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發展現狀模板(10篇)

時間:2023-11-27 10:05: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生物燃料發展現狀,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生物燃料發展現狀

篇1

一、前言

隨著全球油價的不斷飆升和環境污染的加劇,人們開始重新考慮化石燃料的應用問題。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而且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CO、SO及可吸入顆粒物等污染物。采用優化燃燒的方式,盡管可以一定程度地緩解污染與資源消耗,但是人類終將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因此,世界各國都在致力于新能源的開發。其中,以乙醇、生物柴油為代表的生物燃料已經成為世界運輸工具的替代燃料。

二、我國生物燃料化工產業發展的現狀

在國際生物燃料產業化風潮的促進下,我國生物燃料產業近年發展很快,受糧食產量制約,我國近期不再擴大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為了擴大生物燃料來源,我國已自主開發了以甜高粱莖稈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技術(稱為甜高梁乙醇),并已在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新疆和天津等地開展了甜高梁的種植及燃料乙醇生產試點。另外,我國也在開展纖維素制取燃料乙醇的技術研究開發,現已在安徽豐原等企業形成年產600噸的試驗生產能力。在2005年,由石元春院士主持的國家專項農林生物質工程開始啟動.規劃生物柴油在2010年的產量為200萬噸/年,2020年的產量為1200萬噸/年。據專家估算,我國的甜高梁、木薯、甘蔗等可滿足年產3000萬噸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需要,麻瘋樹、黃連木等油料植物可滿足年產上干萬噸生物柴油的原料需要,廢棄動植物油回收可年產約500萬噸生物柴油。如果農林廢棄物纖維素制取燃料乙醇或合成柴油的技術實現突破,生物燃料年產量可達到上億噸。因此,從理論上講,我國生物燃料的發展潛力很大。但由于我國生物燃料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

三、我國生物燃料化工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發展生物燃料的關鍵是原料的供應,但我國生物燃料的原料資源明顯不足,成本較高。我國糧食資源嚴重不足。目前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物燃料生產不具備再擴大規模的資源條件。影響生物柴油成本的最根本因素是原料。原料對生物柴油的生產的影響還有其需要大面積種植才行,雖然我國有大量的鹽堿地、荒地等劣質土地可種植甜高粱,有大量荒山、荒坡可以種植麻瘋樹和黃連木等油料植物,但目前缺乏對這些土地利用的合理評價和科學規劃。因此,生物燃料資源不落實是制約生物燃料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2.我國發展生物燃料的政策和市場環境還不完善。2000年以來,國家組織了燃料乙醇的試點生產和銷售,建立了燃料乙醇的技術標準、生產基地、銷售渠道、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政策體系,積累了生產和推廣燃料乙醇的初步經驗。但由于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發展潛力有限,為避免對糧食安全造成負面影響,國家對燃料乙醇的生產和銷售采取了嚴格的管制。對于生物柴油的生產,國家還沒有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標準,更沒有正常的銷售渠道。

3.我國生物燃料技術產業化基礎較為薄弱。雖然我國已實現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產業化生產,但以油料植物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的技術尚處于研究試驗階段,還需要經過工業性試驗后才能開始大規模生產。對后備資源潛力大的纖維素生物質燃料乙醇和生物合成柴油技術還處于研究階段,離工業化生產還有較大差距。

四、我國生物燃料化工產業的發展對策

1.加強生物燃料相關的應用和導向性基礎研究、生物燃料技術研發和產業體系建設。雖然近年來生物燃料發展很快。但總體來看,生物燃料仍是發展中的新能源技術。加強生物燃料技術的研究開發是促進生物燃料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議安排資金支持生物燃料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工作,包括生物資源品種選育、生產和加工工藝等,特別要加大對纖維素生物質制取液體燃料技術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建議農業部和國家林業局建立能源作物和油料植物的育種和種植技術服務體系,做好能源作物和油料樹種的篩選、改良和種植技術改進工作,建立相應的良種繁育基地和樹苗撫育基地,為能源作物和油料植物的大面積種植提供種、苗支撐和技術指導。

2.開展可利用土地資源調查評估和能源作物種植規劃、建設可靠的原料供應渠道生物能源資源是發展生物燃料的前提條件。就目前來說,具有豐富且穩定的油脂資源,是發展生物柴油產業的關鍵,僅靠零星的餐飲廢油難以支撐行業發展。我國農林業生物質資源總量巨大。僅作物秸稈年產量就達7億噸, 若利用微生物轉化技術,具有1億噸生物柴油的潛力。如果能源植物(如柳枝稷、芒草等)種植和微生物油脂發酵形成集成產業鏈。一些可粗放種植的高糖植物,如甘薯、木薯和菊芋等,也將成為微生物油脂的優良原料。

篇2

生物質熱電聯產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節能環保發電技術。其可以有效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但是,當前我國現階段的生物質熱電聯產發展依然不夠成熟,針對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中的一些問題,我們做了一些研究和思考,具體內容如下。

1生物質熱電聯產發展現狀

1.1我國生物質熱電聯產發展現狀

當前,我國主要的生物質技術是丹麥的水冷振動爐排技術,由于其性能和技術設備良好,在中國生物質熱發電公司中有普遍運用。我國自主開發的技術是生物質電循環流化床技術和生物質發電水冷振動爐排技術。其中還有對一些小火電機組進行了技術改造。總體來說,我國生物質熱電聯產的規模普遍比較小 。我國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由于考慮到了生物質資源供應的可靠性,所以規定,熱電聯產的至少需要配置兩項設備,主要的一般是以 2×12 MW兩爐兩機為主。

1.2國外生物質熱電聯產發展現狀

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是很多國家都在研究的環保能源。比如美國的能源農場,日本的陽光計劃等等。目前在很多生物質發電技術上,國外都己經十分成熟,并且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推廣和使用。歐盟的生物質能源使用程度十分先進。據統計,現階段歐盟的電力總使用量中,有22%的能源是來自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并且歐美各成員國都已經達到目標。

丹麥已經建立了大型生物質直燃發電廠,可以為全國的提供的電力供應占總量的10%。丹麥的大部分熱電聯產項目都是以生物質作為燃料,并且把過去傳統的燃煤供熱廠轉換成了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 英國在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業上也十分投入。政府制定了關于支持生物質能技術的經濟激勵制度。 美國生物質能源的利用占總量5%。美國大力研究了生物質流化床高壓聯合氣化技術,并對生物質能源的利用技術水平十分有效。日本由于地理位置有限,能源資源十分短缺。這也致使了日本在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方面處于世界前列的水平。日本的生物質成型技術研究主要有,多頭螺桿擠壓成型機等等。

綜上可以看出,國外在利用生物質能技術方面已經十分成熟,并且已經實現了商業化和規模化經營。因此,我國在發展自己的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的時候可以充分的引進國外的先進資源技術及其經驗,但是,目前我國對于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和發展依然有一些制約因素。

2我國生物質熱電聯產的局限性

2.1投入成本高

根據對于國外的一些生物質發電企業的研究發現,生物質發電的成本高于煤電類等能源的成本。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來說,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使用的能源多數是農林秸稈,對于秸稈的利用,會增加一些專門的處理設備,并且處理過程復雜,所以投入的成本高。有一些其他的生物質燃料成本由于密度小,收集和運輸的成本大,儲藏方式比較復雜,相對的都會導致前提的投入成本提高。

2.2缺少核心技術設備

我國雖然已經自主研發了一些生物質熱電聯產的技術設備,但是,生物質發電的技術都是由國外引進的。我國引進的一些設備和技術,包括生物質燃料的收集、運輸、運行方式都與國外有很大差異。這導致,不能對引進技術設備高效利用,降低了使用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從根本上缺乏核心的技術和設備,是我國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發展不成熟的根本原因。

3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的策略

3.1引進先進技術與我國具體技術相結合

生物質能源是一種新性技術能源,也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是整個國際社會積極探索和倡導使用的節能能源。而我國現在的生物質能源利用技術落后,所以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與我國具體的技術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可以使我國盡快的跟上國際步伐,科學有效的拖動整個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大力培養相關方向的人才,利用一些國際上的資源和技術,自主研發符合我國具體情況的生物質能源技術,提高我國的生物質技術水平和發展。并且,通過國際技術交流和學習,可以積極廣泛吸收國際或國內社會的資金投入,這樣一來,為我國建設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收集更多資金,從而更好更快的支持我國生物質技術的發展。

3.2政府加強政策和資金支持

政府的支持對我國的生物質技術的發展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首先需要我國頒布關于促進生物質技術發展的法律法規,作為一些政策性指導。并且要根據我國各個地方分差異,需要具體的細化這些相關的法律條文。加強相關的立法工作是我國生物質技術發展的一個先決條件。其次,也需要政府加強對于大力促進生物質能源開發了利用的經濟激勵的相關政策。建立一個完善的經濟激勵政策,對我國的生物質能源發展會起到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經濟激勵政策可以采取財政補貼或是低息貸款等方法。低息貸款可以是由國家或是國際的金融組織機構來提供。財政補貼可以針對生物質技術產業提供一些資金補貼和政策支持。

4結語

我國的生物質技術發展起步晚,技術落后,所以針對此現象,本文重點是將國內外的發展現狀做了一些對比,并根據我國發展生物質技術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些策略支持,以期我國的生物質技術的發展能夠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篇3

[2] Anil, A.C. “A perspective of marine bio-invasion”. In Multiple dimension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p. 203-313, TERI Press, India. 2006.

[3] 胡承兵.阻止“搭乘”于壓載水中的外來生物入侵者[J]..交通環保,1999,20(4).

[4] 張碩慧,張爽,費珊珊等.??壓載水公約履約中船舶面臨的問題及對策[A]. 2008船舶防污染管理論文集[C]. 2008

[5] 國際海事組織網站,http:///About/Conventions/StatusOfConventions/Pages/Default.aspx

篇4

廣西丘陵坡地、山地多,種植其他農作物產量較低,種植木薯卻可獲得較高的產量。木薯富含淀粉,原料經過除雜、粉碎、液化和糖化,可被微生物發酵后產生乙醇。由于石油價格高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國內外大力開展燃料乙醇的研究開發。近年來,國家對玉米淀粉等來源于糧食作物的淀粉發酵工業加強限制,按照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糧食燃料乙醇企業的產量要逐漸降低。木薯作為非糧作物,用于酒精發酵具有獨特的優勢。木薯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畜爭料,不與農爭利,酒精生產率高,從經濟角度看,產1噸酒精消耗鮮木薯7噸,甘蔗17噸,馬鈴薯9噸,紅薯8.7噸,是一種理想的生物質能經濟作物。廣西的木薯淀粉加工企業有lOO多家,木薯乙醇企業有20多家。2007年底中糧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燃料乙醇項目投產,成為國內首家定點生產非糧燃料乙醇企業。2008年,國家科技支撐項目“木薯生物質能產業化關鍵技術和研究”在廣西開始實施,以促進廣西非糧作物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目前,廣西木薯產業存在的問題有:缺乏高產、高粉、低纖維、低木質素品種,良種覆蓋率低,尤其是作為發展生物能源的專用品種缺乏。木薯品種老化嚴重,木薯容易發霉、黑心和長蟲,種植區與木薯加工企業不宜太遠。木薯產量無法滿足工業需求,2008年廣西木薯原料(鮮木薯)需求量超過1000萬噸,產量約為585萬噸,供求缺口達415萬噸。

二、廣西蔗糖產業發展現狀

蔗糖除可直接食用外,有相當部分用于加工食品、釀酒、飲料和醫藥產品等。甘蔗制糖后產生的蔗渣、糖蜜可作輕工、食品、紡織、化工、醫藥等主要原料。廣西蔗糖產量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年產糖近千萬噸,產糖量占全國的60%以上。廣西有53個縣市種植甘蔗,21個縣的財政收入的一半來自糖業稅收。蔗糖產業是廣西從業人數最多的大產業,有約2000萬人人事甘蔗生產或與甘蔗相關的產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由于部分農民轉向種植水果、蔬菜等作物,甘蔗種植逐漸向人口密度較少的地區轉移。經過幾年的調整,蔗糖產業初步克服了糖廠過于分散的狀況,形成了較明顯的區域經濟規模。廣西的甘蔗生產條件差,生產規模小,蔗農組織化程度低,甘蔗單產較低,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蔗糖加工規模小,糖廠抵御風險的能力差,缺乏綜合利用和生產能力,一旦遇到糖價下跌,就會出現嚴重虧損。由于近年糖價低迷,蔗農收入銳減、糖廠效益大幅度降低,廣西的蔗糖產業普遍面臨效益下滑的局面;此外,蔗糖需求也難保證增長,廣西的蔗糖生產能力還在不斷增加,造成供過于求。

三、產業發展前景與對策

燃料酒精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據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預測,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將達到lOOO萬噸,非糧原料燃料年替代成品油約1000萬噸。木薯酒精產業前景極其廣闊,對于木薯酒精產業,主要的問題是原料不足。燃料乙醇生產中,原料成本占到70~80%,當鮮木薯的收購價為600元/噸時,木薯酒精的生產將達到盈虧平衡點。從國外進口木薯原料,無法保障對酒精企業的穩定供應,原料價格難以保持在合理水平。加快木薯原料基地的建設,大幅增加木薯產量是當務之急,木薯淀粉可用于微生物發酵,生產大宗化學品。由于乳酸的聚合物――聚乳酸可制成環境友好的可降解塑料,聚乳酸和乳酸的市場規模每年都在遞增。用于乳酸生產的乳酸菌一般沒有淀粉酶活力,在發酵前需要加入淀粉酶,把淀粉降解成可發酵糖后才可進行發酵。如果選育出具有淀粉酶活力的乳酸菌,直接利用木薯淀粉發酵,可避免淀粉酶的加入與淀粉的糖化工藝,可能大幅度降低乳酸發酵的成本。 蔗糖的市場波動較大,對糖廠的效益造成嚴重影響,要改變以蔗糖為單一產品的局面,可考慮改造傳統的制糖工藝,按不同比例混合稀釋廢糖蜜,用于乙醇發酵。蔗糖可用于制成甘露醇,這是一種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化學品。廣西具有豐富的蔗糖資源,如果制成甘露醇,將價值提高了十幾倍,可避免糖價低迷帶來的嚴重虧損。國內制備甘露醇的方法是化學合成法,利用蔗糖為原料,酸解后催化加氫,得到甘露醇和山梨醇。由于化學合成法得到的是甘露醇和山梨醇的混合物,需要將它們分離,山梨醇的價值遠低于甘露醇,化學法的成本較高。因此,開發可利用蔗糖發酵合成甘露醇的乳酸菌是蔗糖深加工的一個有潛力的發展方向。

篇5

[中圖分類號] S2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132-01

生物質能源是以植物為原料生產的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中惟一可運輸并儲存的能源。當今世界能源和環境問題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人類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能源有石油、天然氣和煤炭3種。開發新能源已成關系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發展生物質能源,對保障我國未來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 發展生物質能源的重要性

生物質能源是倍受世界各國重視的可再生能源。國內許多專家提出了“發揮灌木優勢推動我國能源林業的發展,集約經營短輪伐期喬灌木能源林是發展生物質能源的基礎。”我國林木生物質能源原料資源比較豐富,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巨大,為我國林業的發展提供了新契機。灌木具有抗逆性強,用途多等優勢,我國廣大的干旱、鹽堿地、荒山禿嶺皆可發展灌木林,發揮生態效益,收割后還能自然萌生更新,是能源建設和生態建設的最佳結合模式。開發灌木能源既可以推動我國生物質能源工業的發展,又能促進生態脆弱地區植被的恢復和重建,改善生態環境。把握生物質能源發展的戰略機遇,以林木生物質能源對油汽的替代或部分替代,使我國林業全面介入能源領域,形成林業新的戰略增長點,緩解我國能源緊缺的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2 生物質量能源發展現狀

世界上,生物質能源開發最早且成功的是生物柴油和乙醇。德國、美國、巴西在生物柴油和乙醇替代汽油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乙醇出口國的巴西,其60%的汽車燃料是甘蔗提煉出來的乙醇。美國提出到2025年要用生物燃油替代25%的化石運輸燃料口號。

我國的乙醇燃料開發啟動較早,從2001年4月開始,就已在全國推廣使用燃料乙醇,河南、黑龍江、吉林作為試點省份,建立了四大酒精廠以利用陳化糧生產酒精。2006年,國家提出中國將大力支持生物質能源、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并將生物質能源放在了首位。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燃料乙醇年生產能力達102萬噸,乙醇消費量占全國汽油消費市場的20%,成為僅次于巴西、美國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產和使用國。

3 中國生物質能源儲備概況

我國生物質資源比較豐富。據初步估計,我國僅現有的農林廢棄物實物量為15億噸,約合7.4億噸標準煤,可開發量約為4.6億噸標準煤。

我國現有木本油料林總面積超過600多萬公頃,主要油料樹種果實年產量在200多萬噸以上,其中,麻瘋樹、黃連木等樹種果實是開發生物柴油的上等原料。有150多種植物含油量超過40%。作為生物柴油開發利用較為成熟的有小桐子、黃連木、光皮樹、文冠果、油桐和烏桕等樹種。初步統計,這些油料樹種面積超過135萬公頃,年果實產量在100萬噸以上,如能全部加工利用,可獲得40余萬噸生物柴油。

我國北方有大面積的灌木林,估計每年可采集木質燃料資源有1億噸左右;全國有5700多萬公頃為中幼齡林,如正常撫育間伐,可提供1億多噸的生物質能源原料,同時,木材采伐、加工剩余物還能提供可觀的生物質能源原料。云貴川等省區大力培育發展生物柴油小桐子資源,小桐子種植面積已達50萬畝。河北、河南、安徽、陜西等地人工種植黃連木近5萬畝。

我國現有300多萬公頃薪炭林,每年約可獲得近1億噸高燃燒值的生物量。適宜發展能源林的有宜林荒山荒地5400多萬公頃。有近1億公頃的鹽堿地、沙地以及礦山、油田復墾地等不適宜農耕的土地大都適宜培育特定的能源林。

4 國家對生物質能源開發規劃

木本生物質能源屬于我國科技發展的能源及環保兩大重點,是我國“十一五”規劃重要研究對象,也是世界林業發展的新亮點。國家林業局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四川啟動第一批林業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建設,基地面積60多萬畝,可實現約六萬噸生物柴油原料供應能力。“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培育林業生物質能源林1200多萬畝,以滿足600萬噸生物柴油和裝機容量1500萬千瓦年發電原料供應的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目標;未來15年,國家林業局將進一步推進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全面規劃全國能源林培育工作,并計劃在2020年完成額定規模的能源林培育基地建設任務。

財政部、發展改革委、農業部、稅務總局、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的《關于發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財稅扶持政策的實施意見》,國家將在“建立風險基金制度,實施彈性虧損補貼、對原料基地補助、進行項目示范補助、減免稅收“等四項財稅政策上扶持生物質能源的發展。

5 發展生物質能源對策

我國發展生物質能源應采取的主要對策為:

5.1 制定生物質能源發展綱要和實施方案,開展可利用土地資源和植物資源的調查評估,制定能源植物種植規劃,發展和建立能源樹種、能源作物良種基地,啟動生物質能源產業化項目,促進新農村建設。

5.2 與建立節約型農村結合發展成型燃料。要鼓勵和扶持發展農林廢棄物致密固化成型燃料生產企業,引導農民將農林廢棄物加工成成型燃料,作為煤炭替代品。

5.3 與生態環境治理結合發展能源林業。山地和高原應以發展薪炭林和木本油料林為主,平原建立生物柴油木本油料原料基地,沿海灘涂種植以檉柳為主的耐鹽堿樹種和可以提煉生物柴油的濱海錦葵。

5.4 與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結合發展能源農業。以不與糧食爭地、確保糧食安全為前提,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油料作物和高糖作物。

篇6

其次,2005年和2006年先后兩次在本公司自辦對俄農機產品貿易洽談會,100多家俄羅斯客商和數十家國內農機廠商參加洽談。

再次,在佳撫公路與雙樺路交叉口的“三江門戶”,投資1千萬元,創辦了全省首家,也是最大規模地對俄農機出口基地,集產品展示、洽談簽約、倉儲物流、報關出口、維修培訓、配件供應、售后服務、電子商務等為一體,搭建了規范、便捷的農機出口平臺。

最后,作為“國家級誠信單位”,多次回訪俄羅斯用戶,及時搞好售后服務,以誠信促合作,促發展。

公司先后把國內外名優農機產品出口到俄羅斯,如中國一拖的東方紅牌大馬力輪式拖拉機、迪爾佳聯生產的聯合收割機、迪爾天拖生產的輪式拖拉機、常州拖拉機廠生產的東風牌中馬力輪式拖拉機等。摘要:現代農業裝備作為現代農業生產工具和手段,作為先進生產力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具有基礎性、主導性和決定作用。從農業田間作業機械、設施農業裝備、農產品加工裝備、農業生物質利用裝備四方面研究了我國現代農業裝備的發展現狀。

關鍵詞:現代農業裝備;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S23-01文獻標識碼:Adoi:10.14031/j.cnki.njwx.2016.02.017

0引言

現代農業裝備是指用于現代農業生產過程的先進農業機械、設備和設施。主要包括:農業田間作業機械、設施農業裝備、農產品加工裝備、農業生物質利用裝備、農田設施與裝備、農業信息化裝備等。

現代農業裝備服務于大農業,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服務業等,服務于現代農業生產全過程,包括產前、產中、產后,生產、加工、儲運、流通等各個環節,以先進的工業和工程手段促進農業生物的繁育、生長、轉化和利用。現代農業裝備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和科技保障,對于促進農業生產和增長方式以及農民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變革,保護生態環境,高效集約節約使用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均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裝備可以有效帶動和引領現代農業建設

現代農業裝備作為現代農業生產工具和手段,作為先進生產力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具有基礎性、主導性和決定性作用。可達到“四個帶動,六項促進”,即: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動農民合作組織發展,帶動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和農業科技成果集成組裝,帶動農民素質提高;促進資源高效利用,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促進農產品競爭力增強,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和農民增收,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2農業田間作業機械發展現狀

截至2014年底,我國農機總動力達10.76億kW,平均每畝耕地的農機總動力39.68kW,大中型拖拉機總量572萬臺。

2013年我國機械耕整地、播種和收獲總面積11195萬hm2,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為61.8%、35.3%、32%,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50.3%。在小麥、水稻和玉米三大糧食作物中,小麥機播和機收水平分別為85%和82%,基本實現了生產全程機械化;水稻機械化栽植和收獲水平分別為12%和38.8%;玉米機播和機收水平分別為73%和4.73%。

在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支農惠農政策的拉動下,大中型拖拉機等主要農機產品持續旺銷,2006年規模以上農機工業企業總產值1316.7億元,同比增長25%。我國農機出口貿易總額首次出現順差1.65億美元,農機工業成為近三年機械制造業中增長較快的行業之一。

自2004年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布實施以來,2004―2009年,中央財政投入農機具購置補貼的資金從0.7億元、3億元、6億元、20億元、40億元到130億元,到2014年已經超過230億元,連續數年增長。

3設施農業裝備發展現狀

(1)我國設施園藝發展始于20世紀50年代,盛于80―90年代,目前正面臨升級;特別是80年代以后的20多年間,設施園藝的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為我國農村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目前設施園藝面積已達250余萬hm2,其中溫室和大棚等大型設施總面積150余萬hm2,兩種類型各占50%左右,溫室中日光溫室面積約占70萬hm2,大型連棟溫室僅有1000hm2。設施園藝面積的70%以上分布在黃淮海及其以北地區,施蔬菜面積占總面積的95%以上。

(2)畜牧業已成為我國農村和國民經濟中相對獨立的一個大產業,全國從小畜牧業生產及相關產業的勞動力總數約1億人。在畜牧業發達地區,農民從事畜牧業生產所得的現金收入已占到整個農業生產現金收入的50%左右,畜牧業對促進農民增收的效果十分顯著,已成為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和農村經濟增長的“亮點”。我國畜牧業生產總值,加上所帶動

的飼料、畜產品加工、獸藥等相關產業的產值,整個產業鏈的產值約15000億元。表明我國的畜牧業已經從農村家庭副業開始成為我國農業中最具活力的支柱產業。

(3)水產養殖飼料生產、循環水處理、增氧機械、投餌、池塘清淤、水環境自動監測等裝備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生產效率、生產條件改善和節本增收效果等。截至2013年,我國海水養殖面積已發展到260萬hm2,產量為2316萬t;目前,從20~30m深線到沿海灘涂,海水養殖業都蓬勃發展,且已形成多種模式并舉,因地制宜,立體開發利用的新格局;內陸養殖面積達為84%萬畝,產量為2692萬t。

4農產品加工裝備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呈現出增長加速化、加工程度精深化、企業發展規模化、科技研發創新化和產業布局優勢化等特點。“十二五”期間,農產品加工業要加速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自主創新,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提高質量安全水平,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力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實現年均11%的增長率,2015年突破18萬億元;力爭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比年均增加0.1個點,2015年達到2.2∶1。

篇7

0.前言

煤化工可分為傳統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傳統的煤化工主要用來發電、煉焦和作為工業燃料以及合成氨、尿素、甲醇、甲醛、乙酸、電石和乙炔衍生物(氯乙烯、醋酸乙烯、1,4-丁二醇)等。新型煤化工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氣和煤制二甲醚[1]。

1.新型煤化工的技術現狀

1.1煤制油的技術現狀

煤液化技術在科學上稱為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技術,按合成工藝的不同,煤制油可以分為煤直接液化燃油和煤間接液化燃油2種。

(1)煤直接液化燃油:

煤直接液化燃油是指先將煤磨成煤粉,然后通過高溫(400℃以上)、高壓(10Mpa 以上),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加氫裂解,轉化成液體燃油[2]。目前,國際上已開發出的煤加氫液化工藝有10多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日本的NEDOL工藝、德國的IGOR工藝、美國的HTI 工藝。3 種工藝中,比較成熟可靠的是德國的IGOR工藝,其轉化率能達到97%[3]。神華集團在20世紀末開始開發煤直接液化工藝,該項目引進美國碳氫技術公司煤液化核心技術,并進一步進行了調整與改進,將儲量豐富的神華優質煤按照國內的常規工藝直接轉化了柴油。

(2)煤間接液化燃油煤間接液化燃油是指先將煤轉化成合成氣(CO和H2),然后在一定溫度、壓力及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生產出的煤油。目前,已經工業化的煤間接液化技術只有南非SASOL的F-T合成技術和荷蘭Shell公司的SMDS技術[4]。

1.2煤制烯烴的技術現狀

煤基制烯烴工藝路線為:粉煤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氣化成主要成分為CO和H2的粗合成氣,再經過變換及凈化工序合成粗甲醇,粗甲醇精制除去水、二甲醚、甲酸甲酯等輕于甲醇的低沸點物質得到精甲醇,最后將精甲醇轉化為低碳烯烴。當前,國外開發研究比較成功的甲醇制烯烴工藝主要有美國環球石油公司和挪威海德魯公司共同開發的甲醇制烯烴(MTO)技術以及德國Lurgi公司的甲醇制丙烯(MTP)技術,而國內主要有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簡稱大連化物所)的甲醇經二甲醚制低碳烯烴(DMTO)技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甲醇制烯烴(SMTO)技術以及清華大學循環流化床甲醇制丙(FMTP)技術。目前,國內已建成的煤制烯烴項目主要有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公司煤制聚烯烴項目、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煤制聚丙烯項目和神華寧夏煤業集團煤制聚丙烯項目[5]。

1.3煤制乙二醇的技術現狀

煤制乙二醇技術是將煤制成合成氣,再以合成氣中的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為原料制取乙二醇。目前,我國在世界上已率先實現了煤制乙二醇(CO氣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氫合成乙二醇)成套技術的工業化應用。而國外技術未能實現工業化,其原因在于沒能獲得核心催化劑的關鍵制備技術和工業一氧化碳深度脫氫凈化等系列關鍵工藝和技術,以及關鍵單元的技術集成[6]。

1.4煤制天然氣的技術現狀

煤制天然氣的主要工藝流程為:煤氣化生產合成氣,合成氣通過一氧化碳變換和凈化后,經過甲烷化反應生產天然氣。整個工藝在技術上是成熟的,現在國內外有關學者和公司將研發重心放到了氣化技術的革新上[7]。煤制天然氣的氣化工藝[8]可分為蒸汽- 純氧氣化,加氫氣化和催化蒸汽氣化三種工藝。煤制天然氣的另一核心技術是甲烷化工藝。目前國內還沒有掌握大型合成氣甲烷化工藝,主要技術要向國外公司購買。目前使用的甲烷化技術主要是托普索甲烷化循環工藝技術和DAVY 公司的甲烷化技術[9]。

1.5煤制二甲醚的技術現狀

二甲醚的生產工藝路線很多,目前工業上應用的主要是甲醇脫水工藝和合成氣直接合成二甲醚工藝。甲醇脫水法先由合成氣制得甲醇,然后甲醇在固體催化劑作用下脫水制得二甲醚,甲醇脫水法又分為甲醇氣相催化脫水法和液相催化脫水法;合成氣一步法以合成氣( CO+H2)為原料,合成甲醇和甲醇脫水反應在同一反應器中完成,同時伴隨CO的變換反應,一步法多采用雙功能催化劑[10]。

甲醇氣相催化脫水法是目前國內外使用最多的二甲醚工業生產方法。合成氣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藝主要有日本NKK 公司的液相一步法新工藝、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固相新工藝、美國空氣化學品公司漿態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藝等。

2.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思路

新一代煤化工技術是指以煤氣化為龍頭,以碳—化工技術為基礎,合成、制取各種化工產品(和燃料油)的煤炭潔凈利用技術。我國新型煤化工發展的總體思路與重點發展新型煤化工,應堅持與傳統煤化工結構調整相結合,堅持提高效益與節能減排相結合[11]。

2.1 以清潔能源為主要產品

新型煤化工以生產潔凈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產品為主,如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航空煤油、聚丙烯原料、乙烯原料、電力、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熱力等,以及煤化工獨具優勢的特有化工產品,如芳香烴類產品。

2.2 推進煤-電-熱-化一體化發展

新型煤化工是未來中國能源技術發展的戰略方向,我們要切實扭轉煤化工項目生產單一產品的單純煤化工發展模式,著力發展煤-電-化-熱一體化,實現煤化工與電力、熱力聯產和負荷的雙向調節。緊密依托于煤炭資源的開發,并與其它能源、化工技術結合,探索煤化工產品、副產物的綜合利用, 如二氧化碳制綠藻、煤渣制氧化鋁、合成油產品綜合利用等,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體化的新興產業。

2.3 建設大型企業和產業基地

新型煤化工發展將以建設大型企業為主,包括采用大型反應器和建設大型現代化單元工廠,如百萬噸級以上的煤直接液化、煤間接液化工廠以及大型聯產系統等。在建設大型企業的基礎上,形成新型煤化工產業基地及基地群。每個產業基地包括若干不同的大型工廠,相近的幾個基地組成基地群,成為國內新的重要能源產業[12]。 [科]

【參考文獻】

[1]楊衛蘭.我國新型煤化工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J].石油化工技術與經濟,2012,28(5):22-26.

[2]郝劍虹,高海洋,張富興.煤制油技術在我國的發展現狀[J].北京汽車,2010(2): 43-46.

[3]錢伯章,朱建芳.對中國煤制油的冷靜思考[J].煉油技術與工程,2006(7):5-9.

[4]張玉卓.中國煤炭液化技術發展前景[J].煤炭科學技術,2006(1):19-22.

[5]李麗英,田廣華.煤基甲醇制烯烴技術及產業發展現狀[J].合成樹脂及塑料,2013,30(4):75-79.

[6]錢伯章.煤制乙二醇技術與應用[J].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2012(10 ):35-41.

[7]苗興旺,吳楓,張數義.煤制天然氣技術發展現狀[J].氮肥技術,2010,31(1):6-8.

[8]MunishChandel,EricWilliams.SyntheticNaturalGas(SNG):Technology,Environ

mental Implications,and EconomicsClimate Change Policy Partnership Duke University,January,2009.

[9]劉志光,龔華俊,余黎明.我國煤制天然氣發展的探討[J].煤化工,2009,14(2):1-5.

篇8

黑龍江省農村沼氣建設起步于上個世紀70年代。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省農村沼氣建設從小到大,得到了長足發展,現已初具規模,成為深受農民歡迎的民心工程。

1 工藝技術發展現狀

1.1 戶用沼氣工藝技術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戶用沼氣池一般采用半連續發酵工藝。這種發酵法兼顧了生產沼氣、積造有機肥和農業生產集中用肥的需要,具有良好的綜合效益。

1.2 大型沼氣工程工藝技術發展現狀 經多年大型沼氣工程建設的探索實踐,比較適合北方高寒地區的工藝技術有HCPF和CSTR等高濃度中溫厭氧發酵工藝。近來黑龍江省農機研究院、東北農業大學等單位又探索出了干法發酵工藝和兩相厭氧發酵工藝。

1.2.1 HCPF工藝 HCPF工藝適合各類糞污處理沼氣工程。利用該工藝,可以克服現有采用液泵進料的立式沼氣裝置不能大幅度提高進料濃度和浮渣難以去除的問題,可使固體有機廢物與污水不需多級“預處理”而直接從進料口加入,并在機械攪拌作用下進料的干物質濃度可提高到10%-15%;旋轉的葉片不斷將浮渣破碎且壓入發酵液中而被去除。與一般的立式沼氣裝置相比,節約熱能30%以上、工程投資減少20%-30%、在相同發酵溫度下的產氣率提高30%以上、操作簡便、運行費用低和適合多種固體有機廢物的處理,采用HCPF工藝產生的沼氣如進行熱電聯產,熱能輸出部分可滿足大部分北方地區冬季的原料加熱要求,不需外來能源加熱。此工藝適用于以畜禽糞便為原料、沼氣綜合利用為目的的“生態型”沼氣工程。

1.2.2 CSTR工藝 全混式厭氧發酵技術是在常規厭氧消化器內安裝了攪拌裝置。使發酵原料和微生物處于完全混合的狀態,其效率比傳統常規消化器明顯提高。目前該技術在國外被大量應用。該工藝常采用恒溫連續投料或半連續投料運行,適用于高濃度及含有大量懸浮固體原料的處理。在消化器內,新進入的原料由于攪拌作用很快與消化器內的全部發酵液混合,使發酵底物濃度始終保持相對較低狀態。該工藝的優點是:可以進入高懸浮物含量的原料;消化器內物料均勻分布,避免了分層狀態,增加了底物和微生物接觸的機會;消化器內溫度分布均勻;進入消化器的抑制物質能迅速分散,保持較低濃度水平;避免了浮渣、結殼、堵塞、氣體逸出不暢和短流現象。但該工藝需要有足夠的攪拌,相對能耗較高;底物流出該系統時未完全消化,微生物隨出料而流失。

1.2.3 秸稈沼氣干發酵工藝 該工藝以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為原料,首先將秸稈粉碎,加入一定比例的畜禽糞便和已發酵后的沼渣均勻混合,混合過程中加入有機廢水,使原料干物質濃度控制在20%左右,然后用鏟車送入車庫式厭氧反應倉內,封閉反應倉門后開始發酵。利用倉底集液槽收集沼液到貯液池,經增溫后再通過反應倉內頂部沼液噴淋系統噴到原料上,保證發酵物中甲烷菌群數量和繁殖速度。并利用稻殼鍋爐通過反應倉底部地熱管給原料增溫。反應倉換氣系統在產氣結束后,監測和自動控制系統會自動打開換氣系統排空倉內殘余沼氣,保證安全開倉。本工藝產生沼液全部回用,沼氣經凈化后用于供氣,沼渣經干化、篩分后用做肥料。

1.2.4 兩相厭氧發酵工藝 兩相厭氧發酵工藝是把厭氧消化的酸化過程分解,使厭氧消化反應分別在兩個獨立的反應器中進行的工藝流程。這種工藝每一反應器只完成一個階段的反應,第一反應器只完成產酸階段反應,第二反應器完成產甲烷階段反應,故又稱兩段式厭氧消化工藝。按照所處理的廢水水質情況,兩步發酵可以采用同類型或不同類型的厭氧消化反應器。該工藝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耐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穩定,避免了一步法不耐高有機酸濃度的缺陷;二是兩階段反應不在同一反應器中進行,互相影響小,可更好地控制工藝條件;三是消化效率高,尤其適于處理含懸浮固體多、難消化降解的高濃度有機廢水。

2 作用與效益

2.1 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農民通過建設“四位一體”等模式,用上了清潔方便的沼氣能源,每年節省做飯、照明支出約320元,利用沼渣、沼液使農作物產量提高了10-20%,減少了化肥、農藥支出480元,生產的農產品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產品,市場售價是普通農產品價格的1.5倍。

篇9

在尋求經濟與能源平衡點的過程中,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潔,污染少、可再生等優勢,成為了我國發展低碳環保型經濟、改善能源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1 我國新能源的主要種類

我國的新能源大致主要分成了六種,依次是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能、地熱能、和潮汐能。太陽能的理論能源存儲量大概為每年24000億tcc(噸標準煤),66.6%的陸地年日照小時大于2200,每平方米收到的太陽輻射是6000兆焦;風能的能源儲量為3.23TW(1太瓦=10億千瓦),可以挖掘的隱藏陸地為250GW(1吉瓦=1百萬千瓦),而近海為750GW;小水電的能源儲量為190GW,能夠挖掘的潛力為1.28GW;海洋能的能源儲量為2600GW,能夠挖掘的潛力為50GW,當中潮汐能的能源儲量為1100GW,能夠挖掘的潛力為23GW;生物質能的能夠挖掘潛力現在為3.17億tcc,2050年將會達到9.75億tcc;地熱能源量為2000億tcc,高溫是6.5GW。

2 我國新能源的發展現狀概況

2.1 我國太陽能目前的發展狀況

太陽能的應用方式往往是利用太陽自己創造出的熱能通過正確的技術方式轉變成電能系統,然后變成電能進行使用。我國擁有豐厚的太陽能資源[1],國內當前市場的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的相當快速,往往是針對光伏發電。我國光伏發電的應用領域很廣,包含了通信工業(占36%)領域、農村地區(43%)、光伏并網發電系統(4%)、其他商品占了17%。而市場化自行管控與政府政策性扶植的市場又分別占了一半。我國非常關注且加大了支撐大范圍的地面光伏型發電站創建的力度。在今后的太陽資源發展目標中,增加了智能化電網構建,推行分布式屋頂光伏站的構建,如此做不但可以處理居民大量用電的需求,也可以很好的管控并降低在電力系統上的投資成本。

2.2 我國風能源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風能源相對來說是比較富有的。然而因為在很多方面受到了技術的限制與實際實施環境的約束,所以我國的風能源目前的開發使用領域較窄。努力的開發我國的風(力)能源,正確的使用它的資源優勢,給資源環境保護帶來實質性的幫助。風能源在某些程度中能夠降低由于能源匱乏導致的能源緊缺,能夠促使改進我國的資源產業構造,與相關的資源體系。風電發展的相對來說緩慢局面主要還是因為它的規模、產業和核心沒有得到更好的改善,資金投入太高,同時沒有相關的專業性優秀人才。風能源使用的核心競爭力缺乏,這需要國家在相關政策與財政上予以支持與幫助。政府在風能源政策上的支持主要可以從三方面進行,第一,對其實行貸款補助另外還要減少相關的風電稅收。第二,在風電設施的創新與更新上加大財政的投入[2]。第三,我國將風能源的研發和應用投入到相對的科技探究范圍,這樣可以更加容易快速的協助企業獲得產業的關鍵技術,提高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3 我國生物質能能源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生物質能資源主要包括了經濟林、薪炭林、田間農作物秸稈與林業相關的資源和有機型垃圾物等等。我國的生物能資源儲量相對富有,開采潛力較大。開發生物質能資源必須加大力度完成對能源基地的建造,確保擁有持久可觀的燃料數目,同時創建完善的相應原材料管理體制[3]。我國現在的生物質工程高科技產業化的重點工程主要包含了:生物材料的應用、生物能源的應用和生物質原料的有效生產。

2.4 我國核能源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鈾資源和其資源相比是比較缺乏的,同時分布的比較散。阻礙了我國的核資源原材料的研發探究使用。然而核能源跟其他的能源又不相同,它擁有了無限再生和無污染的優勢,某種程度可以促進改善社會資源發展的困難。構建商業聚變堆,研發核聚變能,使其在我國的能源構造改善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調整今后我國的能源結構。

3 我國新能源的發展前景

我國的風能資源十分富有,但是現在開發程度較低,當前風電裝機容量所擁有的比例較低,不及1%,即便是到了2020年我國的風電發展計劃的3000萬千瓦,所擁有的全國發電總裝機的比例也只是3%左右,因此,要推廣提高應用這一類潔凈能源,一定要給風電一個寬闊的政策氛圍,是非常重要與必要的。依據我國電力科學院的預判,至2050年,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的電力裝機會是全國的電力裝機的25%左右,當中光伏發電裝機會是5%左右。預測至2020年荒漠光伏電站的累計裝機會是205MW。我國擁有廣闊的沙漠、沙漠化土地和潛在性沙漠,總計是110萬平方公里左右。1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安置105MWp的太陽能電池,假如僅通過1%的沙漠面積來放置太陽能電池,那么可以安裝1000GWp,是我國當前電力裝機的兩倍之多。依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1年的信息數據,五類海洋能在理論上能夠再生的總量為767億千瓦,當中溫差能會是400億千瓦,鹽差能為300億千瓦,潮汐和波浪能又分別為30億千瓦,海流能為6億千瓦,但是很難將全部能量取出用于使用的。因此技術操作上可以使用的功率為65億千瓦,當中鹽差最多,能為30億千瓦,溫差能為25億千瓦,波浪能為10億千瓦。根據有關專家的預計判斷,至2020年,國內的年生產生物燃油總量會是1950萬噸左右,其中生物乙醇是1000萬噸,生物柴油是900萬噸。

4 結語

由于我國新能源開發比較遲,所以在技術上還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我國作為一個能源消耗大國,化石能源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今日益增加的經濟發展要求了,所以,一定要努力改善能源結構,借鑒國外先進的開發技術,制定好相關的新能源發展政策等,才能夠有利于新能源產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10

(一)國內生物燃料產業發展現狀

1、燃料乙醇開始規模化應用

“十五”期間,我國在黑龍江、吉林、河南、安徽4省,分別依托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責任公司、河南天冠集團、安徽豐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龍江華潤酒精有限公司四家企業建成了四個燃料乙醇生產試點項目進行定點生產,初步形成了現有國內燃料乙醇市場格局。到2007年,我國燃料乙醇產能達160萬噸,四家定點企業產能達144萬噸。值得注意的是,為不影響糧食安全并改善能源環境效益,我國已確定不擴大現有陳化糧玉米乙醇生產能力的政策,轉向以木薯和甜高粱等非糧作物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并開始商業化生產。目前,廣西木薯乙醇項目的生產能力超過20萬噸,2008年全國燃料乙醇總產量達172萬噸。此外,生物液體燃料也已開始在道路交通部門中初步得到規模化應用,我國燃料乙醇的消費量已占汽油消費量的20%左右,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河北、山東、江蘇部分地區已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無鉛汽油。

2、生物柴油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自2002年經國務院批示,國家發改委開始推進生物柴油產業發展以來,生物柴油年產量由最初的1萬噸發展到現在的近20萬噸,總設計產能約200萬噸/年,生物柴油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的管理范疇。2008年,為鼓勵和規范生物柴油產業發展,防止重復建設和投資浪費,根據生物燃料產業發展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結合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及產業化工作部署與安排,國家發改委批準了中石油南充煉油化工總廠6萬噸/年、中石化貴州分公司5萬噸/年和中海油海南6萬噸/年3個小油桐生物柴油產業化示范項目。截止目前,我國生物柴油產業已初步形成以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福建卓越新能源發展公司等民營公司、外資公司以及中糧集團、航天科工集團和三大石油集團共同參與的格局。

(二)生物燃料產業發展需突破的主要制約因素

目前,我國生物燃料產業的快速發展還面臨許到原料資源供應、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商業化應用市場和政策、市場環境不完善等制約因素。

1、原料資源供應嚴重不足

無論是燃料乙醇還是生物柴油都面臨著“無米下鍋”。

從燃料乙醇看,如果完全用玉米來生產,按照1∶3.3 比例計算,2020 年將達4950 萬噸,加上其他工業消費對玉米需求的增長,未來我國玉米生產將難以滿足燃料乙醇生產的工業化需求,而且隨著陳化糧食逐步消耗殆盡和玉米價格的不斷上漲,玉米燃料乙醇的發展可能威脅到我國糧食安全,因此完全使用玉米生產燃料乙醇在我國并不現實。

從生物柴油看,國內僅有的幾個項目都是以地溝油、植物油腳等廢棄油脂做原料,而全國一年的廢棄油脂也只有600―700萬噸,其中相當比例還要用于化工生產,每年可供生物柴油企業利用的廢棄油脂不足50 萬噸。按照1.2 噸廢棄油脂生產1 噸生物柴油計算,40 多萬噸廢棄油脂能滿足的產能只有30 多萬噸。目前,我國很多企業處于部分停產或完全停產狀態,行業發展陷入了困境。

2、產業發展中的技術、標準瓶頸制約

目前,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產業發展中的生產技術、產品標準、生產設備等問題已成為阻礙生物燃料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從燃料乙醇的發展看,一方面,我國的自主研發能力還比較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目前國內以玉米、木薯等淀粉類為原料的生產技術已經進入商業化初期階段,以甜高粱、甘蔗等糖質類為原料基礎的燃料乙醇生產技術大多處于試驗示范階段,還需在優良品種選育、適應性種植、發酵菌種培育、關鍵工藝和配套設備優化、廢渣廢水回收利用等方面作進一步研究。而國外以淀粉、糖質類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并進入大規模商業化生產階段。此外,我國的纖維素乙醇還處在試驗階段,技術還有待完善,尤其是如何降低纖維預處理和纖維酶的成本,高效率的發酵技術等方面,總體而言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另一方面,國內還缺乏以不同生物質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相關產品和技術標準。盡管我國于2001年頒布了變性生物燃料乙醇(GB18350-2001)和車用乙醇汽油(GB18351-2001)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在技術內容上等效采用了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標準(ASTM);但上述標準主要是基于淀粉類原料而制定的,而制備燃料乙醇的原料種類較多且生產工藝也大不相同,在某些技術指標上也會有所差異,單一基于淀粉類原料制定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燃料乙醇產業的快速發展。

從生物柴油的發展看,我國主要采用化學酯化法生產生物柴油,已形成較完備的技術體系和方法,但由于酯化過程要進行水洗、除渣、酯化、分離、蒸餾、洗滌、干燥、脫色等一系列過程,因此,轉化率低,成本較高,而且產品質量難以保障。此外,雖然我國在2007年頒布了《柴油機燃料調和用生物柴油(BD100)國家標準》(GB/T20828-2007),但由于生物柴油的酸度、灰分、殘炭均高于石油類柴油,常會以B5或B20等BX類生物柴油與石化柴油混用。而我國至今沒有B5或B20標準,更沒有對生物柴油企業的生產設計和運行進行技術規范,生物柴油質量難以保證,導致難以進入中石油、中石化的銷售終端,大量生物柴油賣給企業用作燒鍋爐等用途,極大地制約了我國生物柴油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3、生產成本過高,商業化應用缺乏市場前景

從燃料乙醇看,目前,除巴西以甘蔗為原料生產的燃料乙醇成本可以與汽油相競爭外,其他國家燃料乙醇的成本都比較高,而我國燃料乙醇由于受原料成本高、耗能大、轉化率低等因素影響,燃料乙醇的生產成本更高;從生物柴油看,在原料價格高峰時,生物柴油的生產成本是每噸接近7000元,而售價是6000元左右。因此,不依靠政府補貼,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缺乏市場前景。

4、政策法規和市場環境尚需改進

雖然我國在2005年2月28日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7年8月出臺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但主要是以利用再生能源發電作為目標和重點的,缺乏對包括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開發利用的明確性規定。另外,在生物燃料產業發展方面缺乏利用稅收減免、投資補貼、價格補貼、政府收購等市場經濟杠桿和行政手段促進發展的政策性法規;而且,部分出臺的優惠政策行業內企業很難享受。此外,我國生物燃料產業的市場化競爭和運作環境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我國生物燃料產業發展的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按照因地制宜、綜合利用、清潔高效的原則,合理開發生物質資源,以產業發展帶動技術創新,通過加強生物質的資源評價和規劃,健全生物燃料產業的服務體系,包括完善科技支撐體系,加強標準化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完善信息管理體系等途徑促進生物燃料產業的發展,實現生物燃料產業發展從追趕型到領先型的轉變。到2020年,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10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200萬噸,年替代化石燃料1億噸標準煤。

(二)發展路線

近期(2011―2015年):在燃料乙醇方面,應維持玉米乙醇、小麥乙醇的現有發展規模,繼續提高玉米乙醇、小麥乙醇項目的生產效率;重點發展木薯乙醇、馬鈴薯乙醇等非糧淀粉類燃料乙醇;努力完善木薯乙醇、馬鈴薯乙醇等非糧燃料乙醇的生產工藝,提高生產經濟性;進行甜高粱乙醇、甘蔗乙醇等糖類原料的直接發酵技術的示范;同時,加大纖維素遺傳技術研發力度,爭取在纖維素酶水解技術上有所突破;開展抗逆性能源植物的種植示范。在生物柴油方面,仍將維持以廢棄油脂為主,以林木油果等為輔的原料供給結構;開展高產木本油料種植技術研究;開展先進酯化技術示范;制定生物柴油技術規范和B5或B20等BX類生物柴油與石化柴油混用的產品標準,并建立國家級的質量監測系統。

中期(2016―2020年):在燃料乙醇方面,加大以甜高粱等糖類作物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產業化利用,應用耐高溫、高乙醇濃度、高滲透性微生物發酵技術,采用非相變分離乙醇技術;戊糖、己糖共發酵生產乙醇技術實現突破,纖維素乙醇進入生產領域;耐貧瘠能源作物在鹽堿地、沙荒地大面積種植,提高淀粉作物中淀粉含量、糖作物中的糖含量技術成功,燃料乙醇在運輸燃料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生物柴油方面,大力開發以黃連木、麻風樹等木本油料植物果實作為生物柴油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高產、耐風沙、干旱的灌木與草類規模化種植技術取得突破;高壓醇解、酶催化、固體催化等生物柴油技術廣泛應用。

遠期(2020年以后):在燃料乙醇方面,燃料乙醇逐步替代汽油并探索利用更高熱值產品(如丁醇等);植物代謝技術取得突破,減少木質素含量提高纖維素含量,大規模生產木質纖維類生物質燃料乙醇的工業技術開發成功并實現產業化。在生物柴油方面,以黃連木、麻風樹等木本油料植物果實作為生物柴油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的生產工藝不斷成熟且生產經濟性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張;工程微藻法技術逐步完善并走向成熟且實現產業化。

三、促進我國生物燃料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統一思想,合理規劃,有序推進

向全社會廣泛宣傳發展生物燃料產業的重要意義,切實提高對發展生物燃料產業重要性的認識,把生物燃料產業的發展提高到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予以考慮。同時,要借鑒先發國家在生物燃料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仔細分析生物燃料產業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此外,各地區也要按照因地制宜、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原則,做好生物燃料產業發展的規劃工作,根據生物質資源狀況、技術特點、市場需求等條件,研究制定本地區生物燃料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充分發揮好資源優勢,實現生物質能的合理有序開發,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生物燃料產業發展路徑。

(二)開展資源評價,發展能源作物

必須通過生物質資源的調查和評價工作,搞清各種生物質資源總量、用途及其分布,為發展生物燃料產業奠定良好基礎。一是開展調查研究,做好資源評價。二是在生物質資源普查與科學評價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能源作物發展規劃,以確定在什么地方具有大規模種植何類能源作物的條件。在不毀壞林地、植被和濕地,不與糧爭地,不與民爭糧的原則下,調整種植業比例,優化種植結構,根據主要能源作物品種的性能、適宜的邊際性土地等資源數量、區域分布現狀,科學制訂能源作物的種植規劃。在種植基礎好、資源潛力大的地區,規劃建設一批能源作物種植基地,為生物燃料示范建設和規模化發展提供可靠的原料供應基礎。

(三)加大生物燃料產業前沿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示范工作

必須要堅持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的原則,將近、中遠期目標相結合,并結合我國生物質資源特點,加大對生物燃料產業前沿技術和技術產業化研究的支持力度。一是制定生物燃料產業發展的技術路線圖,通過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共同工作,提出中長期需要的技術發展戰略,有利于幫助企業或研發機構識別、選擇和開發正確的技術,并幫助引導投資和配置資源。二是加強生物燃料產業技術的試點和產業化示范工作,設立生物燃料產業研究發展專項資金,增加研究開發投入,加大生物燃料產業技術的研發力度,加快推進生物燃料產業技術的科技進步與產業化發展。三是重視生物燃料產業技術和產品的標準體系建設,制定生物燃料產業技術和產品標準,發揮標準的技術基礎、技術準則、技術指南和技術保障作用,并建立國家級的質量監測系統加強市場監督工作,促進生物燃料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加強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的引導和扶持

一是可以給予適當的財政投資或補貼,包括建立風險基金制度實施彈性虧損補貼、對原料基地給予補助、具有重大意義的技術產業化示范補助和加大面對生產生物燃料產品企業的政府采購等措施,以保證投資主體合理的經濟利益,使投資主體具有發展生物燃料項目的動力。二是加大對投資生物燃料項目的稅收優惠,包括對投資生物燃料項目的企業實行投資抵免和再投資退稅政策,對生產生物燃料產品的企業固定資產允許加速折舊,對科研單位和企業研制開發出的生物燃料新技術、新成果及新產品的轉讓銷售在一定時期可以給予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等措施,以鼓勵和引導更多的企業重視、參與生物燃料產業發展。三是積極引導金融資本投向生物燃料產業,包括對生物燃料龍頭企業實施貸款貼息,支持有條件的生物燃料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和可轉換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生物燃料企業以現有資產做抵押到境外融資以獲得國際商業貸款和銀團貸款,鼓勵和引導創業投資增加對生物燃料企業的投資等措施,鼓勵以社會資本為主體按市場化運作方式建立面向生物燃料產業的融資擔保機構,以降低生物燃料企業的融資成本,擴充和疏通生物燃料企業的融資渠道。

(五)加強部門間合作,建立產業服務配套體系,完善市場體系建設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一级A中文字幕免费 | 亚洲天天在线日亚洲洲精 |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 亚洲AV女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伊人成大香线蕉99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