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46:0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中語文網絡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
網絡教學資源;高中語文;作用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比如應用網絡資源教學。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不同的信息資源實現了共享。因此,網絡對于教學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以高中語文為例,語文的教學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融合為學生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學習方式更加先進和多樣,學習內容更加豐富,網絡資源的巨大優勢已經開始在教學領域逐漸呈現。因此,教師應該如何利用好網絡資源進行語文教學,以及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網絡資源學習,對于今后的教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網絡教學資源的特點
(一)教學資源豐富
網絡教學資源最大的特點就是廣而全,它本身具有的全面性和多樣性能夠使語文教學不再拘泥于教材,能夠讓教師和學生走出以前“小語文”的世界,面向網絡社會的“大語文”。這樣豐富有趣的語文信息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閱讀對象,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針對性的閱讀,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實現語文要求的自主閱讀和學習。
(二)教學形式多樣
網絡資源的豐富性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多種有效形式,比如常見的網絡信息文本、圖像、視頻動畫等。有時教師還可以集多種形式為一體進行綜合性教學,這樣能夠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并提升學習興趣。
(三)資源獲取便捷
說起網絡,人們第一印象就是方便快捷。的確,網絡作為一個巨大的信息儲存庫,它只要通過網絡終端的計算機就可以輕松獲取。這對于日常的語文教學來說,不可謂不便捷。
(四)網絡資源的高效性
網絡資源庫的建立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達到了極致,并且除了傳播速度快之外,其影響范圍也相當廣,各類信息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因此,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學生和教師都能夠得到最新的信息。
二、網絡教學資源在高中語文教學的作用
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更加廣闊的延伸空間。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語文教學。
(一)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能力一直都是語文教學所強調的素質之一,并且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了要讓學生進行豐富的閱讀訓練。這就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而網絡上豐富的資源能夠幫助學生實現閱讀要求,幫助他們拓寬自己的閱讀視角,教師也能夠通過搜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閱讀資料,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學生也能對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更有效的掌握[1]。
(二)能夠使語文學習更加高效
在語文學習中,預習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一些教師和學生卻在語文課的預習方法上出現了偏差。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預習是教師指點學生所不知處,而非簡單翻閱。也就是說,預習是要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由教師給予指點,通過這個過程,教師的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一方面,要轉變部分教師和學生不重視預習的觀念;另一方面,要引入網絡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結合網絡上的有效信息進行自主預習。這樣就能夠高效地進行語文學習[2]。
(三)能夠培養學生的信息分析處理能力
在新的語文教學標準中,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信息分析處理能力。由此可見,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如何讓學生在信息庫中找到對自己有益的信息也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在傳統的信息媒介中,圖書、雜志和電視廣播等都有嚴格的信息傳播限制,但是在網絡世界中,由于相關政策還不完善,各類信息良莠不齊,學生在瀏覽的過程中就有可能被不良信息所誤導,這樣反而失去了網絡資源的優勢。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在瀏覽和收集信息時,進行正確的區分和處理,找到對學習真正有用的信息[3]。
三、結語
對于現代語文教學來說,網絡教學資源作為一個方便快捷的工具,能夠最大程度地優化教學形式和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但是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注意,網絡并非萬能,只有正確地利用網絡資源才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作者:劉江江 姚菲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網絡資源的應用及效果
1.立足網絡資源,調動學生參與高中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網絡教學鼓勵學生在自主觀察、實踐調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搜集教學資源。在實踐操作中,首先可以設置主題演講,如在教學SavingtheEarth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上網搜集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事例,并以小組形式探討產生污染與破壞的原因,獨立制作PPT課件,在課堂教學環節展示學習成果,以此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此外,結合所學課文定期展示學習成果,如在完成Advertising一課的學習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MyfavoriteAdvertising為主題制作英文小報,并配上對廣告創意、內容、拍攝方式的評點,既鍛煉了學生通過網絡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2.挖掘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英語教學屬于語言教學范疇,只有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才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首先,教師可以選擇英語歌曲、電影等構建校園網絡英語學習平臺,讓學生免費下載、感受正宗的英語發音,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便利。其次,鼓勵學生利用網絡電子讀物,廣泛閱讀篇幅長短與難度適宜、貼近生活與實際的英語文章,幫助其理解英語課文。最后,利用計算機網絡建立班級英語學習QQ群,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QQ群上分享英語學習資源,表達對英語學習的看法,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與溝通。
目前,對于網絡文化概念還沒有明確概念,不同領域對于網絡文化的定義存在一定差別。社會普遍認為網絡文化是指將計算機作為活動、娛樂和商務出現的一種文化形式。傳播學領域認為網絡文化是一種新型媒介文化,是人們以計算機網絡作為媒介進行的特殊方式的傳播活動及其產物。其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及傳播速度快等特點。
(二)影響分析。
1.網絡詞匯的創造
針對網絡文化對于高中語文教學產生的影響,我們應當理性看待,消極與積極作用并存,如果充分利用網絡文化的正面作用,則能夠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及效率。網絡詞匯的產生是網絡文化的開端,這些詞匯在當今學生群體中受到追捧,學生將使用網絡詞語視為潮流的表現。在對網絡詞匯研究中,能夠發現網絡詞匯的創造具有趣味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思維。當前,網絡詞匯很多,如:提意見———拍磚;倒霉———衰;有本事———有料,等等,各類新興詞匯數不勝數。
2.網絡閱讀優勢
網絡文化對于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體現在閱讀方面,其能夠擴大學生閱讀范圍。隨著網絡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學生對于網絡操作十分熟悉,直接解決了學生閱讀資源有限的問題。同時,網絡文學作品中不乏優秀的作品,學生通過大量閱讀,不僅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網絡文學普遍來源于民間,無論是創作還是收藏,都具有親民性,能夠拉近文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3.具有極高的人文價值
網絡文化當中蘊含人文價值,在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具備人文素養,是素質教育模式下,語文教學的重要培養目標。由于傳統文化作品美學欣賞具有單向性特點,缺乏互動性,網絡文學具有交互性,作者能夠在網絡公共平臺上闡述自己的創作意圖等,提供作品文化背景,且讀者也可以參與到創作過程中,學生適度接觸網絡文學,不僅能夠豐富學生閱讀,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由此可見,將網絡文化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積極意義。
二、網絡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明確語文教學目標。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以生為本的觀念,在教學中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提出的總目標是不僅要傳授語文基礎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語文素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重視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真實化。
(二)豐富教學方法,適當引入網絡文化。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傳統教學方法一般局限于課堂教學,側重對基礎知識的傳授。現在我們將教學過程延伸至課外、校外及生活中,加強對學生閱讀、體驗及表達等方面的實踐訓練。適當引入網絡信息平臺,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生活,并將自身感受表達出來。不同于傳統教學時代,素質教育時代更加注重師生之間的交互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開展教學活動,在網絡平臺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實踐指導。如在進行寫作教學中,圍繞一個主題在網絡上進行創作,教師可以在線互動,對學生提出意見和建議,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不斷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三)構建良好語文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傳統高中語文教學環境存在單一化、部分化等缺陷,學生缺少思維能力,不利于語文素養的提高。對此,教師應積極創新課堂學習模式,構建良好的語文教學環境,如自主學習環境,利用網絡,將“滿堂灌”教學轉變為自主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問題開展自主學習,獲取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學有效性;或者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圍繞一個命題相互合作,共同實現目標,可以將寫作材料、對文章的分析發送至電腦上,進行個性化點評,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另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利用網絡詞匯,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網絡環境下,高中語文教師面臨的挑戰
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現代化的實現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教師必須從思想上和能力上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古人說:“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我們語文教學早已陷入這樣一個“山窮水盡”的地步,面對網絡教學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教師應當改變思想,勤于學習,勇于創新,開拓語文教學的嶄新局面。
第一、教師伙伴地位的實現。過去,教師們備課依賴的主要是教材和教參;現在,教師們備課除了在吃透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認真鉆研教材、教參外,還要花大量的時間上網查找資料,制作課件。過去,語文教師上課是演員,至多是導演;現在,語文教師上課更多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充當學生學習的協助者和合作伙伴。教師已變為學生知識大廈的材料供應商。
第二、教師新思想的引入。沒有現代化的教學思想的人,面對價值連城的現代化設備,只會視而不見。教師思想的滯后落伍使得我們數萬元,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現代化教學設施變成了聾子的耳朵。語文教學的現代化已是時代所趨,任何一個有創新意識的語文教師,都會積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擴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粉筆加談話”的教學方式必須得以揚棄,否則,語文教學就無效率可言,更談不上什么創新與發展。
第三、教師新知識的學習。“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有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并不等于就擁有了現代化的教學,教師還必需有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的知識與能力。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要求語文教師學習一些電化設備的基本操作方法,尤其要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技能。盡管教師們都參加過各種各樣的計算機培訓和考核,可教師們的實際計算機水平還遠遠落后于現代化教學的要求。制作課件、建立網站和論壇展開網上討論,資源的搜集、整理、制作與共享等等都需要教師們更多的計算機專業知識。
第四、教師駕馭教材和組織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師不應局限于傳統教材的知識面的講解,而應當在更高的層次上,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有詳有略的處理教材,補充教材。并且應當學會用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搜集素材、整理素材并進行創造性學習的藝術。
第五、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能力的實現。網絡資源的優勢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一方面又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并不代表學生能力的提高,也不排斥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應當靈活的將傳統和現代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采用的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的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第六、教師 “授人以漁”能力的實現。要想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教師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唯有如此,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會得以凸現,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
二、網絡環境下,高中學生必備的素質
隨著教學現代化進程的不斷發展,網絡資源的日益豐富,學生再抱殘守缺,局限于傳統的看、聽、記、練的學習方法,無疑是自取滅亡。
首先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實現。過去,學生學習*的是聽講、記筆記;現在,學生在掌握好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多涉獵,多思考,要花大量時間整理資料,分析討論。過去,學生上課時是觀眾,至多是演員;現在,學生上課更多的是自編自演,開始吃“自助餐”,成為引導課堂教學的主導力量,自己知識大廈的真正建設者。
其次、學生應當有接受信息洗禮的心理準備和知識儲備。面對現代化教學帶來的大容量、快節奏的新式教學方法,面對鋪天蓋地的網絡資源,沒有良好的心理準備,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學生只能有“九斤老太”的嘮叨。
網絡環境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通過結合所學課文的內容確立語文閱讀課的主題,并提出指導性意見明確目標與要求。對于語文閱讀來說,是離不開“情”與“景”的,“情”是整個閱讀的精華所在,融會于文章的字里行間,“景”是整個閱讀的畫面所在,勾勒于一幅幅的畫卷。通過運用網絡,將“情”與“景”融于一體,可使學生體會文章的真實情景,感受閱讀的樂趣。例如,學習“雨的訴說”時,教師課前從網絡下載大量的相關材料,如關于雨的詩詞、句子、散文以及唱雨的歌曲、圖片、視頻,然后傳到學生的電腦上,讓學生看到更加想象化、具體化的雨,讓學生感受雨的存在,激發起學生對雨的熱愛以及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再如高中課文中的《紀念劉和珍君》,教師在課前搜集一些關于傳記的資料及劉和珍的照片、事跡,讓學生在課堂上觀看劉和珍的照片及視頻,更多地了解這個人物。這樣,不僅為閱讀教學奠定基礎,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主題搜索,信息整理
在確定閱讀的主體之后,學生可以通過Internet或者是書刊集中收集所需要的知識信息。與此同時,要帶著明確的目的去收集與主題相關的材料以及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在廣泛的資料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去粗取精,幫助學生整理各自搜索到的資料。例如:在學習高中課文中的《祝福》時,先明確學生搜索的主題――搜集魯迅筆下的女性形象并做成卡片,然后對這些卡片進行整理分析,將這些女性集中到一起做成卡片,從而更好地歸納魯迅筆下女性的特征。通過對魯迅筆下女性特征的粗略了解,探究本課中魯迅是怎樣通過一些襯托等手法,將祥林嫂刻畫得淋漓盡致,從而刻畫女性的群像,揭示當時的悲劇的根源。這樣,不僅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意義,還不同程度地促使學生增加閱讀興趣,在閱讀中提煉自己需要的信息,促進學生語文閱讀速度的提高。除此之外,學生也可收集自己感興趣的相關課文的信息,這樣不僅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還能使學生閱讀能力提高。
三、歸納整理,分析理解
面對大量的資料資源時,學生不能盲目地全部吸收。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收集到的知識認真地進行歸納整理并分析理解,從中吸取精華,提高知識的質量,促進學生抽象思維及推理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不同的反應創設情境,對各類信息進行加工理解,進而深入理解閱讀范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含義。例如:在學習高中課文《內蒙訪古》時,確立一個“了解內蒙古”的主題。有的學生會收集一些關于內蒙古改革開放前的資料,有些學生會收集一些關于內蒙古現在的資料,有的學生會收集一些關于內蒙古未來展望的資料。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整理收集來的資料,以人物、人文風情等類別對學生收集來的資料進行分類。通過這些線索來分類,將內蒙古的文化歷史、內蒙古的人文風情,更加形象具體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加深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深刻理解,更好地理解作者提出的觀點。歸納整理搜集的知識,認真分析加以理解,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識。
一、網絡環境下,高中語文教師面臨的挑戰
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現代化的實現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教師必須從思想上和能力上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古人說:“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我們語文教學早已陷入這樣一個“山窮水盡”的地步,面對網絡教學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教師應當改變思想,勤于學習,勇于創新,開拓語文教學的嶄新局面。
第一、教師伙伴地位的實現。過去,教師們備課依賴的主要是教材和教參;現在,教師們備課除了在吃透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認真鉆研教材、教參外,還要花大量的時間上網查找資料,制作課件。過去,語文教師上課是演員,至多是導演;現在,語文教師上課更多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充當學生學習的協助者和合作伙伴。教師已變為學生知識大廈的材料供應商。
第二、教師新思想的引入。沒有現代化的教學思想的人,面對價值連城的現代化設備,只會視而不見。教師思想的滯后落伍使得我們數萬元,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現代化教學設施變成了聾子的耳朵。語文教學的現代化已是時代所趨,任何一個有創新意識的語文教師,都會積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擴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粉筆加談話”的教學方式必須得以揚棄,否則,語文教學就無效率可言,更談不上什么創新與發展。
第三、教師新知識的學習。“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有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并不等于就擁有了現代化的教學,教師還必需有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的知識與能力。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要求語文教師學習一些電化設備的基本操作方法,尤其要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技能。盡管教師們都參加過各種各樣的計算機培訓和考核,可教師們的實際計算機水平還遠遠落后于現代化教學的要求。制作課件、建立網站和論壇展開網上討論,資源的搜集、整理、制作與共享等等都需要教師們更多的計算機專業知識。
第四、教師駕馭教材和組織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師不應局限于傳統教材的知識面的講解,而應當在更高的層次上,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有詳有略的處理教材,補充教材。并且應當學會用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搜集素材、整理素材并進行創造性學習的藝術。
第五、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能力的實現。網絡資源的優勢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一方面又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并不代表學生能力的提高,也不排斥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應當靈活的將傳統和現代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采用的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的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第六、教師 “授人以漁”能力的實現。要想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教師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唯有如此,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會得以凸現,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
二、網絡環境下,高中學生必備的素質
隨著教學現代化進程的不斷發展,網絡資源的日益豐富,學生再抱殘守缺,局限于傳統的看、聽、記、練的學習方法,無疑是自取滅亡。
首先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實現。過去,學生學習*的是聽講、記筆記;現在,學生在掌握好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多涉獵,多思考,要花大量時間整理資料,分析討論。過去,學生上課時是觀眾,至多是演員;現在,學生上課更多的是自編自演,開始吃“自助餐”,成為引導課堂教學的主導力量,自己知識大廈的真正建設者。
其次、學生應當有接受信息洗禮的心理準備和知識儲備。面對現代化教學帶來的大容量、快節奏的新式教學方法,面對鋪天蓋地的網絡資源,沒有良好的心理準備,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學生只能有“九斤老太”的嘮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104
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信息素養已經逐步成為語文素養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對文盲的定位是不能掌握信息技術的人。因此,當今社會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成為能夠掌握信息技術的人,把網絡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通過把網絡技術引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實現。
一、網絡環境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
1.教師通過網絡創設一定的情景,使學生明確教學的內容。教師利用網絡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首先要根據閱讀教學的內容制作出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課件,通過優美的課件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景之中,使學生不僅能夠明確課文的內涵,并達到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的目的,使學生掌握好閱讀的方向,把學習的重心放在與當前所學習的文章相關的事件或問題之上。
2.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在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線索,在既有線索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資料的搜索,并自主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這一學習方式可以用于學生的課內學習,也可以用于學生的課外學習。
3.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學習進行積極的指導,學生要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指導。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所搜集到的資料具有分散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搜集到的信息進行歸類,通過小組交流與討論,最終實現信息的共享,使學生的觀點不斷得到修正與補充,使學生對主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4.在教師的激勵下,學生積極地展示自己的觀點。在高中語文教師的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地展示自己的觀點,讓不同學生的觀點進行交流,使學生對文章的主題的認識更加深刻。
二、網絡環境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個主要特點
1.通過多媒體的動畫功能使學生更好地體味作品人物的內心活動。
現代教學理念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的多種器官都得到調動,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觀察,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培養。學生想要深入地理解范本人物的內心活動,需要學生首先對課文的文字、內容和思路進行充分的理解,然后進行語言組織,這樣才能對范本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行透徹的理解。例如:《林黛玉進賈府》一文對黛玉初到賈府飯后漱口的描寫,僅寥寥幾字,學生很難留意到背后的意蘊。教學時講授者從錄像上剪下該影音片斷,屏蔽掉背景音樂和聲音,以默片的形式投影到大屏幕上,使學生可以集中觀察黛玉彼時微妙的動作表情,并試著以第一人稱為主人公當時的心理活動配一段旁白,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優美的畫面所吸引,學生爭相討論,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把網絡引進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地進行觀察,更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當中人物的內心的理解。
2.通過多媒體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優化,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社會的外延有多大,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有多大。語文雖然是一門具體的學科,但是與其他學科的內容卻緊密地相連。然而對這些內容如何有效地進行利用,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難題。把多媒體引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就為這一難題的解決提供了可能性空間。語文教師通過網絡,可以實現海量信息的共享,不僅可以實現對校內資源的有效利用,還可以對全世界的資源進行共享,接受不同種類的信息,了解豐富多彩的知識。高中語文教師在備課時,不必再局限于教材之內,可以通過網絡找到更加受學生歡迎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欲望,從而使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刺激,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與創新,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多媒體生動形象,給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高中語文教師會聲情并茂地給學生進行課文的朗讀,有時會配以優美的音樂,使課堂的氣氛更加具有感染力,使學生的情感被喚醒并使之處于最佳的狀態。這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的具體表現。
三、通過網絡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通過網絡,可以使學生對語文閱讀保持較高的熱情,具體可以采取如下幾項措施:
1.教師向學生灌輸“大語文”的觀點,引導學生要把閱讀的目光投向廣闊的書海,而不能夠僅僅局限于教材。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不能夠僅僅局限于教材之內,因為僅僅局限于教材的語文學習一來使得語文學習失去了原有的意義,二來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師也難以很好地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培養。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高中處于海量信息時代,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c新聞事件。而學校的課堂教育僅停留在課本教材上面,無時代氣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脫節。網絡新聞的閱讀就可以彌補高中英語教材的滯后性,通過新聞閱讀與英語學習的結合,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搜集網絡新聞,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相比于課本教材,網絡新聞具有很強的時代感,與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課堂知識,并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目的、有針對的搜集相關的網絡新聞,以此來實現網絡新聞閱讀與高中英語教學的相融合。教師可以從英語報刊或者英語網站上搜集一些新聞評論或者描述性文章,并依據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截取、整合。
比如,在《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 》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搜集有關國外學生高中生活的新聞、報道,或者,教師讓學生自由結組,以小組為單位來搜集相關的網絡新聞、資料。通過對國外高中生活的了解、認識所產生的文化差異、碰撞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進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力。
新聞事件的搜集還可以緊跟當前的熱點。比如,事件,教師就可以搜尋相關的報道來進行閱讀并引導學生理國,教師可以引用相關報道The Diaoyu Island and its affiliated islands have been a sacred part of Chinese territory since ancient times, for which China has ample historical and legal evidenc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Hong Lei said.來解說的歷史背景,這樣就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評論網絡新聞,擴大學生的英語寫作思路
網絡新聞中會涉及到大量的社會知識、社會觀點,對于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具有非常大的幫助。但是,若沒有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只是“走馬觀花”似得瀏覽新聞,收獲會非常有限。因此,教師可以用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有效的閱讀網絡新聞。教師可以根據高中生的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網絡新聞閱讀材料,并在閱讀完后鼓勵學生積極交流、評價,發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在發表見解前,必會精讀網絡新聞材料,清楚掌握里面的知識、觀點。同時,在對新聞進行評述時,也要大量的引用網絡新聞理念的觀點、組織新聞里的語言。這對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 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搜集相關的藝術展覽、文化淵源,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談談對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理解。高中學生要想完成這個評論寫作,必須閱讀大量的相關網絡報道,然后總結各種報道的主流觀點,學生通過自己搜集、刪選、思考、總結,寫出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鍛煉了自己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還有效的鍛煉了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閱讀網絡新聞,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學生英語成績提不上去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缺乏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網絡新聞具有很強的時代感,信息生活化,內容非富多彩、包羅萬象,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就可以借助網絡新聞的這一優勢,引導學生在閱讀網絡新聞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閱讀水平。
提高學生的英語速讀水平。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計劃,設定一個主題,然后廣泛搜集與此相關的各種報道,然后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找出對此主題不同的評論報道。比如,針對普朗特成功獲選為美國總統這一新聞,教師就可以在網絡上搜集美國不同黨派報刊對這一新聞的報道,然后引導學生盡快閱讀完畢,羅列出不同報刊對這一事件的不同評論。
提高學生的英語精讀水平。網絡新聞用詞非常現代化,極大的補充了教材詞匯量的不足。教師可以很好的借助網絡閱讀,來擴大學生的詞匯量,鍛煉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比如,在《No Drugs》教學中,其中的一個教學技能目標就是要求學生learn to prepare a presentation on the dangers of smoking。教師就可以搜集一個典型的有關的網絡新聞報道,然后帶領學生精讀這篇新聞。在精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會獲得更多的有關的英語表達,還會進一步了解對人的危害。
總之,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新聞的優勢,整理資源教材,把網絡新聞閱讀和高中英語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英語知識與技能,鍛煉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發展的同時,更為學生進一步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里不是消極地禁止學生接近網絡,而是采取積極的態度將學生帶進網絡,讓學生了解網絡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閱讀學習的資源,網絡是一個極佳的學習交流平臺。教師有必要向學生介紹一些好的讀書網站和文學網站,并帶他們體驗網上閱讀的優越性。
二、對閱讀內容進行指導
網上的閱讀內容太豐富,學生對上網后讀什么,可能很茫然,所以教師必須加以指導。選擇閱讀內容的原則應該是:以讀名家名著、讀高品位的作品、讀與課本有聯系的作品為主,兼顧時文佳作。筆者在教學中采取的具體措施如下:
(1)給學生列出閱讀書目。一是列出中外名著名篇目錄,如《歷屆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目錄》、《歷屆茅盾文學獎作品目錄》、《歷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目錄》、《歷屆老舍文學獎獲獎作品目錄》;二是列出新課程標準推薦的閱讀書目;三是列出時下具有影響的作品目錄或作家姓名。我們將其印發給學生,或張貼在教室里。這種做法,既是閱讀內容的指導,也是讀書氛圍的營造。
2.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增強學生閱讀的目的意識。教師指導學生確定閱讀目標,制定閱讀計劃是為了增強上網的目的意識。閱讀計劃應包括三年計劃、一年計劃和一學期計劃。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實際,臨時布置閱讀任務。其任務來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為配合一定時期的教學而布置;二是根據近期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布置;三是為促使學生完成閱讀計劃而布置。
教師應經常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及時發現學生閱讀中的不良興趣,及時予以引導、矯正。
三、進行讀書方法指導和訓練
學生在網上閱讀一般是學生的獨立閱讀,其閱讀效果必然由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決定。因而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訓練至關重要。在閱讀方法指導與訓練上,如下措施比較有效:
(1)搜集經典讀書方法,供學生選擇借鑒。例如,筆者在讀書方法指導方面,就搜集篩選出了20余種經典閱讀方法和20余位名人的讀書方法,將這些閱讀方法介紹給學生,供學生選擇借鑒。
(2)進行閱讀方法運用的訓練。即重點訓練幾種閱讀方法,使學生達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的程度。此步訓練是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培養自讀能力的關鍵。筆者篩選出幾種適合中學生使用,能夠較快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閱讀方法,例如“五問自讀法”、“四種讀書方式”、“課外閱讀方法”等,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運用的訓練。
四、不斷激發閱讀熱情
為了使學生始終保持較高的閱讀熱情,可采取如下措施:
(1)引導學生形成“大語文觀”,把目光投入浩瀚的書海。讓學生明白,如果一學期只學一本教材,只讀二十四篇課文,那不叫“學語文”,那不過是學了“應試語文”而已,根本無法培養語文能力。
(2)利用研究性學習促使學生閱讀。利用研究性學習這塊陣地,有針對性地擬一些與語文閱讀相關的研究課題,提供給學生,鼓勵學生選擇。在研究性學習中,為了解決問題而需搜索資料,必能促使閱讀。同時,研究性學習一般是以多人為一小組開展的,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激勵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促使他們更有效地閱讀。特別是在合作的過程中,形成了讀書探究的氛圍,這種氛圍能給予學生巨大的推動力。
Discusses the network culture shallowly to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writing teaching influence
Li Guise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the network culture has had the enormous impulse and the influence to the current people’s life. This article from modern high school language writing teaching this angle, discussed the network culture with emphasis the influence which produces regarding the modern high school language writing, and attempt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which and the modern high school language writing teaching practice lets the network culture produce fuses.
【Key words】Network culture; Writing teaching; Positive influence
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幾乎再也離不開網絡,有互聯網專家說,互聯網的下一個十年將是“網絡生活化”的十年,互聯網的深度整合趨勢會使人們的工作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由此可知網絡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已經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利用網絡,足不出戶就可以學習、工作、交友、購物,它可以滿足人們的一切需求。同時,自從計算機網絡出現之后,網絡文化也隨即開始出現。網絡文化區別于其他一般人類文化,有著自身獨有的特性和影響,當然也同樣具有一般文化所具有的共性,它越來越多地開始影響著人們的思想生活。
網絡文化有負面影響,但究其主流,還是積極的,正面的。網絡文化對現代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產生的正面影響,不容小覷。網絡詞匯的創造與運用,網絡閱讀的優勢,網絡平臺的建立,網絡文化的人文性,都可以為學生所用,為現代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所用。積極探究網絡文化對現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正面影響,有助于現在高中語文寫作走出困境,有助于網絡化背景下高中語文寫作新模式的建立。
1 網絡詞匯的創造和運用
有些網絡詞匯,通過詞義擴大或轉移賦予老詞匯以新的內涵,屬于詞匯意義的正常的發展,新增詞義內涵合理,修辭手法靈活,形式活潑,符合詞匯發展規律,很容易走出網絡,成為人們日常交際的詞匯,因此也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由此,我們完全應該鼓勵學生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把那些富有生命力的,生動活潑的網絡詞匯運用到寫作中來,更要鼓勵學生說真話,表真情,還寫作不為寫作而作,而為生活而作的本來面目,讓我們高中生發揮出自身的語言潛能,寫實、寫活高中生自己的作文。
2 網絡閱讀的優勢
網絡閱讀,改變了單一的文字或靜態的圖像的表現形式,能夠對文字、圖片、影像、聲音等信息形態進行有機的合成,實現文本、數據、聲音及各種圖像在數字化環境中的一體化傳播;網絡讀物的概念遠遠超越了傳統的書本概念,提供讀、看、聽三方面的內容,與傳統讀物相比,讀者接觸到的素材不僅僅是文字,而且包括了圖像、聲音,內容更加全面,視野更加開闊,也更直觀、更逼真,因此閱讀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網絡閱讀還具有共享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特點,能夠滿足人們交流溝通的需求,很多論壇、博客里存在大量個性化的作品,讀者可隨意發表評論;另外,網絡讀物可以很方便地進行信息檢索,讀者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閱讀信息,特別是在查找資料時,不用像以往讀書那樣,非得閱讀全書或大部分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網絡閱讀也更節省物質資源,在部分紙質圖書價格節節攀升的今天,電子網絡圖書不失為一種便宜的閱讀方式。
排除了種種網絡文學的不利因素,我們不能否認網絡讀物中有著我們學生寫作所需要的豐富的養分。網絡文學中不少好的作品還是值得肯定的,有的作品構思獨特,情節懸念迭起,有的作品敘述方式自由,語言生動活潑,有的作品想象豐富、天馬行空,有的作品更貼近生活,真實地反映人物內心世界。這些都可以給我們學生以寫作的啟迪。再加上網絡文學本身對傳統文學的反叛精神,更有利于學生拓寬自身的視角,開展個性化的解讀,并能夠參與其中。這些都是有利于激發我們學生的寫作熱情,有利于我們學生的積極寫作。所以,對于e時代的我們來說,應當花更多心思考慮的是:如何利用網絡這一數字媒介擴大文學的影響力;如何摒棄網絡自身所存在的種種弊端,使網絡創作更能夠反映人們的精神審美;如何利用這一平臺發現并扶植更多有才華的優秀的寫作者。
3 網絡平臺與“話語權”互聯網作為信息傳播的新興媒介,以其信息量大、涉獵范圍廣泛,傳播速度快及具有高度的開放性、便捷性、隱匿性等特點迅速被人們認識和接受。人們可以通過BBS、百度帖吧、校友錄、個人博客、各大論壇及各種網絡聊天工具進行平等的交流,而且因為網絡的虛擬性,我們還可以排除現實生活中交流的顧慮,暢所欲言。
網絡給了學生平等交流的平臺,讓他們可以自由交流。雖然我們說這也不能說他們在網絡中就得到了所謂的“話語權”。但是如果我們的教學可以很好地利用這個平臺,那么在某一個范圍內的這個團體中,他們的“話語權”是不受侵害。在此基礎上,合理有效的引導,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敢講、愛講、會講,進而提高他們語文的素養和能力。
當然,僅僅依托網絡平臺也是不夠的。首先是要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再是引導學生多說,多練,最后愛說,會說,愛寫,會寫。語言的訓練,應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來,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課堂教學這個范圍之中,我們完全可以走出課堂,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網絡,走進社會,從而有力得挖掘出學生們的語言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