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3 11:29:4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境與對策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引言
近年來,遼寧省各級政府在獲得信貸、納稅、跨境貿易等方面采取了積極的措施,營商環境明顯得到優化,但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間。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出遼寧省制造業發展短板和未來發展定位,有針對性地采取務實措施和實施路徑,對促進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再振興,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及實踐意義。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多維創新體系為核心驅動,以產業體系協同發展為依托,繼續深化制造業體制機制改革,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和質量優先原則,推動制造業產業體系、兩化融合、結構優化、品牌品質、效益效率、綠色制造、營商環境、技術創新、對外開放等多個維度不斷向更優質量提升和推進的過程。
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境分析
1.產品質量欠佳,品牌建設不足
第一,對質量的把控和監管不足。遼寧省制造業的產品質量合格率在2011年為98.8%,但在2018年下降到了96.2%,政府及相關部門沒有對產品的合格情況提出較高要求,對質量不過關的產品也未做到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措施;第二,品牌意識不強。遼寧省入圍中國前500強制造業企業的比例在2011—2018年由0.0071下降至0.0035,下降比例超過了50%,存在缺乏品牌效應、品牌定位模糊等問題,雖然有遼寧鞍鋼、華晨寶馬等這些知名品牌的存在,但本土知名企業還是較少;第三,高端品牌過少。企業普遍喜愛技術水平不高的生產模式,偏愛中規中矩,不敢“做大做強”,致使遼寧省制造業高技術水平占比太低,達不到應有水平,缺乏一大批高技術含量企業的出現。2.綠色制造受阻,發展速度受限第一,綠色轉型動力不足。企業實施綠色制造,存在前期投入大、見效慢等問題,且需要政府的鼓勵和支持;第二,污染物排放量大。遼寧制造業在生產過程中,基礎材料大多都是高耗能和高污染的產品,遼寧省2017年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傾倒丟棄量高達1.52/萬噸,比山東省、浙江省等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要高。這些廢棄物的排放和處理,對遼寧省的空氣質量,水資源質量都造成了惡劣影響,特別是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等城市;第三,資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遼寧省高投入、高消耗的傳統增長方式不利于可持續發展,例如一般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在2017年為11346/萬噸,而排在第一的山東省為19026/萬噸。
3.生產效率不高,經濟效益不佳
第一,生產規模不大。遼寧省的規模以上制造業總資產貢獻率在2013—2018年由15%降至9.5%,許多企業存在規模不大、生產率效率不高的問題,無法實現適當規模下最佳的規模經濟效益;第二,成本費用控制不佳。遼寧省制造業企業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在2013—2018這五年間由6.09%降至5.7%,表明這些企業取得相同利潤時付出的成本變大了,形成成本費用控制不佳的情形,企業的獲利能力也會受之影響;第三,技術創新不足。遼寧省許多企業都忽視了技術創新對企業效率效益的重要性;第四,產業運行質量差。遼寧省的制造業中的國有企業占比較大,具有競爭性不強、危機感不夠等劣勢,因此這些企業沒有建立起高效率的運行和管理機制。
4.對外開放程度較低,關鍵技術依賴進口
第一,對外開放質量不佳。遼寧省制造業2000—2018年的對外開放這一指標實現了負增長,年均增長率為-0.004492513,2017—2018年這兩年間由0.20028下降至0.18289;第二,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下降。遼寧省2018年的出口額為3214.5億元人民幣,進口額為4343.2億元人民幣,均低于全國平均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為5294.4和4544.5億人民幣;第三,對外開放環境有待完善。遼寧省對外開放的相關政策不足以支撐本省的制造業企業去吸引外資。此外,遼寧省的外商投資主要集中在發展較好的中心城市,例如沈陽市、大連市。這就導致了各市利用外資規模差異較大,不利于遼寧省制造業的整體發展;第四,大量核心技術依賴進口。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遼寧省制造業出現了關鍵技術“卡脖子”的現象,對本省制造業的發展造成了阻礙。5.缺乏良好創新環境,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第一,經費投入不足。2018年遼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僅為3006014萬元,低于全國平均投入的4178976萬元,不利于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影響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第二,創新人才短缺。2018年遼寧省的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為53133人年,而排在第一位的廣東省為621950人年,相比其他地區而言明顯不足;第三,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大。遼寧2018年的知識產權保護指數為65.39,在全國排在第17位;第四,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術。遼寧省在2018年有效發明專利數為21089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5296件,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據統計,全省有65%以上的企業需要大量引進國外配件。例如,華晨寶馬的芯片2113,發動機以及油漆都是進口的,其關鍵核心技術依賴其他國家,不利于制造業的發展。
四、促進遼寧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1.加強品牌建設,嚴格把控產品質量
第一,樹立企業品質品牌意識。一方面,企業應樹立品牌經營理念,樹立強化自主品牌意識,著力進行品牌建設,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另一方面,增加對質量培訓的投入,提升員工質量素質,從根本上解決制造業生產產品在品質方面的問題;第二,加強品牌傳播,提升品牌價值。可以利用新媒體等方式來對企業的品牌進行宣傳,學會利用品牌故事來提升品牌知名度;第三,政府應加強對品牌建設的支持力度。在品牌建設與傳播方面,政府應加大對政策和財力的支持,加強觀念引導,積極地幫助中小企業發展自主品牌;第四,加強質量管理。一方面,實施“質量診斷”,從企業管理到產品生產,全方位把控,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另一方面,樹立質量標桿,對優質企業進行官方遴選和獎勵,鼓勵企業重視質量問題,向標桿企業看齊。
2.營造綠色生產環境,打造綠色環保產業鏈
第一,提高企業綠色生產意識。宣傳綠色環保理念,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推動遼寧省制造業的綠色化轉型,積極推行綠色節能產品,打造綠色制造業生態鏈;第二,規范綠色生產流程。綠色生產涉及整個生命周期,是一個大型的綠色產業鏈。首先,應選用綠色的生產原料,從源頭上解決根本問題。其次,采用綠色的設計模式,以節能減排和可回收利用為目的進行設計,呼吁環保的綠色理念;再次,實行綠色的制造過程,確保在制造業生產的過程中,減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廢棄物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第三,營造良好的綠色制造環境。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應積極承擔公共綠色管理職責,制定綠色政策,規范節能減排力度,以法律法規、稅收政策、以及資金投入等形式加強對企業綠色制造的扶持力度。
3.重視成本管理與企業管理,提升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
第一,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一個制造業企業的成本管理會直接影響該企業的經濟效益,一方面是對產品的原材料價格進行成本管理,另一方面是對企業員工的工資進行成本管理;第二,重視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制造業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并將人才培養轉化為高效的、現實的勞動生產力,使“低成本”和“高產能”得以實現;第三,提升產品質量,加強質量管理。遼寧省的制造業企業也可以以“質”取勝,通過產品的優質,利用品牌建設來提升企業信譽度,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提升市場競爭力;第四,擴大生產規模,加強企業管理。遼寧省的制造業企業可以通過擴大生產規模,降低長期生產的平均成本,獲得最佳的規模經濟效益。此外,企業還應建立起高效率的運行和管理機制,重視企業管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
4.全面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
第一,改善對外開放環境,提供相應支持政策。一方面,制定鼓勵對外開放的相關政策,吸引更多的外資與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加強遼寧省自貿區的建設,學習其他自貿區在外商投資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第二,加強人才和技術的互通往來。一方面,鼓勵外國學生來遼寧省的高校留學和本省學生出國留學,推崇與國外學校合作辦學,增強與其他制造業較發達的國家之間的學術交流。另一方面,加大對國際人才的引進,可以利用一些政策或給出優質條件來吸引國際人才來遼寧省工作,帶來先進經驗,有利于本省制造業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第三,提升出口產品的質量。相關部門應對出口產品的質量嚴加管控,企業應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培育遼寧省的國際化品牌,增強美譽度和品質競爭力。
5.注重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營造良好科研創新環境
第一,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為產品的創新和研發創造條件。應加大對制造業企業研發經費方面的投入力度,鼓勵各高校和各企業有充足的經費來專注進行產品研發。此外,還應鼓勵制造業企業與科研機構加強合作,依托科研院所而建的研究中心是重要的創新載體,使企業吸收更強的科研力量,整合并豐富企業內部的創新資源,提升創新效率;第二,健全人才引進和培養體系。企業進行人才引進和培養,可以提升研發團隊和技術工人的整體素質,有助于企業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企業可以通過工資福利、社保優待等形式,給創新型人才提供更優待遇,提升人才的熱情,達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勵人才的目的;第三,促進產學研一體化,加快科研成果有效轉化。在自主創新體系中,企業、高校、研究機構應彼此聯系、相互合作,構建產學研合作的創新平臺體系,可以更好地推進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不僅如此,企業之間也應該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建立一種良好的互動機制。五、結語在營商環境優化的新時代背景下,要想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堅定不移地依托并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同時,結合遼寧省制造業發展情況,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品質品牌建設、打造綠色創新的生產和研發環境,政府及各職能部門有針對性的發力,促使遼寧省的制造業向著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方向去發展,從而體現出遼寧省制造業的“國之長子”形象以及未來遼寧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向的“新面孔”。
參考文獻
[1]余泳澤,胡山.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基本路徑:文獻綜述[J].宏觀質量研究,2018,6(04):1-17.
[2]賈立政.新時代主題、總目標、總任務及其關系的理論思考[J].人民論壇,2020(34):44-48.
[3]李金昌,史龍梅,徐藹婷.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探討[J].統計研究,2019,36(01):4-14.
[4]陳瑾,何寧.高質量發展下中國制造業升級路徑與對策——以裝備制造業為例[J].企業經濟,2018,37(10):44-52.
[5]倪超.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境與出路[J].標準科學,2019(08):88-91.
[6]李淼,梁爽.遼寧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J].對外經貿,2020(10):60-63.
[7]陳俊.構建深圳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特區經濟,2020(02):15-18.
[8]苗圩.大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J].機械工業標準化與質量,2019(05):9-13.
作者:張可翟璐