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治理設計模板(10篇)

時間:2023-12-08 17:11:0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水環境治理設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水環境治理設計

篇1

中圖分類號:TP39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6)12-57-03

Abstract: The public interaction is the ke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five water governance" proje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government activities in real time and on real spot, an interactive system for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 based on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 system uses WeChat platform developer mode and Baidu maps API to realize the complaint GPS positioning, and uses Web to realize real-time comment function, so that users can, in a variety of forms, inter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 activities. Compared with other existing similar systems, the system has stronger user interactivity.

Key words: five water governance; interaction; WeChat; maps API

0 引言

自“五水共治”項目開展以來,各地政府開通了微信平臺為該項目的實施提供支持。目前的微信平臺還缺乏互動性和引導性,用戶體驗差,無法留住用戶。本文探討基于微信平臺開發者模式,搭建河流水環境互動系統,實現“五水共治”資源共享共用,以提高廣大民眾對公益環保項目的支持度,為民眾參與政府項目探索新模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1 微信開發模式

微信平臺的迅猛發展豐富了移動和網站接入的渠道,個人可通過開發者模式對微信平臺進行開發。微信平臺的開發者模式為具有開發能力的公眾號運營者提供開發接口,可以實現更加個性化的服務[2]。

微信開發技術的基礎是掌握消息類型的接收回復。本系統使用SAE新浪云計算平臺作為服務器資源,選擇PHP+MySQL數據庫作為程序運行環境。啟用開發者模式后,在新浪云后臺對XML代碼進行修改可以實現信息回復。微信平臺信息交互原理如圖1所示,用戶發送的信息可以通過微信服務器來與新浪云服務后臺進行數據交互[3]。

2 設計方案

本系統建設關鍵在于增加用戶互動,包括用戶如何投訴、獲取反饋水文信息等。所以本系統以增加用戶的互動性和優化用戶體驗為切入點,提出以下設計方案。

微信平臺在線投訴,是在接收投訴信息的基礎上配合地理位置服務和上傳圖片功能來簡化用戶投訴流程。在信息反饋方面,搭建BBS模式的論壇,使用微信平臺中的服務器配置URL(服務器地址)和Token(令牌)將新浪云SAE搭建的論壇接入微信平臺,使用戶可以評論他人的投訴及實時獲取官方反饋,反饋的信息借助微信即時回復給用戶,極大的增加與用戶的互動性。整體系統結構如圖2所示。

微信平臺以在線投訴與投訴信息反饋為主要功能,使用河流關鍵字智能提示并定位以改善用戶的投訴體驗。當用戶的投訴得到解決時,公眾號自動回復投訴結果來優化投訴反饋。而微信平臺本身的定時推送功能不僅實現民眾與政府機構的互動,拉近了民眾與政府機構的距離,也使得“五水共治”項目獲得更廣泛的關注[6]。

3 具體實現

3.1 水情定位實現

移動端的在線投訴功能主要由GPS定位實時獲取地理位置信息,可隨時隨地舉報污染的河流。利用JavaScript腳本在頁面渲染地圖,將百度地圖API加載到頁面中,并自定義初始化Geolocation地理定位函數來檢驗地理定位是否可在瀏覽器中使用。然后初始化地圖,對地圖添加定位成功事件,如果檢驗返回的狀態碼是檢索成功的,則在地圖里為該定位的中心點添加標注,并將地圖的中心點更改為給定的點。最后對地圖添加檢索附近河流功能,通過定位反饋的經緯度,為中心點添加河流關鍵字檢索,方便用戶找到所要舉報的河流,如圖3所示。

官網利用標簽展示河流污染狀況,用戶在點擊標注后,網頁會彈出由文本、圖片構成的窗口,更直觀地查看投訴信息,如圖4所示。

3.2 用戶互動實現

為了更好地改善用戶體驗,自定義服務器端設置關鍵字自動回復功能。微信服務器解析用戶發來的信息,響應相應的操作,回復用戶所需的圖文或音頻。

標簽化展示河流污染狀況的同時,后臺也會定時審核上傳的投訴信息,選擇有代表性的顯示在投訴信息頁面里,每條投訴會以一個版塊的形式出現,用戶可選擇相應的版塊,對投訴信息進行評論,如圖5所示。

4 結束語

本文基于微信平臺開發、地理定位等技術的應用,設計并實現了河流水環境互動系統,系統各個功能運行與使用的效果較好,特別是具有較好的交互性。經過了三個月的測試及試用,用戶通過微信平臺實時互動參與河流水環境治理,增加了公眾的參與度與粘性。在此基礎上,系統還將進一步增加互動性方面的功能,比如,在推廣中不斷找出問題,提高公眾號質量來防止用戶流失。定期的用戶互動和用戶數據行為分析從而實現個性化服務,使系統更合理的實現用戶互動。

參考文獻(Reference):

[1] 張秋,楊玲,王曼.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發展現狀及

對策[J].圖書館建設,2014.2:61-65,69

[2] 趙敬,李貝.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現狀初探[J].新聞實踐,

2013.8:8-10

[3] 蔣.基于微信的高校師生服務平臺的研究與開發[D].廣

西大學,2014.

[4] 謝遠超.微信公眾號信息服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中山大

學,2014.

[5] 岳鵬磊,李連民,李昌清,范伊紅.基于HTML5的網絡地圖研

篇2

中圖分類號:B8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水環境基本情況

1、人口與產業分布情況

市區包括主城區、經濟開發區、化工園區,總面積4 449 hm2,其中主城區2 446 hm2,經濟開發區1 703 hm2,化工園區300 hm2。區域內總人口約24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4,聚集全市最主要的工業、企業以及化工、造紙、釀酒、紡織業等,是市區污染水體源頭。

2、水環境現狀概況

市區內河道呈網狀分布,大小河道盤枝錯節,是典型的平原河網水系,區域內有沭河、新代河、新墨河、藏圩河、城中引河、大墩干渠、西二七干渠等河渠,河段總長度89.5 km,總蓄水能力1.38×107 m3。正常情況下,除沭河外其它河段均為污染水體。據相關資料顯示,近幾年河段關鍵節點斷面上水體中氨氮NH3-N和有機物COD濃度實測平均值分別為45.0 mg/L和770 mg/L,按水質規劃標準容量為負值。

二、市區水環境存在問題和污染原因

隨著市區規模不斷擴大,水域生態環境質量不斷下降,河網內水質急劇惡化,水體為劣Ⅴ類,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居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生活污水是河網水系的重要污染源。據統計資料,市區生活污水為4.0×104 t/d,約占污水排放內河量的45%以上,生活污水通過沿河口門直接進入新代河、藏圩河,污染河段長21.8 km。

2、工業生產污水直接排放:工礦企業生產污水直接排放是河網水系的主要污染源。據資料統計,市區生產污水直接排放入藏圩河、新代河、新墨河馬姚橋河段的水量為4.9×104 t/d,約占污水排放量的55%以上。

3、污水處理廠未達標排放:受規模能力和經費的限制,污水處理廠日處理量為1.5×104 t,占污水排放內河量的20%,僅對主要的有害物質進行凈化處理,處理后水質仍為劣Ⅳ類,且成本高達5 500元/104 t,年運行成本超過1 300萬元。

4、生活垃圾、生產廢渣隨意堆放,處理不規范:按人均每天產生垃圾1 kg,其中30%棄置在河道(堤)中計算,每年約有生活垃圾3.0×104t棄入河中; 工業生產及污水處理廠棄渣隨意傾倒在河道、灘地及農田溝渠內,棄物隨雨水合流下泄,再次成為河道污染源頭。

5、水質普遍超標:主要是富營養化嚴重,從近年來對不同地段的地面水質常規監測結果看,監測點達標率為0。

6、農田面源污染:部分農民環保意識不強,農藥、化肥、禽畜糞便殘留物直接入河污染水體。

7、區域內排水管網布署不合理:由于缺乏系統的科學的規劃,企業設置的排水管網線路紊亂,占據并破壞了原有的排水溝渠,且管道過水斷面小,線路長,排水不暢,延緩污水排放時間,伴有污水外溢,造成農田大面積、深層次污染。

三、排污現狀

市區主要廠礦企業都依河而建,企業內部治污設施簡單、規模小、凈化程度低,部分企業尚無治污設施,生產污水通過簡易的管道通向河口,而沿河企業的生產污水就近排河,零散企業的生產污水隨雨水順著自然地勢排河;市區生活污水隨城市雨污合流管道就近排河或進入污水處理廠后排河。

四、市區水環境治理應急對策

嚴格控制規模以下企業準入是改變水環境惡化的根本之路,強化污水處理,使之達標排放是改善水環境的主要途徑,禁止河堤灘地棄置垃圾、廢渣是提高水環境的重要措施。

針對市區企業分布狀況,生產現狀及治污能力,現階段改善水生態環境最行之有效的應急對策當屬生態補水和環境綜合整治。即通過外調水源沖洗、稀釋污染水體,當水質較好后下泄至外河,再利用水利工程控制性建筑物使河段內保持足夠的清潔水體。當水質變差時,再度稀釋下泄;禁止河堤灘地棄置垃圾,防止水體再度污染,具體調度方案如下:

1、水源地

駱馬湖水量充沛,水位較穩,水質良好,可作為補水主要來源,缺點是翻水成本較高;沭河是最便捷的供水河道,流量大,排污能力強,但因沭河屬季節性河道,缺點是水量儲備不足,只可作為補水備用水源。

2、取水口

取水口共有3處,分別是新代河站、入沭閘、城中引河東閘。

3、控制建筑物

共有8個,分別是馬港閘、入沭閘、張墩閘、城中引河東閘、城中引河西閘、新代河工業路閘、新墨河張莊閘、藏圩河閘。

4、控制水位

通過合理配置、調蓄將張墩閘及藏圩河出口以內河段最低水位維持在24.0 m,水深2.0 m,最高水位控制在26.5 m,水深4.5 m,正常水位保持在25.5 m,水深3.5 m,水寬25~45 m,水面積70 hm2,保水量5.80×106 m3(相當于沭河塔山閘以上蓄水量的70%)。

5、補水途徑

開啟城中引河東閘補濟城中引河,控制流量0.5 m3/s,保證水體流動。24小時補水4.0×104 m3,沖換城中引河總水量的35%,即城中引河水質每3天更新一次。

開啟入沭閘(汛期7月~10月豐水期)、新代河站(非汛期、沭河平水期)補濟新代河、新墨河、藏圩河。新代河站翻水能力為20 m3/s,24h翻水1.6×106m3,55 h可將河段水位提高到26.0 m;汛期入沭閘調水能力為50~100 m3/s,24 h內可將河段水位提高到26.5 m。

6、排水路徑

城中引河水體由新代河東岸排污通道,經新代河地下涵進入污水處理廠,或排入藏圩河下段。排水期間,視水質情況,關閉(開啟)工業路閘,分段排水,工業路閘以上(東側)段水體經藏圩河下段排入新墨河,工業路閘以下(西側)段經張墩閘排入新墨河;西二七干渠水體(化工園區污水)經馬姚橋上下游排污涵入新墨河。至此,市區內所有排放水體在馬姚橋附近匯聚后,經坡橋(砥平橋)入沭河,經王莊閘下泄。排污期間新墨河張莊閘關閉,王莊閘不蓄水或保持低水位,確保水體盡快、較徹底排放。

排水期間,保持內河水體的流動,以便水體充分中和、稀釋,使排污達到最佳效果。為此須保持張墩閘日常放水量為2.0 m3/s;藏圩河閘放水量為0.5 m3/s。

7、河堤保潔措施

禁止垃圾和廢渣繼續棄置在河堤灘地,現有垃圾、廢渣在短期內運離或就地掩埋,并采取日常保潔措施。一是設置控制卡口,杜絕或減少隨意棄置垃圾、廢渣。主要卡口10處,分特別是新華路新戴河橋面南北端,市府西路新代河橋東西端,建業西路西端,大橋西路東端南側以及藏圩河上段的熱電廠橋端,冷庫橋端,藏圩河下段相關橋西側等。二是安排保潔員,每1 km河堤安排1人,負責清撿垃圾,清潔水面,并監管垃圾、廢渣棄置。

篇3

中圖分類號:S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3-0092-02

一、引言

農村水環境是指分布在廣大農村的河流、湖沼、溝渠、池塘、水庫等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總稱。在現階段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已經將良好的農村水環境列為發展的剛性指標。就農村發展而言,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都離不開良好的水環境。從國家層面來說,其飲用水、糧食等的安全也需要良好的水環境作為基礎和后盾。但是,近幾十年來,我國農村水環境質量不斷下滑,這種情況在東部地區尤為明顯,主要原因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和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犧牲了生態環境從而來換取經濟利益。目前我國不良的水環境給處于弱勢的農業和農民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農村生態平衡和農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正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另外,城市地區的水污染與農村水環境質量相互影響,然而目前我國在農村并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僅僅注重城市污水的治理,無法從根本上、整體上解決我國水環境惡化的問題。

二、國內外農村水環境研究

目前已經有很多關于農村環境問題的研究,但研究主要集中于農村水環境的現狀和特點、農村水環境對農村發展的影響以及農村水環境的治理對策等。在宏觀層面下,Pearce Darford(1993)曾經就人類健康、土壤退化、砍伐森林等方面衡量了環境退化的成本,但其中主要指標并不是直接與水污染有關系。著名的還有英國的“泰晤士河治理計劃”以及瑞士、法國、荷蘭共同采取的“萊茵河行動計劃”,這些都說明他們對農村的水環境非常重視。在我國國內,楊繼富,李久生(2006)認為全國農村水污染嚴重、水環境不斷惡化的原因主要是大量水質超標的工業和城市生活廢污水排向農村,用于農田灌溉、農村內部鄉鎮企業、畜禽養殖業和生活污水增加,以及農業面源污染的擴大。在我國國內,劉金德,于瀛瀛(2009)通過剖析黑龍江省農村地區水環境現狀,認為農村水環境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農村面源污染和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嚴重造成農村水環境惡化,且對農村飲水安全構成威脅。馮欣,師曉春(2011)分析了農村水環境污染的成因,指出了生活污染源、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和農藥和化肥污染這四大污染源,并提出了一些治理對策。極少數學者意識到農村水環境污染的制度層面原因,如宋國君等(2009)指出農業和和農村非點源污染的直接原因是污染防治的投入不足,投入主體不清晰,缺少有效的激勵機制。農業和農村非點源污染防治具有外部性,存在“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

綜上,有關農村水環境管理的文獻多是從物理或化學層面進行了研究,較少涉及農村水環境管理的機制研究,而管理機制問題是決定農村水環境管理成敗的重要因素,本文從農戶參與的視角,運用委托-分析框架,對農村發展中水環境管理的長效機制進行了研究與設計。

三、利益相關者分析

根據政府干預程度的差異,農村水環境管理體制可分為三類,即政府直接管理、村民自發(市場)管理和介于兩者之間的農戶參與式水環境管理。農戶參與式水環境管理模式:即在農村建立水環境管理合作社,合作社作為法人機構與政府簽訂管理契約,規定合作社開展水環境管理的職責范圍、目標、資金機制、監督機制等內容。初步結論如下:

從村民接受程度角度來看,農戶參與式水環境管理模式對村民的經濟能力基本沒有要求,與當地的風俗文化沖突較小;從管理機構角度來說,它的經驗豐富,能力較強,其監督和監測的成本也相對較低;從治理效果層面分析,這種模式管理的見效時間快,同時持續時間比較長,總而言之,農戶農戶參與式水環境管理模式較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和村民自發管理模式而言是一種滿意度較高的模式,應用這種模式對水環境管理效率起到提升的作用,無論對政府、農戶還是合作社本身都是可行的、有價值的。

四、機制設計

(一)政府與水環境管理合作社之間的委托—模型分析

在這個委托—模型中,政府是委托人,合作社是人。從實際情況出發,我們了解到,合作社的工作成果存在明顯的不確定性,同時政府也無法對合作社工作進行完全監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無法通過評估合作社的工作情況來支付薪酬,只可能根據合作社所取得的成果來支付報酬(支付固定的報酬的除外)。此外,假設委托關系基于一種標準合同,合作社的的第一個選擇是要不要接受合同,如果它接受合同,那么面臨的第二個選擇是要不要努力工作,假設有努力工作和偷懶兩種可能。這是一個動態博弈模型,其涉及政府和合作社兩個博弈方,同時每階段都有兩種選擇。現在假設模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為:有H和L單位兩種不同的結果,合作社努力工作時得到結果H的概率是R,而得到結果L的概率是r;合作社偷懶時反過來得到結果H的概率是r,得到結果L的概率是R(0

對于這樣一個完全且完美信息的動態博弈,我們可以運用逆推法進行分析。對于按照概率分布隨機選擇博弈方0即“自然”,我們對其不作分析,所以我們的分析從合作社選擇要不要努力工作開始。我們假設合作社是風險中性的,他之所以會選擇努力工作是因為當他選擇努力工作得到的期望得益大于選擇偷懶時得到的期望得益,用表達式表示即為R×[w(H)-E]+r×[w(L)-E]>r×[w(H)-S]+R×[w(L)-S]。該不等式就是所設計的水環境管理機制的激勵相容約束。

如果合作社選擇努力工作,那么當他選擇接受的期望得益大于不接受的得益0時,合作社就會選擇接受政府的委托來開展水環境管理工作,用表達式表示即為R×[w(H)-E]+r×[w(L)-E]>0。該不等式就是目前水環境管理機制的參與約束。

對于政府而言,他雖然不知道合作社在接受委托后能否努力工作,但當模型中的E、S、w(H)、w(L)的數值或公式給定以后,合作社是否會選擇努力工作就顯而易見了。在現實條件下,我們假設政府認定合作社會選擇努力,且政府是風險中性的,則政府選擇委托合作社進行水環境管理的基本條件是R×[H-w(H)]+r×[L-w(L)]>0。

在上述幾個約束條件滿足的情況下,雙方的上述選擇構成該模型的子博弈完美納什均衡。對于政府而言,他應當通過實地調查、基層調研等科學的方法,獲取H和L、R和r、E和S的合理數值,然后再根據上述激勵相容約束和參與約束條件來確定在不同情況下應當支付給合作社的合理薪酬,從而有效地激勵水環境管理合作社努力工作,切實參與到水環境管理工作中。

(二)水環境管理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委托—模型分析

由上文可知,農戶參與水環境管理模式即在農村建立合作社,那么農戶如何真正參與到水環境管理中去,這就涉及到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委托關系,所以我們建立水環境管理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委托—模型來進行進一步分析。

在這個模型中,雖然農戶的努力成果有不確定性,但是合作社可以完全監督他的工作,因此合作社就有條件根據農戶的實際工作情況來支付報酬,即水環境管理合作社完全承擔了產生不確定性的風險,也就意味著農戶自身在選擇時并不會直接受到其工作成果的影響,而合作社在進行選擇時就會考慮農戶實際的工作成果,但是農戶工作得到的薪酬會因為合作社的選擇而受到間接的影響。與前一個模型一樣,我們假設模型中的不確定性表現為:有H和L單位兩種可能的產出,農戶努力時得到結果H的概率是R,得到結果L的概率是r;反過來農戶偷懶時得到結果H的概率是r,得到結果L的概率是R(0

根據上一個模型的分析我們知道,這個博弈也是一個完全且完美信息的動態博弈,同樣可以用逆推法進行分析。而且對按照概率分布隨機選擇的博弈方0即“自然”也不需要對它進行分析,我們首先分析農戶是否會努力工作。

由于農戶報酬和努力的負效用不會影響他的工作成果,他的利益也不受“自然”對高產低產的選擇的直接影響。因此在我們設計的管理機制中,根據理性博弈方的決策原則不難知道,農戶會選擇努力工作的基本條件是w(E)-E>w(S)-S即w(E)>w(S)+E-S,這是農戶努力的“激勵相容約束”,上述不等式表明,農戶會自覺地選擇努力工作的條件是:當農戶選擇努力工作時得到的報酬大于農戶選擇偷懶時能得到的基本報酬,同時存在一個增加額,其要能夠補償農戶努力工作比偷懶時付出的更大負效用。反過來,如果w(S)-S>w(E)-E那么農戶肯定會選擇偷懶,從這個不等式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直接推論是,由于農戶努力工作時付出的負效用肯定大于他選擇偷懶的負效用,因此如果政府在農戶偷懶和努力工作時支付相同的薪酬,即w(S)=w(E),那么農戶偷懶的激勵相容約束自動滿足,農戶必然會選擇偷懶而不是努力工作。

現在分析合作社是否會委托農戶進行水環境管理,由于在實際工作中,合作社有條件也有能力完全監督農戶的工作情況,也完全了解農戶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因此合作社也是在委托和不委托之間進行選擇。對于風險中性的合作社來說,在農戶會選擇接受委托參與到水環境管理工作中并且努力工作時,如果R×[H-w(E)]+r×[L-w(E)]>0即合作社選擇委托農戶的期望得益大于不委托時,他就應該會選擇委托,如果R×[H-w(E)]+r×[L-w(E)]

在農戶選擇接受委托參與到水環境管理中但卻偷懶的情況下,如果r×[H-w(S)]+R×[L-w(S)]>0即合作社選擇委托農戶的期望得益大于不委托時,他就應該選擇委托,如果r×[H-w(S)]+R×[L-w(S)]

上述雙方的選擇就是對應兩種不同情況的子博弈完美納什均衡。對于合作社而言,他應當根據實地調查獲取H和L、R和r、E和S的合理數值,然后上述激勵相容約束和參與約束條件確定在不同情況下應當支付給農戶的合理薪酬,從而有效地激勵農戶努力工作,真正能夠參與到水環境管理的實際工作中。

五、建議

(一)合作社法定地位的認可

農戶參與水環境管理模式中在農村建立的合作社,政府應當在法律上給予它一定的地位,在政府決定采取這種管理機制并與作為法人機構的合作社簽訂管理契約時,合作社的法定地位應當在契約中得以體現,同時合作社開展水環境管理的職責范圍、目標、資金機制、監督機制等內容也應當在契約中明確規定,一方面有利于權責明確,對合作社的管理成效能明確考核,同時對工作失職能明確追究責任;另一方面能夠鼓勵合作社努力工作,不斷完成目標,超越自我,從而有利于農村水環境管理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優化。

(二)政府經費的支持

政府應當給予合作社充足的經費支持,按照上述的委托—模型的研究結果,政府撥款應當至少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給予合作社本身的經費,政府應當根據激勵相容約束和參與約束條件,以及H和L、R和r、E和S的數值,確定出合理的w(H)和w(L)的數值,通過經費撥款的形式來激勵合作社對農村水環境管理負責,在接受政府考核的同時對農戶進行有效的監督;另一部分是通過合作社發放給參與農戶的補貼,這部分經費應當由合作社應當根據激勵相容約束和參與約束條件,以及H和L、R和r、E和S的數值,確定w(E)和w(S)的數值,以大局為重,同時切實為農戶考慮為原則,真實地向政府部分申報,政府應當核實情況,及時給予答復。

(三)失職責任追究

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如果出現工作失職情況,就應該明確追究責任,將責任明確到各個主體,并按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處罰。如果農戶出現失職,在工作中選擇偷懶而不是努力工作,導致農村水環境管理受到影響的,應當追究農戶的直接責任和合作社的連帶責任,并根據合作社內部的問責規定,將責任明確到部門或個人;如果合作社出現失職,應當追究合作社的直接責任,也應當將責任明確到部門或個人。當然,在整個過程中,政府也要起到領導和監督的作用,通過科學的激勵機制,多樣化的激勵手段,創新的激勵形式,有效地激勵整個農村水環境管理體制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河海大學

篇4

l概述

隨著我國移動通信事業的飛速發展,各大運營商的移動通信基站的數量日益增加,身處城鄉結合部或偏遠山區的移動通信基站因常年無人值守成為盜竊分子的光顧目標,基站的各種附屬設備如蓄電池、鐵塔角鋼、空調外機、銅地線(排)、饋線等設備也成了盜賊的主要偷竊目標。目前,如何確保基站內的設備運行安全及防盜,已成為基站維護的首要難題。

2目前基站的現狀

目前,茂名聯通基站環境監控設備仍為老式的環控箱接人監控,通過采集模擬量輸入到基站主設備上,從而完成上報,且只能上報簡單的停電、開門、高溫、積水和煙霧等告警,無法遠程測量和調整參數。另外,環控箱的告警上報依賴于主設備的運行,一旦bts斷站,其便無法工作。為緩解日益緊張的人員及維護工作的壓力,從根本上提高動力設備維護水平和效率,達到監控智能化的目的,建設一套高水平的基站動力設備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是十分必要的。

3需求分析和設計思路

對茂名聯通新建的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系統,除了要達到基本的監控目的以外,更重要的是實現智能化監控要求。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交、直流動力系統。監控對象包括:配電箱、開關電源、蓄電池等。監控范圍包括:市電輸入三相電壓、三相電流、功率因數、頻率、有功功率、電度、整流模塊單體輸出電流、總負載電流、蓄電池充電電流、市電狀態(市電有/無,缺相,欠壓/過壓)、蓄電池組總電壓、每組蓄電池充、放電電壓等。通過對動力系統實時不間斷的監控,了解每個基站電源輸入輸出、整流模塊設備的運行情況,對電源設備出現的問題和故障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反應和處理;蓄電池是整個直流供電系統的后備電源,我們通過監控,對蓄電池組總電壓以及每組電池充、放電電壓進行統計和分析,對有問題的電池及時進行更換,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2)空調、環境系統。監控內容包括:機房智能空調系統、基站分體空調(開關機、工作狀態指示、空調工作電流)、溫度、濕度、水浸地濕、嫻霧告警以及動態圖像等。保證設備運行在恒溫恒濕的環境中。

(3)門禁系統。監控內容包括:遠程開門、修改門禁內部的各種工作和控制參數、授權、刪除用戶、用戶的準進時段管理,以及各種報警記錄、進、出門記錄、刷卡、出門按鈕開門事件、門禁內部參數被修改的記錄等。

4拓撲結構

茂名聯通基站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系統采用逐級匯接的結構,由省公司監控中心(psc)、地市公司監控中心(sc)、監控單元(su)和監控模塊(sm)構成,采用監控中心(sc)與監控單元(su)直聯的方式。具體結構如下:

省監控中心(psc)主要對地市監控中心(sc)進行監督、維護管理。監控中心配有數據庫服務器,各地市監控中心(sc)的數據直接上傳省監控中心。

茂名監控中心(sc)主要對本地區的各個監控單元(su)進行管理,是本區域監控系統的管理中心,完成全網的監控信息的統計分析及處理,并對遠端監控設備進行遙測、遙調,對監控對象(機房設備、環境、圖像)進行管理,同時,還具有強大的門禁管理功能。所有的監控中心均可以通過d接口與廣東聯通綜合網管系統相連。

監控單元(su)是集數據采集、處理、存儲、傳輸為一體的智能化模塊化單元,能夠完成一個獨立的物理通信基站內所有監控模塊(sm)的管理工作,并將采集的數據集中通過1條2m電路上傳到監控中心(sc)。

監控模塊(sm)是面向具體的監控對象,具有完成數據采集和必要控制的功能。按照監控對象類型的不同,可分為:防盜、積水、電源管理、空調管理等模塊。

5參考規范

(1)中國聯通集團公司2009年3月《中國聯通移動網基站動力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總體技術要求》;(2)《通信電源和空調集中監控系統技術要求》(xdn023—96);(3)《通信局(站)電源系統總技術要求》(yd/t1051—2000);(4)《通信電源集中監控系統設計規范》(yd/t5027—2005);(5)《通信電源集中監控系統工程驗收規范》(yd/t5058—2005);(6)《通信開關電源系統監控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yd/ti104—2001);(7)《通信局(站)電源、空調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技術規范》(gf006—2000)。

6具體功能和意義

(1)實時監控告警。無論基站距離遠近,一旦設備產生告警都能在數秒內將告警信息上報至監控中心。值班人員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告警并做通知相關專業人員進行處理。例如深夜情況下基站上報防盜告警,這時值班人員可以通過轉動攝像頭觀察站內環境,從而判斷是否有盜賊入侵,并及時通知代維和l1o前往。

(2)數據采集分析。本監控系統能夠對設備數據進行24小時連續記錄,能真實可靠地反映設備的運行情況。這些數據是設備障礙分析的得力工具。比如在蓄電池維護方而。密封式閥控電池對均浮充電壓和溫度條件要求較高。通過監控系統就可以隨時查看電池電壓和環境溫度,省去了大量的現場測量工作。通過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還可以從中判斷哪些基站的電池單體存在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

(3)加強維護管理。本監控系統徹底改變了舊的電源、空調等設備的維護模式。以前的維護方式是等設備出現問題后進行應急搶修,現在可以運營商可以真正掌握所有電源、空調設備24小時的運行狀況,實現有的放矢的主動維護,真正做到設備的預檢預修。這種管理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維護的被動局面,對設備的故障告警可以實現派單式的閉環流程管理。

篇5

1.2用主成分確定評價的主要要素將8年8項單因素初始評價數據輸入SPSS19.0軟件,運行得到解釋的總方差(表1).從表1可知:污水治理防控措施率、水環境治理政策執行率、水環境投入產出效度、水環境治理工程完善程度、水環境綜合整治效率5個準則因素的“初始特征值-累積百分率(%)”為99.921%,反映了研究對象的絕大部分信息.

2水環境治理績效審計模糊綜合評價模型設計與標準定量設計

結合政策法規和瀨溪河流域次級河流水環境治理審計評價的具體實情,在前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11]法提取水環境治理績效的主要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模糊數學方法,利用模糊綜合評價要素集、等級集[12]、模糊評價[13]矩陣、評價權重與向量的確定、單因素評價、多因素評價等,構建次級河流水環境治理績效審計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和評價定量標準(5個準則因素、15個觀測變量指標和75個等級類型).水環境治理績效審計模糊綜合評價模型與評價定量標準略.

3水環境治理績效審計模糊綜合評價結果分析

為確保評判指標和糊模判斷矩陣值的客觀可靠性,向100位審計與環保專家及相關人士就榮昌縣瀨溪河水環境治理績效進行調查,回收問卷100份,回收率100%.結合量分標準,就“次級河流水環境治理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的隸屬度測評表”進行評判得出次級河流流域水環境治理績效審計評價指標測評表(表2).

根據評價統計表確定各單因素評判矩陣根據指標隸屬度得污水治理防控措施采用情況、水環境治理政策執行情況、水環境治理資金投入使用情況、水環境治理工程完工程度、水環境治理效能實現程度的單因素評判矩陣。

4討論

4.1單因素評價討論1)按照本文模糊評價五級標準,榮昌縣瀨溪河“治理控制措施情況”得分74.83分,非常逼近治理防控標準的“中等”水平,說明該縣瀨溪河流域的污水處理防控的水平雖然有較大提高,但還存在提升空間,其污水處理目標任重道遠.2)榮昌縣瀨溪河“水環境政策執行情況”得分67.54分,達到“合格”水平,趨于“中等”,表明該縣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環境承載容量總量核定措施、生態責任制與監管考核制度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有50%的專家對污染者付費及生態補償給出了“不合格”等級,因此,建議該縣早日建立水環境治理生態補償制度和獎懲制度,提高水環境政策的執行水平與監管力度.3)榮昌縣瀨溪河“水環境治理資金投入使用情況”得分64.56分,剛好達到“合格”水平,距“優秀”等級差3個等級.該縣雖然財力較強,GDP已達160多億元,但是在水環境治理專項資金預算安排和使用方面存在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在水環境治理專項資金的籌集方面比較單一,沒有充揮發揮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沒有撬動民間資金進入水環境整治.有50%的專家對投入規模資金增長率評了“不合格”等級.此外該縣籌集資金到位的使用率不高,水環境治理的專項資金使用監督上還有不規范的行為,因此,該縣要加大水環境治理資金的籌集,并做到使用的規范、透明.4)榮昌縣瀨溪河“水環境治理工程完善程度”得分68.37分,表明該縣水環境治理的各項工程離上級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雨污分流管道的改造是最大薄弱環節,有一半的專家對二三級管網工程完工率評了“不合格”等級.已建并投入使用的污水處理工程完善程度達到“中等”水平,但瀨溪河流域經過的鄉鎮污水集中處理工程完工交付使用的程度不高,與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存在較大差距,是下一個五年計劃整治的重點.“二三級管網完工率”基本上不合格,只有縣城少數已改建的路段達到合格,其余路段特別是瀨溪河流域的鄉鎮二三級管網基本上沒有改建.縣城瀨溪河兩岸護堤綠化、休閑設施景觀工程對美化環境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離市和國家要求有不小的差距,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5)榮昌縣瀨溪河“水環境治理績效實現程度”得分66.8分,達到“合格”等級,表明“萬元GDP減排率”提升速度不高,整治任務還比較艱巨、“水質正向變化率”極不穩定,突高突低的現象時有發生,對發生違法排污的企業要加大懲治力度,使該河流水質達到國家標準;“公眾水環境滿意度”基本合格,表明老百姓和專家的幸福指數的期望值在逐漸提高,瀨溪河兩岸人們對水質達標等方面的要求比較強烈.

4.2多因素綜合評價討論瀨溪河水環境治理績優度X=B×V=68.13,表明該縣的瀨溪河流域水環境治理的績優度處于“合格”向“中等”水平方向提升的階段.該評價結果意味著瀨溪河水環境治理與國家環保治理要求存在較大差距.該多因素綜合評價值68.13分,包含了15個單因素觀測變量指標以及各等級評判結果的全部信息.“水環境治理資金投入使用情況”是5大水環境治理因素中達到合格且評價值最低的二級指標,表明該縣在水環境治理資金的籌集、使用和管理中的提升空間非常大,其工作任務還比較艱巨,必須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各級資金投入,制定農村污水處理廠用電價格參照農用電價格執行的政策,撬動民間資金進入水環境治理,及時建立水環境污染生態補償機制,注意加強二三級管網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對污水處理廠的配套,注意根據污染物的貢獻程度以及每個污染物污染源的貢獻程度采取差異化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責任制,提高人民群眾對水質和水環境的滿意度.

篇6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要搞好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前,全市上下正在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對**提出的“兩個走在全國前列、一個排頭兵”的重要要求按照市委提出的奮斗目標和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創業,搶抓寶貴機遇,經濟社會呈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環境治理,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水環境治理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切實把這項關系**發展、關系群眾利益的大事抓好。

1、水環境治理是加強環境建設、創建生態城市的重要內容。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本,水環境是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基礎。**地處九河下梢,依水而建,傍水而興,既有“七十二沽”水文化之譽,又有河湖海自然之美。良好的水生態、優美的水景觀,對**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創建宜居生態城市,首先要做好水的文章。要按照遏止水污染,保護水資源,重建水生態的要求,加快水環境治理,使**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水環境治理是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群眾的生態意識不斷增強,更加追求生活質量。搞好水環境治理是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體現,是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的實際行動。市委、市政府已將水環境治理作為二十項民心工程的重要內容。我們一定要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扎實有效地做好這項造福百姓、惠及長遠的民心工程,努力實現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3、水環境治理是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舉措。城得水而美,水因城而秀。水環境在塑造城市形象、增強城市魅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組團先后到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先進地區學習考察,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這些地區都把治理水環境,作為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許多污染嚴重的河道變得水清岸綠,景色優美,成為城市招商引資的名片。學人之長,是為了補己之短、創我之新。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后,**在國內外的影響與日俱增。前不久,我們以迎奧運為契機,開展了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贏得了各方面的贊譽。最近,夏季達沃斯論壇就要在濱海新區舉辦,中新**生態城即將舉行開工儀式,整潔優美的城市環境,必將給國內外客商留下美好的印象,產生綜合效應,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才到**投資創業。從這個意義上講,治理水環境,就是優化發展環境;美化水景觀,就是提升城市競爭力。我們一定要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認真做好水環境治理工作,使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成為**的城市特色,成為服務經濟發展的亮點。

二、標本兼治,打好水環境治理的攻堅戰

水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難度很大,必須標本兼治,采取綜合措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1、水環境治理要著力治本。就水治水只能治標,難以治本。污水處理是水環境治理的關鍵。如果污水處理能力較高,管網覆蓋到位,就把住了水污染的源頭。這次我們把完善污水處理廠布局、加強管網及配套建設,作為水環境治理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在“治本”上在源頭上取得突破。對污水處理,要落實興國同志強調的“適度超前、布局合理、一級標準、全面覆蓋”的要求。適度超前,就是考慮未來發展的需求,在規劃建設上預留空間和余量;布局合理,就是按照不同區域的污水排放量,統籌規劃污水處理設施的布局,合理確定污水處理的能力;一級標準,就是處理出水的COD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全面覆蓋,就是污水處理的管網不分郊區、城區要全部鋪設到位,形成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再生利用的良性循環體系。當前重點做好三項工作,一是中心城區、濱海新區污水處理要向區縣延伸功能,把現有的污水處理能力充分發揮出來。二是加快區縣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年前要新建41座。任務艱巨,時間很緊,各區縣要集中力量抓緊抓好。三是同步搞好配套管網建設,使建成的污水處理廠盡快投入運營,盡快見到效益。

2、水環境治理要著眼全局。城市水環境由城市供水、用水、污水收集、污水處理和水域等多個系統組成,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我們要立足全局,把水環境治理和節能減排、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結合起來。一是要疏堵結合,比如大沽排污河60多個排污口的治理,不能簡單封口,一定要與排污管網做好銜接。通過河道截污,把污水處理全部收集到污水廠集中處理。二是現有污水處理廠要抓緊實施升級改造,提高出水標準。新上污水處理廠項目要堅持一流標準,確保設施達標,處理出水不再造成污染。三是通過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河道治理,減少COD排放總量,為新上項目提供良好的水資源環境。

3、水環境治理要堅持創新思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視野,走出城市水環境治理的新路子。一是要增強生態意識。在水體治理、堤岸建設和植物材料選擇上,要運用生態理念,突出人與自然的和諧,重視提高水體的自我生態修復和生態保護能力。比如,河道的護砌,不能再采用石材封閉護砌的方法,盡可能回歸自然,既要有利于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更要體現以人為本的要求。二是要增強資源意識。**是資源型缺水城市,這些年我們在節約用水上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下一步,要重點解決好再生水回用的問題,通過對污水進行深度無害化處理,加大在住宅、綠化、景觀河道以及洗車等行業的使用比重,實現再生水的資源化。三是要增強市場意識。治理水環境要有較大投入,財政資金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要用市場運作的辦法解決。要把河道治理和土地開發結合起來,按照“先做環境后出讓”的開發思路,通過改善水生態、美化水景觀、宣傳水文化,使各種水環境要素與園林綠化、休閑旅游、房地產建設等有機結合,拉動河道兩岸土地升值,吸引更多社會投資。要發揮價格杠桿作用,認真研究并逐步理順原水、自來水、地下水、淡化海水、再生水價格體系,鼓勵引導人們形成節約用水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三、落實責任,高標準完成水環境治理任務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加強水環境治理,涉及全市方方面面,各區縣、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把這項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為加強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領導,市政府成立了工程指揮部,由建平同志負總責,各區縣、各部門也要設立分指揮部,有關領導要親自掛帥,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深入一線,靠前指揮。要強化責任制,把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每個單位,落實到具體人。市建委要發揮牽頭部門的作用,統籌做好水環境治理的組織和綜合協調工作,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區縣、各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把工作做實、做深、做細,確保工程順利推進,按期完成。

2、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城繞水轉、水在城中,是**城市的一個特色,我們要通過水環境治理,彰顯這一特色。要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先設計后整治”的原則,按照清新亮麗、大氣洋氣的要求,對河道整治方案精心進行設計。每一個施工單位都要嚴格按照設計方案,精心組織施工。水環境治理,要尊重自然規律,注重恢復河道的生態機能;堤岸綠化,要注重整體效果,使兩岸景觀與周邊環境相協調;要強化精品意識,注重細節把握,精雕細刻,精益求精,把好工程質量關,確保每一項工程、每一條河道都干出成效,成為亮點。

篇7

2科學治理城市水環境

2.1嚴格控制污染源

河流、湖泊等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就是城市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等。所以,城市有效治理水環境的先決條件是嚴格控制污染源。這不僅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及時完善法律法規,還需要城市的水務監管機構依法辦事,嚴格限制居民及企業的污染排放,嚴厲打擊違法的水體污染行為。同時,城市應加強建設處理污水的設施,擴大污水處理廠的規模,爭取將整個城區覆蓋,確保一切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經過有效的污水處理后才排放到河流、湖泊里,促使城市從根源處治理水環境污染問題。

2.2綜合整治水環境

城市水環境的治理不能只在城區進行,而應實施綜合整治,認真貫徹引、截、治、疏、保、管得六字方針,并以先城區后農村、先上游后下游、先重點后一般為綜合整治原則,始終堅持引疏結合、截污先行、治保并重、多管齊下,有效實施城市水環境的綜合治理措施。當然,水環境的綜合整治需要各部門協調合作,重點推進建設城市截污管網及污水處理廠等,確保企業工業廢水的排放達到標準,爭取對城市水環境進行長效管護。

2.3加強雨污資源化

在城市水環境的治理中,污水回收利用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2]。目前,城市水資源日趨貧乏,污水經過二次安全處理后可回收利用于市區的綠化、公園景觀等,還可用于工業及道路噴灑,在投資較小的基礎上將收獲較可觀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時,城市新建的小區應加強建設水循環系統,完善小區的綠色基礎設施,通過滲水管道、植樹種草等方法有效控制雨水滲透,充分利用雨水資源,有效緩和城市水資源貧乏的困境,從而減輕城市水體污染。

3加強公眾參與城市水環境治理

3.1強化城市水環境治理決策民主化

治理城市水環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努力實現公眾參與治理水環境的權利,促使他們共同參與決策[3]。其一,城市水環境治理決策的過程應民主化,確保居民履行自己的民利,參與制定水環境的治理決策;其二,水環境治理的內容應民主化,促使治理決策及治理內容的制定能充分考慮公眾的利益,重視群眾給出的意見、建議,提高城市水環境治理決策的民主化程度。

3.2加強宣傳教育,公開環境信息

保障公眾的言論自由,并給予新聞媒體一定程度的言論自由,有效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型社會媒體為公眾宣傳水環境保護觀念。建立信息平臺,定期公布相關的環境信息,促使公眾能及時了解城市水環境動態,從而有效提高水環境保護信息的公開度、透明度,鼓勵公眾監督非法污染企業及個人等,并通過獎勵等手段有效激發出公眾的監督熱情,實現城市水環境治理的全員參與性。

3.3建立健全公眾參與渠道

當然,如果參與渠道不暢通,公眾就無法有效參與城市水環境治理。公眾不管是參與水環境治理的決策還是監督,都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健全參與渠道,邀請公眾參加定期舉行的信息會、聽證會等,并鼓勵他們為城市水環境的治理提出建議;官方設立舉報平臺,針對公眾舉報的信息進行公開,并告知公眾后續的處理辦法,定期收集公眾意見,確保公眾切實履行自己的監督權等。

篇8

通過對深圳市鹽田河進行實地勘察,分析各岸段水景、生態環境,掌握工程在河床、駁岸、及綠化設計方面所作的生態性改造嘗試,發現并認識到城市河道的生態景觀設計就是城市河道水環境治理和景觀設計的重點和實質。只有遵循生態設計原則對城市河道景觀進行設計和規劃,尊重自然恢復河道的生態功能,同時在保護和創造生物良好生存條件和環境的前提下注重安全性、耐久性和自然景觀效果,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提出和實施城市河道水環境治理與景觀設計的策略,構建人水和諧的河道景觀生態系統。

關鍵字城市河道;水環境治理;景觀設計;鹽田河

一 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1.研究背景

近年來,城市和到普遍存在淤積、污染等現象,許多河道失去了飲用水源甚至生活用水的功能,水體普遍富營養化,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可以說對河道的生態治理日益緊迫。景觀城市河道水系統的功能比如航運、排水等已經被充分的利用,但是城市河道水環境系統應該具有的生態效應和景觀功能卻往往被忽視。以前在對城市河道水環境進行治理的時候往往采取治理工程和設計規劃分別實施,工程人員與設計師分別作業的方法和流程。而且傳統的設計理念往往是以工程的角度為主,以最小的投入達到工程要求;排水、防洪是首要目標而混凝土結構是實現工程最普遍和可靠的手段。在這種治水理念的指導下,城市的生態系統、周邊居民及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往往被忽視;整個岸區和河道也沒有被視為城市公共空間,而是單純的截彎取直、高筑堤岸,使得濱水景觀在城市的生態價值中失去了活力。因此,治水和設計要有機結合,以新的理念和觀念重新審視對城市河道水環境的改造。應該從整個城市的景觀系統和水環境的生態功能出發,一方面注重水質的提高、水環境的改善以及水生態系統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合理規劃岸線景觀,營造出具有視覺效果和優良體驗的和到環境。

2.研究意義

隨著人們支配河流的能力日益提高,給河流也呆了越來越大的傷害。水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尤其是城市河道水環境的污染,更是給居民帶來了很大的危害。目前的城市河道水資源條件迫切需要得以改善,無論是水質的提高還是水景的改善,甚至水生態系統的完善都是城市急需解決的問題。城市河道水環境治理中的生態景觀設計一方面需要注重工程技術的治理手段,同時要關注景觀設計的美學效

果,還要考慮到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只有經過多方面的慎重考量、規劃、設計、施工,才能即可治水又能美景,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二 深圳市鹽田河河道水環境改造及景觀設計

(一)河道現狀特點

鹽田河位于深圳市鹽田區內,是該區的一條主要河流。全長6.4公里,流域面積20.8平方千米,綜合整治工程從2005年開始。其中,河道景觀規劃設計的重點位于鹽田河雙擁公園下有段至鹽田河內灣出海口。鹽田河由于缺乏統一規劃設計以及管理,防洪標準達不到10年一遇的標準。護岸在洪水中多發生水毀,洪水給周邊居民和企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沿河多見坍塌的河岸、淤積嚴重,而且臨近社區沒有完善的排水系統,排入河道的污水對河道水質造成了嚴重污染。

(二)規劃目標及理念

鹽田河在綜合治理規劃的過程中吸收了國內、外治河的先進經驗,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在滿足水源保護和防洪的基礎上,將鹽田河治理規劃成為具有示范性的生態、景觀河流。在河道治理方面主要采用人工生態駁岸對自然河岸進行“可滲透性”的整治。同時,生態駁岸將濱水區植物與堤內植物進行有效聯系,構成完整的河流生態系統,恢復水體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在景觀設計方面,在原有地形、道路和植被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充分

考慮到保護并利用現狀。同時,通過豐富駁岸濱水邊界的景觀要素,增加親水空間、強化親水設施,利用鹽田河周邊的自然風貌,形成協調融合的生態景觀。

(三)治理對策

1.水環境治理傳統工程措施

在鹽田河治理工程措施中,為了從根本上提高水環境的承載能力、改善水質,采用了傳統的水體置換和引水配水的工程,將“靜止”的水變成活動的水,使水流動起來。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鹽田河上修建了兩座鋼筋混凝土自動翻板閘,閘門可自動調控,攔擋和釋放河水。同時,一次性清除了14.12萬立方米的淤泥,幫助鹽田河水實現吐舊納新、水體置換的效果和目標。

篇9

關鍵詞農村水環境治理;演化博弈;三方主體

中圖分類號C931;X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04(2017)05-0017-10DOI:10.12062/cpre.20170332

農村水環境是指分布在廣大農村的河流、湖沼、溝渠、池塘、水庫等地表水體、土壤水和地下水體的總稱[1],是農村生產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礎條件,是全國水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著農村經濟、農業發展、農民健康及農村生態可持續等方面[2]。近十年來,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隨著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資源消耗、環境惡化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瓶頸,其中突出表現為農村人多水缺水臟的矛盾加劇,農業污染物排放量大、農村生活污染加劇、畜禽養殖污染嚴重以及工業、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等問題相互交織[3]。以2014年全國環境統計公報數據為例,在廢水及其污染物排放指標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中農業源排放量占比48%、氨氮排放總量中農業源排放量占比32%,可見農業源排放已從數量規模上成為我國農村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究其原因是缺乏農村水環境治理的內生機制,在中央政府投入大量精力、財力的同時,其他利益相關主體卻沒有形成農村水環境保護的共識,造成部分農村水污染控制工程“曬太陽”、農村水污染監測“盲區”等現象。如地方政府在經濟績效和環境績效的權衡中較多選擇默許水污染行為、以獲取地方經濟利益和地方政府績效最大化,且多年來將環保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忽視了農村區域,或者由于監管技術和成本的門檻造成地方政府監管乏力,當地農戶為追逐短期經濟收入通常選擇使用可以帶來高產的農藥、化肥、隨意處理畜禽糞便、排放生活污水,企業為節約生產成本往往選擇無污染處理的“三廢”排放。因此,在農村水環境治理過程中,考慮多主體的利益驅動、決策依據以及主體間的交互作用,構建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戶共治的內生機制,是激發利益相關主體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的關鍵舉措。

1文獻綜述

關于農村水環境“邊治理、邊污染” 和地方政府監管乏力困境問題,公共物品理論和外部性理論做出了深刻闡釋:農村水環境資源通常隸屬于公共物品范疇,因此決定了農戶和企業的消費行為(如水污染排放)具有顯著的負外部性,從而有了“公地悲劇”[4],而農村水環境保護行為(如水污染治理)卻具有顯著的正外部性,于是產生了“搭便車”問題,最終導致“囚徒困境”[5]。由此可見,農村水環境治理問題不僅是技術難題,更是復雜利益相關者的不同利益訴求和行為導向沖突作用下的現實困境[6],因此經典博弈論被廣泛應用于揭示多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和行動,取得了豐碩成果。杜焱強等應用不完全信息博弈論探討了政府、企業、村民和村委在農村水環境治理過程中的責任要求與行為關系,研究表明各方利益主體的策略、行為相互制約[7]。有鑒于此,Dungumaro[8]、Taylor[9-10]、曹海林[11]、于瀟等[12]提出了要構建包括政府、市場、企業、農戶、社會公眾等多元利益主體協同參與的農村水環境網絡治理新思路。但是,這些研究通常是建立在個體理性的前提假設之上的,對現實中農村水環境治理問題的信息不完備性、利益相關者的行為決策有限理性特征、個體到群體行為的作用機制復雜性等特征的解釋力不足,因而基于有限理性和群體行為分析的演化博弈理論越來越多地用于揭示環境治理問題中的復雜主體交互關系和行為,并涌現了一系列最新成果。杜建國等、金帥和杜建國等、張偉等分別建立了公眾參與企業環境行為、政府與社會主體環保行為、政府與企業排污行為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情形下公眾、企業、政府兩兩博弈的演化相位圖和進化穩定策略[13-15]。潘峰等構建了地方政府與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與排污企業、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參與者的行為演化規律、演化穩定策略,得出了地方政府環境規制策略的影響因素[16-17]。鄭君君等運用演化博弈理論研究了環境污染引發的博弈過程及相關的利益沖突,并考慮了群體間存在信息交互時,監管部門采用輿情引導的情況下環境污染的演化特征[18]。鐘錦構建了淮河流域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水污染控制的動態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淮河流域上下游經濟群體合作過程的演化穩定策略[19];Estalaki等將環境罰函數引入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伊朗北部的Zarjub河的水污染負荷分配[20]。值得一提的是,出于模型簡練和分析方便等原因,上述研究的演化博弈均為兩方博弈,而實質上環境保護(包括水環境治理)行為是多元利益主體共同作用的過程,僅靠兩方利益主體的努力較難實現環境治理的目的。

4.1情景1:三方共同治理

由表1可知,若三方主體共同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即要求系統(I)的平衡點(1,1,1)是ESS,則必須滿足條件〖LL〗⑤。由條件⑤中的第1個不等式we-wh-2pe+cg

為了更直觀地分析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戶的漸進穩定

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對上述演化博弈模型進行數值實驗分析。計算表2中7個可能趨近穩定的平衡點的特征值,并依據ESS判定規則和表3穩定條件可知此時E2和E8是系統(I)的ESS,E1、E3是鞍點,E4、E13、E14是不穩定點。這表明,在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中,無論地方政府最初是否實施引導策略、企業是否采取凈化策略,只要農戶愿意參與治理行動,此時三方主體將全部參與到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中,進而農村水環境質量將得到顯著改善,進入穩定和良性循環階段。

4.2情景2:三方都不治理

同理,若三方主體都不參c治理農村水環境,即要求(0,0,0)是系統(I)的ESS,則必須滿足條件①。由條件①可知地方政府對企業的罰款可依據其引導治理的成本大小決策,企業是否參與治理的決策取決于其直接排污的額外收益、排污帶來的負收益、凈化成本的大小,而農戶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可能受到參與治理的成本、治理帶來的額外收益、舉報企業的獎〖LL〗勵以及不治理帶來的負收益等因素的影響。

分別減小條件①中第三個不等式的參數Vsh、Vwh、(1-kh)bh的取值,增加ch的取值,分別調整為0.3、0、0、6,其它參數取值同情景1,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對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戶的漸進穩定演化軌跡進行數值實驗分析。計算表2中7個可能趨近穩定的平衡點的特征值,并依據ESS判定規則可知此時E1(0,0,0)是系統(I)的ESS,E2、E3、E8是鞍點,E4、E13、E14是不穩定點。

這表明,只要減小農戶參與治理農村水環境的收益,農戶不會選擇治理環境的行為方式,進而最終影響企業選擇直接排污的策略、地方政府選擇不引導策略,即三方從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中無利可圖,此時系統必定演化至糟糕狀態(x0,y0,z0),造成農村水環境質量惡化的后果,進入惡性循環階段。

4.3情景3:三方以一定概率參與治理

該情景描述的社會場景是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戶三方均以一定概率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即存在(x*,y*,z*)的情形(見圖1)。在該情景下系統(I)存在多種演化穩定策略,最終演化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三類種群的初始狀態及其相互激勵、約束關系。為了清晰地驗證在該情景下系統參數的變化影響三類種群的策略選擇演化過程,即分析模型關鍵參數的靈敏度,現將參數取值為:cg=2、ce=1、ch=0.5、pe=60、we=4、wh=2.5、Vwh=3、Vse=2、Vsh=1、kebe=0.4、(1-kh)bh=0.8,采用數值實驗方法,通過圖形直觀地分析政府引導治理的成本cg,企業排污面臨的罰款pe、凈化獎勵we、凈化成本ce、排污額外收益Vse以及污染負收益kebe,農戶參與治理的成本ch、政府獎勵wh、舉報企業排污獲得的額外獎勵Vwh、額外環境收益為Vsh以及不參與治理的環境負收益(1-kh)bh等參數的變化對演化結果的影響。圖1中橫坐標代表各個自變量的取值,縱坐標代表各主體的參與概率,曲線表示各主體的策略演化過程。

由圖1可知,降低地方政府引導治理的成本,可提高地方政府和企業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的積極性;相反地,提高地方政府對企業排污的罰款,且罰款力度要大大超出企業的治理成本,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和企業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同理可知,通過增加企業凈化獎勵、污染負收益,減小企業凈化成本、排污額外收益,可促使地方政府和企業積極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即x1,y1)。減小農戶參與治理的成本、不參與治理的環境負收益,增大農戶參與治理的政府獎勵、舉報企業排污獲得的額外獎勵以及額外環境收益,可促使農戶積極參與到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中來(即z1)。

5結論與建議

本文針對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中有限理性的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戶的不同角色、策略和行動,構建了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三方博弈主體通過長期反復博弈、學習和調整策略,形成的最理想策略結果是:(地方政府引導,企業凈化,農戶參與治理)。通過單種群的均衡點穩定性分析、三種群共同組成的系統(I)的均衡點穩定性分析以及潤州區水環境治理行動的案例分析,得出以下三點結論:

(1)單種群的均衡點穩定性除了與自身策略的影響因素相關,還受其他兩類種群的策略選擇影響;

(2)在系統(I)處于良好的情景下,只要農戶參與治理的意愿高,地方政府最終將趨向于引導,企業也會積極參與到農村水環境治理中,農村水環境質量將得到顯著改善;相反地,在系統(I)處于不良的情景下,即使企業愿意采取凈化策略積極參與治理,或農戶愿意參與治理,但仍然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或系統其它參與者的響應,最終造成農村水環境治理的“公地悲劇”;一般情景下,研究各方策略的影響因素變化對演化結果的敏感度,發現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行動方向一致,此時只要地方政府和企業聯合起來致力于通過一系列引導和扶持策略保障農戶從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中獲得切實利益,依然可以形成三方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3)通^一系列引導和扶持策略保障農戶從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中獲得切實利益,有利于促進農村水環境質量提升。

以上結論較好地揭示和解釋了我國農村水環境污染事件持續發生、形勢日益嚴峻的現實問題,關鍵就在于農戶的水環境行為缺乏引導、監督和懲罰機制,造成其參與農村水環境治理的收益小于不參與的收益,最終形成農戶不參與治理的行為。立足于上述分析和結論,本文建議在農村水環境治理行動中構建地方政府、企業、農戶共同參與的網絡治理模式,各主體之間通過監督、激勵、舉報、信息傳遞與公開、輔助管理、服務提供等方式相互關聯,通過這一機制積極促進農戶參與治理農村水環境。第一,創建多方共同治理的農村水環境監管信息平臺,各方主體只有在該平成各自承擔的信息任務后才能獲得上級政府或地方政府的物質激勵,其中,地方政府負責水環境信息公開、民意調查和水污染事件通報,企業提交環評報告和用水排水數據,農戶舉報企業與其他農戶排污行為、地方政府不作為。第二,實施以保護水資源和減量增收為重點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綠色生產為導向,轉變農業種植養殖方式、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更好地優化水資源利用;完善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將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有機糧食價格補貼、取消被舉報及被披露有水污染行為的農戶種糧補貼,引導農戶減少化肥農藥用量,切實加強農村水資源保護;落實農業取用水資源稅改革,對規定限額內的農業取用水免征水資源稅、對取用污水處理回用水等非常規水源免征水資源稅,提高農村水資源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李貴寶, 周懷東, 王東勝. 我國農村水環境及其惡化成因[J]. 中國水利, 2003(14):47-48.[ LI Guibao, ZHOU Huaidong, WANG Dongsheng. China’s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and its causes of deterioration [J]. China water conservancy, 2003 (14): 47-48.]

[2]鄭慧, 趙永峰. 論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J]. 農業經濟, 2016(3):67-68.[ZHENG Hui, ZHAO Yongfeng .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J].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6 (3): 67-68.]

[3]張維理, 武淑霞, 冀宏杰,等. 中國農業面源污染形勢估計及控制對策Ⅰ〖KG-0.8mm〗:21世紀初期中國農業面源污染的形勢估計[J]. 中國農業科學, 2004, 37(7):1008-1017.[ZHANG Weili, WU Shuxia, JI Hongjie, et al. Estim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ituation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Ⅰ: estim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ituation in China in the early 21 century [J].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2004, 37 (7): 1008-1017.]

[4]鄭開元,李雪松. 基于公共物品理論的農村水環境治理機制研究[J]. 生態經濟,2012(3):162-165.[ZHENG Kaiyuan, LI Xuesong. Research on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J]. Ecological economy, 2012(3):162-165.]

[5]ALONSO J, FERMANDEZ A, FORT H. Prisoners dilemma cellular automata revisited: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under environmental pressure [J]. 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ory & experiment, 2006, 6(6):P06013.

[6]沈費偉 劉祖云. 農村環境善治的邏輯重塑[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5):32-38.[SHEN Feiwei, LIU Zuyun. The 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6,26(5): 32-38.]

[7]杜焱強, 蘇時鵬, 孫小霞. 農村水環境治理的非合作博弈均衡分析[J].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15, 31(3):321-326.[DU Yanqiang, SU Shipeng, SUN Xiaoxia. A Non Cooperative Game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 [J].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rket, 2015, 31 (3): 321-326.]

[8]DUNGUMARO E W, MADULU N 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case of Tanzania [J]. Physics & chemistry of the earth parts A/B/C, 2003, 28(20):1009-1014.

[9]TAYLOR B M. Between argument and coercion: social coordination in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0, 26(4):383-393.

[10]TAYLOR B M, LAWRENCE G A. Agripolitical organizations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representing farmer interests in regional partnership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 planning, 2012, 14(4):337-359.

[11]曹海林. 農村水環境保護:監管困境及新行動策略建構[J]. 社會科學研究,2010(6):113-118.[CAO Hailin. Rural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gulatory dilemm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ction strategy [J].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2010(6):113-118.]

[12]于瀟,孫小霞,鄭逸芳,等. 農村水環境網絡治理思路分析[J]. 生態經濟,2015(5):150-154.[YU Xiao, SUN Xiaoxia, ZHENG Yifang, et al. Analysis on network governance ideas of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J]. Ecological economy, 2015(5):150-154.]

[13]杜建國, 王敏, 陳曉燕,等. 公眾參與下的企業環境行為演化研究[J]. 運籌與管理, 2013, 22(1):244-251. [DU Jianguo, WANG Min, CHEN Xiaoyan, et al. Study on evolution of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under public participation[J]. Operations research & management science, 2013,22(1):244-251.]

[14]金帥, 杜建國, 盛昭瀚. 區域環境保護行動的演化博弈分析[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5(12): 3107-3118.[JIN Shuai, DU Jianguo, SHENG Zhaohan.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gramme [J].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 2015 (12): 3107-3118.]

[15]偉, 周根貴, 曹柬. 政府監管模式與企業污染排放演化博弈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4(S3):108-113.[ZHANG Wei, ZHOU Gengui, CAO Jian. The evolution game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model and enterprise pollution emission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S3): 108-113.]

[16]潘峰,西寶,王琳. 地方政府間環境規制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6):97-102. [PAN Feng, XI Bao, WANG Lin.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strateg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6):97-102.]

[17]潘峰,西寶,王琳. 基于演化博弈的地方政府環境規制策略分析[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5(6):1393-1404.[PAN FENG, XI Bao, WANG Lin. Analysis of 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strategy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J].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 2015(6):1393-1404.]

[18]鄭君君, 閆龍, 張好雨,等. 基于演化博弈和優化理論的環境污染處置機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5, 23(8):168-176.[ZHENG Junjun, YAN Long, ZHANG Haoyu, et 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roup event handling mechanism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nd optimization theory [J].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2015, 23 (8): 168-176.]

[19]鐘錦. 基于演化博弈的淮河流域水環境管理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 2008.[ZHONG Jin. Study on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f Huaihe River Basin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D]. Hefei: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

[20]ESTALAKI S M, ABEDELMDOUST A, KERACHIAN R. Developing environmental penalty functions for river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5, 73(8):4201-4213.

[21]福集, 黃江玲. 三方博弈視角下政府應對網絡推手的對策研究[J]. 中國行政管理, 2013(11):18-21.[CHEN Fuji, HUANG Jiangling. The strategy of managing Netcheaters based on Threeside Game[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3(11):18-21.]

篇10

地方政府的“不好做”體現在很難從需求出發,而是選擇利益平衡

在我國,由于PPP和水環境綜合整治剛剛起步,經驗欠缺、單位成本較高,會存在“不會做、做不好”這兩個問題。但是,隨著治理模式成熟,這些問題能夠得到比較好的解決。但“不好做”的問題,則對政府、參與企業以及水環境治理行業十分不利,這種情況在現階段十分普遍,挑戰更大。

政府層面的“不好做”主要由以下兩方面的因素造成。一是PPP模式缺乏專門的立法,只有部委和地方相關政策文件對其進行規范,效力層級不高,系統性不強。這就使得PPP項目在推進實施的過程中隨意性較大。

二是諸多水環境治理PPP項目,尤其是投資金額較大的項目,從醞釀識別階段開始,就有很多環保/非環保公司、建筑公司等參與者介入進行角力。這就使得地方政府很難從需求角度出發,考慮當地需要什么樣的供給才能使項目達到更好的效果。在搖擺不定、比權量力的過程中,政府最終的選擇大多是利益平衡,而非真正滿足項目需求。

比如,一個大項目一般有十幾家甚至幾十家企業在運作,地方政府選擇參與企業的出發點往往是看哪家企業商務關系好、得罪誰的負面影響最小、誰承諾的條件優厚,而不是誰能把項目做優。

參與企業業務同質化嚴重,舍本逐末

企業層面的“不好做”主要體現在業務的同質化和舍本逐末兩個方面。

細數國內水環境治理領域主流和非主流的企業,其業務類型、業務模式,乃至推介話語體系基本相同,幾乎全部以“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環境綜合服務商”作為定位;幾乎全部具有“融資、設計、建設、運營”產業鏈全覆蓋等優勢;幾乎全部都有幾個“全國/全球第一”的項目或設備。

且不論真實的水平和美好的愿景之間有多大差距,當自身和競爭對手同時具備上述屬性時,水環境治理企業其實并沒有“優勢”和不可替代性。

而同質化的企業提供同質化的產品和服務,正推動水環境治理行業加速進入沒有技術和模式創新基礎的“偽成熟期”。

邁克爾?波特提出的三大競爭戰略――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似乎完全不適用于我國水環境治理企業,至少筆者從沒接觸過選擇并一貫執行三種戰略之一的企業。

如果企業要做強保持競爭優勢,就只能選擇其中一種戰略,而不能既想有成本優勢又具有差異化服務,這樣的企業是做不大的,這就是“夾層企業”。目前筆者了解的情況是業內沒有一貫堅持一種戰略的企業,都想做、都做,但不精深。

當水環境治理行業從快速發展轉向成熟和衰退階段時,當企業由盲從到理性時,我們就會發現很多事情沒做好,甚至是錯誤的。那時,多數處于“夾層”的企業將會更加艱難。

同時,水環境治理行業區域壟斷性較強,當行業快速發展時,競爭對手都在跑馬圈地,不搶占意味著失去市場,無差異化的跟風導致低價惡性競爭愈演愈烈。

現階段,收益率超過7%的水環境治理項目已經難覓蹤跡,大多數項目收益率在2%~5%的水平。水環境治理項目和房屋裝修類似,投入和選材的彈性很大,在項目收益難以覆蓋融資成本的情況下,利潤從何而來?

筆者認為,企業的“本”是價值,“末”是利潤,有價值才能創造利潤,有效供給才能創造需求。遺憾的是,多數水環境治理企業并沒有“有效供給”的基礎,而是通過股東背景、政商關系和同質化產品滿足需求。

應加強招投標、工程建設監管,制定績效考核辦法

政府和企I囿于自身的“難處”,使得水環境項目落入“不好做”的境遇。那么要克服這些“難處”,筆者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筆者認為,政府層面應該重點加強監管,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倒逼企業升級。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國入庫PPP項目11260個,投資額13.5萬億元。PPP熱潮來襲是不爭的事實,推廣PPP需要完善政府監管體制建設才能保證PPP的持續發展。

具體來說,一是完善招投標監管,尤其是招標條件的合理性、歧視性和排他性。二是加強工程建設環節監管,杜絕工程分包、轉包等現場,防止中標企業為節約建設成本導致的劣質工程。三是科學制定項目運營績效考核辦法和內容,使地方水環境實現長治久清,而非“假運營”坐等投資回款。

市場主體應優化戰略、修煉內功

對于PPP項目參與企業,應該主要從戰略執行、修煉內功與合理利潤三個方面克服項目“不好做”的問題。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加速轉變,傳統長期戰略規劃的方式已經很難適應市場的“善變”,這就要求企業的戰略要緊隨市場而動。

制定戰略相對容易,難點在于執行以及執行如何適應戰略的不斷調整。從戰略制定到執行可概況為“定目標、找路徑、配資源”,事實上,多數水環境治理企業僅停留在第一步,忽略了更重要的后兩步。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亚洲精品视频三级在线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第一页 |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