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7: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圖案設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系辭傳》的“象”并非審美形象,但相較于老子所說的“象”而言,還是較為接近審美形象的。《系辭傳》中提到,“象也者像也”,明確指出了《象》是世間萬物物理形象的寫照、反映、模仿,而藝術形象也是對所參照的審美對象的形象的映照,然則“象”與藝術形象的不同之處在于,藝術形象必須是審美活動的反映,而“象”所映照的并非一定是審美活動的,由此可見,二者實有相同之處,即,無論是“象”還是藝術形象,都是對世間萬物的反映。除此之外,《易》“象”同藝術形象在表現手法上也有相似之處,二者都是借由形象來表達與人類生活有關的內容,但《易》象是以形象明理,此時的“象”和“理”并不一定統一的,相同的事理可以用不同的“象”來傳達表現,而藝術形象則是以形達意,“形”和“意”必須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形象變了所要傳達的情意也就隨之而變。由此可見,《系辭傳》的“象”雖然與藝術形象并非完全相同,但若對《系辭傳》所說的“象”加以限制規定,《易》“象”也可轉換為藝術形象,也就是說,“象”不僅僅只是一個哲學范疇,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更是一組頗為重要的美學范疇。也正因《易》象和審美形象有著密切聯系,后來歷代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通常會把《易》“象”作為藝術創造的基礎,從中汲取藝術創造的法則。
“觀物取象”是《易傳》賦予“象”的一條重要命題,這組命題強調“再現”,這正是中國傳統古典美學的重要思想之一。《系辭傳》指出,“觀物取象”的“象”是由“圣人”所創造的,這種根據他對于天地萬物以及生活現象的認知所創造的“象”,是對萬物的本質特征的“再現”,而并非僅是對表象的再現。藉此說明了“象”的產生是一個由認知到創造的過程。“觀”就是對萬物的直接反映、認知,“取”則是建立在“觀”的基礎上的概括、提煉、創造。“觀物取象”命題詮釋了“象”的本源、產生和觀物的方式,這組命題自然而然的觸及到了藝術的本源、藝術的創造等規律,對藝術創造有著深遠的影響。“觀物取象”命題不僅貫穿了中國文學史的璀璨詩篇創作,其精髓更是在藝術史上被淋漓盡致的發揮,并貫穿于中國傳統裝飾圖案的設計與傳承。可以說,任何裝飾圖案都是以“觀物取象”為基石發展而來。作為華夏圖騰崇拜的龍,其造型融許多吉祥動物的特征于一體:鹿角、牛頭、蟒身、魚鱗、鷹爪,口角旁有須髯,頜下有珠,在民間是神圣吉祥之物,以它尊貴、英勇、威武的形象存在于中華民族的傳統意識中。鳳凰在華夏民族的遠古時代被視為神鳥而予以崇拜,它是原始社會人們想象中的保護神,其形象頭似錦雞、身如鴛鴦,翅如大鵬,腿如仙鶴,嘴似鸚鵡,尾如孔雀,象征美好與和平。龍與鳳在中國傳統裝飾紋樣中的地位無可取代。雖然龍和鳳并非客觀存在的事物,但在多種氏族的遠古時代,被先民用以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將多種動物的特征集于一身而創造出來,并在圖騰時代的遠古被先民予以神圣、吉祥的象征而流傳至今,無不體現了先民“觀物取象”的造詣。《系辭傳》中有一句話,“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里的“言”指的正是使用邏輯、判斷、表達的語言,也就是人類的邏輯思維語言。
顯然,“言不盡意”就是指在人類想要表達感情思想的時候往往會被語言組織的不完整、不準確性所局限,往往只是局部的、有限的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系辭傳》也提到,“圣人立象以盡意”,明確提出了其認為立“象”可以盡言的主張,即借助形象可以生動、全面的表達情意。“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是《系辭傳》對“立象以盡意”命題的藝術特點的概括。“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即以小喻大,“其旨遠”即寓意深遠,“其辭文”即繞開本體而談其他從而以明事理,“其事肆而隱”即由近及遠,事顯而理微,總而言之就是以具體的“象”來傳達“深遠”的意,同時揭示了藝術形象的創作初衷,用個體形象來表現普遍現象,用簡單的形象傳達深遠的寓意,更有利于后人在審美過程中對藝術形象的理解。隨著“立象以盡意”命題的延伸發展,在魏晉南北朝出現了劉勰“意象”的美學范疇。提及“立象以盡意”的命題,就不得不談談中華文明的璀璨瑰寶——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吉祥紋樣“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藝術特點更是對“立象以盡意”命題的發展和弘揚。吉祥圖案的題材和內容來源于絢麗多彩、千姿百態大自然萬物,囊括了動物紋、植物紋、漢字紋、人物紋等方方面面,以及民間吉祥語、主諺語、神話故事等也為取材之處,用象征、借喻、比擬、雙關等表現手法,創造出各種圖案和吉祥語等的完美結合體現吉祥之意,包涵著人們美好的愿望和對生活的熱愛。如:“鯉魚跳龍門紋”,這一紋樣由跳躍的鯉魚、龍門、水紋等素材組成,寄喻了時轉運來,頓即高升的美好景象,常作為古時平民通過科舉考試而金榜題名的寫照。“富貴如意、福壽萬年紋”,牡丹紋寄寓“富貴”之意,“壽”由壽桃而來。它由這兩種寓意紋樣組成,表達了對生活幸福美滿,事事如意的祝愿和稱頌。“萬事如意紋”,紋飾由靈芝、白花及柿子組成,“柿”和“事”兩字諧音,靈芝與如意二者形狀非常接近,由此創意出來的紋樣象征著一切事物稱心滿意。“瓶生富貴紋”紋飾以花瓶,蝙蝠,桂花等組成,“蝠”與“富”諧音,“桂”與“貴”諧音,另以錢幣圖案插入,增強了富的意味。寄寓著對生活美滿的祝頌。
“吉慶有余紋”,紋飾以“戟罄”諧音“吉慶”,“魚”諧音“余”,從而成“吉慶有余”之意,民間常用此傳統吉祥紋樣,寓意祥瑞、喜慶、吉利。“佛”與“福”兩字諧音,蟠桃寓意長壽,石榴則取其“千房同膜,千子如一”之意,寓意多子,它的圖案組合纏枝連綴,表示人們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向往。“福壽雙全紋”,由蝙蝠、雙錢和壽桃有機組合。其中“蝠”與“佛”兩字一樣,都與“福”諧音,“桃”寓長壽之意,“雙錢”寓“雙全”之意,表達人們祝愿幸福和長壽的美好心愿。傳統吉祥圖案構思巧妙,因物喻意,物吉圖祥,以“立象以盡意”美學范疇貫穿始終,是中國古典美學“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也是“美”和“善”相互作用、統一的完美詮釋。中國古典美學思想博大精深,無論是老子的“虛實相生”、《易經》的“立象以盡意”,都形成中國傳統裝飾圖案的獨特的藝術氣質。中國傳統裝飾圖案所蘊涵的生動悅目的造型符號、傳統的造物理念對現代的設計有很多的啟示意義,只有對其所秉承的古典美學理論進行研究剖析,才能更深層次的挖掘吉祥圖案所蘊涵的美學意蘊,使中國傳統民俗的傳承熠熠生輝,生生不息。
作者:薛媛
彩平繡是家紡裝飾刺繡的常用的基本針法,是利用各種彩色繡線繡制各類圖案花紋的刺繡技藝,具有繡面平服、技法豐富、針跡精細、色彩鮮明的特點,在家紡圖案裝飾工藝中應用廣泛。彩平繡的色彩變化通過針法的自然變換與銜接,以線來表現家紡豐富的色彩變化、明暗層次關系,使平面效果的圖案產生立體視覺感,生動性、逼真感更加顯著。圖案色線搭配重疊、并置、交錯產生的色彩效果,尤其是采用疊針與套針來表現圖案色彩的細微變化凸顯渲染漸變效果[3]。該刺繡針法針腳整齊、疏密適宜,適合家紡的圖案有各種花瓣、花葉和花梗等,但要注意的是針腳虛線的部分不可過長,以免家紡用品使用時鉤絲和洗滌時變形,如圖1-a所示。
1.2貼布繡
貼布繡也稱補花繡,是一種通過剪、貼、拼、湊和繡等技法將其不同面料剪貼繡縫在家紡上的裝飾形式。其傳統技法是將貼花布按圖案花型要求剪好,粘貼在繡面底布上,在貼花布與繡面底布之間襯墊棉花等物,使圖案隆起而有立體感[3]。貼好后,再用各種刺繡針法鎖邊,在完成了基本刺繡之后再繡上去的,常常以圖案切片的形式出現,尺寸足以完全覆蓋住需要貼布繡的區域,當織物從繡框上取下來之后,靠近貼布繡的邊緣剪掉多余的部分,如圖1-b所示。家紡貼布繡圖案多以圖案塊面為主,風格大方,在造型上富于變形夸張,在色彩藝術方面,強調明快質樸,繡工粗細兼備,常常被設計師用于兒童家紡圖案設計中。
1.3十字繡
十字繡也稱十字挑花,是一種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傳統刺繡方法,其針法比較簡單,即按照家紡面料的經緯定向,將同等大小的斜十字形線跡排列成設計所要求的圖案。十字繡的紋樣造型簡練,結構嚴謹,常呈現對稱式布局的圖案風格。具體方法是按布料的經緯方向定向,以同等距離的針腳寬度作“×”字的跳針繡制,既可作為單獨針法繡制,也可與其它針法混合使用[4]。圖1-c為十字繡。十字繡廣泛用于家紡圖案的平面裝飾效果,寫實風格的紋樣,題材多樣,有自然花卉、風景人物、卡通形象等。
1.4絲帶繡
絲帶繡是利用不同的染色技術和材料制作出來的絲帶,其色彩艷麗柔美,光澤絢麗,花型豐富、花紋醒目,在家紡床品花型設計中,利用各種絲帶的幅度與量感來表現裝飾效果,是一種新穎別致的家紡圖案裝飾形式。絲帶繡不但色彩繁多,有各式不同寬度的緞帶選擇,對緞帶進行折疊或收縮,抽碎褶固定制成花卉造型,繡制出來的家紡花卉圖案栩栩如生,立體感強烈。絲帶繡是隨著紡織品原材料的發展而流行起來的一種新型的老工藝產品,新型是指其使用的原材料為新型紡織品材料,而老工藝是指其針法仍為平繡,在電腦繡花機上使用盤帶繡配件,固定絲帶素材的中心的手法來進行盤帶繡。傳統絲帶繡在歐洲裝飾工藝中有“洛可可”繡之名,在家紡產品圖案設計中主要用來表現花卉題材的紋樣,如圖1-d所示。
1.5抽紗繡
抽紗繡是家紡刺繡針法中很有特色的一個類別,其針法源于手工刺繡,根據設計的圖案不同外形的位置,繡制的方法是在事先設計好的抽絲范圍內,用剪刀或小刀切斷其兩端緯線,但不能破壞其經線,然后用針挑去被切斷的緯線,于是料面上就剩下經線部分了[4]。這時用繡線進行有規律的編繞扎結,編出透孔的紗眼,組合成各種圖案的不同紋樣。抽紗繡裝飾具有獨特的網眼效果,秀麗纖巧,玲班剔透,給人以一種清爽、雅致的通透層次感。見圖1-e。抽紗繡由于其刺繡技法有一定難度,抽紗繡圖案題材大多采取為簡單的幾何線條與塊面,在一幅刺繡作品中作精致細巧的點綴,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通常也是床罩、桌布的邊緣圖案的表現手法。
2家紡圖案現代刺繡工藝分類及其技法特征
2.1雕孔繡
雕孔繡用布底繡花的主要刺繡針法,繡法與傳統鎖扣眼針法相似,又稱鎖針,也稱“鏤空繡”,是一種有一定明顯特征、技法有一定難度、裝飾效果又十分精致的刺繡針法。現代家紡產品中的雕孔繡基本都是在通過機械繡花機來完成的,生產效率高而且圖案花形效果別具一格,見圖2-a。特點與民間的剪紙相似,雕空繡在繡片上雕鏤去除多余的布底,使圖案面積呈現立體、通透、明暗相襯的視覺效果[4],花片鋪滿整個繡面,猶如滿樹花開,雕孔繡圖案一般用在家紡產品的床罩、桌布等邊緣部位。
2.2亮片繡
亮片繡起源于埃及,以珠光亮片等有機物為主要材料,通過針線有規律穿綴亮片,管珠等,釘縫在家紡用品表面上而成。亮片繡是在家紡圖案的表面堆積成特定的紋樣,由若干亮片和針跡構成,并由指定形狀大小相同的亮片串連成一條繩狀物料,然后在已經加上亮片繡裝置的平繡機上進行刺繡而成,見圖2-b。珠片繡造型豐富、裝飾精美,使圖案視覺效果散發珠寶般的光澤和魅力,由于受到人體舒適性的限制,亮片繡通常應用于家紡產品的床罩,桌布等圖案上,通過室內燈光的映射效果,來提升現代家紡布藝裝飾美感和吸引力。
2.3植絨繡
植絨繡屬于平繡的一種,是在各種棉、綢和緞等家紡面料上,以平繡針法用絲絨繡出的一種新型繡品。在普通平繡機上生產,需要安裝植絨繡絨針,刺繡的原理是利用植絨針上的勾把絨布上纖維絨勾起植于另一布料上,繡制成品之后的外觀類似在布上種植了一層絨線,所以稱為植絨繡。植絨繡通過預留不同的切線長度,由設計師根據家紡花版圖案,設計出長度不同的三維造型,凸現清晰圖案輪廓,同時植絨繡具有柔中帶剛,質感堅挺,手感柔軟細膩,富有彈性,耐水洗,耐揉壓的特征,見圖2-c。植絨繡以一種特有的精美效果來表達設計師的意圖,靈活地應用到各種家紡圖案設計中,適合運用于圖案塊面狀圖案位置。
2.4水溶繡
水溶刺繡是現代新型刺繡工藝一種,工藝原理是以水溶性非織造布為底布,用粘膠長絲作繡花線,通過機械平縫刺繡機繡在底布上,再經熱水處理,使水溶性非織造底布溶化,留下有立體感的花邊。水溶圖案繡在水溶紙上,繡完后在高溫爐里把水溶紙熔掉,此類花樣到最后是沒有底布只有針跡的花樣,見圖2-d。水溶花樣版和普通花樣版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機器上完成以后還得經過一道“高溫水煮”的工序,使用的針法處理不同于普通花樣制版,電腦刺繡水溶花邊的花形種類繁多,繡制圖案精巧美觀,針法均勻整齊,形象逼真,富于強烈的藝術感和立體感,家紡圖案水溶繡工藝的荷葉花邊、鑲邊、飾帶花邊等應用十分廣泛。
2.5拉毛繡
屬于現代新型刺繡工藝,裝飾效果為了表現某些動物或物體的毛茸質感,采用拉毛繡是比較理想的針法,廣泛地應用于家紡產品動物圖案的材質方面,見圖2-e。拉毛繡在繡制過程中的并沒有產生毛茸質感,只是刺繡后整理過程中依據動物或物體的形狀施以長針繡,該針法運針時,針跡要密一些(0.8~0.5mm),針腳略顯大一點,繡好后用“拉毛果”順著線跡方向輕輕地拉,用力要均勻,不可將繡線拉斷,直到拉出毛茸茸的質感為止。
2.6立體繡
立體繡是在表現家紡圖案裝飾效果某些具有立體感的圖案紋樣時,除運用色彩、光線等效果外,還可用海綿、腈綸棉和細碎尼龍等彈性原料,襯墊在某些圖案下面,給人以一種立體視覺效果,見圖2-f。立體繡具體繡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根據具體圖案先放上一塊海綿或腈綸棉,再蒙上一層尼龍紗或雪紡、滌棉之類的面料,在圖案周圍加以細包,然后將外周剪去,即留下富有立體感的花朵或卡通動物。另一種繡法是將某一圖案先蒙上一層面料,四周細包留一空口,用小鑷子將碎花或細碎原料塞入其內,將其圖案填高,然后封口,讓圖案造型高于家紡面料,使圖案具有豐富的立體層次感。
二、幾何圖案的種類及其在標志設計中的運用
在平面設計發展之初,幾何圖案就開始發揮它的作用,我們在裝飾藝術運動、包豪斯現代主義風格、后現代主義設計、數碼時代的平面設計中都能看到幾何圖案的影子。幾何圖案富有秩序感的排列和強烈的視覺沖擊感被平面設計師們所運用,使平面設計的形式更加豐富而充滿力量。
(一)點、線、面的構成
點與點構成主要指相同或不同大小的點進行組合排列形成的圖案,點間的相互排列可以形成形式上的秩序感,而點也有引導和集中視覺的作用。因此,點形成的幾何圖案因為其簡約、純粹、完美的幾何感成為了許多平面設計師偏愛使用的標志設計元素之一。線跟點一樣有著豐富的形式和情感。表達上升意義多用垂線,靜止多用水平線,斜線可為畫面增添動勢,組線強壯有力,細線纖細柔美。因此,對線條情感的把握在后期的設計中可以更好的傳遞信息,同時又能彌補視覺上的單一與乏味。這里所說的面它并非一個單一幾何圖形所形成的空間范圍,而是指由各種點、線相互結合而形成的面。當一個點不斷的復制、排列,它會形成線,再把這些線不停的延伸下去,我們便會得到一個面,這個面是點與線的集合,包含了重多的信息在里面,甚至是正負形所形成的不同的面。因此對幾何圖形所形成的“面”的認知,對設計的各個領域包括標志設計都有重要的意義。
(二)點、線、面交叉構成
交叉構成是一個關于點線面有機組合的綜合概念,這種組合方式多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對比與統一、節奏與韻律、對稱與均衡、網格與力場、以及畢達哥拉斯學派從教學量度中所發現的“黃金分割比率”。這些美的法則結合我們慣用的重復、漸變、相似、突變、對比、密集、分散、矛盾空間、分割等手法設計出不同的幾何圖案。
三、幾何圖案的設計方法在標志設計中運用
總的說來,幾何圖案在標志設計中首先可以針對基本元素進設計:如不僅僅局限于圓、方等。它可以是不規則形、也可以是一些具象形,也可以是一些符號。在設計好基本元素之后,通過不同的排列方式,以及正負形的相互關系展現出來。最后,在語義上進行突破使其更加豐富與完善,并在色彩的選擇與表現手法的配合下完整的呈現出來。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設計方法:
(一)規整與異變
“整”是指齊整、統一,即嚴格的規則,“異”是指安置差別,整中求異就是基本保持某種規律,但是有意識地使其中小部分與整體秩序不符,安放一點“亂”的因素,跳出原有的骨格,即規律之突破。恰如其分的置異可以打破呆板的感覺,平添情趣。但是,過分的求異,容易沖散格律,要注意防止雜亂無章。而化整為零則指把大的塊面分化成無數的小塊面、點或線條。也就是有意識的去組織面的肌理。這樣既保持大塊面的結構對比,又豐富耐看。
(二)對比與過渡
簡單對比指整齊劃一、平鋪直敘的單因素對比。比如通過點與面形成的對比在視覺上穩定大方,適應范圍廣,因此,能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繁復對比在幾何圖案中無處不在,而這種對比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基本型的形狀、大小、方向、位置、肌理、空間、重心、色彩都能產生對比。從理論上分析,對比就是差異,差異就是規律的突破。為此我們可以尋求各種視覺間的對比和變化使標志更加有趣豐富。
服飾圖案設計的用途是什么呢?它在服裝生產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呢?人們常說“衣食住行”可見穿衣在人們日常生活時的重要。在遠古的時候,人們就已經懂得用各種美麗的獸皮或各種貝類等等來裝飾自己的衣服,這或許就是最早的服裝服飾了吧。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后,便會在衣著方面考慮得更多,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人們對服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一件服裝的構成,除了面料、顏色、做工等等之外,再者就是圖案的裝飾了,尤其是童裝,圖案裝飾所起的作用就更大了。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標志、圖案繡在胸前都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而整套服裝的檔次也隨之提高、增色不少,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套服裝的價值提高了。這個例子說明裝飾圖案在實際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到底如何設計整套服裝的裝飾圖案,怎樣的裝飾圖案才算是成功之作呢?其實說到底,服裝的裝飾圖案就是通常人常所說的服裝設計的一個組成部份,它事實上只是平面設計的一個分支,它的構成要案一定要與服裝的款式、面料及顏色等有機的結合起來,而不能款式走款式的路,圖案走圖案的路,最后只是將二者硬性的拼合上去,這樣的話勢必造成一件服裝最終的不協調,成為一件不成功的產品,而這樣的設計非但不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反而使整服裝失去了它本身的價值。那么,服裝服飾圖案的設計該從何入手呢?首先,它一定要以服裝的款式為依托,再輔之以各種設計的技法,結合市場的需求來進行。
服飾圖案設計的教學應用
職業美術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對事物的跟蹤關注能力極為重要。通過服裝圖案設計的教學實踐,在指導學生應用能力方面,我們在教學設置上,把服飾細分成男裝、女裝和童裝,現對圖案的應用進行舉例說明。
近年來,女裝圖案有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如題材的多元化,包括懷舊的設計裝飾性很強的設計、少數民族和民間傳統設計。人類對于童年的向往和對大自然的親近,使舒適放松成為現代人的渴望和追求柔和陽光下的水色,與大自然森林色調相配時發出縷縷的清香,變得鮮艷輕盈。對于信息高度發達的現在,地球已經小到只是一個村落,多元文化的集合正是當今世界的寫照,多民族、多膚色,各種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大拼盤。在服裝的世界里沒有色彩跳躍、充滿對外來文化的拒絕,有的是各青春活力的圖案和配色。
男裝的款式應體現其陽剛之氣,女裝(套裝、裙子等)要體現其秀美、柔順的氣韻,而童裝則應著重表現出一種稚拙之氣,一套童裝如果輔之以各種色彩艷麗的裝飾圖案,那么它很有可能就不是一件成功之作,在市場中也就得不到它所應得的位置,童裝的裝飾設計一方面可根據它的款式,大小和男女之分,尤其是寶寶裝就更為通用了,所以,在設計時,如有男女之分的款式,我們所設計的圖案就應有所區別地加以發揮。現代的兒童是伴隨著卡通片成長的,眾所周知,與兒童相關的產品只要有了卡通的意味就會有一定的市場。現在有很多的童裝企業都注意到了這至關重要的一點。如喜洋洋與灰太郎卡通形象的應用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童裝的圖案設計多數以具體圖像為主。實際上兒童對抽象圖案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我們應適當加以引導,這樣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兒童的審美能力。
2動物圖類在現在標志設計中的運用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發展史中,動物圖案的象征性表現得異常突出,它們往往象征著力量、權利、生命等抽象的意義。在彝族大多數銀器、服飾圖案紋樣中都印諸如飛鳥、蟲蛇之類的自然紋樣。現代標志設計過程中,借鑒彝族的動物圖類紋樣,如雞、蝴蝶、龍、鳳凰、魚、鳥、虎、羊等。這些動物都是與當地彝族人們的生活、宗教文化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并且很多彝族圖騰依舊保留著動物圖案的痕跡,在裝飾彝族服飾,美化生活的同時,包含著特殊的宗教含義和文化內涵。彝族人民將虎看作是自己民族的祖先,所以,他們非常信奉虎圖案將它作為本氏族的標志。例如,2008年中國姚安彝族梅葛文化節的標志,采用了彝族最具魂的虎圖案作為主要的元素,并結合太陽與月亮四季變化融合在該標志設計中,體現動物圖類的象征意義的同時,突出標志設計的創新與新穎的特點,繼承和發揚彝族特殊的文化內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目前很多企業或產品的LOGO都是從動物的形象演變過來的,每一種動物都代表著不通的理念和企業、組織活動內涵。
3植物花卉圖案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運用
彝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風景如畫。優美的風景造就了彝族豐富的花卉資源,與此同時,人們自然而然地與花卉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如在彝族山區中最常見的馬纓花和山茶花,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產品,人們將這些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產品運用在日常的裝飾中。大、四瓣花、燈籠花、吊子花、藤條紋、蔗葉紋等十余種植物圖案紋樣在日常裝飾中最常見。通過植物和花卉表現為風格特異的造型和色彩搭配,廣泛運用在器皿、家具、服飾以及建筑方面。早在秦漢時期,人們就以簡潔的植物花卉紋樣來裝飾美學,隨著時間的推移,植物花卉紋樣的運用越來越普及,經過數千年的演變發展,傳承與發揚,如今更加強調突出其意境,重視其生命和動感表現。設計現代標志的同時,引入彝族植物花卉圖案,不僅呈現出標志的藝術美感,更能突出標志中民族文化的內涵。將楚雄彝族的生存環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展現彝族人民對美的追求。彝族地區野生植被眾多,然而最具有彝族精神的植物恐怕要算蕨笈了,蕨笈歷史悠久,再艱苦的條件仍然頑強的生長,無論在荒灘上、巖縫間,還是酷暑嚴寒,它同樣生機盎然。因其自身的獨特,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來修飾或者標識一些工藝品。在現代標志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可以運用彝族植物花卉圖案的獨特特點,加以其他的元素,將它們以最佳的形式搭配,使作品在富有極強識別力的同時擁有較強的文化底蘊。
2.在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新的文化、新的思想不斷涌入人們的生活,貴州省內少數民族圖案以及其他地區少數民族文化也重新進入人們的生活。將少數民族圖案融入現代設計,能夠讓人們更多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3.當前,國內外一些藝術設計工作者已積極開始整理少數民族的文化,將其與現代設計理念完美結合,創造出眾多代表民族文化、體現新時代氣息的設計產品。這些被運用在現代設計和包裝產品上的民族圖案,迎合了當下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和視覺審美需求,少數民族圖案文化為現代設計領域注入了一股新鮮活力。
二、現代包裝設計中融入貴州少數民族傳統圖案的價值
貴州省內少數民族圖案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和獨特的視覺效果,將其融入現代包裝設計,能提高包裝產品識別度,創造出具有民族特性的產品。現代包裝設計主要具有傳遞信息和視覺審美兩項功能。在產品包裝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可以根據設計的主題,有效地對產品進行包裝設計,不僅要充分傳遞出產品的內在信息,還要高度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消費者在看到某種產品外在的包裝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產品的圖案,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圖案能夠讓消費者準確掌握產品傳遞的信息。對貴州省內少數民族傳統圖案的運用,可以很好地提升包裝設計產品的文化內涵,增強產品的品牌性,還能帶動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實現更高的商業價值,也能高度推廣、發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
二、中國傳統圖案的分類及文化底蘊
1.中國傳統圖案的分類從裝飾圖形來看,中國的傳統圖案內容豐富,其中包括動物紋樣、祥禽瑞獸紋樣、植物紋樣、器物紋樣、人物紋樣和由數種圖案組合而成的吉祥組合圖案等。這里所說的動物紋樣是指一些被古代人們所賦予得各種各樣具有吉祥寓意和哲理的飛禽走獸、家畜蟲魚,例如鴛鴦、喜鵲、仙鶴、蝙蝠、龜等。
2.中國傳統圖案的文化底蘊任何圖案都經歷了從自然的模擬到提煉、抽象的過程。中國傳統圖案也是如此,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文化的精粹被傳統圖案所吸收,是基于中國文化意識下對“意”的追求。中國審美思想得以形成的本原來自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哲學思想,其中的“意”,是在具體造型之上對于抽象美的理解,是中國藝術表現的核心所在。中國傳統圖案的發展,是在中國文化土壤的培育下發芽生長,它真正的藝術之美就在于在其自然所形成的境界基礎上,經過再設計與再運用,不僅僅是在表面進行美化裝飾,更強調對真、善、美的追求與歌頌。
在人類踏入21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我們已步人一個全新的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生活方式不斷地改變,觀念在不斷地更新,特別是市場經濟給我們帶來的沖擊和激烈競爭,使藝術設計行業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機遇。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并對該領域人才的綜合業務素質提出了新的標準和更高的要求。
20世紀的歷史告訴我們,經濟發達國家的藝術設計水平都非常發達,反之亦然。本世紀造型藝術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各藝術門類之間逐漸滲透、互相融合,呈現多元化、綜合性的發展趨勢。其影響是多方面的反映在創作觀念上,傳統與現代審美意識的互通共融;在表現形式上,抽象與具象并舉;在技法和材料上,多樣選擇與綜合性運用共存等等。這一切都極大地開拓了藝術設計在思維意境和表現形式上的新領域,它為藝術設計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條件,也對藝術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具備多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創新意識,圖案的創意設計也是藝術設計師必須具備的墓本能力。
狹義而言,圖案僅指器物、織物上的紋樣和色彩。廣義而言,圖案是實用美術、裝飾美術、建筑美術、工業美術等方面關于形式、色彩、結構的預想設計是在工藝、材料、用途、經濟、美觀、牢固等條件制約下制成圖樣、模型、裝飾紋樣等方案的通稱。圖案從外形上分,有平面圖案和立體圖案;從用途仁分,可分為實用圖案和觀賞圖案;從理論研究和實踐角度上分,可分為基礎圖案和應用圖案;從藝術語言和風格上分,可分為中國傳統圖案、外國圖案等。圖案的形象是一種藝術形象,它不是客觀事物的簡單復制,而是根據作者的不同目的對事物的原型進行藝術加工或者對非具體形象進行藝術創造的結果。
一、傳統圈案藝術是設計專業教學的荃礎
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強調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格,即便是那些標準化批量化生產的工業產品。人們也在尋找一種屬于自己文化的語言,親切熟悉的造型,更何況其帶有裝飾性的圖案形式。藝術設計師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中華民族傳統圖案的造型規律、構圖規律、色彩規律、寓意手法等,才能設計出具有民族性、時代性、創新性的作品來。
藝術設計教學中,基礎課程與專業設計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藝術設計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基礎課教學的充分落實。藝術設計專業的圖案課,是基礎教學的一部分也是平面圖形設計的基礎。圖案課教學要便學生了解和掌握圖案形式美的規律、圖案造型的途徑與方法以及圖案的設計與創意。而要解決好上述問題,就必須從學習傳統圖案人手。對于傳統圖案教學。每個教師都深表贊同,但是,學生卻不能理解。有些學生認為。了解傳統圖案在每一個朝代最有特色的紋樣,在平面設計中很少專門用到。面對這種急于求成的思想,教師一定要讓學生了解四年的學習目的不是僅僅能接幾個活的急功近利的人,而是要成為一個素質全面的藝術設計人才。
二、傳統圖案的藝術魅力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中國傳統圖案藝術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在改革開放的經濟浪潮中傳統圖案以其不朽的民族特色與藝術魅力,裝點新時代展現時代精神、時代風采。時代需要傳統圖案藝術,傳統圖案藝術在時代的進步中發展。當代企業形象、商標、品牌、廣告、電視、報刊、室內裝飾、博物展館、仿古工藝品、服飾、民間剪紙等,都有傳統圖案的光彩,包括圖案、紋飾、構圖法則、古樸的風格及思想內涵等。有的企業以龍鳳圖案為品牌形象,以示信譽、產品質量,以及中華民族的品牌特色,以便開拓國際市場。人類已經跨人21世紀,在上海舉行的亞太地區國家首腦會議上,與會的各國元首身著中式福壽圖案服裝,令世界為之矚目,引導了中式傳統福壽圖案服裝的新潮流。
中國傳統圖案有著悠久的歷史。自6,7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以來,無論在器物造型上,還是裝飾紋樣方面,都呈現多樣的風格無論在運用圖案語言方面還是在表.情達意寓意方面,都具有明顯的特點。學習傳統圖案,首先應了解中國傳統圖案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造型風格、不同的構圖形式、不同的色彩風格及寓意手法。如原始社會早期的彩陶,裝飾圖案豐富多彩,變化無窮。以幾何紋樣為主體,也有實體形如魚、蛙、舞蹈的人等。這些圖案造型簡煉、變化幅度大。在構圖上已能作對稱、連續的配置,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常使用紅、黑、白、橙黃、橙紅、揭黑等色彩,具有質樸的藝術風格。
三、傳統圖案設計法則在藝術設計中的使用價值
圖案作品是通過設計過程完成的.而設計過程則必須運用設計法則。中國傳統圖案藝術博大精深,蘊含著完備的圖案設計法則。這些設計法則足以使中國圖案設計事業走進新時代、走向更輝煌。其中形式美的法則有:變化與統一,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尺度等;構圖法則有:太極圖形,“羅形,“米”字格,九宮格等。現代西方構成法則的同構變異,元素替代設計法則,在中國古代圖案中,都能找到類似這些法則設計的作品。如:龍、玄武、翼馬、伏羲〔人首蛇身)等圖形。這些法則運用于教學作中,提高了民族的藝術審美能力,培養了高素質的藝術設計人才。不可否認,學習圖案可以解決平面造型問題.這一點與現在基礎教學中所看中的平面構成有相似之處,但是傳統圖案的構成法則以及九宮格的布局等等規律是平面構成所代替不了的。特別是在學習傳統圖案還必須將一定時期的圖案放到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把握不同時代圖案風格氣韻,這種感性的理解是平面構成的理性訓練所不能代替的。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通過傳統圖案的用線、布局、色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時代的圖案風格特征,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將其靈活運用于現代設計。以前對傳統圖案的學習是通過大量的圖案臨摹來增加對圖案理解的。誠然,臨幕是學習傳統圖案的一套有效而扎實的方法,老一輩的圖案學家都是從這條路走過來的,實踐證明這也是學習傳統圖案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也應看到由于目前課時的變化以及學生心態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在三、四周的時間里用臨摹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不同的傳統圖案成為不現實的事。大量枯燥的臨摹只會讓學生對傳統圖案的學習產生反感,而手頭功夫的練習不如放在工筆白描課上解決在上傳統圖案課時應把重點放在對傳統圖案造型、風格的整體把握上洲一通過一定量的臨摹切實感受古人在圖案的用線、用色、骨格、布局等方面的獨到匠心
四、傳統圖案的寓意美與現代藝術設計創意的融合
中國圖案中的寓意美根深蒂固、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在彩陶上創造了成千上萬的圖萊意境,象從一條魚形變化出抽象的三角形、曲線、直線、點線面組成的圖案,在今天看來,依然是新鮮的構圖。意境的美在中國圖案的設計上,經常作為一個藝術主題。象陶瓷中的雨過天晴釉、界紅、美人醉、雨點釉等。如楚、漢漆器上的云氣、庭園布置中的層云疊彩的假山等的意境.是虛中見實。沒有形象。或者是形象捉摸不定,這樣的手法能引起許多聯想。如:松竹梅圖案會聯想到歲寒三友”的忠誠友愛。如:太極圖形中設計了一對蝴蝶馬七就會聯想到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喜相逢”悲歡離合的意境等。
中華民族以舊歷年為最隆重的節日,張燈結彩,舞獅舞龍,貼對聯、窗花、年畫、門神等,無不以傳統圖案表達人們驅除災害、邪惡,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在人們的心中,有了門神就不會受邪惡的侵害;有了“壽桃仙鶴”就會健康長壽。這些圖案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古代人與現代人是相通的,因為他們表達了人類自身最根本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傳統圖案本身包含的思想.在節日喜慶活動中的使用價值。它極大地滿足、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是傳統圖案思想內涵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傳統圖案通過節日喜慶活動在人們心中產生的吉祥、平安、幸福、歡樂的生活氣氛,從而產生要求國泰民安的全民社會思想意識。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是在和平年代還是戰爭年代,這種思想意識無疑都是社會安定的思想基礎。
中國圖案的寓意美,真正體現出r設計者的思想,是代表了作者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內涵,并且通過圖案,把信息傳遞給廣大民眾。它的美不是視覺的美所能概括的,而是一種廣闊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是起到了一種共鳴作用的心靈感應。因此,在圖案課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將傳統圖案寓意美的表現手法,融入到現代藝術設計之中。這樣才能設計出即有傳統文化特色,又富有時代活力,形成中國圖案藝術的主流作品。
2、校園文化元素的提煉加工
校園文化挖掘完成之后,要對挖掘內容進行設計,設計成符合印制T恤的圖形風格。T恤圖案設計中運用不同的技法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可以結合點線面的運用,運用點繪法、線描法、平涂法、寫實法等基本技法,再加上暈染法、撇絲法、噴染法、拓印法、退暈法、拼貼法等特殊技法對T恤圖案進行設計,一副好的T恤圖案設計往往是幾種技法綜合的運用效果。寫實性的T恤圖案設計可以通過傳統的水粉、水彩、油畫等表現形式,還可以用Photoshop、Illustrator等圖形設計軟件寫實性地表現出校園的建筑、風景等。圖案化的T恤圖案設計可以通過圖形設計的原理進行圖案的設計。例如,對比與調和、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調理與反復、節奏與韻律等圖案設計的原理進行設計。同時要把握好圖案設計的時尚性、流行性、創意性等特點。圖案化的設計要注意元素的變形,圖案的變形是把寫生的自然物象通過變化加工成為適合裝飾的圖案紋樣,這是圖案設計的基本功,圖案變化的目的是為了設計,圖案來源于生活,圖案變化是通過藝術手法使自然形象更美、更典型、更集中、更理想,給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圖案的變化就是取素材中最美、最生動的部分,給以加強與減弱,使之成為符合裝飾要求的圖案。T恤圖案的變化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1)夸張的方法。夸張的方法是用加強的手法突出對象的特征,利用變形、變色使其特點明顯,形象鮮明,裝飾性更強。(2)提煉的手法。刪繁就簡、去粗取精、形象簡潔、一目了然,達到高度概括的地步,這樣容易突出主題,表現對象美的特征。例如,教學樓、餐廳等建筑的設計可以概括其外形特征,去除內在的復雜元素,使外形更加突出。(3)豐富的手法。根據圖案的需要,適當加進一些理想的東西,可以達到豐富效果的目的。例如,有了圖書館的建筑外形之后,圖案內部可以加入些和圖書館有關的圖形。(4)結合的方法。把多種形象的典型特征,有機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創造出理想化的圖案形象。這種圖案裝飾性強,具有濃郁浪漫主義色彩。T恤圖案設計時可以合理運用以上方法進行綜合性的設計。除了圖案本身的設計之外,T恤圖案的設計還要注意圖案的大小尺寸、位置等問題。受T恤本身的限制,T恤圖案的大小不能超過40里面,文字大小不能小于2毫米。圖案擺放的位置根據設計需要可以隨意擺放。例如,前胸、下擺、袖子、后領、后背等。T恤圖案的排列形式上可以運用單獨排列、二方連續排列、四方連續排列等形式,單獨圖案的排列在T恤圖案設計上運用較多,是在T恤的前胸或者后背出現一個單獨的圖案,二方連續圖案可以出現在T恤的下擺、袖口等處,四方連續可以涵蓋整個T恤。T恤圖案的造型設計好了之后要注意圖案的色彩設計,俗話說“:遠看顏色近看花”,講的就是色彩的重要性。T恤圖案要達到一定的視覺效果,就必須特別重視色彩的運用。產生色彩美的本質是色彩的統一于對比關系合理的運用,基本的色彩搭配方法有同類色的對比、鄰近色的對比、對比色的對比和補色的對比。這幾種對比關系從強到弱分別是補色對比、對比的對比、同類色對比和鄰近色對比。補色的對比最為搶眼,所以在主要圖形的色彩搭配上可以運用補色的對比關系。例如,黃色和紫色的對比,這種對比雖鮮艷明快,但有時容易過于刺激,缺乏協調關系,可以結合運用調和色或中性色,如黑色、白色、金、銀、灰色,或者改變色彩明度、純度、面積等,可以緩和色彩對比度,產生和諧的效果。好的色彩搭配要考慮色彩的對比及面積的關系,補色運用面積要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比色的運用其次,同類色和鄰近色的運用較多,畫面就產生對比與統一的關系。
二、無彩色系圖案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圖案作為一種裝飾紋樣,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它并不是陌生的藝術形式。作為造型藝術,它是通過外觀形象向大眾傳達視覺的美感。對于服裝圖案設計來說,它是通過對大自然、生活實踐以及微觀世界的認真觀察,收集資料,并且通過從不同的視覺角度來搜尋設計靈感,然后再加以夸張、變型、組合等技法的運用,創造出新的圖案設計作品。在進行圖案設計時,就要善于將已有的元素進行搭配組合,使其具有新穎性和獨創性。所以圖案的設計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勇于開創新的領域。圖案設計要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提升大眾的審美趣味,要有與眾不同的新鮮感,能夠引人注目,能夠在觀者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1.從大自然中提取
自然界中的萬物賦予了我們美好的生活,更是我們設計創作的靈感來源。如花卉、樹木、山川、河流、飛禽走獸等。我們可以借鑒自然生物的外形形態的變化,借鑒動物靈動的韻律,將這些素材加以藝術加工、靈活表現,就可能創造出充滿無限創意的時尚精品藝術。
2.從民族文化、傳統圖案中升華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和手工藝制品。例如,中國的書法文化源遠流長,不同風格的書寫方式帶給我們不同的審美趣味;不同風格的國畫也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時期繪畫作品的特色;雕刻藝術、不同風格流派的剪紙藝術、蠟染、扎染藝術以及刺繡藝術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我們就可以從各類傳統書法繪畫和民間藝術的紋樣中吸取圖案的設計靈感,繼承和發揚優秀、美麗的傳統圖案。3.從微觀世界的景象中映射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顯微鏡給我們帶來了另一個世界的奇幻景象,它告訴我們微觀世界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豐富多彩。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看到細胞的紋樣、細菌的紋樣、新型材料在微觀下的圖像等。而這些微觀世界中的元素也是我們設計靈感的來源。雖然微觀世界的各個“成員”小之又小,但它們也有美的一面,只要我們能夠充分地發揮想象,就可以把這種潛藏的美挖掘出來,并運用在我們的設計中,將其轉化為藝術美。
三、從服裝流行市場需求看無彩色系與圖案的運用
市場的規則是有求才有供,服裝市場上消費者對無彩色系服裝的喜愛會刺激服裝企業生產的提升。目前在杭派女裝中就有不少專做無彩色系的服裝品牌,尤其是 odbo 這個品牌,將無彩色系的黑白經典時尚帶到改革開放之初的國內民眾眼前。憑借其特立獨行的設計風格,與眾不同的無彩色系的運用,迅速地將自身與其他女裝品牌區分開來。由此,odbo 這個品牌迅速地開拓了屬于自己的市場,并開創了無彩色系的時尚風格,由黑白延伸出無限的繽紛。據這類品牌的的專柜人員介紹,不少品牌的消費者對無彩色系的黑白色調情有獨鐘,再加上此類服裝因為色彩相對簡單,所以更加注重剪裁和細節的設計,讓消費者更加滿意。無彩色系與圖案的組合,能夠實現理想性夸張,突出個性特點。無彩色系的使用與材料、工藝有密切的關系,運用獨特的裝飾處理手法,使無彩色系服飾具有現代性。例如,運用無彩色系圖案紋樣的設計,在裙裝上就可以使用點、線、面重組與多層漸變的視覺效果。紡織工藝的技術革新,也在不斷推出新的絲線和織物結構變化的紡織面料,使服裝面料外觀風格豐富多變。無彩色系服裝通過面料的光澤、透明度、凹凸、軟硬、彈性等特色為無彩色系服裝添彩,通過流蘇、網布、亮片、水鉆等裝飾元素構成具有特色的圖案裝飾為無彩色系服裝添彩。雖然無彩色系服飾有點像黑白照片,但更像是蘊藏了歷史和文化的韻味在里邊,仿佛是在喧囂的塵世中隔著薄薄的一層玻璃窗,你既可以看到都市的繁華燦爛,也可以靠在一邊獨自享受那份寧靜自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升、科技的進步,網絡時代的到來,我們的地球正在慢慢變成為一個地球村。而在隨著各國之間時尚信息的交流,互相學習,無彩色系成為服裝色彩中不變的經典,這一點已經成為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