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7 16:21: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聽力課的技巧,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課堂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更是一堂優質課的基礎。而作為重要的語言輸入,聽力教學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關鍵環節之一。就我院目前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現狀而言,聽力可以說是薄弱環節,學生在之前幾乎未接受過專門的聽力訓練,又因語音室的整體布局,教師很難像在教室里那樣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最初上聽力課時,學生由于聽懂的內容不多,便產生緊張、急躁、焦慮的情緒,且越緊張就越聽不懂,越感到不知所措。因此,我通過語音設備對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提問,教學實踐證明,并非所有的課堂提問都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提問技巧的不同,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是非常之大,只有那些經過精心設計,不斷以各種方式有技巧的課堂提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本文將從聽力前的教學提問準備、聽力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提問的策略以及對回答的點評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1.聽力課堂的提問準備
聽力課堂上教師的提問表面上隨機性很強,其實“真功夫”在備課中,它要求教師在深入鉆研各篇聽力材料的同時,不僅要完全掌握其重、難點,還要根據聽力材料的內容結合學生的情況,知道學生的興趣和疑點,有的放矢地設計聽前教學提問,因此優化了的聽前提問應具備以下特點。
1.1提問要有針對性。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教師要根據提問內容的難易程度,針對不同的聽力材料和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材施“問”:對較容易的內容進行提問要面向中下程度的學生,而對聽力難點的提問時就要面向中上程度的學生,以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表現的機會,起到“優生能吃飽,差生吃得了”的良好作用。
1.2提問要有整體性。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向學生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發展智慧。”因此,聽力提問就應該面對全體學生,不能忽略任何一個。例如在《Focus Listening 2》Lesson2, Dialogue“Everybody likes him”的聽力教學中,我將一個中等生難以回答的問題分為幾個小問題向差生提出,然后要中等生綜合,最后請優生總結歸納。這種提問設計以中等生為基點,兼顧優、差生,使中等生經過思考后能夠回答出來,即“跳一跳,摘個桃”。而為適應優、差生,在此基礎上將某些問題作進一步深化或是將聽力材料的問題分層次,以便在課堂中向優、差生提出,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1.3提問要有預見性。聽力材料播放中,教師向學生提問要事先想到學生可能回答的內容,能敏銳地捕捉和及時糾正學生回答中可能出現的錯誤或不確切的答案,以及在聽力理解上的誤區。另外,聽完一部分聽力材料后,可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內容進行猜測,預言上下文的內容。猜測這種方法可活躍思維以及課堂氣氛,適用于情節跌宕起伏的聽力材料。
1.4提問要有推進性。聽力課堂的提問與其他科目一樣,問題一個又一個地提出,每一個問題之間應該有一定的關系,這也就是聽力材料內容的邏輯關系和學生學習的遞進關系。課堂中全部問題的解決標志著聽力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由此可見,聽力提問應該也必須完全具有推進性,使課堂教學有序有效地圓滿完成任務。
2.掌握提問的時機
孔子的《論語》中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說老師要善于創造啟發式教學的最佳時機。所以聽力課中,要善于捕捉時機,在學生感到疲憊、分心之時,適時創設情景,巧妙提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
2.1聽前“問答”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營造出“緊張”的聽前氣氛。聽前“問答”內容帶有啟發性質能將學生帶入聽力狀態。
2.2聽中“問答”老師要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它是教學機智的體現。聽力錄音播放中,提問在多數情況下都具有突發性,它可使走神的學生意識到沒有逃脫老師的注意;聽中“問答”主要的作用是使學生的思維處在高度活躍的狀態,可以提些評價性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
2.3聽末“問答”不僅能有效地消除學生聽完材料后的疲乏精神,充實50分鐘的邊角時間,還能鞏固所聽內容,有查漏補缺、強化要點的作用。
3.多樣的提問方式
活躍的課堂氣氛,豐富的聽力教學內容,更不能缺少靈活多樣的提問方式。
3.1教師問,全班答。如回答多種多樣,再叫單個學生回答,這樣做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但這種回答方式有時會影響課堂紀律,過多或不恰當使用會使課堂秩序混亂。
3.2教師提問后,讓學生思考一段時間,然后任點一個學生回答,這樣做可使全班學生都處于高度思考的狀態。
3.3教師先叫一個學生,然后再提出問題,這種方式針對性強,但容易使沒叫到的學生放松注意力,覺得問題與其無關。
3.4小組討論。由小組成員集體討論,最后由小組代表回答,其他成員補充,增強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課堂氣氛活躍。
3.5全班討論。全班同學各抒己見,相互補充;但易使部分學生不獨立思考,造成濫竽充數的現象。
采用正確的提問方式,不但使學生的思維按照教學的意圖活躍起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還能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使教與學在良好的氣氛中順利完成。
4.適當的提問策略
4.1停頓。當學生不能給出答案時,即使是短暫的或瞬時的沉默也會令他感到緊張,短短幾秒鐘的時間似乎像幾分鐘一樣長,所以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應該給學生一段思考的時間。
4.2重新措詞。如果學生未能聽懂問題,較為妥當的策略是用一種他們能夠聽懂的形式重新措詞。其間,教師可環視全體學生,用目光激勵學生,不要頻頻重述和追問。
4.3點撥。聽力中,有些錯誤是由于學生在具體情況下不會靈活運用所學語言知識而導致的,這時老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自己便能改正,而且能促使學生學習更細心、思考更深刻。
4.4補充提問。當學生的回答不全面或模棱兩可時,進一步的提問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回答原來的問題,也可以啟發學生預測答案。
4.5轉向。如果一個學生在鼓勵、幫助后仍感到問題困難,這時教師須請另一個學生幫助回答,不能讓這位答不上來的學生感到難堪,挫敗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響他(她)聽課的心情。
5.點評的鼓勵方法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當學生回答正確時,給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揚,如“Excellent.”“Perfect.”“Wonderful.”等;對回答困難者及時誘導,給予鼓勵:“It doesn’t matter. Think it over.”或“Don’t give it up”等;對回答片面乃至錯誤者,給予啟發“Think for a moment. Try it again. I’m sure you can do it better.”等等,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鼓勵學生踴躍參與的方式,可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勇于開口,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一、引言
對多數學生來講,學習英語不是為了用它交際,而只是簡單的應付考試。由于缺乏和新教材配套的多媒體教學儀器和手段,大多英語教師都憑一個錄音機和一塊小黑板授課,難以突出教材主題、創造教學情景,更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聽力往往是學生考試中得分最低的版塊,學生討厭上英語課的傾向十分嚴重。但對于部分優秀學生來說,他們畢竟要升學,需要進一步提高聽的能力來適應高中的學習。優秀學生上高中后的普遍現象就是難以適應高中英語教學,嚴重影響英語學習,甚至一蹶不振,對自己多年的英語學習產生懷疑,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由此可見初中生聽力能力是比較薄弱的。
二、存在的問題
要想提高英語聽力課的教學效果,首先在于認清英語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中學有聽力課,但有些教師只是提供聽力材料,放錄音,然后對答案,不提供必要的指導,學生的聽力很難有大的突破。學生聽力水平參差不齊,聽力水平較差的學生,在上課時要聽懂老師的英語講解都覺得困難,要理解原汁原味的英語就難上加難了。
2很多學生由于聽不懂而產生挫敗感,使其產生自卑、懼怕的心理。有些學生一聽英語就緊張,一堂課下來沒有領會多少內容,由于聽不懂而失去信心,從而導致心理和行為上的回避,形成了嚴重的惡性循環。
3.學生聽力普遍存在的弱點,即便程度較好的學生,也普遍存在問題:遺忘現象嚴重,不善于把握重點。有些學生覺得自己聽到了,但轉瞬間就忘了,有的注意了細節,卻忘了主體分不清主次,沒有篇章概念。
4.教師教學中存在的誤區。有些老師過于關心學生聽懂了沒有,忙于對答案而忽視了傳授聽力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也有的老師沒有耐心,對聽不懂的學生加于指責,而不是進行耐心細致的啟發和給予必要的鼓勵,以致有的學生很快就覺得怕上聽力課,認為聽力課悶,對于該聽什么,如何聽,如何提高聽的能力,一無所知。
三、解決的對策和建議
1.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
首先,要認真教好音標,嚴格把好音標關。學好音標是學好英語的前提。音標基礎的好壞決定了語音、語調的好壞,初中生打好語音基礎,對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要注意朗讀技巧的訓練和培養。教師在課堂上應有意傳授語句重音、節奏、音變、連續及語調等知識,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朗讀技巧的培養和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無捷徑可走,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再次,要正確引導學生記憶單詞,任何一門語音的學習都離不開詞匯的學習和積累。詞匯的學習要邊學邊記,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據讀音規則進行記憶。拼音文字的最大優越性就是詞的讀音與拼寫一致。根據這一特點,會讀的單詞自然會拼,按讀音記憶的單詞也不會遺忘。
2.重視培養學生聽力理解的技巧與良好的聽的習慣
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聽力技巧的訓練,這是提高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所謂聽力技巧,包括語音技巧和聽力技巧。語音技巧包括連讀、弱讀、句子重音、意群劃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對所聽內容的檢索、預測、取舍等技巧。教師要教會學生聽音前注意操練、捕捉信息,即要快速地瀏覽習題。捕捉一切可以從題面上得到的信息.聽的時要邊聽邊記,強化記憶,記錄時要有重點,有技巧,如數詞用阿拉伯數字記錄,地點、人名用代號,長詞用縮句.長句抓住主要成分。“抱住西瓜。再撿芝麻”,聽句子回答問題時要把題干和問題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聽對話和短文時要抓住主旨大意,切忌因一兩個詞而忽視全文。
3.寓聽力理解訓練于日常教學中
訓練學生聽力要與日常教學結合在一起.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這是聽力訓練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最有效的聽力訓練方法。其次,在課時安排上,可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或每節課的復習時間.讓學生聽一些有關材料,作為“熱身運動”或者利用課堂教學結束前數分鐘安排訓練聽力。再次,在內容選擇上,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聽力材料,不要輕易放棄,在內容的呈現上應遵循聽、說、讀、寫教學順序,做到先聽后說,先說后讀,先讀后寫;或者把教材中的內容改成聽力材料。最后,與課本配套的同步聽力以及練習冊、目標測試中的聽力練習等.更是要堅持隨著教學進行訓練。
4.注意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保持良好的狀態。自覺養成好習慣對于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目前,初中生的心理控制能力有較大的發展,且具有心理狀態可塑性強的特點。從聽力訓練的初始階段就應強調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的積極性。首先.要對學生加強學習目的教育,鼓勵學生樹立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聽是學好英語的重要途徑之一,要加以重視。同時不否認聽力理解有相當的難度.只要正視它,經過持之以恒的努力是能夠克服的。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要創設輕松和諧的氣氛,努力消除學生因害怕、擔憂、反感而產生的心理障礙。再次,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聽的興趣,對于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要適時給予表揚。如在訓練時可采用搶答方式,看誰反應迅速,答得正確。
四、結束語
總之,聽力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采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更好地開展英語聽力的教學。
參考文獻
聽說一直是我國學生英語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很多學生通過多年英語學習后能夠看得懂文字,卻聽不到聲音,更張不開口說英語,形成了“啞巴英語”。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國家教育部推行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這就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聽力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了主要地位。但是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不利于聽力教學有效進行的因素。本文將從分析影響聽力課的因素入手,從自己的教學經驗出發,提出聽力教學的一些建議。
一、目前聽力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對聽力課興趣不高。盡管教學改革已經進十年,但是在中學,傳統的方式無疑還是因為考試分數的原因而備受青睞,老師對于學生的要求是只要會做題,其他可以放松。再加上高考的壓力,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比較注重語法和詞匯,學生很少有機會上聽力課,所以很多大一新生入學后普遍不適應。由于聽不懂,久而久之很多學生把聽力課當成了休息課,即使勉強去上課也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學習興趣普遍不高。
(二)聽力課時少。雖然教育部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很長時間了,很多學生也為改革提供了必要的語言實驗室,多媒體等先進的工具,但是在可是安排上,聽力課卻一周只有一次,多的也只有兩次,而且往往兩次連上,造成了學習效果不理想。
(三)大班上課。高校剛開始擴招時,英語教師的短缺成了主要問題,所以很多學校實行大班授課。盡管近兩年英語教師的師資得到了補充,但是大班上課的模式很多學校都沒有改變,造成了教師難以駕馭,很多活動難以展開,因此聽力課老師只能采用單調的聽,影響了授課質量和學生學習興趣。
盡管以上影響聽力教學的因素并不是教師本人完全能夠完全操控得,但是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從現狀出發,從教學本身出發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為聽力教學提供可行的建議和經驗而努力。
二、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幾條改變現狀的對策
(一)調動學生聽力課的興趣。興趣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重所周知,為了改變學生不習慣上聽力課的現狀,教師要選擇一些難以適中的材料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為了消除學生對聽力的恐懼感,教師課以選擇一些故事性強,與學生年齡段適合的片段,首先讓學生看著文本聽,給他們的任務就是找出自己發音的問題。然后讓他們跟著錄音大聲朗讀,在這時教師可以在主控臺上隨意抽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并給予建議,避免了學生因為讀音尷尬的問題。經過這樣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基本上有了語感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沒有文本的聽力測試,最后逐步過渡到只聽錄音記錄文本的階段。在這期間,教師可以適當選擇對白清晰的英文電影片段讓學生對西方的風俗習慣和文化背景有個了解。
(二)注重學生的聽力技巧培養。實際上學生的聽力障礙一部分是由不了解英語中的音變現象而引起的,很多看似很簡單的句子,聽的時候卻容易一頭霧水。因此,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有必要向學生傳授語音學習的基本知識,讓學生了解英語的語調,重音,明白連讀,弱讀,爆破等技巧。比如:連讀現象又分為1) 相同輔音的連讀。如bad dog.不是把音節給吞掉,只是這個音節不發音 2) 輔音+元音:如of all ages 3) 元音+元音元音i后面再跟一個元音,兩個元音間要加入一個“耶”的音,如stay up 元音o后面再跟一個元音,兩個元音間要加入一個“我”的音,如grow up ;而爆破則是兩個爆破音連接在一起時出現失爆。爆破音有p, b, k, g, t, d,六個爆破音任何一個后面緊接著另一個爆破音或摩擦音或鼻音時,前一個爆破音將失去爆破,如good time。
(三)精聽和泛聽。在學生基本上適應聽力課堂,對聽力需求有了增長的情況下,要對學生進行精聽和泛聽練習。進行精聽時應讓學生先把錄音內容從頭至尾聽一遍,再把聽不懂的地方集中起來,一遍又一遍地反復播放。若有些地方實在聽不懂,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把新的單詞寫下來,甚至允許學生查閱有些影響理解的生詞。接著讓學生再從頭至尾聽,直到能夠聽懂全部內容為止。通過這樣的聽力訓練,可促使學生提高辨音及聽力理解能力。在這個時候可以讓學生記錄文本,鍛煉他們記錄的速度,隨后進行復述練習。相對于精聽材料要選擇故事性強或者科普文章來說,泛聽則相對靈活,可以選用一些口語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讓學生接觸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以求熟悉英語發音,感受英語的真實性和趣味性,擴大知識面,提高聽力。
(四)聽力考試中的答題技巧培養。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就是有些學生平時聽力很好,但是一到考試的時候,成績卻不是很理想,這其實就涉及到答題技巧的問題。其實無論在平時還是考試的時候,學生在聽的時候很容易將注意力過度放在某個單詞上去,而且由于母語的影響,在聽的時候大多都是在邊聽便譯,因此,在平時上課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忽視不熟悉的單詞,善于抓住關鍵詞,能夠快速記錄文本等聽力技巧。大學聽力測試主要有選擇和記錄兩種形式。選擇題又分為對話和短文,在做這一部分時,預覽選項非常有必要。因為從選項中可以獲得相應的詞匯,尤其是關鍵性的表達,有時閱讀完選項就明白對話大致內容或文章大意,這樣聽起來自然就順暢多了。對于記錄的試題,一般都會讀三遍,因此,第一遍在聽的同時,要把握住要填寫句子的長度,第二遍聽的時候要把關鍵詞都記錄下來并增加寫的速度,第三遍查漏補缺。最后,做完試題,還可以根據已有的語法知識進行完善。
大學英語的聽力教學和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息息相關,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的研究,最終提高學生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聽力教學不只是限于課堂上,在課堂外,教師也應該積極協調,幫助學生參加英語角,演講比賽等活動,從多方面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并且通過觀賞電影等活動加強文化導入,提高學生興趣。
語言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交流,表達說話者的思想。聽是人們進行語言交流的前提,而用英語與人們交流時,聽更是顯得難之又難,同時英語聽力也是初中英語測試的題目之一。那么,作為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也要傳授學生一定的聽力應試的方法與技巧。縱觀十六年的初中英語教學歷程,在這里,我想談一談自己在這兩方面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1.盡量用簡單的英語口語來組織教學
若學生剛開始時,無所適從,不知老師說的是什么,可以借助手勢來讓學生明白老師剛才所說的口語的意思,或者用漢語來解釋口語中的個別詞匯,或者把口語的內容多重復幾遍。總之,要達到讓學生明白老師剛才所說口語意思的目的,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在學英語時用英語聽課的習慣,同時也能用英語去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2.讓學生多背誦課本中的對話與短文
我認為如果學生不能流利、順暢地背誦對話或朗讀課文,那
就更無法聽懂別人說的是什么,也就是說自己不會說,自然也聽不懂別人說的是什么。因此,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課后一定要背誦課本中出現了的對話,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有助于學生聽力的提高。
3.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處理了本課生詞的情況下,讓學生關起書來聽本課的錄音帶,聽一句重復一句,重復錯了也不要緊,等全部聽完后,讓學生打開書去找到那些他們沒有聽懂的句子,老師再講解其中的難點,然后再讓學生合上書,跟著錄音機朗讀。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對聽英語產生興趣,同時也有聽懂后的成就感。
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聽力應試技巧
在聽力應試過程中,要想聽懂聽力題目中的每一詞、每一句,往往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取得聽力應試的好成績,除了要有較強的聽力能力外,還要講究一定的方法與技巧!這其中很重要的方法是讓學生養成帶著問題與選項去聽題的習慣,比較選項與選項之間的區別,可以剔除其中不大可能的答案,從而提高正確選擇的概率。特別是對話與短文類的聽力測試,看題時,應把所有問題與選項貫穿起來,這樣可以大至猜測出將要聽到的材料是一段什么樣內容的對話或短文,甚至有些題在沒聽材料之前就可以選出選項。
例如:
聽一段對話,根據對話內容完成1-3題。
1.Who are the two speakers?
A.Student and teacher.
B.Student and librarian.
C.Librarian and teacher.
2.Why can’t the man borrow these three books?
A.They are for teacher only.
B.They are for students only.
C.They are only for reading in the library.
3.How many books had the man had on his card finally?
A.5. B.7. C.8.
分析和比較上面3個問題的問法與所給選項,學生可以得出:第1題的A、B答案都是不可能的,第2題的A也是不可能的。這樣,選擇的正確率就大大提高了。
隨著中泰之間貿易、教育事業的深入交流和發展,各大高校越來越重視泰語專業教學。但是從全國范圍來說,除了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云南民族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開設泰語專業時間較早,大部分高校開設泰語專業時間都很短,現有的教材比較少,教師的教學經驗嚴重不足,泰語專業各門課程的教學都存在各種問題,作為泰語專業教學最基礎、最重要的課程―泰語聽力問題最突出。而作為泰語專業學習者應該具備的“聽、說、讀、寫、譯”五大技能之一的“聽”是最先應被掌握的技能。如果沒有良好的聽力技能,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泰語口語能力,還會影響到學生對泰語知識的吸收和其它技能的掌握。聽力是泰語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因此,聽力課教學應受到足夠的重視。
一、當前泰語聽力教學的局限性
目前,泰語教學和英語教學最大的區別是教材少,泰語基礎課程可供選擇的教材只有《泰語基礎》和《泰語教程》,口語課程的出版教材稍微多幾本,如《泰國語一百句》、《泰語三百句》、《泰語會話》和《新編泰語口語》。聽力課程作為泰語專業最基礎的一門課程卻最缺教材,僅有2009年9月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泰語聽力教程》。教材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泰語聽力教學。另一方面,泰語聽力課一般從大一下學期或大二上學期開始授課,這個階段的學生剛剛掌握語音和不到一千個詞匯,語法知識甚少。在這個時期進行聽力教學,如果教師沒有很好的教學方法,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技巧,教學效果會很差。可見,上好泰語聽力課具有很大難度。所以,上泰語聽力課的教師不能借鑒傳統的英語聽力教學模式:“講單詞、放錄音、對答案”。
二、行之有效的做法
1.選擇實用性強的資料作為教材,并且經常對教材進行更新或補充。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不論是本科院校還是高職院校都調整了人才培養目標,都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強調以職業為導向,強調培養職業技能,而職業技能的培養離不開實用性強的教材。聽力課程作為泰語專業課程中技能性比較強的一門基礎課程,當然也需要實用性強的教材。泰語專業學生畢業后一般從事的職業有:對外漢語教師、泰語導游、泰語翻譯、外貿公司業務員、泰語導購。但不論從事什么職業,他們首先都要掌握日常用語才能和泰國人進一步溝通交流、開展工作,所以有關打招呼、寒暄、介紹、在餐館、迎接、邀請、祝福、稱贊、致謝、抱歉、遺憾、要求、提醒、購物、兌換、喜好、厭惡、滿意、失望、詢問、出行等等的材料都可以作為聽力教材。泰語導游、泰語翻譯、外貿公司業務員這幾個職業需要涉及機場接機與送機、安排吃住、安排出行和介紹中國風土人情和商貿概況等等,因此與這些工作環節相關的詞句或文章也是很實用的聽力教材。如果是在外貿公司里做翻譯或業務員,經常要涉及商務談判,因此商務談判所用到的詞句和對話也是很實用的聽力教材。泰語聽力出版教材少,出版的教材涉及的內容又不夠全面,這對于教泰語聽力課的教師來說是最大的難題。有的教師可能只會抱著僅有的一本出版的教材上課的同時抱怨教材少,但也有教師會為了上好聽力課不斷收集聽力資料,還經常增加一些學生關注感興趣的話題以活躍聽力課堂氣氛。此外,隨著政策、形勢的不斷變化,商務活動也不斷出新亮點,而這些都是90后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因此要經常對教材進行更新或補充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同時,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更是高校教育與時俱進的需要。
2.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提高聽力技能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聽懂課堂上聽力內容是必要的,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聽力方法和技巧則是至關重要的。據觀察,如果聽力課堂上不注重培養學生提高聽力技能的方法和技巧,而只通過多次重復播放錄音來讓學生明白聽力內容,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學生只聽懂了課堂上的泰語,卻聽不懂課下的其他句子。這樣的教學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使教學和技能培養斷層。學生就業以后就有這樣的感慨:老師教的都沒有用,有用的老師都沒教。
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提高聽力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呢?一般情況下,進行精聽時教師應讓學生先把錄音內容從頭至尾聽一遍,而教師自己則把學生聽不懂的地方集中起來,一遍又一遍地反復播放。若有些地方學生實在聽不懂,可以給一些提示,把新的單詞寫下來,甚至允許學生查閱一些影響理解的生詞。接著讓學生再從頭至尾聽,直到能夠聽懂全部內容為止。通過這樣的聽力訓練,可促使學生提高辨音及聽力理解能力。鑒于初學泰語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必要時可先放慢語速再逐步提高語速。泛聽是指通過聽材料的大意,達到聽懂的目的。泛聽中,主要有聽主題句、抓關鍵詞以及帶著問題聽等方法。文章所描述的不外乎有以下幾種內容:誰(),做什么(),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為什么(),怎么樣()等。有關這些內容的詞匯就構成了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從而通過判斷推理推知全篇信息。這兩種學習聽力的方法必須由教師利用每次課堂實踐慢慢培養。
下面以筆者的課堂教學為例進行說明。
有一次授課主題是安排住宿,筆者告訴學生這個主題的關鍵詞有預訂、退房、單間、雙人間、豪華套房、押金、鑰匙、價格數字、房間的量詞等等。筆者把這些詞作為生詞教學生讀,讓學生形成記憶。在放聽力錄音之前再次提醒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要注意抓住這些關鍵詞才容易聽懂錄音內容。如果是精聽訓練,筆者會在放錄音之前給學生一些選擇題、填空題或問題,這樣學生為了尋找答案就會認真去聽每句話,而且有針對性的去聽,等他們聽了幾遍,做完所給的題目,基本上達到了精聽的目的。如果是泛聽,筆者不會給任何題目,但在放錄音之前還是會強調關鍵詞有哪些以及把握關鍵詞的重要性,同時提個要求:聽完后老師要點名讓同學們用泰語講聽到的內容的大意。這樣,學生就會一邊聽一邊去想所聽的錄音到底講了什么。為了聽懂大意,他們也會注意老師剛剛提到的關鍵詞。經過這樣的多次訓練以后,無形中慢慢形成了學生精聽和泛聽的良好習慣,同時也掌握了精聽和泛聽的不同方法。時間長了他們也就懂得什么主題可能會出現哪些關鍵詞、懂得如何利用關鍵詞理解聽力內容。對于碰到聽不懂的生詞,筆者這樣去教學生猜生詞的意思:第一,根據生詞所在句子的其他單詞的意思以及整句話的大意來猜該生詞的意思;第二,在不明確整句話的大意的情況下,結合上下文聽得懂的意思來判斷該句話的大意,同時判斷該詞的意思;第三,在還是不太明白整個聽力的完整內容的情況下,根據該節課主題來猜所聽到的內容,然后進一步去猜該句和該詞的意思。這樣通過多次重復聽,采用不同方法判斷、猜想,學生猜對的機率越來越大,學生學習聽力的信心也會越來越足,學習的興趣越來越高。
3.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學習聽力的興趣。興趣是第一老師,學生沒有學習聽力的興趣就不會想辦法學好聽力,更不會想著學習掌握聽力方法和技巧。對于高中階段沒接觸過泰語的學生來說,上泰語聽力課壓力大于興趣。很多上聽力課的教師都會認為,聽力課主要以聽錄音為主,課堂氣氛很難搞活躍。其實不然,雖然聽力課是以聽錄音為主,但我們完全可以加入一些雖然是次要的,但能提高課堂活躍氣氛的元素。例如,筆者把抽牌游戲加入到聽力課堂中,具體做法是在教讀生詞階段,先教讀完生詞并給一定時間讓學生記憶生詞,然后點到名的同學或自愿的同學如能聽懂筆者說的單詞的意思,能翻譯成中文說給大家聽,即可獲得一次抽牌獎勵的機會。對于這樣低難度的游戲,且可獲獎可加分,學生是感興趣的。獲獎的學生學習信心會大增,興趣也會更高,并告訴沒獲獎的學生,他們還有機會獲獎,他們就會把興趣保持下去。在練習聽對話或文章階段,對于聽力水平高的學生,筆者會在播放了兩三次錄音之后讓他們用泰語說出大意,只要意思差不多,就可以抽牌拿獎。針對聽力水平低的同學,筆者會讓他們多聽兩到三遍。這樣一來,學生們不僅有興趣去聽,還會很用心去聽。雖然一次聽力課80分鐘,玩抽牌游戲的時間只有10-20分鐘,但整節課的課堂氣氛卻因此被調動起來,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4.開展視、聽、說相結合的新模式教學。聽、說、讀、寫向來是密不可分的。同樣的學習資料,如單用聽覺,3小時后能保持所獲知識的60%,3天后降至15%;單用視覺,3小時后能保持70%,3天后降為40%;視覺和聽覺并用,3小時后能保持90%,3天后可保持75%。這些數據說明了視、聽并用對增加信息攝入和加強記憶的作用十分明顯。因此,聽力教學中應選用一些合適的可視的音像資料,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開展邊看邊聽――邊聽邊說――邊聽邊寫的視、聽、說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學生和學生――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提高聽力的教學效果。在視聽教學中,選擇合適的視聽材料很重要,教師要選擇一些原汁原味的有時代感的鮮活的材料,如泰國網絡電臺新聞節目、泰國流行歌曲、經典電影電視劇等。在視聽過程中,學生無需100%理解,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接觸并逐漸熟悉地道的語音語調,增強語感,獲得文化背景知識,逐漸形成泰語思維,為聽力理解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三、結語
泰語聽力教學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分層次、個性化”的教學理念,遵循聽力教學的內在規律,選擇實用的合適的聽力材料,逐步培養學生扎實的聽力基本功,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運用一定的聽力方法和聽力技巧,進而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鼓勵學生樹立信心,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聽力技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淺探高職高專英語聽力教學改革[EB/OL].http://省略.
[2] 劉明霞,.聽說結合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3).
[3] 韓慧.如何系統地進行聽力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004,(4).
一、導言
聽力作為一種輸入型技能在學生的語言習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美國語言專家和外語教學專家W.M.River在其專著中指出:“在人們日常交際過程中,45%依托于聽,只有30%靠說,16%來源于讀,僅僅9%依靠寫的實踐。”聽的技能不但是語言技能的一項內容,而且是基礎英語教育的一項重要的培養目標,同時還是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手段之一。
然而,我國的英語教學在語言方面往往單純地強調視覺輸入(閱讀),而忽略聽覺輸入(聽力),從而導致大多數英語學習者聽力低下,嚴重影響學生語言的吸收和交際能力的培養。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要想提高聽力,首先要從本質上認識聽力,找到影響和制約聽力發展的因素,然后才能根據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二、聽力的基本構成要素
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它包括了辨音能力、邏輯和語法認定能力、背景確定能力、各個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確定
能力以及信息存貯能力。
三、影響和制約聽力發展的因素
1.社會環境因素
要學好一門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到該語言環境中去學。在中國,很多學生學不好英語,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英語環境。這一點在農村表現得尤為突出。對于大部分中國學生來說,除了能在課堂上說幾句少得可憐的英語外,試問還有什么地方能讓他們聽到英語(且不說地道的英語)或用英語交際?既然學的英語沒地方用,那么學英語怎么不會厭煩?學的東西怎么不會遺忘?聽力怎能不低下?
2.學習者自身因素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一個人的能力也是如此。同樣坐在同一間教室,同是一位老師教,聽力水平也有差別。這是因為聽力跟個人的素質有密切的關系。如果一個人學習英語的動機不足,目的不夠明確,態度不夠端正,還認為學英語無非就是“記記單詞、背背語法、做做練習”,只注重讀而忽視聽,勢必會造成聽力技能薄弱。
3.教學因素
在農村,用漢語組織英語課堂教學還是屢見不鮮。原因有二:一是教師素質不高,無法用英語授課;二是學生素質不高,講英語怕學生聽不懂。另外,教法滯后或不當也是影響聽力發展的重要原因。
4.評價因素
評價制度對教學有著深刻的影響。例如,以前的高考、中考沒有把聽力作為考試內容,這使得聽力受不到足夠的重視。在這種評價制度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只能看懂一些英語,而在聽的方面,則幾乎沒多少能力。
四、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1.努力創造真實的英語環境
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上課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和進行課文整體教學,盡可能地創造真實有效的聽力環境,培養學生聽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去聽去說。充分利用每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多聽是彌補由于缺乏英語環境而造成的聽力低下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師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除了使用課堂用語外,還要用英語簡單地解釋詞匯含義和用法、句型結構和語法現象,利用教材中的詞匯、句子、句型和習慣表達法等進行英語教學,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聽力水平。
2.過好語音關、詞匯關、語法關
語音知識是聽力理解的必備條件。語音知識包括語音、詞匯和語法。語音基礎的優劣直接影響聽力水平的高低。在聽力的基本構成要素中,擺在第一位的是辨音能力。辨音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理解能力的高低。辨音能力需要一定的語音知識為基礎。沒有一定的語音知識基礎,要聽懂是困難的。
3.培養聽力理解的技巧
聽力是聽和理解能力的綜合。要提高聽力水平,除了要掌握良好的聽音技能外,還要掌握一定的聽力理解技巧。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聽力技巧訓練。掌握聽力技巧有助于提高聽力水平。所謂聽力技巧包括語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語音技巧包括連讀、弱讀、句子重音、意群劃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所聽內容的檢索、預測、取舍等技巧。這里著重講理解技巧。
4.講究訓練方法
聽力水平的提高不能僅靠聽力課的時間,還要靠大量的課外時間。英國著名的學者D Johns認為,“良好的聽力訓練在外語學習階段對克服語音困難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是相互聯系,互相促進的。下面就聽與說、讀、寫的關系,介紹三種簡單有效的訓練方法:
(1)聽說訓練
聽說訓練包括聽音回答問題、聽后復述、聽后解釋和聽后辯論等。而中學階段的聽說訓練則側重于聽音回答問題和聽后復述。聽音回答問題就是讓學生就所聽到的句子、對話、或短文回答問題。教師要根據遇到的問題,及時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有針對性地講解,幫助學生克服語音、詞匯、語法障礙,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逐步提高聽力。
(2)聽讀訓練
聽讀訓練,即聽完一兩遍錄音后,進行模仿跟讀。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是為了聽懂語言并能識別其特征。同時,朗讀對培養學生的語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在發音、動作、習慣方面的模仿能力極強,學生在跟讀時仔細揣摩句子的重讀、弱讀、失爆規則,從而掌握一些朗讀技巧。教師在課堂上應有意識傳授諸如語音、重讀、音節,節奏、音變,連讀以及語調等知識。一旦學生掌握了一定技巧,模仿起來就有聲有色,有腔有調。
(3)聽寫訓練
聽寫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它對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很有幫助。聽寫要求學生具有精確的聽的能力和快速的寫的能力。聽寫的方式剛開始時可以是聽音畫勾,聽音選圖,聽音標號,或聽音排序。隨著能力的發展,可以讓學生聽寫句子、段落或短文,此時要注意提高學生的聽寫速度,因為聽寫速度反映著思維的敏捷度。在聽寫語速比較快的材料時,教學生聽第一遍時可只記下每次的首字母,等到聽第二遍、第三遍時再補全單詞。通過一個階段的聽寫訓練,學生的聽寫精確度和聽寫速度會有所提高,因而聽力水平逐步提高。
五、結束語
聽力是一項系統的工程,要求具備各方面的能力。聽力教學必須徹底改變以往那種“放錄音,對答案”的做法,代之以有系統有重點的聽力技能訓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不斷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更新內容,改進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聽的能力。從教學的實際出發,科學地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針對他們聽力中的薄弱方面加大投入,并采取適當的訓練形式,合理地提出訓練要求,重視參與聽力理解活動的各項能力的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聽力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單葷麗.制約聽力的障礙及改進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3,(10).
[2]劉華良.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傾聽”與“任務敘說”\[J\].教學與管理,2003,(8).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遼寧 沈陽 110032)
【摘要】探索了非英語專業學生聽力教學行動研究,該行動研究分為兩輪:第一輪行動研究探索了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第二輪行動研究是建立在對第一輪行動研究的反思基礎上進行聽力教學設計,解決現存的問題,以期提高學生聽力水平。
關鍵詞 高職生;公共英語;行動研究;聽力教學設計
在英語各項技能中,聽是交際中的核心活動。對絕大多數高職學生來說,聽說能力是弱項,根本無法與其進行交流。聽力是應用性最強、最難掌握的技能之一。所以,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提高聽的能力是首要的。職業崗位對英語聽力能力的需求越來越高。
1教學設計涵義
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定義。本課題中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以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
2行動研究
本課題中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基于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將問題為研究主題進行系統研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一種研究方法。我院公共英語課沒有專門單獨的聽力課,只是拿出一些課時上聽力,聽力課的內容主要包括課本毎課的對話錄音,課后題中的聽力練習,輔助大學英語應用能力測試A\B級的測試題。
本次研究實施對象為2014級沈陽職業技術學院商貿系、工商系、機械系和電氣系B2班為例,調查絕大多數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發展達到的程度,而不是特例情況,即少數的極好和特差的學生。共132人。開始時間為2014-2015第一學期,在此之前學生通過大學英語能力考核就可以。一學期后發現,學生只是在乎是否通過機考考試,其他的一概不關心。
3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問題1:在日常的聽力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較被動,對教材內容不太感興趣,課堂氣氛沉悶,對聽力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問題2:學生的聽力正確率低、基礎差。得分整體較低。
問題3:有部分學生甚至上聽力課不帶課本,聽著聽著就走神了,或做其他事情。
問題4:有一部分學生拿手機或睡覺。
所以公共英語課的改革迫在眉睫。
4筆者對其原因進行了分析和歸納:提出假設
1)很多地方實施高考不考聽力或是英語聽力成績不計入總分的政策,削弱了中學教學階段英語聽力能力的培養。學生聽不懂說不出,中學時期對聽力不重視。
2)教師沒有采用適當的聽力講授方法。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感。聽力課往往是教師反復播放聽力材料錄音,然后對答案。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聽力訓練。
3)教材上的聽力內容枯燥。
4)由于受教學進度和課時的限制,許多教師處理聽力環節總是匆匆走過,聽力課時有限,學生的聽力技能很難有實質性的提高。
5)沒有掌握聽力策略,缺乏聽力技巧。缺乏對聽力材料的文化背景的了解。
6)學生在遇到聽說障礙時,自制能力較差。有些學生在在聽一會兒后就放棄了。
5采取的措施
5.1引進在線學習系統,E-learning( 上機課) 語音識別系統
采用了先進的語音識別技術重視聽力策略的訓練,有語音模仿模塊、有問題問答模塊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訓練,在此期間,教師可進行個別指導或答疑。每次上課都可以接著上次課的進度接著訓練,自己確定學習進度,教師無需監督學生是否練習,只需在期末時檢查學生進行到了那個模塊即可,以此來評價學生的成績。這一學習軟件,真正實現了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進行聽說練習,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反思:
一個學期下來,發現這一學習軟件有弊端。第一就是語音模仿,無論學生怎樣模仿,都通不過系統識別。第二,有個別較好的學生,很快通過了前幾個模塊的訓練,但當達到了一定級別的時候,就很難再提高到下一個模塊,這在某種程度上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5.2結合學院養成教育制度
上英語課時,堅決不能拿手機出來,或睡覺(這也是我院堅決要求制止的事情),并相互監督,否則一次扣2-3分,第二次發現看手機或睡覺,扣的分數是第一次的2倍,以此類推。分數從英語平時分的30%里扣,如果情節嚴重的,就從學院滿15分就停止上課、英語成績大掛。
5.3提出有效的聽力策略和技巧
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儲存足夠的詞匯和語音難點,如語調、句法、停頓、聲調、重音、連讀、文化背景知識培訓等;對聽力信息進行預測、推理等思辨技能訓練。介紹一些簡單實用的聽力技巧,控制注意力;并引導學生將這些技巧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并鼓勵學生對所聽的內容提出問題,并進行回答,對內容進行復述、評價。
5.4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開設聽力選修課
采用任務教學法、比賽法、測試法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增加師生之間互動,開展課堂活動。開設聽力選修課可提高學生聽力水平、解決在聽力方面的問題。
5.5實行每周一歌計劃
為了調節課堂氣氛,每次上課,我都會給學生聽一首英文歌曲,促進了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進行英文歌曲練習的時候積極性特高,但到書本練習的時候又有所懈怠。
6結束語
通過實施行動研究的聽力課程改革,解決了原有課程中存在的一些教學問題,通過課堂觀察發現,還存在一些新的問題,學生的整體聽力水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待在新一輪的大學英語課提高。
參考文獻
[1]程驚艷.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外語界,2009(1):5l-56.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How to Improve Vocational Students' Japanese Listening Level
XU Hui
(Qingdao Huanghai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42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universities have opened various Japanese specialties, Japanese students especially vocational Japanese student have increasing employment pressure after graduation. To be excellent in many competitors, vocational Japanese students must improve their hearing level. However, in Japanese language teaching, teaching Japanese Listening can be a weak link, the Japanese students generally feel more difficult to improve, thereby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Japanese language students need to overcome to become a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Japanese majors' listening while made few comm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raining and improving their listening skill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Japanese listening; existed problems;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1 高職日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校對日語聽力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日語聽力課時的設置不合理。從本校的課時設置情況來看,日語聽力每個學期的平均課時為32課時(每周2課時);而與此相對的日語基礎課每學期的平均課時為160課時(每周10課時),聽力課和基礎課的課時量相差懸殊。這樣的課時設置會產生兩個弊端:一個是對學生產生誤導,學生認為日語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基礎課的學習,聽力無關緊要。學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會放在日語課文的學習和背誦等方面,對聽力的學習重視不夠。另一方面,由于聽力課的周課時數太少,聽力課的老師為了完成學習進度,只能按照聽力教材的內容按部就班地進行講解,對于聽力技巧的講解以及其他聽力相關知識的補充相對匱乏。
(2)日語聽力教師自身授課方面存在的問題。日語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往往按照教材照搬照抄,不善于在如何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上動腦筋下工夫。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很多學生因為在進行聽力練習的時候感覺聽力非常難,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教師作為知識的引導者并沒有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建立學生練習聽力的信心,所以學生的聽力水平很難有提高。②教師對于聽力的學習技巧講解不夠。聽力的提高不是靠一味的聽,“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生如果掌握一定的聽力技巧的話,定能事半功倍。③聽力的學習并非孤立的,它與日本的風俗習慣、文化、社會背景等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垃圾的投放,日本的垃圾投放是要進行分類的,并且不同的日子投放不同的垃圾都是有相應規定的,在進行聽力練習的時候出現此類的聽力內容,學生就會有疑問,那么關于日本垃圾分類的相關內容老師一定要給學生補充。但是實際情況是老師往往為了節約上課的時間把此類知識一帶而過,導致學生缺乏相關知識,影響聽力的提高。
(3)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學生是日語學習的主體,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主觀努力不夠。主要表現在:①日語聽力的提高是需要掌握大量日語詞匯和慣用語的,如果沒有這些的積累,日語聽力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談。而實際情況是,因為高職學生本身學習自覺性不是很高,所以在平時的日語學習過程中努力程度不夠,導致日語單詞的積累不是很多,聽力方面自然受到影響。②日語聽力的提高是需要以大量的聽力練習作基礎的。老師課上的授課時間是有限的,但是學生課下進行聽力練習的時間卻非常充分。但是學生沒有養成自主進行聽力練習的習慣,導致大量課外時間白白浪費,聽力水平沒有任何提高。
2 高職日語聽力提高對策
2.1 學校方面適當提高日語聽力課課時
可以由原來每周2課時增加到4~6課時。增加聽力課時后,教師不用為趕進度而只教授教材上的內容,并開始重視日語聽力教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適當拓展學生知識面,引領學生了解和日本相關的各方面知識,這將對提高學生聽力水平有顯著作用。
2.2 日語聽力授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授課質量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采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培養學生的日語聽力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日語聽力學習積極性。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增加學生的日語相關知識量和詞匯量。可以帶領學生觀看一些經典日語影片,學生在觀看影片的同時可以領略純正的日語發音。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漸消除對于日語聽力的恐懼,培養日語聽力學習的興趣。其次,要教授學生正確的日語聽力練習技巧。很多學生在進行聽力練習的時候總是想把聽力的內容一詞不落地全聽出來,從而導致在進行聽力練習的時候一味地糾結于某一個詞或者是某一句話,結果顧此失彼,重要的內容或者信息卻沒有聽懂。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在進行聽力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聽力練習習慣,讓學生注重對聽力內容的整體把握,重點聽出聽力練習當中的關鍵詞、關鍵句,并且掌握聽力練習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對于難以理解的句子或者是單詞可以采取聯想、猜測的方法。另外,日語發音方面有長短音、清濁音、促音、拗音、拗長音、撥音之分;日語語言有口語和書面語之分,很多聽力內容因為是以會話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口語出現得較多,而在日語口語當中有很多音被省略掉或者是出現音變;日語有各種音調等等這些日語獨特的地方都要給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掌握這些技巧。再次,注重對日本風俗文化知識的講解。可以采取講授的形式給學生補充日本風俗文化相關知識,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直觀地對日本人的生活、日本人的風俗習慣以及日本的熱門問題有所了解,有利于對聽力內容作出正確判斷。
2.3 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聽力水平
(1)學生自身要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必須提高自己的日語能力尤其是日語聽力水平。平時多積累日語單詞,并對所學單詞進行復習鞏固,努力擴大自己的日語詞匯量。(2)平時注重日語聽力習慣的養成。每天除正常上課外,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聽力練習,例如可利用網絡,觀看日本的新聞、社會報道、電視劇等。另外廣泛地了解日本社會和日本人的生活,主動和學校的外教或其他日本人交流,探討日本文化。
3 結語
綜上所述,日語聽力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尤其是缺乏語言環境的非母語的學習,需要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高職學生日語聽力水平的提高,需要各個方面的合力才能夠實現。需要學校給予大環境方面的支持,需要任課教師注重方式方法,需要日語專業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提高日語聽力水平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健梅,林曉霞.言語知識在日語聽力理解策略運用中的重要性.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10(1).
[2] 皮細庚.日語概說[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 桑平,李金波.淺析影響日語聽力理解的因素[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6).
[4] 吳麗娟.關于日語聽力教學的幾點思考[J].長春大學學報,2001.6.11(3).
[5] 江新興.關于大學日語教學改革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3).
(1)語言障礙。有的學生一開始就沒有掌握正確的音標,不能準確地拼讀單詞,所以,聽力材料中發音相近的詞不能正確辨別,而對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更是不知所云。
(2)詞匯障礙。學生英語詞匯量的大小,掌握的熟練程度,對學生聽力會帶來最直接的影響,而那些一詞多義和同音異義的現象,更會給學生的聽力理解造成很大的困難。
(3)母語干擾。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常受母語干擾,習慣用中文逐詞逐句翻譯,用母語思維來考慮問題,而不能直接將外語信息轉化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語進行思考,在聽力中亦是如此,無形之中就多了個中間環節,影響了反應速度和記憶效果。
2.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了解不夠而形成的障礙
把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的學生,必須對英美的文化歷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要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人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如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勢必會對英語聽力理解造成影響,形成理智障礙。
3.英語學習中外部環境的影響
環境的變化會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相應的變化,同樣的聽力內容,學生在教室里聽教師授課與在語音室里聽錄音的心理準備和活動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而多數學生又不善于高速心理變化,從而造成了聽力理解上的困難。學生在聽音時的情感因素和聽力理解的有效程度有直接的聯系,如果學生聽音目的明確并有強烈的聽音意愿,其效果就好,反之,會產生心理抵觸和厭惡情緒。
二、聽力理解能力的訓練與培養
1.嚴把基礎知識的傳授關。首先,要認真教好音標,務必使學生掌握單詞正確的發音,嚴格把好音標關。只要初中生從初學英語開始便人人打好語音基礎,對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正確引導學生記憶單詞,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詞匯的學習和積累。英語詞匯學習要邊學邊記,最有效的方法是音標記憶法。英語與漢語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英語可以根據讀音規則進行記憶。根據這一特點,會讀的單詞就自然會拼寫,并且記憶時效也較長。最后,要注意朗讀技巧的訓練和培養。教師在課堂上應有意傳授語句重音、節奏、音變、連續以及語調等知識,加強學生的朗讀技巧。
每次考試后分析學生們的答題情況,都會發現聽力部分失分太多。英語是全世界溝通的一座橋梁,聽力則是英語學習的奠基石。九年級同學面臨著中考,所以,提高考場聽力應試能力刻不容緩。先來看看學生們在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詞匯量少影響學生的聽力水平
很多學生詞匯量過少,就連書本上最基本的單詞也記不住,造成在處理聽力文稿的時候大面積的文本內容聽不懂,導致討厭上英語聽力課,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了興趣,單詞更記不住,聽力自然一塌糊涂。
二、聽得少影響學生的聽力水平
有些學生從一開始就不注意積累,聽得少,所以就沒有掌握每個單詞的準確發音,特別是對發音相近的詞,例如:house-horse,beat-bit,here-hair,quite-quiet,mouth-mouse等。同時聽得少也產生了語音的障礙,導致學生聽數字和人名等非常凌亂,例如thirteen-thirty,Mark-Mike。有些英語教師講課語速比較慢,學生形成了習慣,遇到正常語速聽力材料就不能適應。如再遇到一些連讀、弱讀、重讀等語音語調的變化時,更是無所適從。
三、缺乏技巧影響學生的聽力水平
在上聽力課的時候,學生們往往只是去努力地把文稿內容聽明白,過多的注意力被文稿中的單詞和句子所牽絆,缺乏答題的技巧,導致考試的時候失分嚴重。
四、心理緊張影響學生的聽力水平
平時在上英語聽力時,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緊張、害怕”。情緒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時,就會產生恐懼心理,這會使可以聽懂的內容也大打折扣。即使同樣的聽力內容,學生在平時聽和考場上聽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學生沒有過重的心理負擔,那么聽力的效果就好。反之,則可想而知。
五、教學缺乏重視影響學生的聽力水平
大多數老師存在重基礎知識輕聽力訓練的問題。一次考試后的試卷評講,聽力一般是一筆帶過,哪里有錯就講哪里,沒有跟進練習,導致學生聽力水平上不去,在考場上失分較多。
在所有的英語考試中,聽力題都占了一定的比重,九年級的學生面臨中考,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聽力尤為重要。學生英語聽力應試能力要提高,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1.教會單詞記憶方法,增加詞匯量
單詞和短語掌握的熟練程度直接影響到聽力的理解。在聽力測試中碰到不熟悉的單詞時,由于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推敲判斷,這就需要學生平時多記單詞和短語。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構詞法等方法來擴大詞匯量。如:記憶詞根法,以care為例:careful,carefully,careless,carelessness這些都是在詞根care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的,學生們只要記住詞根,掌握了變化、增、減的方法,記憶單詞、擴充詞匯量就不再是問題。教師要教會學生利用和各種方法來記憶單詞,而對于課程標準中出現的單詞和短語,無論是其音、形、義還是其用法,教師都應該教會學生掌握。這是提高聽力水平最關鍵的一步。
2.創設聽力情景,多聽多練
多給學生創設聽力情景,進行聽力訓練。采取的步驟應該由易到難。首先聽單詞,其次聽短語,再次聽句子,最后聽短文。并且要邊聽邊跟讀,讓學生逐步適應英語語音、語調,對于連讀重讀,失爆,重音轉移等語音、語調的變化能適應并熟練掌握。每次在做聽力之前,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1)給學生先簡單介紹文稿背
景,提示一下短語,設置一些懸念,幫助他們熟悉一下材料,以用于激發他們的興趣。(2)選一些合適的聽力材料如旅游、問路、天氣、運動、姓名等接近他們現實生活的材料,創造合適的教學情境,所選內容的難度應該適合大多數學生去完成,要求檢測方式靈活多樣,難易結合。(3)所選內容不宜太長,以減輕疲勞,不會使學生們感到厭煩。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堅持下去,效果很好。
3.指導應試技巧,掌握答題方法
教師在平時進行聽力訓練時,要指導學生善于總結做題時的技能技巧,要對學生多進行一些方法指導,這很關鍵,很必要。可從以下這幾方面入手去做:
(1)聽時記關鍵詞,抓有用信息。當我們做聽力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關鍵詞來捕捉有用的信息。如:What did the women do yesterday evening?
A.She went to see a doctor.
B.She went to play football.
C.She went to visit a friend.
這三個答案中前面部分:She went to see /visit…是相同的,一眼掃過去就把重點放在后面的 a doctor,football,a friend 關鍵詞上。當聽到對話錄音中的句子:I went to the hospital 便可知A 為正確答案。平日訓練時多用心琢磨,考試時便能得心應手。
(2)聽時記大意,思路要跟上。平時,學生要養成一邊聽一邊記下有用信息的習慣,連在一起就可以知道文稿大意,聽的過程中不要因個別詞語卡住停頓,堅持下來難題也很容易解決。如下例,先看所給的三個選項:
A.Apple juice
B.Beef dumplings
C.Orange juice
這三個選項都是跟吃、喝相關的東西,聽的時候,思路跟上,不能停,一邊聽一邊記。
M:Can I help you,madam?
W:Yes. I’d like fifteen beef dumplings and a glass of orange juice.
Q:What would the woman like to drink?
我們記下最后一個單詞是drink,即使 “fifteen beef dumplings” (十五個牛肉餡的餃子)沒明白到底是什么,也不難得出正確的答案C。
(3)聽時記要點,做合理推斷。注意抓住題目設置中的關鍵詞,即what,when,where,who和how。再看一個例子,所給的三個選項為:
A.It’s cloudy. B.It’s rainy. C.It’s sunny.
很快做出推斷:這是一道和天氣有關的題,聽時就應該關注和天氣有關的詞了,并做好記錄。文稿內容如下:
M:It’s raining heavily.
W:Yeah. The weather changes a lot. It was sunny yesterday.
M:I hope it will be fine tomorrow.
Q:How’s weather today?
最后問的是How’s weather today?問的是“how”怎樣,有兩種天氣“raining”和“sunny”。有今天“today”,文稿中還沒有直接的答案,但是有“ It was sunny yesterday”。 根據這句話學生就不難推斷出“ today”和 “raining”有關系,從而也就很快得到答案B了。由此可見,平時訓練過程中答題技巧把握得當聽力得分明顯提高。
4.加強心理指導,減少情緒障礙
引導學生降低焦慮感,減少情緒障礙對提高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在聽力測試中,學生經常會出現如下兩種情況:一是著急(hurry)。很多學生一到聽錄音就顯得慌亂,大腦中獲得信息的能力就越低,甚至到最后大腦還是一片空白。二是停頓(stop)。有的學生一聽到生詞便會停下來長時間思考該單詞的意思,結果耽誤了其余部分的內容。因此,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掃除這兩大障礙。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樹立堅定的自信心,堅信自己能聽懂。其次,在聽到不懂的單詞時不要停下來,要繼續聽下去,或許后文會有提示。即使遇到一兩個生詞也不必過于介意,只要能抓住關鍵詞和關鍵點,便可得出答案。聽力考試時一定要聚精會神,千萬不要顧慮重重。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加強這方面的心理疏導,減少情緒干擾,這對于聽力考試非常重要。
5.調整教學思路,夯實基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