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治療方案模板(10篇)

時間:2022-04-22 10:50: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禽流感治療方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注射黃芪注射液等于喝黃芪雞湯?

經常去社區醫院要求注射黃芪注射液的離休老干部陳大媽說,她氣虛,所以每月要注射2次黃芪注射液,“反正可以報銷,等于喝黃芪雞湯,估計黃芪既是中藥,又是補藥,無大礙”。

筆者從陳大媽展示的黃芪注射液原來的詳細說明書中看到,【不良反應】、【禁忌癥】和【注意事項】都寫得很簡單,【不良反應】甚至是“尚不明確”: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關于修訂黃芪注射液說明書的公告》中,正是針對這3個方面進行了科學的監測和陳述,并要求醫生在用藥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肝功能及患者的臨床表現,對本品或含有黃芪制劑有過敏或嚴重不良反應病史者,對含有聚山梨酯80類過敏者,孕婦、嬰兒,有熱象者,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內停、陰虛陽亢、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證,以及“心肝熱盛,脾胃濕熱”者禁用;1歲以上兒童、哺乳期婦女、老人,腎功能異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藥注射劑的患者應慎用。同時,還提醒患者在可能使用黃芪注射液前,應仔細閱讀黃芪注射液說明書的新修訂內容。本品為處方藥,應嚴格遵醫囑用藥。

探究

黃芪屢次入藥治療禽流感中藥方

筆者查閱衛計委網站發現,中藥材黃芪屢次被用來入藥治療禽流感或流感中藥方,黃芪注射液第一次出現在原衛生部公布的《人禽流感診療方案(2005版)》推薦治療禽流感的中成藥中,針對重癥、肢冷、汗出淋漓者或扶正固脫類患者,可選用黃芪注射液等。

此后,在衛計委公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3年第1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3年第2版)》中可以看出,醫生采用黃芪相當慎重,僅僅是針對需要清肺解毒、扶正固脫的患者中的口唇紫紺者,才考慮用黃芪入藥,這兩個治療方案不再出現黃芪注射液。

提醒

篇2

一、重視防病形勢,加強組織領導

近期呼吸道傳染病形勢不容樂觀,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各醫療衛生機構要切實認清當前衛生防病工作的嚴峻形勢,充分認識今冬明春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的艱巨性、重要性,嚴格按照《上海市人禽流感和流感等冬春季主要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和《上海市預防和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預案(年修訂版)》等要求,務必加強對冬春季主要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領導、組織和管理,強化傳染病防控的工作機制,做到培訓、演練和物資準備“三個落實”。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防病工作制度,切實落實單位主要領導的工作負責制、落實各部門崗位的工作責任制、落實各防控環節和流程的責任追究制。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在近期對醫療機構相關門診進行一次全面督查,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擬定相應的對策和措施,積極幫助醫療機構整改。

二、精心組織落實,積極有效應對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疏理、分析疫情,應當嚴格按照《上海市流行性感冒監測方案》、《上海市麻疹監測方案》等傳染病監測方案的要求,嚴格做好呼吸道傳染病的監測和報告工作,針對區內各級各類學校、托幼機構、建筑工地、養老機構等重點場所以及兒童、老年人、在校學生和外來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進一步強化疫情監控,及時總結和分析監測結果,認真做好疫情預測、預警工作。各醫療衛生機構要不斷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和健全應急處置隊伍,開展專業機構和醫療機構相關人員的全員培訓和綜合協同演練,按照有關方案要求規范、及時、有效地處置各類暴發疫情。各級醫療機構要繼續做好人禽流感、非典病原學和病例監測以及主動搜索,加強禽類飼養人員的癥狀監測等工作,密切關注流感樣病例的疫情動態,并及時分析監測資料,作好預測預警工作,嚴加防范,提高防控能力。

各級醫療機構應加強預檢分診工作,落實首診負責制,在醫療服務中要提升對人禽流感、非典、流感、麻疹和流腦等疾病的發現和診斷能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對于不明原因肺炎、人禽流感和非典病例的報告,要嚴格把握病例判定的標準和報告規范。不具備診治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條件的醫療機構,應落實轉診制度;具備診治條件的醫療機構在診療過程中,一旦發現符合不明原因肺炎診斷的病例,要及時組織院內專家會診,必要時根據有關規定,由區和市級專家會診,經會診判定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要及時啟動相應的報告和處置流程。同時要認真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加強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杜絕醫源性傳播。

區衛生監督所近期要組織一次對各醫療衛生機構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落實情況的執法檢查,針對預檢分診、消毒隔離、發熱門診等重點環節的傳染病防控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限期給予整改。

三、落實人群免疫,開展健康教育

本區要重點加強對外來流動人口預防接種工作的管理,做好外來流動人口強化免疫和查漏補種工作。對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要做好流感疫苗的接種工作。

篇3

衛生局領導班子高度重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工作,成立了人禽流感疫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組長由縣衛生局局長__x同志擔任,副組長由衛生局副局長__x同志擔任,行政辦、黨委辦、計財處、應急辦、防保科、醫政科、信息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衛生執法監督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我縣人禽流感疫情應急處理領導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局應急辦。其主要職責是:收集人禽流感疫情發生、發展及處理的有關信息,掌握動態,實時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組織專家制定防治人禽流感疫情的應急策略;組織實施各項預防控制措施,對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統一調配應急資源,及時協調解決應急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應急、預防控制、醫療救治、物資保障、宣傳教育、督查工作等六個工作組。應急組:由應急辦牽頭,負責組織制定和實施“禽流感”防制工作應急處理預案等。防治人禽流感疫情應急專家組、預防控制組:由局防保科牽頭,負責組織制定和實施人禽流感疫情預防控制措施,包括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衛生學處理,疫情監測與評價等。醫療救治組:由醫政科牽頭,負責組織制定和實施人禽流感疫情患者的治療方案等。物資保障組:由局計財科牽頭,負責應急物資(如消毒藥品、防護用品、治療藥品等)的儲備、生產和調度,保證供應;負責應急設施的建設和應急設備的采購,以及其它后勤保障。宣傳教育組:由局信息科牽頭,負責制定和實施全市醫療機構防治人禽流感疫情培訓,組織開展健康教育。督查工作組:由局黨委辦牽頭,負責制定和實施全市防治人禽流感疫情督察方案,及時發現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予以解決和糾正,對違法違紀和瀆職行為進行處理等。疫情應急專家組,由縣屬各單位流行病學、臨床醫學等方面專家組成。負責對全縣防治人禽流感疫情應急準備和處理提出咨詢和建議;指導全縣防治人禽流感疫情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的制定和修訂;對全縣人禽流感疫情的調查處理進行技術指導和評估;承擔縣防治人禽流感疫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安排的其它技術工作。

二、召開會議、制定方案

我局及時召開了縣屬各醫療衛生單位負責人會議,通報全世界和全國疫情,傳達市衛生局會議精神,安排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同時下發了《__縣衛生局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技術方案》和《__縣衛生局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處理預案》;將畜牧部門反饋的我縣規模養禽場情況發到了各鎮,要求各鎮摸清本底,有備無患,恢復日報告制度,每日=點前向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指揮部有事報事,無事報平安。接受了市禽流感防控督查工作組的檢查,局領導參加了會議并匯報了衛生系統已經完成的防控工作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另外,我局制定和印發了《__縣衛生局關于實行衛生系統按區域包干負責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督查工作的通知》。由縣衛生執法監督所、縣疾控中心、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二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組成檢查工作組,每日到所負責區域進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督查工作,各鎮衛生院同時分片包干負責轄區內村衛生站、個體診所、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禽流感防控督查工作。

三、建立疫情監測哨點,加強信息溝通

要求各縣屬和駐縣各醫療衛生單位,接診發熱病人時,詳細詢問流行病史,并按要求及時上報,加強監控力度。

局應急辦同時與縣畜牧局建立了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協調聯動信息互通機制,局應急辦將從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收集的“人感染高致病 性禽流感”有關信息及時向畜牧局進行通報。

四、應急演練

為進一步提高衛生系統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應急處置能力,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公室于====年==月=日下午=時組織了一次防控人禽流感疫情實戰演習。該次演習由衛生局局長曾志強任總指揮,分管副局長__x具體指揮,縣疾控中心、縣醫院和__x鎮衛生院為演習單位。局防保科、應急辦、醫政科和疾控中心相關人員組成三個考查組,分別對鎮衛生院處理環節、疾控中心處理環節和縣醫院處理環節進行現場考查。

__x鎮衛生院、縣疾控中心應急小分隊及縣人民醫院的急救人員在整場演習中表現出色,很好地運用了平時學到的應急處置疫情相關知識,完成工作快捷、規范,使演習取得了比較圓滿的效果。考查組同時也指出了各演習單位存在的一些細節問題,要求各演出單位在今后工作中嚴格改進。

通過此次演習,衛生系統應急處置人禽流感疫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為今后處理疫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加強健康教育宣傳

我縣利用縣電視臺,縣報社,運用專題電視講座、專刊等方式,加強對群眾防治人禽流感知識的宣傳。健康教育所下發了===份防治禽流感宣傳壁報,到縣屬各醫療單位及村衛生站、各鎮政府,張貼在醒目的地方。

六、培訓工作

縣衛生局召開防疫醫生培訓工作會,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防疫醫生進行了禽流感防治相關知識的培訓,要求各鎮要以預防為主,做好防控準備工作。

篇4

病原學

病原: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是一種新型呼吸道傳染病。

流行病學

傳染源:甲型H1N1流感患者為主要傳染源,無癥狀感染者也具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經口腔、鼻腔、眼睛等處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通過氣溶膠經呼吸道傳播有待進一步確診。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為青壯年、妊娠期婦女、慢性病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肥胖者、年齡65歲老年人較易成為重癥病例的高危人群。

流行病學資料

2009年10月中旬收治發熱患者103例,其中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83例、確診甲型H1N1流感病例20例,經過對癥、抗病毒治療后全部治愈出院。發熱門診兩個月收治發熱患者2158例,

臨床癥狀

潛伏期一般1~7天,多為1~4天,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包括發熱(腋溫≥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咳痰、頭痛、肌痛、乏力、嘔吐或腹瀉,可發生肺炎等并發癥。少數病例病情進展迅速,出現呼吸衰竭,多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原有的基礎疾病亦可加重,病情嚴重者可致死亡。

臨床診斷

有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有流感樣癥狀。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不高或降低,血生化檢查出低鉀血癥,少數病例肌酸激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升高。

病原學檢查:①咽試子、鼻試子、鼻咽或氣管抽取物、痰、監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呈陽性。②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病毒分離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③血清抗體檢查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異性抗體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胸部影像檢查:合并肺炎時肺內可見片狀陰影。

臨床分類

疑似病例:發病前7天內與甲流確診患者密切接觸,到過甲流疫區,出現流感樣癥狀,且甲流監測呈陽性者,可做甲流病原學檢查。

臨床診斷病例:同一起甲流暴發疫情中,未經實驗確診,在排除其他致流感樣癥狀疾病時,可診斷臨床診斷病例。

確診病例:甲流病毒核酸監測呈陽性,分離到甲流病毒,血清甲流特異性抗體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重癥與危重病例:①持續高熱>3天;②咳嗽、可濃痰、血痰或胸痛;③呼吸頻率快,呼吸困難,口唇紫紺;④神智改變;⑤嚴重嘔吐、腹瀉、脫水;⑥影像學檢查有肺炎征象;⑦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酶高;⑧原有基礎病加重者。以上情況之一者為重癥病例。①呼吸衰竭;②感染中毒性休克;③多臟器功能不全;④其他需監測治療的嚴重臨床情況。以上情況之一者為危重癥病例。

治 療

一般治療:休息,多飲水,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高熱病例予以退熱治療。

抗病毒治療:奧司他韋、扎那米韋藥物治療,以36小時內為最佳。

其他治療:如出現低氧血癥或呼吸衰竭,給予氧療或機械通氣。合并感染時,給予相應抗菌治療藥。合并休克時,給予抗休克支持治療。出現臟器功能損害時,給予支持治療。

中醫辨證治療:輕癥辨證治療、重癥辨證治療方案(參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第3版)。

出院標準:①體溫正常3天,流感癥狀消失,可從隔離病房轉到相應病房進一步治療。②病情重,需要長時間住院治療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咽試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后,臨床情況穩定可出院。

護理措施

流感病毒對熱、紫外線、化學物質敏感,56℃持續30分鐘,60℃持續10分鐘,65~70℃幾分鐘即喪失活性。

陽光下直射40~48小時喪失活性。

急性期用過餐具、衣物、手帕、玩具煮沸消毒或暴曬2小時。

房間用過氧乙酸0.75g/m3熏蒸消毒,含氯消毒劑和碘劑能破壞傳染性。

預防措施

保證充足睡眠、勤鍛煉、勤洗手、室內保持通風,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高發期戴口罩,打噴嚏時應掩住口鼻,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用酒精消毒日常用品。

篇5

investigation on status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care capacities of hospitals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beijing  zhang hui,huang jianshi,l zhongquan.national center for 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care capacities of hospitals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beijing.methods  one hundced and fiftythre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care hospitals in beijing were surveyed by a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data related to hospital human resource and beds,emergency plan,laboratory diagnosis capacity,medical treatment procedures and stockpiles of drugs were collected.results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from 87.6% of 153 hospitals surveyed.96.3% of hospitals surveyed reported the emergency group established.surgery beds accounted for 8.5% of all the licensed beds.93.3% of hospitals surveyed had emergency plan and none of them reported a laboratory able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all 15 kinds of pathogens(vibrio cholera,infectious diarrhea,staphylococcus,salmonella,meningococcus,organic phosphorous pesticides,brucella,influenza viruses,anthrax,h5n1 bird flu viruses,yersinia pestis,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tetramethylene-disulfone tetramine,and botulinum toxin).18.6% of the hospitals surveyed had medical treatment procedures for all 15 kinds of diseases.5.2% of them had stored specific drugs for treatment of 16 kinds of diseases(plague,cholera,human h5n1 bird flu,meningococcal meningitis,japanese encephalitis,anthrax,influenza,brucellosis,infectious diarrhea,acute organophosphorus poisoning,staphylococcal food poisoning,salmonelleae food poisoning,tetramethylene-disulfone tetramine poisoning,botulinum toxin poisoning,and cyanide poisoning).conclusion  hospitals’ medical treatment capacities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hospit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醫療救治體系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醫院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防治機構和最先感知部門,是事件受害者就醫的首要場所,醫院應對能力直接影響著整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2〕。為加強醫療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建設,在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sars)疫情之后,北京市制訂了《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規劃建設方案》,并投入5 325萬元支持區(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3〕。為了解北京市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能力現狀,于2004年11月~2005年3月對北京市醫院的醫療救治能力進行了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北京市18個區縣的各級醫院(不含部隊所屬醫院)153家,其中134家醫院完成問卷調查,應答率為87.6%。

    1.2  方法  自行編制調查問卷,通過信函方式將調查問卷發至各醫院醫務處(科),由醫務處(科)負責召集院內的相關人員分別回答問卷內相關調查內容。問卷主要內容包括醫院的基本情況(人員及床位設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小組組建情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對可能引起突發突發事件的致病源的實驗室檢測能力、應對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治措施和應急藥品儲備等。

    1.3  統計分析  應用foxpro 6.0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應答醫院基本情況  134家應答醫院中,綜合醫院78家,占58.2%;非綜合醫院56家,占41.8%衛生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73.6%,急診科、傳染病科和感染管理科醫護人員分別占醫護人員總數的6.0%,2.2%和0.7%。已成立專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小組的醫院占96.3%;醫院急診科床位、加強護理病床和隔離病床分別占床位總數的2.9%,1.5%和1.9%;在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時能增加應急床位的醫院為79.8%,共能增加4 700張,占所有應答醫院床位總數的8.5%。其中小湯山醫院、北京胸科醫院、北京地壇醫院和北京佑安醫院等4家醫院共能提供應急床位1 582張。

    2.2  應急預案(表1)  應答醫院中,報告已制定至少1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醫院為93.3%,已制定重大傳染病疫情、自然災害、重大職業中毒和生化或核輻射等10類突發事件所有應急預案的醫院僅為10.4%。表1  北京市134家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制定情況

    2.3  實驗室檢測能力(表2)表2  北京市134家醫院實驗室檢測致病源能力情況

    2.4  醫療救治措施(表3)  備有15種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關的疾病或中毒治療方案醫院為18.6%;至少備有1種的醫院為82.8%,制定有治療sars、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瀉、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葡萄球菌和沙門菌食物中毒和人類h5n1禽流感的治療方案的醫院在50.0%以上。

    2.5  應急藥品儲備  醫院至少應儲備有治療患某種傳染病或中毒情況30人7 d的藥品量,包括治療鼠疫、霍亂、人類h5n1禽流感、sars、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炭疽熱、流行性感冒(流感)、布魯菌病、感染性腹瀉、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沙門菌食物中毒、毒鼠強中毒、肉毒桿菌毒素和氰化物中毒等16種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關的傳染病或中毒的特效藥物。調查結果顯示,儲備有治療感染性腹瀉、流行性感冒(流感)、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和sars常規藥的醫院在70.0%以上,儲備有治療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沙門菌食物中毒、流腦和乙腦治療常規藥的醫院為57.5%~67.9%,儲備有治療霍亂、人類h5n1禽流感、毒鼠強中毒、鼠疫、布魯菌病、炭疽熱和肉毒桿菌毒素治療常規藥的醫院為29.9%~42.5%,儲備有治療氰化物中毒特效藥的醫院僅有9.7%;儲備一定數量治療所有以上16種疾病和中毒特效藥的醫院為5.2%。表3  北京市134家醫院疾病治療方案制定情況

    3  討  論

    充足的人員和床位是醫院應對大規模突發公共衛生的必備條件〔4〕。本文結果顯示,目前北京市大多數醫院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只能提供少量的應急床位,能提供應急床位最多的4家均為北京市確定的集中收治sars患者的定點醫院〔5〕。本文結果提示,北京市二級和三級醫院在床位滿員時,至少還能接納4 700名突然增加的病人,其中可接收傳染病人1 582名。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尤其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醫院要臨時打破常規,調集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來積極應對。要想在短時間內有條不紊地調集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院必須提前制定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6,7〕。目前,北京市93.3%的二級以上醫院至少制定了應對1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制定有重大傳染病疫情應急預案的醫院最多(93.4%),而制定有生物、化學、核輻射等恐怖襲擊事件應急預案的醫院最少(18.7%)。由此可見,各醫院在應對重大傳染病疫情的應急預案準備方面做得較好,也說明sars暴發流行后,醫院增強了應對傳染病尤其是重大傳染病疫情的意識,而對于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準備還不夠。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當前北京市各醫院對sars、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瀉等疾病的防控工作比較重視,雖然以往監測數據表明,北京市鼠疫、炭疽熱、布魯菌病和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發病不多,但考慮到這幾種疾病的致病源均容易被用來作為生物恐怖襲擊的物質〔8〕,因此,也應該重視對此類疾病的防控工作。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r/ol].(2004-05-15)[2007-6-14]./ zwgk/zfgb/gb2003/20qi/ 200412247437.htm.

〔2〕 macintyre ag,christopher gw,eitzen e jr,et al.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events with contaminated casualties:effective planning for health care facilities[j].jama,2000,83(2):242-248.

〔3〕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發改委安排5 325萬元支持區(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r/ol].(2004-12-26)[2007-7-25]./ gzdt/200509/t65430.htm.

〔4〕 loutfy mr,wallington t,rutledge t,et al.hospital preparedness and sars[j].emerg infect dis,2004,10:771-776.

〔5〕 金大鵬,梁萬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手冊—傳染病性非典型肺炎專輯[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

篇6

【摘要】 目的 探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繼發多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肺部感染的治療方法。方法 2006年6月,對1例高致病性H5N1亞型禽流感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青年男性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隨后出現MDRP的肺部感染;病原學藥敏結果顯示,該株MDRP僅對多黏菌素B和E等少量抗菌藥物敏感;遂予以多黏菌素B每日40~100mg分2次肌肉或靜脈注射,并多黏菌素E每日30~50萬u分3~4次霧化吸入,使用劑量根據痰菌半定量檢測結果進行調整。結果 多黏菌素B全身用藥累積療程33d,累積劑量1760mg;多黏菌素E霧化吸入累積療程36d,累積劑量1485萬u;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多黏菌素治療MDRP有效且不良反應較輕,其治療終點的判斷需根據臨床和實驗室資料進行全面評估。結論 多黏菌素能有效治療禽流感患者繼發MDRP的感染。

【關鍵詞】 禽流感病毒A型; 多黏菌素; 銅綠假單胞菌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of the 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DRP) 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 with the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A(H5N1)infection. Methods In June 2006, a 31-year old male with avian influenza A (H5N1) infection complic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was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nd then MDRP pulmonary infection was con-firmed.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infected MDRP strain in the case was sensitiveonly to polymyxin B or E. Polymyxin B was subsequently administered intramuscularly or intravenously at a dosage of 40~100mg/day in two pided doses and combined with polymyxin E aerosol therapy with a dosage of 30~50 million IU per day in 3~4 pided doses. The dosage adjustments were done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semi-quantitative MDRP analysis, and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was considered to decide the course of MDRP antibiotic therapy. Results The cumulative duration of polymyxin B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was 33 days and its cumulative dosage was 1,760 mg while that of polymyxin E aerosol administration was 36 days and its cumulative dosage was 1485 million IU. The pulmonary infection in the patient was well controll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outeomes. Counts of Pseudonomas aeruginosa () found in sputum culture were reduced siynificantly (+). Polymyxin wa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MDRP pulmonary infections and had slight side effects. Conclusions Polymyxin was effective in the management of MDRP pulmonary infections in patient with avian influenza.

KEY WORDS Avian influenza A virus; Polymyx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情進展迅速,重癥者存在全身系統性嚴重病理損傷,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此外,皮質激素、H2受體阻滯劑、廣譜抗生素等多種藥物的使用以及機械通氣和氣管插管也使患者發生醫院獲得性肺炎(HAP)或呼吸機相關肺炎(VAP)的機會增加[1~4]。我院于2006年6月12日收治了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亞型禽流感重癥確診病例,患者住院救治期間發生了泛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的肺部感染,經靶向抗感染治療,應用多黏菌素B和E等多種抗菌藥物,有效控制了感染病情,為該例重癥禽流感患者的救治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臨床概述

患者男性,31歲。因發熱5d,咳嗽、胸悶、氣促3d,呼吸困難1d,于2006年6月10日入住深圳市人民醫院。經吸氧、經驗性抗感染治療,呼吸困難持續加重,轉入ICU病房。6月11日X線胸片示病灶進展迅速,予以氣管插管及呼吸機輔助呼吸,并對患者咽拭子標本進行了2次禽流感病毒A(H5N1)的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結果均為陽性。6月12日經省市專家組會診,以疑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轉入我院隔離治療。6月15日衛生部對該例人禽流感病例進行了確認。

患者轉入我院后,于6月16日行氣管切開插管,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本例患者先后發生了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肺出血、泛多重耐藥菌所致VAP、中毒性心肌炎并急性左心衰竭、中毒性肝腎功能損傷、慢性DIC、淋巴細胞顯著減少、上消化道出血等多種不良并發癥。予以奧司他韋(商品名:達菲)和H5N1亞型人禽流感患者恢復期血清抗病毒治療,大劑量人免疫球蛋白、新鮮全血或血漿,多種抗菌藥物靶向抗細菌或抗真菌治療,皮質激素減輕炎癥反應,利尿、強心、護肝、抗凝、制酸等對癥治療及營養支持。患者病情逐步緩解,肺部感染控制,病灶明顯吸收。7月5日脫離呼吸機輔助支持,7月6日拔除氣管套管,入院后d52(8月2日)步行出院。

1.2 方法

(1)感染致病菌的分離和鑒定

痰標本的采集 氣管插管狀態下,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或雙套管保護性毛刷盲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脫機拔管后,取晨痰前,先用無菌生理鹽水反復漱口,取深咳出的痰液作為標本;痰少時,采用45℃、10%氯化鈉溶液進行超聲霧化吸入誘痰。留痰后2h內送檢,挑取痰膿性部分100×鏡下觀察,每個視野25個多核白細胞為合格痰標本,再用生理鹽水漂洗3~4次、N-乙酰半胱氨酸鈉消化均質化后,送革蘭染色及細菌培養。

細菌鑒定 采用法國Bio-Merieux API 20E試條。

(2)痰標本細菌量的半定量檢測[5] 痰標本經上述均質化處理后進行分區劃線培養。用接種環取一環痰標本涂布在平板第一區并作數次劃線,再在第二、第三區依次用接種環劃線;每劃一個區域前,應將接種環燒灼滅菌;第二、第三區的劃線應接觸上一區域的接種線3次;劃線完畢后,將平板加蓋倒置,35℃孵育18~24h后判斷結果。

第1區菌落數少于10個為少見(+),第2區少于5個為少量(),第3區少于5個為中等量(),第3區多于5個為多量()。

(3)藥物敏感性檢測 采用Kirby-Bauer紙片法進行藥物敏感性測定,瓊脂稀釋法或E-test試條測定最低抑菌濃度(MIC),聯合藥敏試驗采用單藥紙片搭橋法進行。根據2005年版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委員會(CLSI)推薦的折點標準進行判讀。

(4)多黏菌素的給藥方法 患者應用多黏菌素先后進行了3個階段的抗感染治療。第一階段(6月23日~7月1日,共9d)以多黏菌素B(Polymyxin B,美國Bedford laboratories公司)80~100mg/d,分2次肌肉注射;多黏菌素E(Colistin,上海新先鋒制藥公司)50萬u溶于10ml生理鹽水,每日分3~4次霧化吸入,并以多黏菌素B溶液(1mg/ml)沖洗氣囊上滯留物。第二階段(7月2日~7月4日,共3d)停止多黏菌素B全身用藥,以多黏菌素E每日30~50萬u霧化維持治療。第三階段(7月5日~7月28日,共24d)重新給予多黏菌素B全身用藥,使用劑量根據病情進行調整,為40~80mg/d,分1~2次靜脈使用,使痰中銅綠假單胞菌量控制在+~,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基本保持在正常范圍,痰量和性質無明顯變化,胸片無新的浸潤病灶出現。

2 結果

2.1 病原菌的分離與藥敏分析

患者入院后d4(6月15日)痰培養出銅綠假單胞菌。體外藥敏試驗顯示對絕大多數廣譜β-內酰胺類、所有碳青霉烯類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及新型氟喹諾酮類抗菌藥耐藥,僅對哌拉西林(MIC值為16mg/L)、磷霉素(24mg/L)、多黏菌素B(0.25mg/L)或多黏菌素E(0.5mg/L)等少量抗菌藥物敏感;對氨曲南(12mg/L)中介耐藥,對阿米卡星(64mg/L)、環丙沙星(8mg/L)有明顯的抑菌環。但聯合藥敏試驗未能證實上述抗菌藥物之間的協同或相加抗菌作用。

患者住院救治期間痰標本中連續分離到的銅綠假單胞菌,具有完全一致的耐藥譜特征,提示為同一克隆株的感染。

2.2 多黏菌素治療銅綠假單胞菌感染

(1)臨床療效 應用多黏菌素前曾予以頭孢吡肟(商品名:馬斯平)、亞胺培南(商品名:泰能)、阿米卡星等經驗性治療5d;后根據藥敏結果調整為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商品名:特治星)聯用磷霉素治療9d。患者發熱無緩解(38~39℃),痰中銅綠假單胞菌量未見減少(~),外周血白細胞上升到21.9×109/L,N為95.4%,胸片示雙肺浸潤性病灶擴大(圖略),提示治療無效。

多黏菌素第一階段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3936℃),呼吸道分泌物量明顯減少(15015ml/d),痰菌量明顯降低(~+)、氧合指數(PaO2/FiO2)改善(100220)、外周血象轉為正常(白細胞21.9×109個/L0.8×109個/L,N 95.4%68%)、胸片示雙肺病灶逐漸吸收好轉。第二階段多黏菌素B全身用藥停止后,痰標本銅綠假單胞菌量又逐漸回升至~,痰量略有增多伴少許膿性分泌物,外周血象再次逐漸升高,PaO2/FiO2下降至160左右。第三階段恢復多黏菌素B全身用藥至入院后d47(7月28日),體溫正常,痰液清且量少,痰中銅綠假單胞菌量為+,胸片顯示雙肺病灶基本吸收,自然呼吸狀態下PaO2/FiO2為320,CD4+/CD8+為0.68,CD4+計數為0.6×109個/L,遂停用多黏菌素B及E。

多黏菌素停用后隨訪,痰菌量穩定在1個+左右,胸片未發現新的浸潤病灶。痰液中銅綠假單胞菌于停藥后36d陰轉。本次抗感染治療,多黏菌素B全身用藥累積療程33d,累積劑量1760mg;多黏菌素E霧化吸入累積療程36d,累積劑量1485萬u。

(2)不良反應 患者在第一、第三兩個階段的多黏菌素B全身用藥過程中,均出現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逐漸升高(15%~20%)及用藥后短暫性發熱(37.2℃~37.8℃),停藥后能自行緩急,不良反應關聯性評價(根據衛生部2004年3月4日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提示與多黏菌素B全身用藥有關。此外,6月23日曾以多黏菌素B溶液(1mg/ml)氣管插管內滴入和霧化吸入,誘發患者咳嗽及胸悶不適,胸肺部可聞及廣泛分布的哮鳴音。多黏菌素B肌肉內注射可引起注射部位皮下硬結、皮溫升高及壓痛;靜脈滴注可引起注射部位沿淺表靜脈走向的皮膚紅腫。多黏菌素治療期間對血肌酐水平進行嚴密監測,始終在正常范圍內。

3 討論

本例人禽流感患者病情嚴重且發展迅速,氣管插管后d4痰中分離出了銅綠假單胞菌。臨床觀察發現,痰中銅綠假單胞菌量與患者的感染狀況密切相關。痰菌量控制不佳時,患者出現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明顯增高、膿性氣道分泌物增多、PaO2/FiO2指標惡化及X線肺部浸潤性陰影擴大等;應用多黏菌素有效控制痰菌量后,上述呼吸道感染征象能夠得到緩解;且反復分離到的銅綠假單胞菌生化反應和耐藥譜特征完全一致,提示為同一克隆株感染。本例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所致VAP診斷依據充分。

目前,銅綠假單胞菌仍為VAP最為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對臨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較高,感染清除困難,是導致VAP患者預后不佳的重要原因[6]。本例銅綠假單胞菌為泛多重耐藥株,即MDRP。雖然體外藥敏試驗提示對哌拉西林、磷霉素等抗菌藥物敏感,但臨床證實有效的僅為多黏菌素B或E;且體外藥敏試驗未能證實多種抗菌藥物之間對該株菌的聯合抗菌作用,藥物選擇的余地極為有限。

多黏菌素類抗生素曾于20世紀50~60年代廣泛應用于革蘭陰性菌感染的臨床治療,后因其顯著的腎臟和神經毒性,逐漸被低毒廣譜抗菌藥物所取代。近年來,多黏菌素為唯一敏感藥物的臨床致病菌檢出率呈上升趨勢,促使了對多黏菌素類抗生素臨床應用價值的重新認識和再評價[7]。研究資料顯示,多黏菌素B或E可能是目前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或鮑曼不動桿菌最為有效的抗菌藥物之一;多數患者在指導劑量(多黏菌素B 1.5~3.0mg/(kg·d);多黏菌素E 2.5~5.0mg/(kg·d)治療條件下、長療程(≥21d)全身給藥后耐受情況良好,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且輕微,近年尚無誘發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嚴重神經系統毒性反應的報道[7,8]。多黏菌素因其分子量較大,通過肺微循環彌散入肺泡的效率低,因此多選擇全身用藥的基礎上再給予霧化吸入的治療方案,以提高肺泡腔內的藥物抗菌濃度[9]。此外,多黏菌素因其獨特的抗菌機制,殺菌作用起效迅速,我們觀察全身用藥后3h就能顯著減少下呼吸道的菌群數量;有文獻報道誘導細菌產生繼發性耐藥的可能性極低[8,9],為臨床采取靈活多樣的治療方案提供了可能。本例患者的基礎性疾病嚴重,機體耐受性差。我們在早期足量使用多黏菌素B或E清除銅綠假單胞菌未果的情況下,適時調整治療策略為“感染控制”而非“病原菌清除”。以較低劑量的多黏菌素控制下呼吸道感染菌群的數量,避免其過度繁殖導致感染加重或播散,并減輕了多黏菌素使用的不良反應,為患者基礎疾病的緩解和免疫力的恢復贏得了時間和機會。

MDRP為病原菌的VAP,病原體通常短期內難以清除[6],給多黏菌素治療終點的判斷帶來困難。本病例曾在臨床和實驗室數據基本正常、痰菌量控制在+~、胸片明顯吸收好轉的情況下,暫停多黏菌素B全身用藥;其后,痰菌量明顯回升,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伴膿痰,外周血象亦再次上升,PaO2/FiO2指標惡化。直至入院后47d,患者基本情況良好,肺功能明顯改善,CD4+/CD8+及CD4+計數接近正常,胸片顯示雙肺病灶基本吸收。停用多黏菌素后,痰菌量穩定在1個+左右,36d后陰轉,病情未再反復。經驗提示,多黏菌素治療MDRP相關VAP的終點判斷必須全面考慮基礎疾病、機體免疫狀態、實驗室數據和胸部X線的情況,避免過度治療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的增加或療程過短病情的反復。有學者提出VAP停用抗生素的指征可借助肺部感染評分(CPIS)進行判斷[10D],但應用于有原發重癥病毒性肺炎的人禽流感患者是否合適,有待于臨床經驗的積累。

本病例多黏菌素B或E治療的累積療程長達30d左右,未發現明確關聯的腎臟或神經毒性;除注射部位的局部刺激反應、多黏菌素B氣道內局部使用誘發氣道痙攣、藥物熱和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外,臨床安全性評價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參考文獻

[1] Wong S S, Yuen K Y.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s in humans [j]. Chest,2006,129(1):156~168.

[2] Tran T H, Nguyen T L, Nguyen T D, et al. Avian influenza A (H5N1) in 10 patients in Vietnam [J]. N Engl J Med,2004,350(12):1179~1188.

[3] Beigel J H, Farrar J, Han A M, et al. Avian influenza A (H5N1) infection in humans [J]. N Engl J Med,2005,353(13):1374~1385.

[4] 張偉,溫樂英,陸敏,等. 江西省首例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臨床特點分析[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29(5):300~306.

[5] 周庭銀,趙虎. 臨床微生物學診斷與圖解[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54.

[6] Park D R.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J]. Respir Care,2005,50(7):932~952.

[7] Reina R, Estenssoro E, Saenz G,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listin in Acinetobacter and Pseudomonas infection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Intensive Care Med,2005,31(8):1058~1065.

[8] Falagas M E, Kasiakou S K, Tsiodras S, et al. The use of intravenous and aerosolized polymyxi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J]. Clin Med Res,2006,4(2):138~146.

[9] Sobieszczyk M E, Furuya E Y, Hay C M, et al.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polymyxin B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Gram-negativ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J]. 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4,54(2):566~569.

篇7

董志剛, 男, 執業獸醫師,1993 年畢業于揚州大學獸醫系。1993 年~ 2004 年12 月在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工作。2005 年元月至今任山東大禹藥業集團公司技術總監。先后發表科技論文60 余篇,被評為高影響力作者,一線專家。

在所有的病毒病中,溫和型禽流感占主旋律,常年在雞場發生,每年的11 月份至次年的4 月份將成為高發期,冬末春初正值流感肆虐,嚴重威脅養禽業的健康發展,再加之混感現象普遍,給治療工作帶來不小困難,養殖戶和臨床獸醫常常對此迷茫無措。現將本人近幾年對該病的認識做以下總結,供各位同仁參考。

一、流行特點與發病原因

本病以橫向傳播為主,病雞通過消化道、呼吸道排出病毒,塵埃、飼料、飲水、鳥類、運輸車輛、人員流動以及消毒不嚴均可能造成病毒傳播,任何年齡、品種和性別的雞群均可感染發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暴發于冬季、春季,尤其是秋冬和冬春交界氣候變化大的時候,大風天氣對本病的傳播有促進作用。由于傳播迅速,一旦感染很容易引起全群暴發,甚至波及臨近雞群。

根據幾年來該病的流行特點發現:不同日齡、品種、性別的雞均可感染,感染率最高的依然是H9型,H5 強度型禽流感則很少發生。流行時普遍以混合感染的方式出現。單獨發生H9 型很少會引起雞死亡,死亡率一般在10% 以內,僅表現呼吸道癥狀,合并或繼發感染其它疾病,可間接增強病毒的毒力,并由此增加死亡率。如H9 型與非典型新城疫、傳支、法氏囊、大腸桿菌、氣囊炎等混合感染,則可引起雞的大批死亡。

導致禽流感發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雞舍環境及溫度變化,其次是疫苗應激,多在免疫疫苗后2 ~ 3 d發生。寒冷的秋冬及早春季節主要以呼吸道疾病流行為主,炎熱的夏季主要表現為病毒性腸炎和腹瀉。

二、臨床表現

流感的癥狀極為復雜,感染病毒亞型類別的不同,表現也不同,有最急性、急性、亞急性及隱性感染等,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病雞通常呈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郁、病禽流淚,羽毛松亂,身體蜷縮,頭、面部和下頜水腫;有呼吸道癥狀出現,多表現為咳嗽、噴嚏、啰音、呼吸困難,有時伸頸喘;然后會出現采食明顯減少,一般下降30% ~ 60%,拉黃白色稀糞,并夾有翠綠色的糊狀糞便,有的夾有綠色或黑色似老鼠糞樣的,中期則出現橙色糞便;另外還會有腫臉雞的出現,有可能1 000 只雞就1、2 只,也可能很多,這也是和新城疫區別的主要依據。死亡率從0% ~ 90% 不等。有的雞群發病傳播速度慢,先從雞舍一端發病,逐漸傳遍全群。免疫過的雞群,如果發病,多表現為前期非典型變化,采食量、臨床癥狀不明顯,中后期發病率增加,以10% 速度增加。患病嚴重者會出現呼吸困難,腹瀉增加,死亡增加。死亡原因主要是并發或繼發其它細菌或病毒性疾病。

三、大體病變

氣管充血出血,有血痰( 粘液和血液的混合物),氣管黏膜增厚有壞死點,當有并發感染時在氣管內有黃色干酪物栓塞,有時堵在氣管下端分叉處,以空心螺旋狀和實心狀干酪物居多;肺臟淤血水腫,多有發黑現象;腺胃腫脹,或基部有出血斑或發紅,化膿性出血,腺胃肌層出血,有大量膿性分泌物;肌胃內膜易剝離,內膜下肌層有出血斑;腹部和腺胃附著的脂肪有出血點;腎臟腫大,紫紅色或花斑樣腫大,此種現象與腎傳支、痛風等病有相似之處;肝臟腫大出血、有時毛細血管破裂出現肝血腫;脾臟常見萎縮、有時發黑;胰臟壞死,有白色點狀壞死、條狀出血,有紅白相間的腫脹,有人稱之為“流感胰”;腸道淋巴濾泡積聚處出現橢圓形的出血、腫脹和隆起,腸道黏膜上有散在的像小米或綠豆大的出血斑叫“流感斑”;法氏囊有輕微出血或有膿性分泌物叫“流感囊”。病初期大多可以見到腹膜炎、氣囊炎,中后期主要出現敗血性大腸桿菌的“三炎”癥狀。

四、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做出初步診斷,確診該病需做病原分離鑒定和血清學實驗,血清學檢查是診斷禽流感的特異性方法。臨床上注意做好與以下疾病的鑒別診斷。

1. 與新城疫的鑒別。患禽流感和新城疫都會出現精神萎靡、羽毛逆立共同之處,呼吸道及消化道也會有相似的癥狀出現,剖檢都會有臟器和黏膜出血現象,兩者尚有許多不同點加以區別。如臨床上呼吸道癥狀新城疫以濕咳為主,不會引起流鼻涕,而禽流感則以沉悶呼嚕為主,有鼻涕流出現象;消化道癥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腹瀉現象,新城疫以綠色帶血糞便為主,禽流感開始拉翠綠色或黃綠色稀糞,中期會出現橙色糞便;新城疫發生時多出現神經癥狀,而禽流感多出現腫頭腫臉現象;新城疫在氣管與支氣管交叉處有0.5cm 長的環狀出血,禽流感則表現整個氣管出血;新城疫盲腸扁桃體嚴重腫脹,有綠豆至黃豆粒大小,而禽流感則很少有此情況出現。

2. 與傳染性支氣管炎的區別。傳支主要引起1 ~ 4 周齡雛雞的死亡,禽流感則無日齡限制;傳支氣管有漿液性、卡他性和干酪性滲出物,氣囊渾濁、變厚,肺臟變化不大,禽流感則整個氣管出血,嚴重情況下可引起支氣管內有粘液性滲出物或干酪性堵塞,肺臟發黑;都會看到腎臟腫脹、出血、花斑樣腎臟病變,但患禽流感病雞一般在腎臟內不引起大量尿酸鹽沉積,腫脹、出血會很明顯,多呈黑褐色,傳支則由于有大量尿酸鹽沉積,多為花斑腎。

3. 與傳染性喉氣管炎的區別。傳染性喉氣管炎和禽流感都有氣管內病變,但傳染性喉氣管炎無消化道病變,其主要病變見于氣管和喉部,會出現頭頸上伸的張口呼吸以及犬坐樣特有姿態,有時可見咳出血液,但無拉稀癥狀出現。

4. 與法氏囊的區別。禽流感和法氏囊這兩種病都會出現拉稀糞現象,禽流感以拉黃綠色稀糞為主,法氏囊以拉奶油樣白色糞便為主;禽流感和法氏囊一樣都會出現胸肌、腿肌出血現象,法氏囊以斑狀或條狀出血為特征,禽流感則以爪狀出血為特征;肌胃和腺胃交界處有出血斑或散在出血點,禽流感多表現腺胃腫脹,出血,有膿性分泌物。

5. 與呼吸道病綜合征區別。禽流感和呼吸道綜合征都會表現出呼吸道癥狀,患禽流感的病雞會不時發出怪叫聲,呼吸道綜合征則無此現象;都易繼發大腸桿菌、氣囊炎、肝周炎、心包炎等,但呼吸道綜合征用抗生素治療效果明顯。

五、防治措施

1.預防。

⑴加強檢疫,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傳入。對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控制, 主要包括:早期診斷、劃定疫區、嚴格封鎖、捕殺、徹底消毒、對疫區周邊用疫苗建立免疫隔離帶,以防疫情擴散。對弱毒禽流感最好是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即加強消毒、加強管理、疫苗防疫。

⑵養雞場避免與水禽或鳥類混養,不將外界的鮮活畜禽產品帶入養禽場。

⑶養禽工作人員上班要穿工作服、工作靴、戴口罩,進出養禽場必須更衣。

⑷建立消毒防疫體系,避免從有感染病史地區引進雞苗。

⑸綜合保健、提高機體的適應性和抵抗能力。控制并發與繼發感染的發生,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2.治療。

雞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應堅決執行封鎖、隔離、消毒、撲殺等措施;治療溫和型禽流感可每天使用過氧乙酸、次氯酸鈉等消毒劑帶雞消毒并使用藥物進行治療。治療方案如下:

1.上午,新必康(主要成分胸腺肽、轉移因子),按照每100 g 治療1 000 只雞劑量, 全群飲水;下午, 用50 ~ 100 g/kg 的恩諾沙星飲水;清瘟敗毒散按照每1 000 g 拌料500 kg 劑量,全天候添加。連用3 ~ 5 d。

2.上午,欣亦康(主要成分為合成干擾素)飲水,按照100 g 兌水300 kg ;下午,10% 阿莫西林按照100 g 兌水150 kg,荊防敗毒散按照每1 000 g 拌料500 kg,全天候添加。連續使用3 ~ 5 d。

3. 上午, 雞專用基因肽A+,按照每10 g 治療800 ~ 1 000 只雞,配合清瘟解毒合劑按照100 ml 治療500 只雞劑量,混合飲水;下午利高霉素按照100 g 兌水300 kg,連續使用3 ~ 5 d。

另外, 視情況每100 kg 水中加入VC 50 g、VE 15 g, 連續使用5 ~ 7 d,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以上方案主要是激活雞的免疫系統,提高機體免疫力,控制流行。結合治療禽流感的中藥抗毒增免,輔以廣譜高效抗生素如強效阿莫西林、強力霉素、利高霉素,防止細菌性疾病繼發感染,同時注意補充多維。會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在疾病診治過程中發現:無論是肉雞還是產蛋雞,凡是堅持長期添加使用微生態制劑的養殖戶,在疾病流行期間,很少發病或僅表現輕微癥狀,一旦用藥很快就能治愈。這和微生態制劑具有促進動物免疫器官發育,增強免疫功能有關。

六、治療時的注意事項

1. 在實際過程中,禽流感和新城疫在臨床癥狀有很多相似之處,如不能確診是新城疫的情況下,切忌用新城疫疫苗緊急接種。因為禽流感病毒屬正黏病毒,新城疫屬副黏病毒,盲目接種會引起大批的死亡。

2. 如果環境溫度過低時,適當升溫并保持適宜的溫度有利于疾病的痊愈。

3. 禽流感容易與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大腸桿菌病并發和繼發,須采取綜合措施治療,并遵循先治療流感后治療大腸桿菌、支原體和新城疫的原則。

4. 病重時會出現或輕或重的腎臟腫大、紅腫,可以使用保肝護腎,消除腎腫的中藥制劑如肝腎口服液,切記不要用西藥盲目通腎。

5. 經常使用微生態制劑的雞群,在疾病流行期間很少發生感染,即使發病,用藥物治療,很快就可得到控制和恢復。另外,微生態制劑還具有促進輸卵管的愈合、提高產蛋率、促使病后產蛋上升功能。

七、小結與討論

對于溫和型禽流感,不用驚慌失措,只要方法得當,還是可防可控的。要想達到滿意效果,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注意生產管理中的細節,正確處理通風與保溫的矛盾。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增強肉雞的抵抗力是防控禽流感的最重要一環。改善飼養環境,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密度、光照, 加強禽舍通風換氣,保持舍內空氣新鮮,勤清糞便和打掃禽舍及環境,保持環境清潔衛生;保持禽舍溫度相對穩定,一般雞舍白晝溫差不超過3℃,這是控制禽流感的關鍵,比任何抗流感藥物都有效。因此,要特別注意天氣變化,正確處理通風與保溫的矛盾。盡量減少環境的改變,注意生產管理中的細節。控制好雞舍內部的濕度,避免呼吸道黏膜受損。要保證育雛期濕度不低于65%,中大雞不低于55%。標準化雞舍暖風爐是解決取暖和通風這對矛盾的最好設備。

2. 合理制定免疫程序,避免免疫次數和免疫方法上的缺陷。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制定。冬春季建議:7 日齡,新支二聯苗點眼滴鼻,同時“新支法流”頸部皮下注射0.3 ml/ 只,21 日齡在確定沒有流感的情況下,新城疫Ⅳ系疫苗2 倍量飲水免疫,28 日齡同上。40 日齡后H5+H9 雙聯油苗注射,55 日齡新支滅活油苗0.5ml胸肌注射,以后每2 個月注射一次禽流感疫苗,最好加入免疫增效劑。如果有流感就不能免疫,可使用信必康2 ~ 3 d,及時凈化流感病毒,待癥狀完全消除后再做免疫。生產實踐中,有技術人員反映,有時對雞群做禽流感疫苗反而沒事,一旦進行禽流感免疫,卻出現雞群大面積死亡。其實這并不是疫苗出現了什么問題,其根源是雞苗本身就攜帶著禽流感病毒,再者H9 型病毒本身也在發生不同的變化。目前的H9 型確實沒有好的疫苗,保護效果不理想。H9 對型的話,能達到較好的保護率,如果不對型,只有50% 的保護率。但有疫苗總比沒有要強,所以加強疫苗免疫還是有必要的。另外,做好新城疫疫苗的預防接種工作,會減少禽流感疾病的感染機會。在生產實踐中發現,新城疫抗體水平較高的雞群,發生禽流感時比抗體水平低的雞群損失要小,這可能是由于新城疫免疫產生的干擾素作用于禽流感病毒的結果。

3. 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因素。降低應激, 增強雞的抵抗力,加強免疫空白期的雞群保健。接種疫苗是最常見的應激因素,免疫前必須做好保健,如堅持長期使用微生態制劑(如雞旺旺)來增強體質或適時使用補氣益血的中藥(如黃芪多糖等)提高免疫力,并在飲水中投放質量好的維生素、魚肝油。注射免疫時做到輕拿輕放,盡可能避免驚群和注射應激的發生,這樣會產生較高的抗體水平,產生較強的免疫力。

篇8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6-0177-1

0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豬肉的需求大增,養豬業也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而迅速發展。然而,豬主要傳染病對養豬業帶來的巨大沖擊力也十分巨大,甚至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豬肉的市場供應,進一步影響了豬肉的市場價格。因此,有必要加強豬主要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本文就對豬主要傳染病的防治進行了深入探討研究。

1 豬主要傳染病的防治

影響豬類健康的傳染病有多種,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豬的生長發育,嚴重的傳染病還會造成大面積豬死亡,給養豬業帶來巨大損失的同時還會影響豬肉供應,給人們生活帶來負面影響。下面,我們對豬主要傳染病進行了防治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

1.1 豬瘟

近年來,瘟病毒復雜的遺傳多態性背景被首次揭示,第一份瘟病毒遺傳多態性的地理分布圖也面世。這些研究資料表明,我國豬瘟病毒有著不同的病毒始祖,并且,近年來,我國流行的豬瘟與我國常見豬瘟病毒不同,大多數由歐洲傳播而來。目前,我國豬瘟流行主要存在兩個基因群共四個基因亞群,分別是,基因1群中的1.1亞群和基因2群中的2.1亞群、2.3亞群。其中,基因1群在CSF中的流行作用不大,主要是基因2群的流行,2.1亞群為基因2群中的主要流行基因亞群。對豬瘟基因研究表明,CSF傳播擴散的主要途徑是靠運輸和貿易帶來的豬流動。雖然,我國豬瘟有多種基因型的毒株,但是并不能給目前豬瘟免疫工作造成威脅,對目前流行豬瘟病毒仍可以進行免疫保護和有效治療。

1.2 豬偽狂犬病

我國已經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和乳膠凝集試驗等試驗,制定出根除豬偽狂犬病的計劃,可以根據不同的養豬場的不同情況,因時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方案與治療措施。

1.3 豬流感

血清學和病原學第一次對我國豬流感疫情進行了研究,發現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豬群,存在由H1、H3引發的豬流感,如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區。在我國多個省份,黑龍江、安徽、浙江等地的豬流感研究結果表明,豬種間屏障較低,十分容易受到人流感和禽流感的病毒感染。在中國存在“禽—豬—禽”、“豬—人—豬”、“人—豬—人”的種間傳染途徑。因此,對豬流感的監測和研究與禽流感和人流感的預防監測有重要的關系,監測和研究豬流感不容忽視。

1.4 豬圓環病毒感染

在我國多個省、市、地區的血清流行病學對該病毒的調查結果表明,豬圓環病毒總體、抗體的陽性率高達42.9%,并且陽性率隨著豬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升高。對國內PCV毒株的分離鑒定證實,國內存在豬圓環病毒感染這種病。經過DNA分析鑒定發現我國的豬圓環病毒分離株與國外圓環病毒的分離株沒有較高的同源性,從而可以推斷出,并且經過多年流行,病毒也已經發生變異。

1.5 豬細小病毒病

我國已經開始了對豬細小病毒疫苗的研制,通過對動物試驗的初步核酸疫苗研究表明,以PPV結構基因的VP1和VP2制作的核酸疫苗,都能夠比常規滅活疫苗產生較高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該核酸疫苗生產方法簡單、生產成本低廉,有較高的應用前景。

1.6 豬鏈球菌病

莢膜2型豬鏈球菌作為一種新病原菌可以引起共患的病毒。因其毒力因子的不同會產生致病差異。在已知的毒力因子中,MRP和EF是莢膜2型豬鏈球菌最重要的兩種毒力因子,而且與國外的同種毒力因子有高度一致的序列。PCR監測方法的建立使疾病發生時的快速診斷和流行病調查成為可能。我國明確采用C、D兩株強毒菌株作為制苗原料,在國內具有廣泛的實用性。我國國內已經對此種病毒全面系統地提出免疫程序、藥物防治、消毒、管理等整套的綜合措施。

2 結語

綜上所述,影響豬類健康的傳染病有多種,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豬的生長發育,嚴重的傳染病還會造成大面積豬死亡,對養豬業帶來十分巨大沖擊和負面影響,甚至發生種間傳播,影響人類健康。本文對豬瘟、豬偽狂犬病、豬流感、豬圓環病毒感染、豬細小病毒病、豬鏈球菌病等六種豬常見傳染病進行了分析研究,對豬傳染病的現狀、防疫治療前景進行了深入分析,對豬傳染病的防治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宋良敏,白子金,徐斌龍.豬病防治新理念腹瀉先護膜-豬消化道傳染病防治新理念[J].現代畜牧獸醫,2007,4.

篇9

2009年 6月 11日世界衛生組織 (WHO)宣布將甲型 HlNl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提高為最高級 6級 ,這意味著甲型 H1N1流感已在全球大流行 。甲型 H1N1流感是一種新發疾病,其特點仍待進一 步觀察總結。本文就近期關于甲型H1Nl流感的流行病分析和臨床特點進行總結。

1甲型H1N1流感定義

甲型HlNl流感是由變異后的新型甲型Hl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從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名患者分離出的病毒經過遺傳分析,得知該病毒毒株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可以人傳染人[1]。 通過飛沫、氣溶膠、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臨床主要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少數病 例病情重,進展 迅速,可以出現呼吸衰竭、多臟器功能損傷等,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甲型H1Nl流感病毒屬于正粘病毒科 (Orthomyxoviri- dae),甲型流感病毒屬(Influenza virus A)。典型病毒顆粒呈球狀,直徑約80~120 nm,有囊膜。囊膜上有許多放射狀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別是紅細胞血凝素(HA)、神經氨酸酶(NA)和基質蛋白M2。病毒顆粒內為核衣殼,呈螺旋狀對稱,直徑為10 nm。為單股負鏈RNA病毒,基因組約為13.6 kb。 對乙醇、碘伏、碘酊、甲醛等有機溶劑敏感;對熱敏感,56℃ 30 min可滅活。

2甲型 HlNl流感流行病學

因流行病學資料有限,甲型H1N1流感確切的潛伏期仍不能確定,借鑒季節性流感的資料,其可能介于1~7天,最有可能為l~4天。甲型 HlN1流感病人為主要傳染源。雖然豬體內已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動物為傳染源。其傳染期可能為起病的前一天至起病后的7~1O天[2]。。尚無足夠的資料證明甲型H1N1流感與其他流感病毒經同樣的途徑傳播。目前普遍認為的傳播方式是飛沫傳播,通過噴嚏,咳嗽傳播。是否也可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處黏膜及胃腸道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尚不明確。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有傳染的可能性。人群普遍易感[3]。

一種疾病流行增加的速度由兩個因素決定[4]:(1)在流行中每個病例感染的新病例數,即增值率(R)。如果一種疾病在全部易感人群 中傳播,常用基礎增值率(Rn)。如果 R>1,表示每個病例可感染1個以上新病例,疾病暴發很可能持續。如果R發將結束,即使在此之前出現了許多病例。(2)傳代時問:即第l例感染病例出現至其感染的第2代病例出現的時間。一些研究評估的季節性流感R值為1.2~1.4。WHO快速大流行病評估協作組估計,截止4月底墨西哥約23000人(6000~32000)感染了甲型 H1N1流感,根據確診死亡病例(9例)和疑似死亡病例(92例)分析,病死率為0.4%(0.3% ~1.8%)。盡管存在不確定性因素,估計這次流感 流行將弱于1918年流感大流行,但與1957年的流感相仿。計算出的基礎增值率(Rn)為1.4-1.6,與4月底以前甲型 H1N1流感病毒在墨西哥已經經過了14到 73代人際傳播相吻合。因此其傳播能力明顯高于季節性流感。

3甲型HlN1流感的臨床特點、診斷及治療

臨床表現:甲型HlNl流感潛伏期一般為1-7 d,多為1-4d。人感染甲型HlN1流感后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包括發熱、咳嗽、流涕、咽痛、頭痛、肌痛、乏力、畏寒、惡心、腹痛或腹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發展,來勢兇猛、突然高熱、體溫超過39℃,甚至繼發嚴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功能衰竭、敗血癥、休克及 REYE綜合征、呼吸衰竭、多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而導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礎疾病可加重 。

實驗室檢查:(1)外周血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2)病 原學檢查:以 RT-PCR(最好采用rea1timeRT-PCR)法檢測呼吸道標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氣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lN1流感病毒核酸,結果可呈陽性。(3)血清學檢查:動態檢測血清甲型HlN1流感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診斷標準:參照國家衛生部于2009年7月10日及10月12日下發的《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第2版第2版診斷標準:即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同時RT-PCR方法檢測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確診病例: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同時有以下一種或幾種實驗室檢測結果:(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 RT-PCR)。(2)分離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3)血清甲型HlNl流感病毒的特異性中和抗體水平4倍或4倍以上升高。

治療方案:(1)對癥支持:收入隔離病房,注意休息、多飲水、加強營養,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體溫高于38.5℃者先給予物理降溫,效果不佳者小劑量口服對乙酰氨基酚咀嚼片,劇烈咳嗽者給予鹽酸溴已新片、止咳糖漿等,重癥病例早期給予吸氧治療及心電監護,動態觀察外周血氧飽和度變化情況。(2)抗病毒治療:口服奧司他韋(達菲,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成人用量為75 mg,2次/d,兒童根據體質量給藥,療程為5d。3例成人患者治5 d 后咽拭子甲型H1N1 流感病毒核酸檢測弱陽性,奧司他韋的劑量改為 75 mg,1次/d,連續口服2d。(3)抗細菌、衣原體、支原體治療、合并細菌、衣原體或支原體感染者使用頭孢菌素或羅紅霉素等治療。(4)并發癥治療:對合并心肌損害、肝臟損害、血糖升高及電解質紊亂這者,給予相應常規處理。

出院標準:臨床癥狀消失,體溫維持正常3 d及以上,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連續2次陰性。

4總結

自從獲得了甲型HlNl流感疫苗生產許可,我國的多家疫苗生產企業就立即投入了疫苗的研制和生產中,目前部分企業已經陸續開始正式投產,比如北京的科興公司順利地完成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制備工作,并且在6月15號正式投產生產出了第一批疫苗。由華蘭生物生產的我國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于6月22日正式下線,在經過一系列生物、生化實驗和臨床實驗后,這批疫苗有望于9月上市。 世界衛生組織6月11日宣布將甲型Hl Nl流感疫情的警戒級別升至最高級6級,公眾應科學理性地看待世界衛生組織的這一決定。從全球病例的臨床特點來看,多數患者癥 狀都比較輕,嚴重病例相對比較少 ,雖然甲型 HlN1流感的傳播力很強,但致死率并不高。從目前形勢看,對于現在發生的甲型HIN1流感,只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身體狀況以及做好該有的防護,公眾無需恐慌。無論輸入性或二代病例,都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參考文獻

[1] 劉利平,方定志.PBL教學方法的調查和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6,5(1):95-6.

篇10

醫院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和醫學進步的產物,開展健康教育是醫院的社會義務和責任,而健康教育講座又是受群眾歡迎的一種重要形式。現將我院2005~2009年舉辦的院內健康教育講座進行分析如下。

1 一般情況

醫院健康教育協會要求各科室在1月份應將本年度健康教育講座題目、授課人名單報送預防保健科。經預防保健科協調后每月公布當月的講座內容、講者、時間和地點。見表1。

2 參加者滿意度分析

對每一個參加講座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于講座開始前發放《健康教育講座滿意度調查表》,在講座結束后收回。5年來共發放《調查表》11845份,收回9704份,回收率81.92%。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講座受到醫院重視 美國醫療協會指出每花1美元于患者教育服務,就會節約6美元的醫療費用支出。這證明健康教育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的工作[1]。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干預,幫助個人和集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概念,自愿采納有助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2]。健康教育可以消除或減輕影響目標人群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目標人群健康和提高其生活質量,所以搞好健康教育刻不容緩[3]。健康教育講座是醫院健康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而且成功的健康教育講座可以加強醫患溝通,減少醫療糾紛,有利于創建和諧的醫患關系[4]。近5年來我院倍加重視健康教育工作,由一名業務副院長親自擔任醫院健康教育協會會長,經常督促指導健康教育工作。安排的健康教育講座場數逐年增加,其中2008年2009年增幅達50%以上,涉及專科均保持在15個以上,受惠人數數以千記。

3.2 健康教育講座收到很好效果 患者到醫院看病,往往關心三個問題:“我得了什么病”、“我為什么會得這個病”、“怎樣治療我的病”。但由于目前大醫院龐大的門診量,門診醫生接診每一位患者的時間僅僅數分鐘。短短的幾分鐘,包括了問診、體檢、診斷、處方等。在這樣的情況下,醫患之間是難以充分溝通的。患者對治療依從性不高,亦容易產生醫患矛盾。通過健康教育講座,患者對自身的疾病有更多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對治療方案的依從性,從而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在我們的調查中顯示,91.36%的參加者對講座表示“滿意”,87.61%表示會再次參加相關的講座,66.74%的參加者表示比聽課前更接受醫生的治療方案。可見,健康教育講座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達到了我們舉辦健康教育講座的目的。此外,健康教育講座可以提升醫院形象,擴大醫院、專科及講者的知名度,達到醫患雙贏的良好效果。

3.3 健康教育講座要有周密的安排與激勵措施 我院健康教育講座由預防保健科負責組織安排。各專科將講座內容及講座時間上報至預防保健科,由保健科根據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疾病流行的季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各個衛生主題日等進行統一協調安排。已公布的講座不允許取消。醫院每年進行健康教育工作評優獎勵,表彰先進科室和個人,從而調動了各科室和醫生參與健康教育講座的積極性。

3.4 重視宣傳推廣是辦好健康教育講座的重要環節。我們每月一次公布安排好的講座內容、講者、時間、地點。方法有:①制作健康教育講座的宣傳海報,在門診部、住院部、電梯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張貼;②制作小的單張,在導醫臺免費發放;③利用互聯網:將課表掛在醫院網站首頁供大家瀏覽;④通過報紙、電臺相關的講座信息;⑤公布熱線電話接聽群眾的咨詢;⑥通過醫院的信息系統,將各專科的講座信息有針對性的發短信給曾就診的和住院的專科患者;⑦有成立病友會的專科則組織病友會的成員參加。總之,通過各種途徑,以求更多的群眾了解到我們的講座信息。

3.5 健康教育講座成功的要素 一次成功的健康教育講座應該要有合適的主題、優秀的講者、生動的課件、精心的組織和相對舒適的聽課環境。在我院最受歡迎的數次講座中有的是結合了當時的熱點問題,例如在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發生流行期間,我們安排了如何認識、治療和預防流感的講座,在職工體檢結束后我們安排了中醫養生和代謝綜合征的講座;有的是因為有著名的教授主講,例如風濕科請出著名的余步云教授講課;有的是長期的堅持和動員,例如我們內分泌科每年在年初就排好一年的課程,印刷成宣傳單張提供給就醫者。這些都可以進一步的吸引患者參與講座的熱情。我們要求講課老師認真備課,并提前將講課課件提供給保健科,由保健科將其講課內容編印成資料發給參加講座的聽眾。講座時間一般1 h左右。在課后要準備半小時左右的答疑時間。盡量安排主治醫師以上資格的醫師講課。另外,在講座的前后給參加者測血壓、測血糖、計算體重指數等措施也使講座更受歡迎。同時在分析中我們發現相對舒適的聽課環境也是讓講座取得更好效果的影響因素。在我院由于2008年健康教育課室裝修以及2009年市政工程建設影響交通的原因,導致參加講座的患者人數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通過對院內474期健康教育講座分析,結果顯示了健康教育講座在防病治病和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中的作用,亦激勵了我們繼續做好本項工作的責任與信心,同時,我們也看到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今后還應采取新的舉措來不斷提高講座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愛紅,朱振玲,單學嫻.某指揮院校健康教育講座后的調查與思考.武警醫學院學報,2008,17(8):704-705.

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一级a四片久久精品网,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亚洲午夜成人国产福利 | 午夜天堂亚洲精品在线 | 亚洲a无线在线观看国产 | 久久国产免费福利永久 | 伊人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熟女偷拍中文字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