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7: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行政管理碩士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0.引言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關于體育各方面內容的研究越來越多,體育公共管理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社會領域逐漸分化成公共領域和市場領域,在對體育事務的管理中,公共領域中的體育事務管理遠遠超過了市場領域中的體育事務管理。體育公共管理的研究存在顯性和隱性兩種形式,顯性研究的對象是發表于各類報刊上的論文,隱性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學術報告和學位論文。學位論文在所有研究中,具有基礎性地位,研究學位論文有著積極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
學位論文的質量是評價碩士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論文選題則是撰寫碩士論文的第一環節,并直接影響學位論文的質量。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包含以下三要素:一是研究對象,二是研究內容或研究領域,三是研究方法。選題的“三要素”構成了碩士學位論文的基本框架,也成為評價碩士學位論文的重要尺度。
通過檢索CNKI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筆者査到2002?2012年間710篇有關體育管理的碩士學位論文。其中,涉及體育公共管理的507篇,占總數的71.4%;涉及市場管理的203篇,占總數的28.6%。
在本文中,筆者對涉及體育公共管理的507篇碩士學位論文在選題內容(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性質和研究領域)方面進行了深人的研究與分析,為體育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1.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數量
從2002年到2010年的9年間,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2010年達到了高峰。從主觀上看,存在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隨著我國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學生人數在不斷增加,相應的學位論文數量也必然增加;二是體育公共管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很快,體育事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各種管理方面的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體育公共管理也就成了人們關注的重要研究內容。
從某種意義上講,體育公共管理方面的研究為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數量的增加反映了我國體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2.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內容
通過對碩士學位論文研究內容的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在以體育公共管理為內容的研究領域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競技體育管理、大學生體育管理和社區體育管理,分別占論文總數的15.9%、14.5%和13.1%。由此可見,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內容涉及的都是學生能看到、接觸到的體育事務。研究國外體育公共管理方面的論文,只有寥寥數篇,而且這些論文的結論都是通過分析世錦賽、奧運會和其他大型比賽的數據得出的,其原因主要是我國碩士研究生的科研經費較少,研究條件有限,很少接觸到國外體育組織,獲取最新的信息資料,也很少能借鑒國外優秀科研成果。
在體育公共管理領域中,中小學體育管理、體育教學管理也是碩士學位論文常常關注的內容,分別占論文總數的8.1%和6.6%,這說明一部分研究生更愿意研究熟悉的學校教學環境。
目前,我國巳進人老齡化社會,但關于老年體育管理方面的研究論文僅占總數的2.7%,這與目前社會發展形勢不相符,應給予更多的關注。
體育行政管理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更少,這方面論文只占論文總數的3.9%。文獻綜述類論文也很少涉及基礎理論方面的內容。由此可以看出,碩士學位論文應在基礎理論方面有所加強。
3.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
體育科研方法是研究體育規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通過研究體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規律⑴。因此,體育科研方法對促進體育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分析論文中所包含的研究方法時,我們發現用到的方法主要有4種,即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査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分別占論文總數的89.2%、63.8%、56.6%和49.4%。搜集資料過程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測量法和德爾菲法,而整理和分析資料主要采用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個案分析法、模糊數學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
這507篇學位論文的統計結果表明,在絕大多數論文中,學生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數理統計的定量研究方法,說明這些學生重視研究各變量間的邏輯關系,并對研究成果進行更為科學和準確的描述,同時也說明我國體育管理研究在方法上所取得的進步。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研究體育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技術條件,綜合研究巳成為主要的研究方法。目前,體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已呈現出多元化和綜合化的趨勢,多種研究方法的運用能更加全面、客觀、深人地揭示所研究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體育研究結論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4.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性質
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性質分為基礎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
基礎性研究強調對客觀現象和事實進行理論性探索或實證性分析,檢驗理論依據與客觀事實的符合程度。雖然基礎性研究沒有強烈的應用目的,但基礎性研究是應用性研究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基礎性研究,新知識和新領域的發展會受到阻礙。以獲取新思維和新知識的創造性研究,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實用性,并把應用性的研究成果以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形式展現出來。
基礎性研究是應用性和開發性研究的基石,應用性研究是基礎性和開發性研究之間的橋梁,開發性研究是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的目的和歸宿。這三種研究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缺一不可。我們對這507篇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進行統計,結果顯示,應用性研究占的比例為73.7%,基礎性研究占的比例為19.2%,開發性研究占的比例為7.1%。原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碩士研究生擁有的資料和科研條件有限,進行基礎性研究的難度比較大;二是主觀上忽視基礎性研究,而直接進行研究性研究;三是應用性研究比基礎性研究更容易。這說明碩士學位論文在選題上對基礎性研究的關注不夠,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5.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領域
5.1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
通過對這507篇碩士學位論文研究領域的分析,我們把這些論文的研究領域分為三類:群眾體育類研究、學校體育類研究和競技體育類研究。其中,絕大多數論文關注的是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中的管理現象及管理問題。從這一現象可以看出碩士研究生對我國體育公共管理的重視和關注。
在2002—2010年的9年中,這三類論文的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發生變化,2002年到2004年間,競技體育類研究所占比重最大,達到50.3%;2005年到2006年間,三類研究所占的比重較為接近;從2005年開始,競技體育類研究開始下降,并略有起伏,但仍在20%左右;從2005年起,群眾體育類研究開始異軍突起,并開始占據首位。2002年到2004年間,競技體育類研究是體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的熱點;而2006年以后,群眾體育類研究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并成為體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的熱點。學校體育類研究所占比例從2008年開始變得較為穩定。
在學校體育類的研究中,中小學體育研究和高校體育研究為兩大研究熱點,也是碩士學位論文重點關注的內容。
在國家大力發展群眾體育的背景下,群眾體育類研究和競技體育類研究正在發生悄然轉變,碩士學位論文關注的重點也從競技體育轉向了群眾體育。目前,對群眾體育類的研究已呈上升趨勢,這說明碩士學位論文已開始關注群眾體育。
5.2城市體育和農村體育
農村體育是以健身、娛樂為導向的在農村開展的強身健體的體育鍛煉活動。城市體育是以健身、娛樂為導向的在城市開展的強身健體的體育鍛煉活動。兩者的區別就是開展健身鍛煉的地域不同。不同區域由于經濟、社會、文化的差異性,體育觀念、運動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體育公共管理的目標是一致的。
2002年到2012年的9年間,農村體育研究所占的比例不足25%;而城市體育研究一直占據主要地位,所占比例達到87.5%。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體育是扎根于城市文化而產生、成長和壯大起來的,因而很多的“體育問題”和“體育現象”都發生在城市體育中,這也成為碩士學位論文選題時關注的熱點;二是由于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體育資源、大型體育賽事和體育消費市場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的體育熱點“話題”要多于農村,也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關注;三是由于體育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作者多為在校學生,他們學習、生活在城市中,因而城市體育研究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們研究的話題。
使用“放大鏡”尋商機,放棄年薪20萬元回家種紅薯
今年36歲的彭煥新,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白沙鄉的一個農民家庭。高中畢業后,成績優異的他被保送到省城的一所大學讀書。畢業后,他被分配到長沙縣一所中學教書。由于家庭負擔太重,教師那點微薄的工資根本就無法改變家庭的窘況,于是彭煥新決定外出打工。
他辭職去了海南,先是做家教,后來在海南中商期貨交易所行政部做秘書的工作。3個月后,他不僅順利通過了試用期,還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1999年年初,他從普通職員晉升為辦公室主任。2001年,他又被調入廣西食糖中心批發市場有限公司,主要負責電子商務。
做電子商務的那段時間對彭煥新來說是個轉折點。他不僅榮升為副總經理,還于2002年報名參加了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考試,并一舉考上了廣西大學商學院的MBA。這個結果,讓同事們大吃一驚。因為,平時他和大家一樣上班,甚至還要為公司的事情加班。對此,彭煥新幽默地說:“擠時間‘苦啃’,不然MBA說啥也砸不到咱。”
就這樣,他一邊工作,一邊利用業余時間攻讀碩士學位。3年后,他順利通過了碩士論文答辯,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4年,他又升職為監事會監事和董事會秘書,年薪高達20萬元。然而,年薪20萬元并不是他的終極目標,他的腦海中一直有個夢想――自己創業,為家鄉的老百姓造福。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6年的一天,彭煥新看到了這樣一則消息:浙江大學的農業專家從2000多個紅薯品種中精選出一種“迷你”紅薯進行大面積種植。這類“迷你” 紅薯不僅有紅、黃、白、紫、黑等多種顏色,還因為個小,口味香甜,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非常受歡迎,其市場價格比普通紅薯高出10多倍。他認為這是個不錯的投資機會。和愛人商量后,他決定辭職回家種紅薯。當他向董事長遞交辭呈時,董事長大為不解。的確,一個農家孩子能跳出農門,擁有一份年薪20萬元的體面工作,已經非常幸運了,可他卻要主動放棄,復歸農門種紅薯,這的確讓人不解。但這正是彭煥新使用“放大鏡”,搜尋、定位商機后,果斷作出的決定。
使用“望遠鏡”看市場,風雨過后天不生路我開路
2007年1月,彭煥新回到老家長沙縣,開始了他的“紅薯之旅”。他首先找到了金井鎮沙田村支部書記易海龍,希望村支書能出面發動全村村民都來種紅薯。起初,易支書聽說彭煥新放棄20萬元年薪是為了回來種紅薯,幾乎不敢相信。然而,當彭煥新向他介紹完這種“迷你”紅薯的與眾不同和發展前景后,他決定支持彭煥新回鄉創業。
發動大會一開始,村民們就哈哈大笑起來。他們說,沒聽說過誰種紅薯發財的。在農村,紅薯主要用來喂豬,誰還吃那玩意兒。雖然彭煥新反復解釋,但老百姓還是認為“迷你”紅薯換不來金子。最后,不歡而散。
在村支書的建議下,彭煥新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先從自己下手。2007年3月,彭煥新去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了“長沙沃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模式,正式開始規范化運作。
在易支書的幫助下,彭煥新在沙田村租下50畝土地,取名“沃園精品香薯種植基地”。然后,他又趕到浙江大學,以每公斤12元的價格從浙江購進了6噸種薯。看著彭煥新把一車車的種薯往田里拉,有人看笑話,有人為他捏把汗。彭煥新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必須要干出個樣來,變紅薯為“金薯”。看到所有的紅薯都被安置進種植基地的大棚后,彭煥新心里樂開了花。
然而,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了。2008年年初,一場百年不遇的暴風雪冰凍災害突然席卷湖南。在漫長的等待中,彭煥新和他的種薯終于熬過了長達一個月的冰凍暴雪天氣。2008年一開春,彭煥新就迫不及待地把這些“迷你”紅薯種進地里育苗。可是,一個半月過去了,彭煥新發現發芽率竟然還不到10%。他趕緊打電話邀請專家來基地查看。經過對不發芽的種薯進行檢測,專家當場得出結論:不發芽的都是被凍死的,概率在85%到90%。專家還說,像這種種薯,一般是放在地窖里先儲藏起來,為的就是避開自然環境的傷害。當時,彭煥新覺得把種薯放進大棚也能得到較好的保護,況且,他也根本沒考慮到會有這樣惡劣的天氣。
彭煥新真想放棄,但是轉念一想,自己回來就是為了實現創業夢想,遭受一點點打擊就放棄,那不是創業的心態。后經多方籌備種源,彭煥新自家50畝的種苗有保證了。他心想:這種紅薯一年能種兩季,如果下半年種植畝數擴大的話,損失就能補上不少。
3個月后,收獲的季節到了。彭煥新的種植基地里比唱大戲、趕年會還熱鬧。遠近的村民們紛紛趕來,看看彭煥新種植的“迷你”紅薯到底啥模樣。這一看,還真讓村民動了心:有紫皮紫心的,有黃皮黃心的,有紅皮黃心的,還有白皮紅心的,甚至還有黑皮紅心的,個頭不大,但產量不低。更讓村民驚訝的是,這紅薯還真能散發出香味,很遠就聞到一股清香。
一些村民悄悄地把紅薯往衣兜里裝,后來“拿”紅薯的人越來越多,工人們就趕緊報告了彭煥新。誰知,彭煥新不但不惱火,反而高興地說:“鄉親們喜歡吃,就讓他們拿吧。”
很快,一些鄉親就找到彭煥新,表示自己也要種這種紅薯,希望彭煥新賣給自己種薯。而那些準備夏天就開始種的村民,則直接跑到彭煥新的基地里去剪新鮮的薯莖做種苗。
為了讓村民吃上“定心丸”,也為了更好地調動大家的種植積極性,彭煥新與他們簽訂了購銷協議,讓“望遠鏡”效應發揮作用。協議規定,由彭煥新注冊的“長沙沃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牽頭成立紅薯種植協會,凡是種植的農戶都自動成為協會會員,公司負責收購標準為50克~150克的紅薯。凡種植出來的紅薯合格率在80%以上的種植戶,將參與年底銷售利潤的分紅。
使用“顯微鏡”做營銷,紅薯成“金薯”的故事成就創富傳奇
就在彭煥新為農戶都參與種植而高興的時候,營銷的問題也撲面而來。彭煥新深知,機會就要如同使用“顯微鏡”那樣去尋找和發現。
2008年6月的一天,一位遠房親戚再次找到彭煥新,希望拿些紅薯葉回家。原來,這位親戚半個月前來彭煥新家做客,在吃了兩天的紅薯大餐后(如香炒紅薯葉、清蒸香薯、排骨薯湯、雞蛋薯餅等),一直治不好的便秘竟然不治而愈了。醫生告訴他,是紅薯葉幫的大忙。于是,他準備多拿些回去,讓全家人飽飽口福。
這件小事引起了彭煥新的注意。自己何不開個紅薯宴農莊,全方位開發紅薯的價值呢?紅薯葉有“蔬菜皇后”之稱,不僅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癥等保健功能,經常食用還能預防便秘、延緩衰老。想到做到。彭煥新的香薯宴農莊自開業以來,生意一直火爆。
開了個好頭的彭煥新對于自己的營銷思路信心百倍。下一步,他準備進軍超市。經過調研,彭煥新選定了一家在湖南有100多家連鎖店的超市。經過洽談,超市負責人許先生來到了彭煥新的種植基地,進一步商定價格。綜合國內市場行情,彭煥新報出了每公斤9.6元的價格。但就是這樣的價格,許先生也沒有立即表態就離開了。彭煥新心里很不踏實,因為這已經是底價了。就在他顧慮重重的時候,許先生回復了,表示愿意接受這個價格,但有一個附加條件,即彭煥新的紅薯只能在許先生負責的這家連鎖超市銷售。2008年8月10日,“迷你”香薯順利進入這家超市。僅一個月的時間,彭煥新通過這家超市就銷售了50噸。后來,他的“迷你”紅薯還被貼上了“沃園香薯”的商標賣到了深圳、上海等地各大商超。
1、人力資本的概念
所謂人力資本,是與物力資本相對應的概念,指的是凝聚在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它是具有經濟價值的一種資本。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認為,當代經濟的增長、國家財富的構成,主要是人力資本帶來的結果。我們改善人力資源的素質主要通過發展教育,提高人力投資。可以說,區域人力資本是區域經濟發展中極為關鍵的因素,而教育是區域人力資本的形成過程,其重要性不容置疑(赫克曼,2003)。
2、教育對西安高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
人力資本,一種體現在人身上、以人的知識與技能表現的資本,在一國經濟增長與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否定的。那么人力資本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按照西方教育經濟學的觀點,人力資本是通過對人力的投資而形成的。對人力的投資包括用于教育訓練的支出、用于衛生保健事業的支出、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其中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形成和發展的最主要途徑。教育主要來源于高等教育,當地教育的發展對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區域內知識創造、積累與傳播的重要基地,是科技創新、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與平臺,是傳播科學精神、科學道德以及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肩負著為地方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特殊歷史使命。
由于西安高新區發展目標是要成為重要的研發基地和創新型服務基地,為了實現該目標首先需要的是源源不斷的高科技人才做基礎,那么西安高新區所處的西安市恰好有著雄厚的教育科研實力,它是全國科研教育、國防科技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第三位,我們可以利用西安地區豐富的教育資源,來為高新區培養和教育大量的人才,從而使人力資本為西安高新區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教育對西安高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教育資源吸引了更多的企業落戶高新區
由于西安高新區主要是以通過利用高技術的發展,將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目標,建立的是集約型的發展模式,因此它對人才發展的要求本身就比其它區域高,并且對頂尖人才的需求更高。西安高新區所處的地區恰好是我國科技實力比較強的地區,有眾多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并且各有特色,這些高校在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人才和提供科技成果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和潛力,這對西安高新區的發展絕對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它將會為西安高新區輸送大量的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比如西北工業大學,它是我國唯一一所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科學基礎大學,還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通信工程等專業在全國都處于領先地位,這些教育資源可以為高新區的發展提供專業性較強且素質較高的高科技人才,這些高校每年研究出來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全國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高科技企業正是看重了這里眾多的高校資源才選擇落戶西安高新區。
2.2 教育是高新區經濟發展的動力源
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主要是發展高科技產業,那么它的兩大支柱肯定是人力資源和科技創新,而其中人力資源又是科技創新的必要條件,沒有人力資源根本就談不上技術創新。人力資源和技術創新都與教育密切相關。這就意味著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已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源"。區域創新對知識資源要求在質和量上的雙重提高,要求作為高智力發展和創新重要發源地的高等教育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擔負起重要責任。統計表明,目前我國研究生就業流向,主要集中在三個區域:沿海發達地區、大都市和培養學校所在地。由此可見,企業所在的城市如果是大學密集地區或發達地區的大都市,就有可能比其他地區的企業優先得到高素質人才。西安高新區正好符合這樣的原則,它所處的地區,是大學的密集地區,這樣可以為高新區提供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從而利用人才優勢來促進西安高新區的快速發展。這一點可以參考美國的硅谷、如在斯坦福大學科學園,斯坦福大學同其中的近8000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密切合作,相互促進。一方面,斯坦福大學為這些公司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和人才,使他們得以迅猛發展起來;另一方面,這些公司的發展,也為斯坦福大學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了更加優越的條件,使大學吸引了更多的教授專家和優秀的學子,還使它吸引了更多公司企業為其投資,從而很快使斯坦福大學由不起眼的二流大學一躍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而斯坦福大學科學園也成為美國乃至世界著名的"硅谷"。
2.3 高校的基礎建設投資和學生消費推動了高新區的經濟發展
高校的基礎建設投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特別是現代化教育對高校的很多高科技設備有一定的要求,他們所需要的電腦、一些先進的實驗設備等這些都會給高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機會。教育啟動消費論的基本觀點是通過高校擴招和增加個人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拉動大量消費,并相應地增加就業。在無需國家和財政拿出大筆錢的情況下,可在短期內形成一個巨大的新經濟增長點。西安高新區符合這樣的發展觀點,首先,西安具有非常大的高等教育規模,這肯定對西安高新區的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拉動作用,西安目前有80萬左右的大學生,他們則需要吃穿住行娛樂等等,那么西安高新區在有著這樣的潛在消費人群,他們肯定會對高新區的交通、娛樂、商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3、總結
綜上所述,西安市的教育資源對西安高新區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對西安高新區人力資源的培養上,通過教育自身的優勢將其轉化為具有生產力的人力資本從而促進高新區經濟的發展,西安高新區可以從硅谷成功的典范中吸取經驗,利用好其所在區域的教育資源優勢為其服務,促進自身經濟的發展,讓兩者形成互相作用的關系,相互依存,相互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西安高新區可以成為下一個"硅谷"。
參考文獻:
[1] 鐘海 高等教育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 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