壁,無法就業或者找到的工作離預期目標相差過大時,支撐他們的精神理念就會轟然倒塌。這種因為主客觀原因而造成的自我價值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的失落感,在一定程度上對高職院校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產生了不良的影響,最終導致大部分藝術學生在擇業問題上難以自我認同,或是由于無法適應社會需求而自我放棄。

3.急于求成的焦慮心理。

在現實與期望激烈碰撞后,開始的滿心期望變成了憂心忡忡、煩躁不安,難以排解,甚至對未來的職業生活徹底失去信心。還有部分舉債求學,渴望畢業后賺錢還債的學生面對再三的面試失敗,由感覺就業無望,自愧而產生焦慮。這種焦躁不安的心理,容易進一步轉化為壓力而導致他們不能正常地展示自己,影響用人單位對其作出正確評價,進而加重他們就業的心理負擔。

4.缺乏主見的依賴心理。

由于藝術類專業是個需要高投入的專業,藝術類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總體而言優于普通類學生,加之當下獨生子女較多,他們的父母在為他們提供優越成長環境的同時,也使他們養成強烈的依賴心理。在面對就業的重重困難時,他們往往不知所措,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只是一味地依賴學校的聯系,聽從家長的安排,被牽著鼻子走。一旦希望落空,就往往會產生極大的心理落差。或者即使通過家長、學校的幫助走上工作崗位也難以勝任。

5.對自身認識不足而產生的自卑心理。

在當今就業體系和用人制度尚未完善的情況下,藝術類專業中家庭經濟比較好的學生的處境要相對優越得多。兩相對比是不可避免的,所謂相形見絀的自卑心理就漸漸地在一些學生的心里占據上風。家庭條件一般,本身平時也表現不活躍的畢業生在面臨就業競爭時會產生自卑猶豫的心理,覺得自己成績平平,沒什么突出表現,能力不如別人,不敢大膽地應聘,積極地擇業。

二、導致藝術類學生產生就業心理問題產生的因素

1.外界因素。

(1)社會環境

由于高考對藝術類考生文化課要求較低,藝術類專業報考和招生持續升溫。報考藝術類的學生在逐年成倍地增加,一些高校也紛紛開設藝術專業,加之每年各個培訓機構培訓出來的社會人員,每年希望從事藝術類相關行業的人員數量規模相當可觀。而與此同時,雖然目前我國的動畫、游戲產業在大力地發展,為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崗位,但藝術類專業社會需求還是整體較小,即使一些大城市,對藝術生需要也非常小,這些藝術類崗位也主要集中在廣告、室內裝潢設計上,而一些中小城市的需求就更小了,這些就業機會對于畢業生的需求而言僅僅是杯水車薪。加之社會上還存在著不正之風,對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心理產生巨大沖擊,使一些學生心態失衡,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

(2)家庭因素

藝術是一項需要高投入的教育,藝術類學生的家庭條件整體而言要優于普通文理類的學生,藝術類學生的父母從小就在他們身上傾注了大量的財力、精力,事事都為子女安排妥當,對他們期望值過高而導致的溺愛往往會使部分藝術類大學生在就業時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心理。

2.內部因素。

(1)學習動機

由于藝術類專業對考生的文化課成績要求相對要低,很多學生只是為了上大學,而在高中時期突擊,相當一部分學生并不是真正地喜歡藝術,對專業所對的相關工作并不是很了解,考上學校后,專業基礎較差,專業課程學習吃力,面臨畢業更不知道何去何從。

(2)自身定位

人們常說:搞藝術的人感性思維大于理性思維,很多藝術類學生不善于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不能正確認清自我、全面了解社會,理想和現實往往脫節,當他們所追求的理想不能實現時,他們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落心理。面對初次就業,藝術類大學生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困難和失敗就容易產生抑郁心理。而個性較強、自我定位較高,對專業的學習更加執著,使得他們更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負,在求職就業過程中容易盲目追求就業環境、經濟收入、福利待遇最優化,因而存在偏執心理。

三、加強藝術類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心理指導

由于受到自身教育及自身生理、心理因素和社會、家庭等因素的種種限制或制約,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心理問題的困擾,因此,加強藝術類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心理指導變得尤為重要。

1.協助藝術類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定位。

“眼高手低、浮躁虛夸”是藝術類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最大的問題,他們往往對自己評價過高,不能正確地自我定位,也對未來的職業要求過高。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藝術類學生必須不斷更新就業觀念,給自己一個正確的社會定位。高校要積極開展就業心理輔導,糾正藝術類大學生的認知偏差,改變他們的不良心態,幫助他們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和定位。

2.指導藝術類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

在就業中,藝術類學生對于就業形勢的嚴峻性沒有充分的認識,不能充分估計就業的難度,正確為自己定位,而是在擇業的過程中一味攀比,盲目追求高收入、專業對口的就業崗位。還有部分藝術類大學生將就業定位在大城市、大單位,對于一些基層工作不屑一顧。目前,藝術專業畢業生已呈現明顯的供過于求的趨勢。我們要引導藝術類大學生擺正就業心態,將眼光放低、放長遠,強化藝術類大學生“先就業,再擇業,后創業”的就業觀,鼓勵藝術類學生利用自身的專業特點自我創業。

3.引導藝術類大學生培養獨立性,勇于面對各種擇業競爭。

大學生在擇業時,社會并不把他們當作學生或未成熟的青年來看待,因此,藝術類學生培養獨立意識十分重要。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想體系,對自己有信心,無論成功與否,身在順境和逆境都能坦然面對,相信自己,做到自尊、自愛、自信、自強。保持良好的競爭心態,參與競爭;要注意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競爭心態,主動擺脫受到挫折后的頹喪情緒,并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擇業目標,鼓足勇氣,爭取新的就業機會。

藝術類學生的就業問題是一個新的課題,需要社會、高校、家庭給予更多的關注,給予他們更多的指導,而藝術類學生本身也要認識到自身的問題,樹立好良好的心態,克服不良心理,抓住機遇,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篇6

中圖分類號: TN873.3 文獻標識碼:B

Disruptive Factors in the OLED Business Ecosystem

Antti Laaperi

(Nokia Corp., Helsinki, Finland)

Abstract:AMOLEDs have several key, potentially disruptive elements in both display and lighting technology.

Keywords:OLED; AMOLED; OLED industry

引言

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教授Clayton M. Christensen以“顛覆性創新理論”聞名于世,并著有《創新者的窘境》、《創新者的解答》、《應對顛覆性變革的挑戰》等著作。通過大量的調研分析,他推出了兩種顛覆性創新商業模式:“低端戰略模式”和“新市場戰略模式”。低端戰略模式主要內容是以規格較低、方便實用且價格低廉的產品去滿足一般消費者的需求,而這部分市場正是技術領先的行業領先者們所忽視的,“夠用就好”是對這一商業模式的最好詮釋;新市場戰略模式是指擴大客戶范圍,創造新的市場機會。Christensen教授還指出,至少在近期,低端策略產品還將對主流產品市場造成極大的沖擊,并且會充分引導客戶需求。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顯示行業就爆發過顛覆性創新技術革命。在美國華盛頓和蘇格蘭鄧迪大學的研究者們幾乎同時完成了一次技術實驗――將液晶單元置于TFT基板上,通過TFT控制液晶顯示,從而大大提升性能參數。正是這項技術創新打破了原有的產業格局。

目前看來,雖然OLED技術被認為將是帶來下一次技術創新革命的領跑者,但根據Christensen教授的理論認為,該項技術暫時未完全達到顛覆性創新技術的要求。本文將詳細介紹OLED技術在顛覆性創新方面的優勢。

一項新技術的出現,通過其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便可有效地衡量該項創新技術的實力。結合近期的專業學術論文,我們認為:新技術的核心實力在于它是否能夠突破原有產業結構,開創新的市場領域并填補技術空白。由此可見,OLED的技術指標已經超乎尋常,例如顯示光譜寬、顯示色彩更加絢麗等等。然而,對于目前的產業結構,OLED尚缺少可具突破性的核心技術實力,所以預計在近十年的時間內,OLED仍難以撼動TFT液晶顯示器(TFT-LCD)的主流地位。

1TFT-LCD產業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中小尺寸顯示屏的市場需求量約為10.9億,主要是手機和手持移動設備顯示屏,目前這部分市場主要被TFT-LCD所占據。自21世紀初,TFT-LCD嶄露頭角以來,它的市場占有率急劇上升,目前已超過50%,2007年全年的市場銷售量達6億。AMOLED和TFT-LCD的光學性能相近,且前者市場潛在競爭力較大。2009年8月,韓國三星的專家們預測:到2015年,AMOLED的市場占有率將達到40%(目前僅為2.3%)。目前AMOLED已成功占領微軟智能手機顯示屏的市場,取得先機,同時將目標市場定位在筆記本電腦和低功耗超薄電視機。

2OLED產業現狀

2000年前后,OLED由于絢麗畫質、超薄體積和快速響應等優勢,以替代中小尺寸TFT-LCD之勢,被媒體各界大力炒作。然而在過去的十年間,TFT-LCD的畫面質量持續提升,加之在大尺寸顯示屏方面的投入增加,使得單位成本下降。

不可置疑,基于上述原因,OLED的顛覆性創新優勢受到了TFT-LCD發展的制約。然而,OLED的技術性能指標仍然非常出色,例如,系統結構較TFT-LCD更加簡單,并且長時間使用功耗低;有機發光材料的使用量僅為同尺寸TFT-LCD的1%;無需彩色濾光膜和背光單元,而彩色濾光膜正是TFT-LCD的主要成本之一。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目前AMOLED的成本偏高主要是由于發光材料價格和新建生產線前期資本投入較高,發光材料價格昂貴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產量較低,與液晶材料的規模化生產相距甚遠,此外,在OLED制成過程中,蒸鍍成膜工藝會造成大量材料浪費。

3中小尺寸AMOLED

AMOLED用于手機顯示屏至今已兩年有余,用戶對其實際表現褒貶不一。從反饋信息來看,在畫面質量和功耗方面還未達到用戶所期待的水平,因此很難有足夠的理由說服手機制造商們放棄TFT-LCD而改選AMOLED。實際上,在瀏覽網頁時AMOLED的功耗是偏高的,而且在戶外環境下的顯示效果遜于反射型TFT-LCD。為了使AMOLED更好地適用于智能手機等應用,功耗必須降低(低于TFT-LCD的水平),這項技術難關有望在2011年突破。

圖1所示為TFT-LCD和AMOLED的功耗變化趨勢圖。AMOELD的功耗主要由顯示內容所決定,播放電影時的功耗僅為最大功耗的10%,瀏覽網頁時功耗則達到80%。AMOLED的功耗降低速度較快,主要是由于其電光轉換效率有效提升――綠色磷光發光材料的應用,但是藍色磷光發光材料由于壽命原因,目前還不具有商業價值。TFT-LCD的功耗以每年10%的速度降低,主要源于背光效率的提升。其功耗基本與顯示內容無關,因此,可以在播放電影時降低整體亮度,然后通過運算局部處理,使特定部分亮度提升,既達到顯示效果,又能有效降低功耗近10%,但瀏覽網頁時此種方法收效甚微。

智能手機要求顯示屏功耗低主要出于兩點考慮:每天顯示屏要有長時間顯示動態畫面,同時,用戶一般希望從現有大小的屏幕上看到更多的信息內容。如果TFT-LCD性能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升,AMOLED將會逐步占領智能手機顯示屏市場,并且隨著產量上升,單位成本和價格也將隨之下降,使優勢更加明顯。

3AMOLED電視

電視機的使用壽命一般比較長,且主要顯示動態變化圖像,拖尾和殘影現象是電視的致命缺陷。

顯示器或發光材料的使用壽命定義為其發光亮度衰減至初始值的一半時所經歷的時間。OLED三基色發光材料的使用壽命是不同的,藍光材料壽命低于紅光和綠光材料,因此長時間使用后,顯示畫面會偏綠。顯示器制造者們一般通過加大藍光像素點的面積,以降低電流密度,從而達到延長使用壽命的目的。當顯示屏中鄰近像素點亮度出現10%的差異時,就會很容易被人眼所感知,但是50%的整體亮度衰減卻不易被察覺。目前OLED的使用壽命已經可以達到10年,更多的技術問題指向了畫面殘影。

當需要OLED在某些固定位置持續顯示快捷菜單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新的技術問題:出于高對比度的考慮,一般采用“黑底白字”的樣式,但是這些固定顯示位置的材料老化程度高于其它位置,以至于該位置在顯示其它畫面時會出現原有字樣的殘影。如圖2所示,“camera”字樣經過加速老化試驗后,在色彩條紋測試畫面仍然有殘影,有關資料在2007年SID年會論文集中《OLED使用壽命對其應用于移動電話的影響》一文里有詳細介紹,文中提及:只有當衰減率低于5%時,顯示異常才不易被人眼所察覺。圖2中經過6年老化試驗后的測試屏,紅光和綠光材料已有8.5%的衰減,藍光已有16%的衰減,色彩條紋測試畫面中“Camera”、“Options”和“Exit”的固定菜單字樣殘影清晰可見,因此尤其需要延長藍光材料的使用壽命,以減輕圖像“老化”現象的影響。第二幅色彩條紋測試畫面是經過30年仿真老化時間后的結果,右下角的“2M”和左上角的信號圖標也出現了輕微殘影。

測試屏的初始亮度為250nits,經過老化試驗后,測定紅光和綠光材料的使用壽命為100,000小時,藍光材料僅為50,000小時。目前多家材料研制公司投入大量資金,致力于研制更長壽命的藍光材料,另據有關報道,使用壽命更長的藍光材料目前已研發成功。

該試驗結果表明,目前OLED材料還不能滿足“黑底白字”字樣長期顯示的要求,以6年使用時間為例,為了不出現殘影現象,材料衰減率應小于5%,也就是說,材料使用壽命應在175,000小時左右。

4AMOLED筆記本電腦

TFT-LCD的主要應用市場是筆記本電腦。迄今為止,AMOLED在瀏覽網頁時的功耗高于TFT-LCD,且用作筆記本電腦顯示器的中型尺寸AMOLED價格很高。如圖1所示,功耗方面的不足將在近些年得到改善,但成本和價格問題仍是一大困擾。

針對使用壽命和材料老化問題,實驗者們進行了一系列相關實驗。如圖3所示,按照筆記本電腦的一般使用特點,以手機的三個常用畫面(兩幅靜態畫面、一副動態畫面)進行試驗,并得出測試結果:紅光和綠光材料的使用壽命為100,000小時,藍光材料的使用壽命為50,000小時。

實驗結果表明,經過5年的加速老化時間,紅光和綠光材料的衰減率為4%,藍光材料的衰減率為7%,在色彩測試畫面幾乎沒有殘影現象發生。繼續實驗至8年老化的時間點后,紅光和綠光材料的衰減率為6%,藍光材料的衰減率為11%,此時才出現輕微殘影。通過實驗結果初步認為:當中型尺寸的AMOLED價格下降后,將會成為筆記本電腦制造商們的首要選擇。

5AMOLED電腦顯示器

臺式電腦顯示器和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對使用性能的要求基本相似,只是對臺式電腦顯示器而言功耗不再是主要問題,而使用壽命需要更長,并且對價格更加敏感。當電腦較長時間處于無輸入靜態時,將會自動啟動屏幕保護程序,動態畫面的保護程序對保護AMOLED非常有益處。以電腦顯示器模式(含屏幕保護程序)對AMOLED進行加速老化試驗,如圖4所示,經歷10年老化時間后,紅光和綠光材料的衰減率為9%,藍光材料的衰減率為16%,且未有老化殘影;6年老化時間后紅光和綠光材料的衰減率為5%,藍光材料的衰減率為10%,同樣沒有殘影現象發生。

6OLED照明

隨著電光轉換效率的提升,AMOLED開始逐步被用作采光照明,而且其在照明領域的顛覆性創新甚至超越了顯示領域。

AMOLED照明為室內裝潢設計師們提供了一種新的采光模式――取代一般點式光源,AMOLED可制作成面光源,顏色可變調節,產品定位于高端,未來將廣泛應用于室內和公共場所。

一般材料壽命為100,000小時的AMOLED照明設備,假設每天點亮12小時,則總共可使用23年,亮度半衰期約為10年,期間包括必要的保養與維修。目前AMOLED已作為背光單元,應用于TFT-LCD電視機。LED以低功耗的優勢取代了燈泡和鹵素燈,OLED帶來的是新的采光設計思路。

7結論

結合Christensen教授的“顛覆性創新理論”,通過對TFT-LCD和OLED產業的形勢分析,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顛覆性創新模式――“高端技術創新”,例如顯示行業,用戶所期待的新技術總是以昂貴的價格面市,并可獲得成功,就像早先人們期待能夠將電視掛在墻上,TFT-LCD隨之應運而生,預計未來OLED電視將以體積更薄、色彩絢麗、寬視角、高對比度以及低功耗等一系列優勢搶占市場。

上世紀70年代,歐美人最先發明出將TFT基板與液晶單元組合的技術專利,但真正將TFT技術產業化的國家是日本,并超越歐美等國家,引領TFT-LCD技術產業發展。TFT-LCD的最主要應用是筆記本電腦,雖然當時價格很高,并且在產品質量方面遜于CRT,但“平面顯示”這一顛覆性創新技術,徹底贏得了用戶的認可與接受。

AMOLED以一系列的競爭優勢和高端產品的定位,對TFT-LCD產業形成了巨大威脅,從長遠角度看,其成本和價格都將低于TFT-LCD。盡管在瀏覽網頁等情況時功耗略高,但 AMOLED將以中小尺寸顯示屏首先占領大量手持便攜設備市場,這將促使制造者們投資力度的增大。一旦AMOLED的成本降低,它將很快被應用于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在這些應用方面,經過初步實驗后分析認為:使用壽命和殘影現象已基本可以接受,但仍需進一步提升技術,持續改進。電視顯示模式的實驗結果表明,AMOLED在顯示動態畫面和固定位置標示不存在問題,但“黑底白字”的字樣模式在一定時間后會產生老化殘影現象,因此必須提升發光材料的使用壽命或適度降低對比度。

簡而言之,近些年OLED的潛在顛覆性創新技術將在顯示和照明領域得到充分發揮,在未來將大有作為,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文獻

[1] C. Christensen. The Innovators Dilem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assachusetts, 1997.

[2] C. Christensen, M. Raynor. The Innovator′s Solu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

[3] C. Christensen, S. Anthony, E. Roth. Seeing What’s Nex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4] J. Estrin. Closing the Innovation Gap. Reigniting the Spark of Creativity in the Global Economy. McGraw-Hill, New York, 2008.

[5] M. Iansiti, R. Levien. The Keystone Advantage. What the New Dynamics of Business Ecosystems Mean for Strategy,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2004.

[6] R. Young. USFPD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March 2007.

[7] M. Portelliget, M. Robertson. Report (August 21, 2009).

[8] Display Search. Alternative Display Technology Report: OLED Technology (2006).

[9] A. L??peri. Discussions with leading emissive OLED material supplier and leading AMOLED panel makers (2009).

[10] A. Laaperi. OLED lifetime issues from a mobile-phone industry point of view. J. Soc. Info. Display 16, No. 11 (2008).

[11] A. Laaperi, I. Hyyti?inen, T. Mustonen, S. Kallio. OLED Lifetime Issues in the Mobile-Phone Industry, SID Symposium Digest 38 (2007).

[12] A. Laaperi, M. Torkkeli. Disruptive Innovations and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 the Display Industry. ISPIM 2009 Conference(June 2009).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在线看免费网站黄 |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